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9日

投資哲學,誰還需要它?

2011/09/09 華爾街日報

劉軍寧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世說新語》

你怎樣信仰,你就怎樣生活。──外國箴言

我近來所寫的一組關於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文章自發表以來,招來了不少的關注,也引來了一些批評。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批評是──你的有限合伙人只關心一件事:回報。這句話乍聽起來振振有詞:別跟我奢談什麼保守主義、什麼投資哲學,我對這些統統沒興趣,我只關心一件事:回報!出資人關心回報,理所當然;投資人關心回報,名正言順。然而,僅根據對投資回報的關心,無法把不同成就的投資人區別開來。如果只關心回報,對投資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在我看來,投資者們還要有投資哲學。正是對投資哲學的關心程度不同以及對好的投資哲學的擁抱程度不同,把成就不同的投資者區別開來。

投資哲學是關於投資的最高智慧。投資哲學是指導投資決策的一般方法,通常由一組基本信念和指導原則組成。投資哲學既是抽象的,也是實用的,它提供指導人們投資的基本原則。有人問,投資哲學的核心是規則,還是信念?我以為,投資哲學的核心,是信念,是關於支配人投資行為的超驗法則與原理的信念。宇宙世界是有自然法則支配的,資本市場和投資行為也是如此。對支配投資背後的根本法則的研究,就是投資哲學。發現相關的法則和原理並加以相信就構成了特定投資者的投資哲學。任何投資行為都是特定的觀念和原理支配下的行為,這些根本法則與原理的存在和運行並不是以投資者的意願為轉移的。無視它,就要付出代價。

人是觀念的動物,投資哲學是關於投資的觀念。一個人的投資哲學,決定一個人的投資成就。投資哲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建立在這樣的一個定理之上:你信什麼,你就做什麼;先有你信什麼,才有你做什麼。它的系定理是財富是思想的產物。

一個完整的投資哲學通常包括:對價值的看法、對人性的看法、對市場的看法、對風險的看法和對投資自身的看法等等。什麼是價值?它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在價格與價值之間可以劃等號嗎?人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貪婪嗎?恐懼嗎?人有能力預測並把握市場上的每一個變化嗎?市場總是有效的嗎?市場能保証價格與價值不背離嗎?這些都是投資哲學的恆久主題。一切投資哲學的背後是對世界、對人性及人的行為的看法。投資哲學越系統,越完整、越合理,越凝結經過時間和實踐檢驗過的投資洞見,越能帶來更大的投資回報。

有一句廣為引用的名言說到:“你怎樣信仰,你就怎樣生活。”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在投資領域,“你怎樣信仰,你就怎樣投資。”投資的本質是投資者的信念的展開與運用。什麼樣的信念決定什麼樣的投資結果,對正確信念的堅守程度決定投資的成功程度。一個投資者要走向成熟,一定要逐漸樹立起一些能經得住歲月考驗的哲學信念。資本市場,不僅是各種資產的交易平台,而且是各種觀念交鋒的場所。對投資者來說,每一次交易,都是投資哲學間的相互碰撞。

被巴倫周刊評為過去一百年共同基金行業最有影響的25位基金管理人之一的德裡豪斯(Richard Driehaus)說:“有一套核心哲學是長期交易成功的根本要素。沒有核心哲學,你就無法在真正的困難時期堅守你的立場或交易計劃。你必須徹底理解、堅決信奉並完全忠實於你的交易哲學。為了達到這樣的精神狀態,你必須要做大量的獨立研究。一種交易哲學不可能從一個人的身上傳遞到另一個人的身上,你只能用自己的時間和心血去得到它。”

嚴肅的投資者都需要投資哲學,因為投資哲學對投資的成功很重要。投資哲學是防止投資者在投資中迷路的指北針,是幫助投資者避開障礙與陷阱的智慧之燈,是通向投資成功與自我實現的精神地圖。沒有正確的投資哲學,就不能有成功的投資,犯過的錯誤會一再重復,而自己可能還不明白原因何在。沒有嚴格的、系統的投資哲學,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猶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有投資哲學,並嚴格遵守,成功是個時間問題;沒有投資哲學,肯定不會有持續的成功投資。

