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馬上開始?不!先等一下...

有很多勵志書籍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馬上開始行動!而這句名言也逐漸擴散到理財相關書籍,尤其是一些標榜看完書就可以一切自己來的那些。他們的出發點是:你一定對這個很感興趣,而我的書也一定寫得很好,所以看完之後你就對這方面很瞭解了,既然如此,你還等什麼呢?心動不如馬上行動,趕快去做吧!

上面這一段文字看起來非常合邏輯,但是一一拆解之後,每一句都會是你行動失敗的可能。

1. 感興趣就代表會成功嗎?當然不會,甚至許多成功的例子一開始是對那件事情極度排斥的。這就像你對一個異性感興趣,不代表你們就能成功交往。而更好的延伸,你對一個異性感興趣,然後去找一本約會DIY的書籍,接著馬上行動,就會成功嗎?

2. 書一定寫得很好?老實說,在一個阿貓阿狗都能夠出書的時代,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最沒有爭議的:當然不是!的確,寫書不是一件好差事,一本還算能擠上排行榜的暢銷書可能作者版稅也只能拿到十幾萬,就算上萬本的銷售量也只算是讓作者不會餓死(一本360元的書,版稅算高一點15%,一萬本版稅收入才54萬,這已經是相當暢銷的書了!),所以大多數的作者出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出名或是宣揚理念,但這都跟內容正確性無關。過去的時代,書籍有一定的權威象徵,但是現在情況不太一樣了,許多網路資訊不但即時而且專業,但書籍反而逐漸變成過期與錯誤資訊的載體,維基百科與大英百科就是最佳的例證,當研究推翻了大英百科的「正確知識」,要多久才會更正呢?可以確定的是你家中那一套永遠都不會更正。而即使是最新最暢銷的書籍,也未必會傳達正確的知識,因為那本書很有可能只是一個網路作家有點名氣加上有點人脈,所以就出書了,好一點的出版社會有編輯修正一下,但如果編輯本身也沒有那個領域的專業,錯誤,就會隨著書籍不斷流傳,甚至變成了常識。財經領域的四四三三基金挑選法,其實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3. 看過就很瞭解?每一個作者的學習過程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偏廢,大家的求學歷程應該就會有所體會,例如甲在數學、英文考得很好,但是國文卻很差。同樣的,每個領域也都會有這種情況,就算是大學教科書也會,例如一本生物學教科書,可能會重生態輕生理,但另外一本卻是重生理輕生態,這跟作者、編者的主觀與知識範疇或市場導向都有關係。所以看了書,最後作者要你馬上行動,真的要去行動嗎?你可能只讀到一部分的知識而已,假設你讀到的全都是對的...

你如果想變成一個畫家,你可能會先去找一本教導自學繪畫的書籍,然後作者會跟你說:馬上拿起畫筆吧!就算畫下你身邊的一景一物也可以。當你想讓自己瘦下來,你可能會先去找一些瘦身書籍,然後所有的作者都會跟你說:馬上去做,你第一個禮拜就可以瘦多少(從一公斤到十公斤可能都有人說),而且幾乎所有人都會強調:越早開始,越早成功!更有甚者,會開始恐嚇你,威脅你:如果你不敢馬上就開始做,你就是一個弱者,如果你沒有馬上就開始,你就是在畏懼成功。宣揚理念到借用傳教的手段與邏輯,不知道這些作者是不是太沒自信心了?

這樣的「激勵」你真的打從心裡自願買帳嗎?還是你其實是被半恐嚇半威脅去接受的?重點是:馬上開始,就會比較好嗎?

如果有一個人想要買股票,去看了很多書,然後唯一的結論就是「馬上開始」,所以他在2007年十月買下了股票...。當然,我可以不需要用特例來反駁所有的常態,但特例之所以好用就在於令人印象深刻。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樣的書籍會讓人看完之後就馬上去買股票?鼓吹市場長期向上的書?跟你保證買股票只會賺不會賠的書?Well....市場上的確有這樣的書,但是這兩種邏輯我想正常的讀者大概都還能分辨這是有問題的。比較大的陷阱在於那些看起來好像是對的,但其實作者可能沒有把話講完,或是讀者沒有把作者的提醒當成一回事的情況。

重點在於,當你被「提醒」馬上開始的時候,我建議你忘了這件事情,過幾天再來看看,因為你當下一定被自己或是被作者蒙蔽了一些事情。很多事情,沒有真的那麼急於當下的。當然,如果你是因為要救一個人而去翻閱急救手冊,那就別等了。

人其實會有惰性,這我絕對認同,所以很多事情如果作者沒有強調「馬上去做」,那以後「再也不會去做了」!但是,投資這件事情,大多數情況下,或許真的是「再也不會去做」反而比「馬上去做」還要好。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對風險的認清程度很明顯不足。

其實再也不會去做了,表示你對這件事情的熱情程度不夠,那麼情況就不是太糟。例如你看完攝影的書籍,沒有馬上去做,反而是再也沒有去做,這並不怎麼樣。但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有一股衝動,然後去做,可能結果比你馬上去做的時候好很多,因為你有了熱情,你有了反芻知識的時間,最重要的是,當你主動開始,通常就不會停下來了。

投資更是要小心,即使不是作者的威脅,也會有市場上的利誘,因為當你對投資感興趣的時候,通常就是大家都在談論的時候,而大家都在談論的時候,就表示行情大好的時候,這時候才接觸投資,然後「馬上進場」,情況通常就不好看。但是當你對投資的知識做了一番瞭解之後,就讓自己冷卻一下,或許除了不斷的學習,也不斷觀察市場,然後有一天你突然知道自己應該要行動,而且也知道要怎麼做的時候,其實通常代表著你已經準備好了,你不是因為看到書上的作者用十萬賺到十億就以為自己也辦得到。「馬上就去做」,通常就是生存者偏差所導致的,因為你都看到了正面而成功的例子,然而,你刻意忽略了事情通常不是這樣....

舉例來說,你可能會讀到很多書籍說巴菲特多年輕就開始投資了,然後每年以平均多少百分比的速度在讓自己的資產成長,最後終於變成數一數二的有錢人。但這幾乎是眾所皆知的「常識」,有人因此而變成第二個巴菲特嗎?有很多人都試圖去歸納出成功人士有些什麼人格特質,但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而你會發現,成功人士都會強調其實他們成功的最基本作法就是持之以恆在某個領域不斷成長,而不是去強調「馬上開始」。

更精確的說,已經成功的人很少會要你「馬上開始」,但是會讓你知道要「持續不斷努力」。而要你馬上開始的人,其實大多都是自詡為「成功者的最佳教練」,但他們只是說說而已的教練。

投資應該馬上開始嗎?等你真的認為自己已經「懂了」,心中沒有任何一點「因無知或不瞭解所產生的恐懼」,再開始也不遲。如果你「不懂」就開始,就算失敗你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失敗。「耐心」與「博學」其實是許多真的在投資市場上成功的人所具備的共同特質。

馬上開始?不!先等一下...市場一直存在,投資機會也隨時會出現。

1 則留言:

  1. 可惜大部分台灣投資朋友都是投機客,而不是投資客。他們依據的是直覺是消息,而不是理性,不是準備好再行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