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亞洲研究部 2010/10/25 10:53
投資組合中的無形風險_不要讓你沒見到的風險摧毀你的報酬率
下列哪一個美國企業去年所得的收入有一半以上來自於國外市場?
1.可口可樂
2.惠普
3.麥當勞
4.以上皆是
如果你選擇的是 “以上皆是”,那就要恭喜你,你的答案是正確的:
現在,有了以上的資料,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 直接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或是透過共同基金和ETF的方式來投資這些公司的投資人,應該認為他們的投資組合是全球配置型,還是美國國內的投資呢?
如果你按照標準普爾的計算方式的話,正確的答案是: 美國國內。
按照S&P的收益相關規定,一間公司只要在美國內地大部分的銷售收入加總達到標準,就可以被納入美國國內指數的編制中,如S&P500,也因此該公司也能夠在非常流行的S&P追蹤商品,如Vanguard 500以及SPDR S&P 500 (SPY)中取得一席之地。甚至有些沒有達到收益標準的公司也被編制在指數內,因為這些公司在美國擁有龐大的固定資產。
這些條件或許對於指數的編制來說是合理的,但是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的市場,卻往往較工廠所在的地點或是公司股票進行交易的交易所(另一個S&P美國國內指數的編制條件)來的重要許多。
這個以銷售收入為出發點的觀點會明顯影響資產組合的定位,更遑論風險管理的部份了。如果以銷售數字來進行評估的話,S&P 500其實並不算是美國的國內股票指數。它應該是國際型的基準指數,根據S&P的統計,該指數的組成公司在去年的收入中有46.6%來自於非美國當地,且有約達三分之一的收益來自於新興市場。因此,如果藉由收益的角度來看,那麼Vanguard 500 和SPDR S&P 500都不能算是純粹跟蹤美國國內市場的基金,所以你的資產組合可能比你所想像或所計劃的更接近美國的國外型資產。
早在2007年,我的同事Mike Breen以及 Christopher Davis便曾經探討過這個問題。過去動盪的3年中,我們發現「投資人所見到的並不必然就是所擁有的」,這點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投資組合中各區域市場的收入也並不是唯一無形風險的來源。
美國第3大的電信公司Sprint Nextel(居AT&T及Verizon Communications之後),是近期幾檔富達的基金都持有的股票標的,其中包括基金經理人為Will Danoff,基金規模高達680億美元的富達Contrafund基金。Sprint Nextel公司聲稱它們的業績強勁,2009年的總銷售額高達320億美元,到目前為止該公司也能客戶流失的情形也控制得宜。 Sprint絕大部分的銷售額來自美國國內,因此持有該公司股票並不會明顯地增加Contrafund基金在美國以外的收益部位。
但是,該公司股票卻使該基金的企業經營風險增加: 根據晨星股票研究分析指出,Sprint公司完全沒有「經濟護城河」。也就是說,該公司並不具備抵禦競爭對手及保障公司盈虧的競爭優勢。因此,缺少護城河的Sprint公司在晨星的獲利能力評估中,僅得到F的評級,並不令人意外。獲利能力是另外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但也容易被許多經驗豐富的投資人所忽略。
我們利用晨星優質股票篩選器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投資組合內的公司皆擁有5年以上的經營歷史,晨星股票分析師也給予這些公司A級的利潤等級以及寬廣的經濟護城河評等。將這個投資組合與廣泛的市場(定義為S&P 500)來進行比較,所得到的結果相當有趣。
從上表的數字顯示,投資佈局於高評等公司股票的投資組合,在市場狀況不佳時期,可提供一個穩定的防禦效果。這個相對平穩的投資組合意味著在景氣變差時,許多投資人將可以輕鬆地持續持有他們的投資組合。
衡量你的投資組合的無形風險
如同2009年的「 垃圾反彈」所證明的,投資組合的建構並不是零和的投資。然而,要從變動中的市場獲利,就需要瞭解自身對報酬表現波動變化的承受度,以及當前的投資組合的組成狀況。畢竟,當投資人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目前所屬的投資組合之風險/報酬特性時,就很難知道接下來應該要作怎樣的投資及安排。如同我們所見的,這些風險特性所包含的因素,例如國際收入風險、經濟護城河,以及獲利能力等,都可能是投資人在進行分析時所未考慮到的因素。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摘譯)
一個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的美股部落格,介紹全球投資市場的最新訊息、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
A Long-Term Investor shares his opinions about USA stock market, ETFs, asset allocation, value investing and Index Investing.
2010年10月28日
Jack Bogle:Buy and Hold, Don't Trade ETFs
ETFs are one of the great marketing ideas of the recent era, but it remains to be seen if they're one of the great investment ideas, says the Vanguard founder and former chairman.
