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

J.P.Morgan 2014第一季市場報告-Part 1 美股

這是J.P.Morgan的2014第一季市場報告(圖檔來源)。

這邊呈現1997年到2013年這17年的時間S&P 500指數的轉折點,分別是兩次大循環。2000年3月的高點,本益比有25.6倍,而當時的股息殖利率則只有1.1%而已,遠低於十年公債殖利率,很明顯是一個泡沫。2007年10月的高點,本益比則只有15.2倍,比現在的15.4倍還低,而股息殖利率1.8%跟現在的1.9%也差沒多少,只是現在的十年公債殖利率3.0%是最接近股息殖利率的。不過要說現在的本益比太高,也不至於,1996年底的低點,本益比16倍,比現在還高。如果這次跟1994年到2000年一樣,則S&P 500會漲到4000點。

這邊以四個不同的時間尺度來觀察九個風格的績效,2013年第四季、2013全年、從2007年10月高點以來、2009年3月低點以來。可以看得出來,長期尺度中小型股都表得比大型股好,值得留意的是2013第四季,大型股的表現比小型股更好。

從本益比來看,現在小型股的本益比都已經高於過去20年的平均,而中大型成長股則都只有過去20年平均本益比不到九成的本益比,算是比較偏低的便宜貨。從風格九宮格來看,右上角偏便宜,左下角偏昂貴。不過這是跟歷史平均相比,可以看得出來只要是價值股,本益比就是偏低,成長型股則是偏高。

這邊則是看十大類股的表現。如果從2007年10月的高點來看,金融類股到現在都還是-30.2%,但是從2009年3月的低點來看,則已經長了280.8%,不過金融股現在的本益比跟歷史平均已經差沒多少了,不像是科技類股還有一大段差距。健康照護類股經過去年的猛漲,現在的本益比也跟歷史平均差不多了,只剩一點空間,而工業類股去年也大漲,現在本益比跟歷史平均已經一樣了。

此外,在最下面的股息殖利率,大家可以觀察一下,S&P 500的20年歷史平均是1.7%,不過有兩個類股是特別高的,分別是電信類股和公用事業類股,都有4%以上的股息殖利率。不過在股息加上價差的總報酬,長期來看是不是有高於其他類股,還要再算過。而科技類股的股息殖利率歷史平均只有0.6%,相當低。

目前的S&P 500指數,本益比15.4倍,股價淨值比2.7,股價現金流比10.6,股價營收比1.6,PEG為1.5,股息殖利率2.1%,總共五個指標,其實都跟過去15年的平均值很接近,因此以這五個指標來看,美股的確是處於合理股價範圍,沒有偏貴,也不算便宜。不過2013年的本益比從12.6倍提高到15.4倍,盈餘收益率也降低為6.5%而已。

S&P 500的單季每股盈餘(EPS),2007年第二季是上次的新高,達到24.06,不過2010年就已經超越創新高了,而2013年第三季的最新資料,已經來到了26.92。隨著EPS不斷成長,去年不斷創新高的股價就不會是一場沒有企業盈餘基礎的股市泡沫。右上角的圖表,利潤率來到了9.6%,而右下角的圖表則顯示整體來看,美國企業的去槓桿相當成功。甚至降到過去20年來不曾有過的低點,平均值是171%,現在只有104%。這邊比較可惜的是沒有金融類股去槓桿的圖表。這三張算是最重要的圖表,顯示美股目前不但沒有泡沫跡象,而且風險相當低,獲利不斷上升,負債佔股東權益的比重則不斷下降(但這不代表股價會漲或是不會跌)。

這邊將EPS分成三個來源來看,利潤率、收入和股數(都是YOY,年成長率)。要讓EPS成長,可以來自利潤率的上升、收入的上升或是股數的下降,其中股數的影響比較小,這邊先不討論。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前兩次美股的牛市,主要都來自於收入很穩定連續好幾年的正成長,而利潤率則忽上忽下表現比較不穩定,但是在前兩次美股的熊市,則可以很明顯看到利潤率的大幅負成長,收入則幾乎消失,到熊市末期四季左右則呈現收入的負成長。

