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

ETF的流動性只看成交量?


大多數投資人在判斷一檔ETF的流動性的時候,很習慣觀察的指標就是成交量。流動性意謂的是什麼?投資人想買的時候可以買得到,想賣的時候可以賣得掉。所以根據這個標準來看的話,成交量的確是一個不錯的觀察指標,畢竟成交量大,代表想買的人能買得到,想賣的人可以賣得掉。

但是成交量小,就代表流動性差嗎?那就不一定了。上面這兩張截圖是今天早上10:45分的時候同時對兩檔ETF的委託單分佈情況所做的紀錄。如果以量來看,上面的ETF,我想大多數投資人都會認同是一檔交易熱絡的標的,流量性不必太擔心,隨時都有上萬張委託單掛著,不像下面只有幾百張。

但是有沒有發現?上面那檔ETF在66.90的價位,竟然只有2張委託單,而下面的ETF,在大多數價位的委託單都維持在20張左右,只有45.65的價位委託單只有2張。

其實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人為操作,如果你會擔心買不到、賣不掉,下面的ETF看起來成交量比較少,但是卻有很明顯的造市者在運作,讓你想買可以買得到,想賣可以賣得掉,而上面的ETF委託單看起來很隨機,有沒有造勢者參與看不出來,但是像66.90只有兩張委託單,而且這個價位又在成交價附近,那麼投資人反而比較有機會買不到自己的理想價位,而被迫買在與預期更高的價格,或是賣在更低的價格。

那麼為什麼成交量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其實原因就在於法人參與。法人交易金額大,規模小的ETF無法成為法人的交易標的,因為可能法人一買就佔了該ETF總規模的一成,而這對ETF或是法人的交易控管規範可能都有所牴觸。再說,法人一買就是以百萬為單位,這對規模小、成交量小的ETF來說也很容易就被買到漲停或賣到跌停。於是變成ETF的規模只能靠散戶來貢獻,等大到一定的門檻之後,才有法人進去讓規模和成交量進一步爆發。

但是目前投資人都只看成交量,卻不知道成交量大的ETF可能流動性不見得好,甚至成交金額還不利於投資人,結果就是大者恆大,小者恆小,最後積極造市的ETF反而可能就被淘汰了。

所以只看成交量大,流動性就夠嗎?圖片上面這檔ETF成交量一直都很大,但是金融海嘯的時候曾經好幾次跌停鎖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