Jack Bogle:ETF近年來最偉大的一個行銷概念,但是不是最偉大的投資概念還有待確認。ETF的交易量很驚人,SPY甚至每年有高達10,000%的週轉率,我認為30%已經太高了,那10,000%是怎麼回事?而還有許多新興市場的ETF也有高達2,000%或3,000%的年週轉率,這都意味著投資人以投機的心態買進,當然也以投機的心態賣出,因為ETF可以讓你在交易時間的任何一分一秒買或賣。
所以對於那些想買ETF的人,不管是全市場ETF,美國股市ETF,美國前五百大企業ETF或新興市場ETF,國際ETF或全球ETF,甚至是債券ETF等任何針對特殊需求而推出的債券ETF,都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工具可以使用,但應該是買進持有,而不是一直進行交易,因為我們永遠受到自己的情緒所控制,每個人都知道這件事情,我們在投資上有很嚴重的行為問題,而這個問題在共同基金上更加明顯,因為共同基金有資金流量的資料。
然後你看完基金流量的資料後會發現,天啊!這些共同基金的投資人到底是有什麼樣的心理問題?他們在90年代不斷投資科技類股,然後那些投資現在幾乎都化為烏有了。而現在的黃金其實也是一樣的,因為黃金並沒有辦法創造收入,也沒有內涵價值,你買進黃金然後賣給某個願意出高過於你成本的投資人。
標籤:
ETF,
News Comments,
USA Stock Market
Jack Bogle:Why I Don't Invest Overseas
Christine Benz:過去幾年已經有很多資金流向新興市場,你對這個現象有什麼看法?這會讓你緊張嗎?你認為這些投資人最後能在這些市場獲得好的報酬嗎?
Jack Bogle:新興市場過去曾經有過很好的報酬,這種人們往後看過去好表現的現象,又稱為划艇症候群(Rowboat Syndrome),因為只能看到你曾經走過的地方,但是卻不知道將要往哪裡走。當然,的確有很多看法認為將來十年新興市場將會成長得比美國市場更快,但我認為市場終究會達成均衡的情況,所以我並不認為需要特別看中國際市場。國際或新興市場未來十年有可能表現得比美國市場更好或更壞,但你現在不會知道到底是怎樣。假設我在國際市場上配置20%的資金,我會把一半放在成熟市場,一半在新興市場。但如果我把20%全部都放在新興市場,而新興市場的確報酬更好5%,但對整體投資來說,也只是多拿到1%的額外報酬。
不過如果你別再使用那些昂貴的基金,然後開始使用收費低廉的基金,那其實可以很容易就拿到1%的額外報酬。當然,我可能是錯的,不過我相信新興市場總是存在著風險,那些現在還看不到的風險,匯率的風險,主權風險以及那些投資國際所會面臨的種種風險。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專屬的特色,像是英國就不如美國有錢,而日本則已經陷在麻煩當中已經二十年了,他們甚至回不到過去的盛況。所以我並不認為有需要投資國際,如果你真的要這麼做,那就不要投資超過20%在國際市場吧!也許其中一半在成熟市場,一半在新興市場。
美國債市顯露通脹端倪
華爾街日報 2010年10月26日
今年人們就通縮還是通脹更有可能威脅經濟爭論不已﹐而至少在債市﹐這番爭論沒什麼意義。
根據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數據﹐通脹保值債券(TIPS)形式的通脹保險工具﹐今年回報率約為10%。與此同時﹐通常在通縮期間繁榮的普通美國國債上漲近9%。它們的表現是由價格上漲和收益率支出綜合因素共同衡量的。
換句話說﹐無論你押注通脹還是通縮﹐今年你都是贏家。
一個問題是﹐美聯儲(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是否即將為這種和諧的狀態劃上句號。
由於美聯儲準備向金融體系注入更多資金﹐天平正開始向著有利於押注通脹者的方向傾斜。TIPS在過去兩週的表現優於國債﹐而此前在夏季多數時間均遜於國債。
國債和TIPS息差大幅擴大。這一息差通常被稱作盈虧平衡通脹率(breakeven inflation rate)﹐是衡量市場通脹預期的寬泛指標。
8月底貝南克在懷俄明州的講話暗示﹐美聯儲可能將採取另一輪定量寬鬆政策﹐以促進經濟增長﹐自那以來﹐10年盈虧平衡通脹率已從1.49%升至五個月最高水準2.10%左右。
這暗示美聯儲只是簡單通過談及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已提高通脹預期。近期黃金上升和美元下跌亦暗示通脹預期在上升。
巴克萊國債和通脹相關策略師龐德(Mike Pond)說﹐目前市場不是特別擔心高通脹﹐只不過人們已有很長一段時間較少關心通縮、甚至較低的通脹了。
TIPS和國債因預期新一輪定量寬鬆政策而受益﹐預計美聯儲將在11月3日政策會議上公佈這一措施。
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本月跌至2009年1月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以來的最低水平。國債收益率與國債價格呈反比。
