2009年8月25日

標準普爾比較主動與被動基金的報告


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論戰一直以來沒停過,被動投資由於跟隨指數,所以一定有落後主動投資的情況出現,但是問題在於當你選擇了主動投資的基金時,你怎麼知道你選擇的基金是落後給指數的還是領先指數的?如果照機率來看的話,主動基金有多少會勝過指數呢?假如主動基金有九成的機會勝過指數,那麼自然選到落後給指數的基金機率就很低了,然而實際情況是怎樣呢?

Standard & Poor's其實一直都有對主動和被動投資做比較,大約半年會有一份報告,最新的這一期報告才剛出,調查的時間則是到2009年六月底往前推五年這段期間。報告大約會延遲六到八週才完成、發表。以下是報告的結論:

在過去幾年,主動投資的股票型基金大約或稍微領先基準指數,但是主動投資的固定收益基金則遠遠落後基準指數。最近五年的資料讓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都有得炫耀。被動投資者可以大聲地說指數表現得比主要的主動投資都還要好,不論是美國國內或國際性的股票型基金都是如此,如了不動產這個例外。而主動投資的支持者則可以宣稱在中型股票基金或新興市場基金上面,他們表現得比較好。

而在固定收益基金方面,主動型基金有超過四分之三落後給基準指數。

過去一年的這場風暴,9%的美國國內股票基金,5%國際股票基金和6%的固定收益基金被合併或清算。


Comments:其實如果以上面的表格來看的話,主動投資在大多數情況還是有六七成的機率會輸給基準指數,而如果是固定收益則會輸得更明顯。不過如同WSJ的報導說的,在那些比較缺乏資訊或是流動性比較低的市場和類股或許就是主動型投資比較能有所發揮的地方,例如小型股票基金或新興市場的資訊透明度較低,不動產市場的流動性較低。

不過被動投資最近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這些被動管理的基金追蹤的指數是否是一個好指數?因為主動管理雖然未必可以打敗指數,但是如果被動管理所追蹤的指數本身的編製就有一些主動管理的概念或是該指數本來就無法代表市場,那麼被動投資也同樣會出現問題的。

舉例來說,S&P 500、Dow是美股市場最著名的兩個指數,可是這兩個指數的編制方法差距非常的大,代表市場的程度也不一樣,真正想投資美股市場的人很少會選擇Dow這個指數或是追蹤Dow指數的DIA,反而是觀察S&P 500指數,投資SPY這檔ETF。

所以美股這個大市場都會有這種指數的差異出現了,那麼一些小型市場或類股所追蹤的指數就很有可能讓投資者誤以為被動投資就可以真的貼近市場的表現,並且也不必費心去觀察和管理。所以你在進行指數型投資之前,最好先瞭解你所投資的指數是什麼。在挑選主動投資的基金時,你應該要瞭解該基金的經理人怎麼進行主動投資,以及他的操作方法和哲學是什麼,這是一定要做的功課。同樣的,被動投資並不是只需要知道你所投資的基金是追蹤哪一個指數就好,而應該要更清楚去瞭解那個指數的編制方法以及該指數是否真的貼近指數所想要呈現的市場。舉個簡單的例子,投資中國,你要選哪個指數?

被動投資可以很簡單,只是你要先做好應該做的功課。不然當你想要投資中國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堆指數,像是在美國市場至少就有FXI和GXC兩檔ETF,而在台灣也有寶滬深、恆中國兩檔ETF,如果你在香港或中國開戶,更可以找到將近十檔ETF都是號稱投資中國的ETF。沒錯,看起來很複雜,但是這些都是被動投資喔!但是當你在挑選這些ETF的時候,你是用什麼樣子的評判標準去篩選你所想要的被動投資基金?

當指數越來越多,甚至ETF的發行公司為了發行ETF而創造更多的指數的時候,其實你所以為的被動投資可能也是被包裝過的一種主動投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