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投資王道 股債平衡

投資王道 股債平衡


【經濟日報/Buffettism】

資產配置的「資產」隨著時代的演變以及投資工具的創新,而不斷加入新的成員,從最剛開始的股票與債券,拓展到現在新加入的房地產、黃金與石油等各種商品。

但根據基金資料庫的統計數據顯示,其實最主要的基金投資,還是以股票及債券為主。

台灣的投資人已經逐漸瞭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但其實「知道」與「行動」,往往是兩回事。2010年以前,很多人根本沒有持有任何債券資產,但是在今年債券展現出不錯的績效,以及債券市場熱度逐漸升溫之後,卻又一窩蜂把資金投入各債券市場,這種資金運用其實根本與長期投資的資產配置無關,只是短線投機操作罷了。

許多經典的資產配置書籍都會建議投資人,即使只採用最基礎的股債各半配置,也已經是很好的資產配置作法。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如果一個投資人在2008年初持有股債各占一半的資產配置(假設分別持有十萬美元的SPY和BND二檔ETF),雖然該年度S&P 500指數下跌了37%,但該投資人的資產卻只有損失15%,而資產的波動率也只有21%,遠低於S&P 500指數的41%。的確,即使這麼簡單的配置,也已經可以達成資產配置所預期的目標:降低風險。

當然,這樣的配置到了2009年結果會有所不同,當S&P 500 指數上漲26%時,該投資人的資產卻只上漲16%,這的確是降低風險所帶來的副作用。

但如果該投資人在2008年的年底有進行資產配置的再平衡,在股市跌深的時候,買進股票以維持股債各半的配置,那麼長期下來,整體的投資組合風險降低,而報酬卻提高了。

換句話說,資產配置本身可以降低風險,而透過再平衡卻能將資產配置所帶來的低報酬副作用給降到最低。

市面上有許多股票和債券的基金,因此要進行股債配置並不難,但是如果一個投資人根本不知道怎麼選股,那要選到對的基金恐怕也是艱難的任務,因此指數型基金或許就是一個不必傷腦筋的選項。

過去台灣50算是投資台股市場的主要代表,具有費用率低、和大盤指數相關性高等特性,成立七年多以來,就算投資人不賺價差,平均每年也有高於定存至少一倍的殖利率,雖然績效並不是每年都名列前茅,但從成立至今累積下來報酬能贏過台灣50的共同基金可就屈指可數了。但是債券部分呢?一個不錯的消息,那就是台灣第一檔債券型ETF「寶來富盈債券基金」就要發行了。

提到這檔基金並不是要幫忙打廣告,而是這是一個我期盼已久的基金,雖然我並不滿意,但的確也象徵了台灣的投資人可以在國內市場,就能夠以指數化投資的方式進行最基礎的資產配置。該基金追蹤的是櫃買中心的「台灣指標公債指數」,持有5年、10年及20年期公債,的確對台灣的公債市場相當具有代表性。

那麼為什麼我會不滿意呢?主要還是費用率偏高的老問題,債券型的ETF收至少0.495%的總費用率,跟我目前在美股市場買到的BND這檔總費用率只有0.12%的債券ETF比起來還是高了許多。當然國內市場規模小,還有交易手續費以及證交稅等支出,或許都是這檔基金費用無法更便宜的因素,但這也讓這檔基金比起其他固定收益的共同基金,缺少了費用上的優勢。

目前台灣的公債平均年化報酬約為1.5%左右,如果扣除費用,投資人實際拿到的報酬只有1%,還低於CPI的年增率,也就是如果不賺價差,投資這檔基金甚至還輸給了通膨呢!

因此,市場上雖有了新的商品,但是投資人最好還是做好功課,並持續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採用,反正對於長期投資的人來說,晚個一年也不算太長。

2010年12月16日

【RSS】Morningstar Articles


Morningstar的RSS跟Vangaurd一樣,都是一定要訂閱的:http://feeds.feedburner.com/morningstar/glkd

不過有一些重要的文章,晨星的亞洲研究部都會翻譯成中文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所以就可以看到中文的版本,不過會有一週左右的時間落差就是了。但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會有翻譯,所以還是建議訂閱RSS以獲取比較完整的資訊。不過其實晨星的RSS文章量還不少,而且可能一貼就連續有十篇文章,所以要消化完也是要花費不少功夫的,所以我都以標題來判斷,沒興趣的文章就略過,新聞性的都稍微喵一下,真正重要的標記起來,有空的時候慢慢看。而晨星跟Vanguard一樣,也有Youtube的頻道:

2010年12月11日

【RSS】Vanguard Insights


Vanguard的RSS其實不太需要我多做什麼介紹了,一定要訂來看的:http://rss.vanguard.com/rss/recentstories.xml

其實Vanguard的RSS通常不見得可以讓讀者獲得Vanguard的ETF或Mutual Fund最新資訊,例如Vanguard要發行新的ETF我大多是從ETF Trends或IndexUniverse得知,而稍後Vanguard自己才會有文章,但看起來也只是把新聞稿貼上去而已。不過Vanguard的RSS有許多理財、退休規劃、資產配置以及基金常識的文章,是很不錯的投資教育資訊。而且,Vanguard還有Youtube的頻道:


其實Vanguard的RSS或Youtube不太像是宣傳或是廣告管道,反而比較像是教育中心的角色,所以對於自學投資的人來說,應該要好好利用這些資訊的,不過文章深淺的差距有點大,這可能讀者自己要想辦法克服,例如一般性的文章其實都很容易懂,但是也會有很多Vanguard自己的研究報告,就是比較長的文章和比較深的內容了,但也沒有深到要有相關科系的基礎才能看得懂就是了,還是以一般大眾作為讀者,只是可能比較偏給理財規劃顧問參考用,所以稍微深入一點,但花點時間還是可以看得懂的。

2010年12月7日

美財部出清花旗持股 賺120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美國財政部6日表示,已出清手上剩餘的24億股花旗集團普通股,紓困花旗行動總共獲利120億美元。但財政部仍持有花旗普通股認股權證,並有權獲得額外8億美元的信託優先證券。
雷曼兄弟銀行2008年9月中旬倒閉引爆金融風暴,花旗股價跌到最低點時不到5美元,美國財政部為拯救花旗,2008年10月出資250億美元,2009年1月再掏200億美元。總計財政部拿出450億美元。

美財政部債權中的250億美元後來轉換為77億股普通股,約等於花旗全部股權的27%。花旗另於2009年12月償還200億美元。美財政部今年初開始出售花旗持股,在6日之前總共已賣出53億股,剩下24億股。

美財政部取得花旗持股的成本約每股3.25美元,原本表示,將以「合理」價格出清持股,後來宣布的出清價格為4.35美元。花旗6日以4.45美元收盤。

美財政部先前的出售行動並未影響花旗股價,因為花旗今年累計上漲34%。

消息人士先前透露,花旗持股出清後,美國政府將獲利90億到100億美元,實際上收穫更大。

美財政部曾經承諾,2010年12月14日前會出清花旗股權。財部宣布出脫剩餘持股後,花旗發表聲明說,感謝財部在金融危機期間相挺,樂見持股出清行動展開。

另外,花旗亞太區共同執行長卓曦文(Stephen Bird)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花旗計畫二、三年內將中國境內據點擴增至100個。花旗目前在中國有31個營業據點。

【2010/12/07 聯合晚報】

2010年12月6日

【RSS】IndexUniverse


IndexUniverse其實是推行指數型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網站,但也是以ETF為最主要的投資工具,所以有許多ETF相關的訊息,而且固定會整理ETF的資產規模、折溢價情況以及創造、贖回交易量等資訊,是相當不錯的網站,非常推薦大家經常拜訪。

IndexUniverse比起其他財經Blog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是還有學術研究的成份,Journal of Indexes就是他們所發行的,大家都可以直接在IndexUniverse看到Journal of Indexes的文章,如果真的有心想知道最新的指數投資研究,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管道。

IndexUniverse有四位主要的作者,所以文章量其實也不少,每週約20篇左右,比不上ETF Trends的氾濫,但資訊也算多了,如果覺得ETF Trends太雜太煩又沒有深度,那麼IndexUniverse是很不錯的替代選擇,尤其是IndexUniverse除了報導新訊息以外,大多會再額外補充一些資訊讓讀者更能瞭解主題的背景,甚至還會做深入的剖析,這可是ETF Trends所沒有的。

對這個Blog有興趣的人,可以訂閱RSS:http://www.indexuniverse.com/component/content/frontpage.feed

2010年12月2日

量化寬鬆讓投資法則不再靠譜

2010年12月02日  華爾街日報

就像厄爾尼諾現象一樣﹐美聯儲向金融市場注入的6,000億美元現金正在顛覆股市的正常規律。

這筆錢推翻了大量市場常理、那些經久不衰的季節性走勢﹐以及各種被奉為市場法則的假設。

看看過去的幾個月﹐就可以一下推翻其中的四五條。

以8月份為例。8月份總是好月份﹐或許說基本上總是好月份。但今年的8月份不一樣﹐道瓊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下跌4.3%﹐成為10年來最慘的8月。