TIPS也處於同樣的歷史水平。美國財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計劃於週一標售100億美元新的五年期TIPS﹐收益率可能將為美國政府1997年開始標售這種債券以來的最低水平。
收益率較低意味著市場對TIPS需求旺盛﹐這種債券向投資者提供額外年度回報﹐以補償通脹率的損失。普通國債沒有這樣的保護﹐所以它們用較高的收益率來彌補。這兩種收益率間的息差暗示投資者對通脹的預期情況。
表面上來看﹐似乎投資者同時做了兩個押注﹐一個押注價格上升﹐另一個押注價格下降。但這兩個市場里﹐美聯儲的影響是推動和扭曲力。美聯儲最初的寬鬆政策包括買入國債和TIPS等超安全資產﹐與此同時民間對這些安全資產的需求也較多。需求較高與供應減少這一綜合因素﹐人為導致美國國債和TIPS的價格較高﹐收益率較低。
作為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的一部分﹐美聯儲可能將再次買入國債和TIPS﹐從而鼓勵投資者買入這兩種資產。美聯儲的定量寬鬆政策也有可能走得太遠﹐導致通脹失控﹐這是投資者買入TIPS的另一原因。
巴爾的摩MTB投資顧問公司(MTB Investment Advisors)投資組合經理史蒂斯(Wil Stith)說﹐美聯儲最近政策聲明中最引人矚目的言論是﹐通脹太低﹐他們將為此做點什麼﹐我認為這意味著TIPS價格太低了。該公司管理著約130億美元資產。
史蒂斯最近一直在買入TIPS﹐將他管理的MTB中期債券基金中的TIPS比重增加至5%-10%。
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SE)旗下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等大型投資者最近幾個月也在買入TIPS。
TIPS並不是衡量通脹預期的純粹指標﹐它們受供應缺少的影響﹐這可以影響其收益率。影響TIPS的還有所謂通脹風險溢價﹐這是對未來通脹波動性的押注﹐而不是對通脹本身的押注﹐最近通脹風險溢價上升。
Mark Gongloff
貼息買債 預示通脹
環球經濟 王冠一 2010/10/27, 週三
美國財政部本週拍賣多達1090億美元的國債,打頭陣的100億5年TIPS,中標率竟然是 -0.55%。雖然不少分析師事前已預料到有此結果,《彭博社》訪問的18間交易商,便有7家作出準確預測,但中標孳息出現歷來首次負值,仍改寫了市場新一頁。究竟投資者願意貼息買債,當中有何啟示?
5年TIPS與傳統5年國債的主要分別,是前者與通脹掛鈎,收益是中標息率再加CPI,在預期通脹來臨時會較受歡迎,因為可以確保回報不會被通脹蠶食。現時傳統5年國債的孳息為1.18%,今次同年期TIPS的中標息率為-0.55%,意味通脹平衡點〔breakeven inflation rate〕為1.73%,亦即是市場預期未來5年通脹平均為1.73%。
今次拿出拍賣的100億TIPS出現負值,是反映息率低企的大氣候,以及投資者對價格飆升的憂慮。因為投資者必然相信聯儲局有辦法令通脹重燃,才肯接受以帳面低於零的負息率向政府放貸。近期有關聯儲局將於下月初議息會議後加推次輪量化寬鬆政策〔QE2〕的揣測甚囂塵上,拍債結果亦反映QE2的效應正陸續浮現,市場相信QE2會導致通脹於日後升溫。
除了今次拍債外,通脹重臨的痕跡其實在其他市場見到,例如農產品價格今年以來大幅飆升,迭創新高的金價又未有遠離歷史高峯,油價於80美元附近支持甚足,以美元的持續弱勢,在在反映眼前的通縮威脅只是假象。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於月中指失業率高企及通脹太低,有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令QE快將出台的揣測火上加油,而實際數字亦反映,通縮威脅確實存在。最新公布的核心CPI按年升幅僅0.8%,是196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聯儲局視作量度通脹指標的核心個人消費物價〔core PCE〕,今年亦只有1.1%升幅,低於央行目標1.7%至2%的下限。
市場開始認為QE2乃事在必行,爭論的只是規模及推行方法。高盛上周五發表報告,預測QE2規模最終高達2萬億美元,下次議息後會先推未來6個月購債5000億的計劃,而匯控週一(25日)亦發表與高盛看法相同的報告,聯儲局成員亦各自表述看法,紐約聯儲銀行的杜德利稱加推QE2有其需要,鷹派的堪薩斯城行長洪尼格則警告風險,指未來4至5年會出現另一危機,呼籲聯儲局應高瞻遠矚,切勿過於短視。亦有其他理事建議先公布未來6周的購債規模,待下次議息時才視乎情況決定終止、延續或擴大規模。
週一拍TIPS反應熱烈,超額認購2.84倍,間接出標者〔indirect bidder〕更取得39.4%標售部份,反映通脹必壓通縮的看法。聯儲局新推QE2規模若未如人意,金融市場必然大幅震盪。匯控作出3個假設情況,若宣布只先購債500億,金價將調整至1275美元,美元會反彈1%,美債孳息則回升最多30基點,足以反映引頸以待的QE2,威力有多大。