卓有成就的超級投資者都很重視投資哲學。彼得‧林奇認為,哲學、歷史學得好的人,比學統計學的人更適合做投資。那些為人們所熟知的最頂級的投資者,他們留給後人的與其說是他們的物質財富,不如說是他們的投資哲學。很少有人能夠分享他們遺留下來的資產,但是每個投資者都有可能分享他們留下的投資哲學。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留下的投資哲學比他們留下的財產更可貴。這些頂級投資家的名字,每個投資者都能說出一串,人們看到是他們的財富值,但是閱讀的卻是他們的投資哲學。

在現實世界中,哲學家與投資家,雖然社會地位都比較高,但在精神上距離卻是非常遙遠的兩群人。用古詩說,哲學家住在長江頭,投資家住在長江尾。源頭是財富發源地,江尾是財富的匯集地。但是,他們之間並不是互相傾慕,而是相互鄙視。哲學家認為投資者“俗”,投資者認為哲學家“虛”。如果投資家見到哲學家在媒體上談投資,一定嗤之以鼻:“你才見過幾個錢?就敢談投資?別以為讀了幾本書就能談投資!”如果哲學教授見到基金經理在媒體上談哲學,一定鄙視加輕蔑:“你才看過幾本書?就敢談哲學?別以為有了錢就什麼都懂!”

有一個被普遍忽略的重要現象是:二十世紀是人類在對投資的理解上取得最重大突破的世紀。而這一突破之所以能得以實現,正是來自哲學與投資的聯姻。二十世紀投資理論兩大流派的主要創立者分別是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喬治‧索羅斯。這兩人有著諸多的共同點:他們都非學金融或經濟學出身,他們都喜好哲學,他們都是來自英格蘭的猶太人。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格雷厄姆喜歡的是哲學、美學和數學,畢業時曾被邀請留校教授哲學。索羅斯在倫敦經濟學院讀書時師從哲學大家卡爾‧波普爾。他們二人的投資哲學都得益於他們的哲學素養與洞見。具體地說,是對人性的弱點和人的理性能力局限性的洞見。這種洞見在格雷厄姆那裡變成了著名的“市場先生理論”,在索羅斯那裡變成了“反射性理論”。

沒有哲學與投資的這一聯姻,也就不會有今天職業投資者們津津樂道的投資大師們的投資哲學。投資哲學的出現與進步,完全受益於一些有哲學頭腦的投資者,沒有這些人及其思想,不會有今天那些輝煌的投資者的名字。中國人習慣把眼光停留在靚麗的果實,而不關注結出果子的樹,並發誓說,我也要結出這樣的果子,而不管自己是什麼樹。殊不知,要想結出那樣的果子,必須先成為結出那種果子的樹,

今天仍然有很多以投資為職業或愛好的人對投資哲學不屑一顧。他們的口頭禪是:別跟我談什麼投資哲學。我只在意投資回報,除此之外,我都沒興趣。不論是業余投資者,還是職業投資者,很多人都沒有投資哲學。其實,每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都有自己鮮明的投資哲學。今天,連每個投資機構都要陳述自己的投資哲學。在美國,如果一個機構投資者不在自己網站首頁陳述自己的投資價值(Investment Philosophy Statement),它幾乎無法開張。在中國,這一風氣也在開始形成。我預計,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都將加入陳述自己投資哲學的行列。在美國,投資哲學開始批量進入MBA課程,其中以金融教育重鎮紐約大學(NYU)斯特恩商學院最為領先,最權威的投資哲學教材也是在這裡誕生。在中國,投資哲學必將逐步進入商學院的課堂。

需要說明的是,我所談的投資哲學與商學院的投資哲學不是在同一個層面上。若有人批評我說,你的投資哲學不夠學院派,你們說的對,商學院的投資哲學,無關我的事。商學院裡講的是“投資”的哲學,我講的是有關投資的“哲學”。就是說,商學院裡講的是投資,我講的是哲學,具體地說,我講的是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商學院是在金融專業之內講投資哲學,我是在金融專業之外講投資哲學。商學院裡的投資哲學關心的是投資哲學如何帶來最大化的投資回報。我關心的不是賺錢,也不是投資,而是投資背後的哲學理念,而是投資的道德基礎。我認為,對投資者而言,這些比投資者的專業技能更重要。

不論是作為金融專業的投資哲學,還是作為哲學的投資哲學,都是投資者所需要的。越追求卓越的投資者越需要卓越的投資哲學。成功的超級投資者們都有自己的投資哲學。這個哲學是他的個性、能力、學識、品行和目標的表達。

如果你以投資作為自己的志業,那麼,投資哲學,你需要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