9月份呢?人們認為它是一年中差得不能再差的一個月。2010年的9月是個例外﹐這個月道指飆漲10.4%﹐為1939年以來最好的9月份。

10月份讓人害怕對吧?看看1929年、1987年和2008年就知道了。但今年不一樣﹐10月份股市足足上漲3.1%。

其他還有很多。今年11月實際上是以持平收尾﹐一舉推翻兩條常理﹐一條是這個月一般都比較強勁﹐一條是市場在選舉後通常都會上漲(今年選舉是在11月2日)。

當然﹐這些古老法則的實際效驗並非總是完美﹐哪怕是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畢竟很多法則都是根據平均數得出的﹐這樣就留下了大幅偏離的空間。但在美聯儲量化寬鬆計劃面前﹐沒有哪條法則經受得起考驗。這個計劃在8月份首次提出﹐11月上旬正式公佈。計劃最開始獲得成功﹐幫助推高了資產價格﹐並使道指在8月下旬以來上漲12%左右。

加利福尼亞州咨詢公司Capital Financial Advisory Services總裁斯普林格(Keith Springer)說﹐政府砸進市場的這些錢正在改變規律。

不那麼為人熟知的規律同樣是折戟沉沙。

有一種說法是﹐猶太投資者應該會在猶太新年(Rosh Hashanah)拋出﹐贖罪日(Yom Kippur)買進﹐即平倉後安心朝聖。這種說法今年同樣失靈。投資者要是在今年的猶太新年(9月8日)前夕拋出﹐贖罪日(9月17日)過後再買進﹐那麼就會與道指4.7%的上漲失之交臂。

投資家加德曼(Dennis Gartman)當時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投資通訊里說﹐顯然交易中的這條老格言正是:是格言﹐不是規律。

隨著年底臨近﹐其他投資法則也在接受檢驗:感恩節行情﹐即市場在感恩節前上漲﹐為強勁的12月造勢﹔聖誕行情﹐過去聖誕節和年初幾天之間股市平均上漲1.5%﹔元月效應﹐即投資者為減輕稅務負擔紛紛在12月下旬拋售﹐到1月上旬重新買入。

讓聖誕行情和其他季節性概念流行起來的是《股票經紀人年鑒》(Stock Trader's Almanac)總編輯赫什(Jeffrey Hirsch)。在他看來﹐美聯儲的行動干擾了這些通常的信號。

赫什說﹐這些法則被打破﹐或許不能全部歸因於美聯儲。近幾天﹐朝鮮已經打破了股市的傳統模式。

赫什說﹐歷來感恩節的一週表現都很好﹐但人們都知道﹐槍炮聲可以打亂多個季節模式。上週到目前為止﹐道指有漲有跌﹐週一週二是下跌﹐週三上漲1.4%。

還有一個即將接受考驗的法則是“超級碗”(Super Bowl)指標﹐即當全美職業橄欖球聯賽(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的全國橄欖球會議(National Football Conference)某支球隊贏得“超級碗”大賽的時候﹐那就預示著股市將在未來幾年上漲。今年2月份﹐全國橄欖球會議的新奧爾良聖徒隊(Orleans Saints)就贏得了“超級碗”大賽。

那麼“五月拋了趕緊逃”(sell in May and go away)這句流行語呢?按這個說法投資﹐投資者就是在5月初拋掉﹐10月底再買進。美聯儲對這條法則的破壞相對較少﹐因為量化寬鬆直到8月份才產生切實影響。

投資者如果是遵守這條法則﹐那就是在上半年最高點附近售出。但到10月底再買回﹐就意味著錯過一輪始於8月份、漲幅達11.3%的行情。

包括謝弗投資研究(Schaeffer's Investment Research)高級技術分析師德特里克(Ryan Detrick)在內的一些人猜測﹐正是因為人們按照這條反復談及的法則投資﹐才使它失去了本來的魔力。