這是過去五年的「盈虧平衡通脹率」走勢圖,在金融海嘯最恐慌的時候降到趨近於零,,現在則大約是1.73%。
這是TIPS的殖利率曲線,雖然呈現陡峭的情況,但未來五年的利率都為負值,是相當罕見的。原始資料來自WSJ。
今年以來,五年TIPS的殖利率從0.4%左右下降了一整個百分點,來到了-0.6%左右。WSJ:「Yields on TIPS Go Negative」
今年人們就通縮還是通脹更有可能威脅經濟爭論不已﹐而至少在債市﹐這番爭論沒什麼意義。
根據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數據﹐通脹保值債券(TIPS)形式的通脹保險工具﹐今年回報率約為10%。與此同時﹐通常在通縮期間繁榮的普通美國國債上漲近9%。它們的表現是由價格上漲和收益率支出綜合因素共同衡量的。
換句話說﹐無論你押注通脹還是通縮﹐今年你都是贏家。
一個問題是﹐美聯儲(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是否即將為這種和諧的狀態劃上句號。
由於美聯儲準備向金融體系注入更多資金﹐天平正開始向著有利於押注通脹者的方向傾斜。TIPS在過去兩週的表現優於國債﹐而此前在夏季多數時間均遜於國債。
國債和TIPS息差大幅擴大。這一息差通常被稱作盈虧平衡通脹率(breakeven inflation rate)﹐是衡量市場通脹預期的寬泛指標。
8月底貝南克在懷俄明州的講話暗示﹐美聯儲可能將採取另一輪定量寬鬆政策﹐以促進經濟增長﹐自那以來﹐10年盈虧平衡通脹率已從1.49%升至五個月最高水準2.10%左右。
這暗示美聯儲只是簡單通過談及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已提高通脹預期。近期黃金上升和美元下跌亦暗示通脹預期在上升。
巴克萊國債和通脹相關策略師龐德(Mike Pond)說﹐目前市場不是特別擔心高通脹﹐只不過人們已有很長一段時間較少關心通縮、甚至較低的通脹了。
TIPS和國債因預期新一輪定量寬鬆政策而受益﹐預計美聯儲將在11月3日政策會議上公佈這一措施。
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本月跌至2009年1月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以來的最低水平。國債收益率與國債價格呈反比。
TIPS也處於同樣的歷史水平。美國財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計劃於週一標售100億美元新的五年期TIPS﹐收益率可能將為美國政府1997年開始標售這種債券以來的最低水平。
收益率較低意味著市場對TIPS需求旺盛﹐這種債券向投資者提供額外年度回報﹐以補償通脹率的損失。普通國債沒有這樣的保護﹐所以它們用較高的收益率來彌補。這兩種收益率間的息差暗示投資者對通脹的預期情況。
表面上來看﹐似乎投資者同時做了兩個押注﹐一個押注價格上升﹐另一個押注價格下降。但這兩個市場里﹐美聯儲的影響是推動和扭曲力。美聯儲最初的寬鬆政策包括買入國債和TIPS等超安全資產﹐與此同時民間對這些安全資產的需求也較多。需求較高與供應減少這一綜合因素﹐人為導致美國國債和TIPS的價格較高﹐收益率較低。
作為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的一部分﹐美聯儲可能將再次買入國債和TIPS﹐從而鼓勵投資者買入這兩種資產。美聯儲的定量寬鬆政策也有可能走得太遠﹐導致通脹失控﹐這是投資者買入TIPS的另一原因。
巴爾的摩MTB投資顧問公司(MTB Investment Advisors)投資組合經理史蒂斯(Wil Stith)說﹐美聯儲最近政策聲明中最引人矚目的言論是﹐通脹太低﹐他們將為此做點什麼﹐我認為這意味著TIPS價格太低了。該公司管理著約130億美元資產。
史蒂斯最近一直在買入TIPS﹐將他管理的MTB中期債券基金中的TIPS比重增加至5%-10%。
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SE)旗下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等大型投資者最近幾個月也在買入TIPS。
TIPS並不是衡量通脹預期的純粹指標﹐它們受供應缺少的影響﹐這可以影響其收益率。影響TIPS的還有所謂通脹風險溢價﹐這是對未來通脹波動性的押注﹐而不是對通脹本身的押注﹐最近通脹風險溢價上升。
Mark Gongloff
貼息買債 預示通脹
環球經濟 王冠一 2010/10/27, 週三
美國財政部本週拍賣多達1090億美元的國債,打頭陣的100億5年TIPS,中標率竟然是 -0.55%。雖然不少分析師事前已預料到有此結果,《彭博社》訪問的18間交易商,便有7家作出準確預測,但中標孳息出現歷來首次負值,仍改寫了市場新一頁。究竟投資者願意貼息買債,當中有何啟示?