金融海嘯以來,收入的成長並有很明顯,而去年一年利潤率的成長也不顯著,從這個圖表來看,美國企業的盈餘還沒有進入真正成長的爆發期。

這邊則是將S&P 500指數的總報酬來源區分為三個部份:盈餘、股利以及其他。股利其實都很穩定在2%左右,所以先不討論。其實重點在於盈餘的部份,可以看得出來在牛市期間,綠色的盈餘是長期而穩定的保持成長,但是轉為連續負值就是熊市開始,而現在還在持續正成長的階段,以2013的第三季來看,YOY的成長率有11.2%。

消費者信心越高,股市越被看好,則本益比的倍數也會越高,所以消費者信心和本益比應該呈現正相關,從走勢圖來看是有相關,而實際的相關係數為0.52。目前的消費者信心已經快要回到金融海嘯前的高點,不過距離網路泡沫前高點還有一大段距離。此外,2013年第四季S&P 500指數的預估每股盈餘有120.31美元,跟指數一樣都在持續創新高。

這個圖的橫軸是十年公債的殖利率,縱軸則是每週的股市報酬與公債殖利率變化的相關係數,從1963年到2013年長達50年的資料,這個圖顯示出當十年公債殖利率在5%的時候,相關係數為0。如果十年公債在5%以下,則殖利率與股市報酬呈正相關,但是如果十年公債在5%以上,則殖利率與股市報酬呈負相關。

目前十年公債殖利率在3%左右,也就表示殖利率跟股市報酬是正相關,當十年公債殖利率往上升,則股市也會是正報酬。

左上:S&P 500的成份股中,現金佔資產的比重,過去三年都在30%左右。
右上:資本支出不斷上升,併購活動也有增加的情況。
左下:S&P 500的股利配發率,只有在熊市期間為了維持股利的配發,所以配發率才會暴增。
右下:S&P 500的每股股利金額,可以看到金融海嘯的熊市期間也還是大幅下降的,即使配發率已經提高了。而金融海嘯過後,每股股利則持續成長到現在,非常穩定。此外,綠色線所代表的股票回購在過去兩年也不斷增加,不過沒有網路泡沫到金融海嘯前的那個牛市那麼穩定而漂亮的成長。

本益比越高,則股市的總報酬則越低。

這邊以實際盈餘的殖利率來判斷股市的貴或便宜,過去半世紀的平均值市2.6%,超過就算便宜,少的話就算貴,目前還在便宜的範圍,而走勢圖的綠色部分則是代表在昂貴區域的牛市期間。

有不少投資人擔心,2013年漲了30%之後,2014年會怎樣?如果看1995-1999這五年的話,其實過去是有連續五年都漲20%以上的紀錄。當然,最後成了網路泡沫,接下來連續跌三年。所以去年漲了30%,不代表今年沒有辦法繼續漲。此外,下面的粉紅色則是當年度S&P 500指數的最大下跌幅度,過去34年的平均值為14.4%,而過去34年有26年的報酬是正值。以這些歷史經驗來看,下跌10%是當年度買進一個不錯的時機。

大型股之間的相關性越高,則代表有危機發生,讓不容易有波動或是各有自己故事的大型股因為風險而同時下跌,導致相關性拉高,歷史平均值為26.9%,但是在金融海嘯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時候,可以超過60%,而現在則在32.7%,略高於歷史平均。

此外,代表風險程度的波動性指數最近也處於相對低點,VIX只有13.7。

5 則留言:

  1. 請問博士: 這個推論是如何來的?? "如果這次跟1994年到2000年一樣,則S&P 500會漲到4000點。"

    回覆刪除
  2. 從那一次的EPS和股價的成長幅度來推,所以其實沒什麼參考性,因為不會一樣,只是算好玩的

    回覆刪除
  3. 豁然開朗,之前都無法抓到IB報告的精隨,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