德特里克說﹐一旦人人都瞭解了某項指標﹐它就可能不那麼靈驗了。

Jonathan Cheng

2010年12月1日

【RSS】THE ETF CORNER


這個網站其實重點只要看上面的圖就知道了:用技術分析來預測ETF未來的走勢。不過基本上我都是拿來當笑話看的,大家可以自己觀察一下作者做的預測準不準。

對這個Blog有興趣的可以訂閱RSS:http://etfstocks.typepad.com/markets/atom.xml

為何股價與商品價格波動如此類似﹖

2010年12月01日  華爾街日報

就像經典電影《逃獄驚魂》(The Defiant Ones)中的托妮•柯帝士(Tony Curtis)和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那樣﹐股票和商品像是被強行綁在了一起﹐它們極力想要分開卻又無法掙脫。

在過去幾年中﹐許多投資者都斷定石油、玉米和黃金等商品提供了能夠分散掉股票風險的獨立收益。但是股票與商品之間的相關性——它們的價格一起波動的程度——在許多情況下是近30年來最高的。

瑞銀環球資產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的定量分析總監甘貝拉(Michele Gambera)稱﹐今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約40%的周波動可以用能源價格的周波動來解釋。這是過去5年中類似指標水準的2倍﹐過去20年中類似指標水準的約20倍。

股票與商品之間的某些聯繫顯得很異常。比安科研究公司(Bianco Research)的策略師西蒙斯(Howard Simons)稱﹐本週四﹐原糖期貨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月相關係數達到了67%﹐這是僅僅6天前水準的10倍多。這是今年原糖期貨價格與股價的相關性第三次激增至60%以上——比其低於20%的長期平均水準要高得多。

糖價和股價究竟是怎麼聯繫起來的呢﹖西蒙斯說﹐糖現在既是一種能源商品﹐也是一個增長熱點﹐因為巴西大部分的甘蔗都被用於生產乙醇了。這種汽油添加劑與原油價格相聯繫﹐而原油價格又對貨幣政策和全球經濟增長很敏感——驅動股價的同樣是這些因素。

但西蒙斯說﹐還有另一個不那麼明顯的因素在起作用。這就是演算法交易——根據數學模型自動買賣各種資產。演算法交易不瞭解、也不關心為何兩種資產的價格會一起變化﹐它只能識別出它們正在這樣變化。一旦電腦認為這種價格關係將會維持下去﹐其他交易者——包括電腦和人類——往往就會加以注意並照做。西蒙斯說﹐這可能是事實﹐不管某種相關性是否由基本經濟因素驅動。

西蒙斯說﹐我們已經到了一個惡性循環的節點﹐演算法交易會自動設計程式﹐它會逐步發展以追蹤這些關聯。這築起了一道貨幣高牆﹐迫使其他人的行為遵循同一種模式。

另一類商品——工業金屬——似乎對某些不尋常的目標有磁力。據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的全球資產組合策略師麥金托什(Phil Mackintosh)稱﹐近幾週﹐鞋類製造商耐克(Nike)和速食巨頭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的股價與鋁、銅和鋅的價格波動相關性都牢牢穩定在60%左右。今年5月以來﹐這種相關性大約翻了一倍。

當然﹐相關性不代表因果關係﹔這可能是一種巧合。但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比安科(David Bianco)稱﹐較高的商品價格往往表明全球經濟正在健康增長。股票投資者的信心也在強勁反彈。比安科說﹐由於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許多公司都是大型商品生產商——或為其他大型商品生產商供貨——因此與過去相比﹐它們的收益與商品價格的關聯更加緊密。

此外﹐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大量購買債券——和全球經濟復蘇令幾乎每種資產的價格都看漲。但在過去的經濟拐點﹐股票和商品的價格相關性比現在要低。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會有許多時期出現貨幣如潮水般同時湧出和湧入所有資產的情況﹐此時風險分散策略將會失敗。正如西蒙斯所指出的﹐你投資的時間越長﹐現在的風險承受能力就必須越強﹐因為風險分散策略在短期將持續表現為失效狀態。但是﹐風險分散策略的作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重新顯現出來。

而你可能已經身處商品繁榮大潮的風口浪尖而不自知。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San Jose)Loring Ward金融諮詢公司的投資研究總監卡瓦略(Matthew Carvalho)說﹐按照通常假設﹐一般個人投資者的商品投資比例都是零。但多數投資者都通過股市間接承擔了商品風險。

如今這種風險已急劇上升。西蒙斯說﹐與過去相比﹐現在你通過股票承擔的商品風險要高得多。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在資產組合中加入一大堆商品﹐也不用著急。甘貝拉說﹐多種不同資產提供的風險分散效果已經顯著降低了。這樣做的好處比你想像的小得多。

Jason Zwe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