5年TIPS與傳統5年國債的主要分別,是前者與通脹掛鈎,收益是中標息率再加CPI,在預期通脹來臨時會較受歡迎,因為可以確保回報不會被通脹蠶食。現時傳統5年國債的孳息為1.18%,今次同年期TIPS的中標息率為-0.55%,意味通脹平衡點〔breakeven inflation rate〕為1.73%,亦即是市場預期未來5年通脹平均為1.73%。
今次拿出拍賣的100億TIPS出現負值,是反映息率低企的大氣候,以及投資者對價格飆升的憂慮。因為投資者必然相信聯儲局有辦法令通脹重燃,才肯接受以帳面低於零的負息率向政府放貸。近期有關聯儲局將於下月初議息會議後加推次輪量化寬鬆政策〔QE2〕的揣測甚囂塵上,拍債結果亦反映QE2的效應正陸續浮現,市場相信QE2會導致通脹於日後升溫。
除了今次拍債外,通脹重臨的痕跡其實在其他市場見到,例如農產品價格今年以來大幅飆升,迭創新高的金價又未有遠離歷史高峯,油價於80美元附近支持甚足,以美元的持續弱勢,在在反映眼前的通縮威脅只是假象。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於月中指失業率高企及通脹太低,有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令QE快將出台的揣測火上加油,而實際數字亦反映,通縮威脅確實存在。最新公布的核心CPI按年升幅僅0.8%,是196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聯儲局視作量度通脹指標的核心個人消費物價〔core PCE〕,今年亦只有1.1%升幅,低於央行目標1.7%至2%的下限。
市場開始認為QE2乃事在必行,爭論的只是規模及推行方法。高盛上周五發表報告,預測QE2規模最終高達2萬億美元,下次議息後會先推未來6個月購債5000億的計劃,而匯控週一(25日)亦發表與高盛看法相同的報告,聯儲局成員亦各自表述看法,紐約聯儲銀行的杜德利稱加推QE2有其需要,鷹派的堪薩斯城行長洪尼格則警告風險,指未來4至5年會出現另一危機,呼籲聯儲局應高瞻遠矚,切勿過於短視。亦有其他理事建議先公布未來6周的購債規模,待下次議息時才視乎情況決定終止、延續或擴大規模。
週一拍TIPS反應熱烈,超額認購2.84倍,間接出標者〔indirect bidder〕更取得39.4%標售部份,反映通脹必壓通縮的看法。聯儲局新推QE2規模若未如人意,金融市場必然大幅震盪。匯控作出3個假設情況,若宣布只先購債500億,金價將調整至1275美元,美元會反彈1%,美債孳息則回升最多30基點,足以反映引頸以待的QE2,威力有多大。
這是過去五年的「盈虧平衡通脹率」走勢圖,在金融海嘯最恐慌的時候降到趨近於零,,現在則大約是1.73%。
這是TIPS的殖利率曲線,雖然呈現陡峭的情況,但未來五年的利率都為負值,是相當罕見的。原始資料來自WSJ。
今年以來,五年TIPS的殖利率從0.4%左右下降了一整個百分點,來到了-0.6%左右。WSJ:「Yields on TIPS Go Negative」
美聯儲若購買債券 市場將作何反應?
華爾街日報 2010年10月25日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看上去很有可能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也就是購買美國國債等資產﹐以降低長期利率、提振經濟。跟風美聯儲的投資者可能會蒙受損失。
預計美聯儲會在11月3日的會議上宣佈發起金融危機開始以來的第二輪量化寬鬆行動。
這種政策背後的思路是﹐如果奏效﹐債券收益率應該會下降﹐美元應該會貶值﹐股票和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產的價格應該會上升。這正是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實施第一輪量化寬鬆期間發生的情況。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計劃於2008年11月首次公佈後的12個月內﹐股市上漲29.5%﹐黃金價格上漲44.5%﹐高收益債券價格上漲16.6%﹐美元匯率重挫12.6%。
但是﹐在人們普遍預計貝南克會於下個月實施他的量化寬鬆之際﹐市場反應卻不一定順遂人願。
問題存在於兩個方面。首先這不是2008年。那時候金融系統正陷於土崩瓦解﹐資產價格和通脹預期低迷不振﹐美聯儲的活動餘地也大得多。當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處於3.3%、通脹預期僅為0.2%﹐而不是當前的2.5%和2.1%時﹐美聯儲購買債券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同樣﹐在股市處於666點──即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2009年3月8日盤中低點的時候﹐抬升股價也比今天處於1180點的時候容易得多。
第二﹐按野村證券國際公司(Nomura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美國利率策略部門負責人岡卡爾維斯(George Goncalves)的說法﹐新一輪量化寬鬆的全部影響或許已經被市場價格消化。
岡卡爾維斯援引例證說﹐雖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美聯儲將會實施量化寬鬆﹐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停止下降。8月6日﹐貝南克在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市的堪薩斯城聯儲經濟研討會上發表講話﹐讓市場相信量化寬鬆政策即將實施﹐那一天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2.92%﹐到10月11日﹐收益率降到2.38%的低點﹐過後出現回升﹐最高達到了2.58%。
而其他資產價格已經回升。自8月底以來﹐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已上漲11.3%﹐石油價格上漲11.2%﹐黃金價格上漲7.6%。
紐約Miller Tabak & Co.的股市策略師布科瓦(Peter Boockvar)說﹐今天才來的投資者已經錯過了市場對美聯儲意圖的一次重大反應。
以美元匯率為例。利率下降的國家﹐匯率往往會相對於利率穩定或上升的國家貶值。美元也不例外﹐自貝南克在傑克遜霍爾發表講話以來﹐它對包括六個幣種的一籃子貨幣已經下跌了6.6%。
但明尼阿波利斯First American Funds的首席經濟學家赫姆佈雷(Keith Hembre)說﹐這種跌幅和美聯儲購買債券造成的貨幣供應增幅大體相當﹐說明美元的跌幅已經達到了短期內的應有水平。
一些市場專業人士一直青睞於做空美元。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的數據﹐9月14日對沖基金和其他投機性投資者做空美元的賭注為136億美元﹐到10月12日增加了一倍多﹐達到290億美元﹐和2007年達到的創紀錄水平365億美元相去不遠。
野村證券國際公司匯市策略師諾德維格(Jens Nordvig)說﹐上述因素使美元具備了短線反彈的條件。他說﹐如果美聯儲公佈的是一種漸進購買債券的方針﹐那麼隨著已經做空美元的投資者獲利了結﹐美元指數有可能上漲2%到3%。
一些反向操作投資者甚至建議買入30年期美國國債。這種長期債券已在近幾個星期走弱:自貝南克在傑克遜霍爾發表講話的頭一天8月6日以來﹐和價格反向波動的收益率已經從3.53%躍升至3.94%。花旗私人銀行(Citi Private Bank)駐倫敦的首席全球投資長庫克森(Richard Cookson)說﹐這帶來了一個誘人的買入機會﹐而如果投資者認為美聯儲購買債券醫治不了美國經濟創傷的話﹐那就更值得買入。
庫克森說﹐失業率仍然非常高﹐通脹率正在下降﹐這是量化寬鬆改變不了的﹐所以長期利率不太可能上升﹐甚至還有可能較當前水平下降﹐也就是說﹐債券價格有可能上漲。
10月19日預演了一場第二輪量化寬鬆的退出大戲。中國宣佈將提升基準利率四分之一個百分點之後﹐全球市場一陣抽搐。股市、大宗商品狂跌﹐美元大漲。10月20日﹐隨著過去兩個月主導市場的第二輪量化寬鬆題材重新發揮作用﹐這幾種資產全都恢復了原來的走勢。
但這種走勢可能行將結束。野村證券的諾德維格等人建議投資者趕在11月3日美聯儲會議前出手﹐現在就持有美元﹐以期美元展開一次短線反彈。
諾德維格說﹐市場的預期已經過度﹐漲跌幅度超過了全部消化合理預期的水平。
Ben Levisohn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看上去很有可能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也就是購買美國國債等資產﹐以降低長期利率、提振經濟。跟風美聯儲的投資者可能會蒙受損失。
預計美聯儲會在11月3日的會議上宣佈發起金融危機開始以來的第二輪量化寬鬆行動。
這種政策背後的思路是﹐如果奏效﹐債券收益率應該會下降﹐美元應該會貶值﹐股票和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產的價格應該會上升。這正是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實施第一輪量化寬鬆期間發生的情況。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計劃於2008年11月首次公佈後的12個月內﹐股市上漲29.5%﹐黃金價格上漲44.5%﹐高收益債券價格上漲16.6%﹐美元匯率重挫12.6%。
但是﹐在人們普遍預計貝南克會於下個月實施他的量化寬鬆之際﹐市場反應卻不一定順遂人願。
問題存在於兩個方面。首先這不是2008年。那時候金融系統正陷於土崩瓦解﹐資產價格和通脹預期低迷不振﹐美聯儲的活動餘地也大得多。當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處於3.3%、通脹預期僅為0.2%﹐而不是當前的2.5%和2.1%時﹐美聯儲購買債券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同樣﹐在股市處於666點──即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2009年3月8日盤中低點的時候﹐抬升股價也比今天處於1180點的時候容易得多。
第二﹐按野村證券國際公司(Nomura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美國利率策略部門負責人岡卡爾維斯(George Goncalves)的說法﹐新一輪量化寬鬆的全部影響或許已經被市場價格消化。
岡卡爾維斯援引例證說﹐雖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美聯儲將會實施量化寬鬆﹐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停止下降。8月6日﹐貝南克在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市的堪薩斯城聯儲經濟研討會上發表講話﹐讓市場相信量化寬鬆政策即將實施﹐那一天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2.92%﹐到10月11日﹐收益率降到2.38%的低點﹐過後出現回升﹐最高達到了2.58%。
而其他資產價格已經回升。自8月底以來﹐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已上漲11.3%﹐石油價格上漲11.2%﹐黃金價格上漲7.6%。
紐約Miller Tabak & Co.的股市策略師布科瓦(Peter Boockvar)說﹐今天才來的投資者已經錯過了市場對美聯儲意圖的一次重大反應。
以美元匯率為例。利率下降的國家﹐匯率往往會相對於利率穩定或上升的國家貶值。美元也不例外﹐自貝南克在傑克遜霍爾發表講話以來﹐它對包括六個幣種的一籃子貨幣已經下跌了6.6%。
但明尼阿波利斯First American Funds的首席經濟學家赫姆佈雷(Keith Hembre)說﹐這種跌幅和美聯儲購買債券造成的貨幣供應增幅大體相當﹐說明美元的跌幅已經達到了短期內的應有水平。
一些市場專業人士一直青睞於做空美元。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的數據﹐9月14日對沖基金和其他投機性投資者做空美元的賭注為136億美元﹐到10月12日增加了一倍多﹐達到290億美元﹐和2007年達到的創紀錄水平365億美元相去不遠。
野村證券國際公司匯市策略師諾德維格(Jens Nordvig)說﹐上述因素使美元具備了短線反彈的條件。他說﹐如果美聯儲公佈的是一種漸進購買債券的方針﹐那麼隨著已經做空美元的投資者獲利了結﹐美元指數有可能上漲2%到3%。
一些反向操作投資者甚至建議買入30年期美國國債。這種長期債券已在近幾個星期走弱:自貝南克在傑克遜霍爾發表講話的頭一天8月6日以來﹐和價格反向波動的收益率已經從3.53%躍升至3.94%。花旗私人銀行(Citi Private Bank)駐倫敦的首席全球投資長庫克森(Richard Cookson)說﹐這帶來了一個誘人的買入機會﹐而如果投資者認為美聯儲購買債券醫治不了美國經濟創傷的話﹐那就更值得買入。
庫克森說﹐失業率仍然非常高﹐通脹率正在下降﹐這是量化寬鬆改變不了的﹐所以長期利率不太可能上升﹐甚至還有可能較當前水平下降﹐也就是說﹐債券價格有可能上漲。
10月19日預演了一場第二輪量化寬鬆的退出大戲。中國宣佈將提升基準利率四分之一個百分點之後﹐全球市場一陣抽搐。股市、大宗商品狂跌﹐美元大漲。10月20日﹐隨著過去兩個月主導市場的第二輪量化寬鬆題材重新發揮作用﹐這幾種資產全都恢復了原來的走勢。
但這種走勢可能行將結束。野村證券的諾德維格等人建議投資者趕在11月3日美聯儲會議前出手﹐現在就持有美元﹐以期美元展開一次短線反彈。
諾德維格說﹐市場的預期已經過度﹐漲跌幅度超過了全部消化合理預期的水平。
Ben Levisohn
ETF的總資產、日交易量與週轉率比較
※ETF Asset Size Not as Important as Dollar Trading Volume, Ownership Turnover
許多人都知道,大多數被關閉的ETF,不是總資產規模太小,就是交易量太低,然而如果對於一個投資人要選擇ETF的時候,應該選擇總資產大的還是交易量大的呢?因為其實這兩者並不必然相關。
上圖就很明顯可以看得出來,ETF的總資產規模大,不代表交易量就一定大。而如果總資產大,交易量卻很小,還是有可能會出現流動性問題。當然,如果總資產已經大到可以列入上圖,也就是前35大的ETF,那麼基本上就不太可能出現流動性的問題了,但如果以流動性為主要考量的投資人,就應該以平均日交易量當作選擇ETF的主要依據,如下:
這個圖是過去三個月的平均日交易量排行前35名的ETF列表,大家可以看得出來至少每天平均交易量要超過3900萬美元才有機會列入排行,但是再看一下前面的表格,資產排名前35的ETF甚至還有每天平均交易量只有1000萬美元而已的例子。相反的,要在資產排名前35至少要32.45億美元以上,但每天平均交易量在前35名的ETF卻也有總資產只有五億美元而已的例子。因此ETF的規模和流動性很明顯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SPY在資產規模和交易量都是榜首,不愧是目前最受歡迎的ETF,但GLD資產規模第二名,再交易量上卻只有第五名。而有趣的是EEM和VWO都追蹤相同的指數,資產規模也沒有差很多,但每天平均交易量卻差異很大,EEM的規模為VWO的112.6%,但交易量卻是448%,不知道是不是選擇VWO的投資人都真的也奉行Vanguard所推崇的長期投資?
而個股方面其實也有一樣的情況,市值越大的公司交易量不一定大,甚至如果按照交易量進行排名,會發現有四檔ETF(SPY、QQQQ、EEM、IWM)的交易量也高到可以列入排行:
有趣的是,在市值排行中有將近一半是ADR,但交易量排行卻很少是ADR。而市值榜首的XOM交易量只有排名第八,但市值第二的AAPL交易量卻是榜首!而差異最大的可能是波克夏了,市值排名第七,但交易量排名卻是第458名,如果是在成為S&P 500成份股之前,可能會更糟,這也難怪之前一直不讓波克夏成為S&P 500的成份股。而其實從交易量的排行也可以看得出來市場上有哪些個股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投機股」,像是AAPL、BAC、C等,不但交易熱絡,股價的變動也很大。不過如果要看ETF轉手程度的話,其實很簡單的把平均日交易量除以總市值就可以知道了:
以XRT(零售類股ETF)為例,25.8%的數字意謂著市面上流通的股份,平均每天有四分之一在換手,換句話說,只要四個交易日,這檔ETF的持股人就全部換了一次,這是相當高頻度的週轉率了,比起來AAPL也才2.22%而已。而上圖總共有六檔ETF的週轉率都超過10%,也就是兩週內持股人就全部換過一次了(當然真的並非如此,只是以數值來看,而不是以所有權來看),會有這種現象,恐怕就是持有人只是短線進出為了賺價差罷了,當然,很多順勢或是追逐流行的投機者會以這種現象而跟進,但如何預測趨勢已經反轉而先脫身呢?
大家還可以觀察一下,除了EEM和VWO以外,同樣追蹤S&P 500指數的SPY和IVV週轉率也差很多,可以想一想為什麼。
許多人都知道,大多數被關閉的ETF,不是總資產規模太小,就是交易量太低,然而如果對於一個投資人要選擇ETF的時候,應該選擇總資產大的還是交易量大的呢?因為其實這兩者並不必然相關。
上圖就很明顯可以看得出來,ETF的總資產規模大,不代表交易量就一定大。而如果總資產大,交易量卻很小,還是有可能會出現流動性問題。當然,如果總資產已經大到可以列入上圖,也就是前35大的ETF,那麼基本上就不太可能出現流動性的問題了,但如果以流動性為主要考量的投資人,就應該以平均日交易量當作選擇ETF的主要依據,如下:
這個圖是過去三個月的平均日交易量排行前35名的ETF列表,大家可以看得出來至少每天平均交易量要超過3900萬美元才有機會列入排行,但是再看一下前面的表格,資產排名前35的ETF甚至還有每天平均交易量只有1000萬美元而已的例子。相反的,要在資產排名前35至少要32.45億美元以上,但每天平均交易量在前35名的ETF卻也有總資產只有五億美元而已的例子。因此ETF的規模和流動性很明顯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SPY在資產規模和交易量都是榜首,不愧是目前最受歡迎的ETF,但GLD資產規模第二名,再交易量上卻只有第五名。而有趣的是EEM和VWO都追蹤相同的指數,資產規模也沒有差很多,但每天平均交易量卻差異很大,EEM的規模為VWO的112.6%,但交易量卻是448%,不知道是不是選擇VWO的投資人都真的也奉行Vanguard所推崇的長期投資?
而個股方面其實也有一樣的情況,市值越大的公司交易量不一定大,甚至如果按照交易量進行排名,會發現有四檔ETF(SPY、QQQQ、EEM、IWM)的交易量也高到可以列入排行:
有趣的是,在市值排行中有將近一半是ADR,但交易量排行卻很少是ADR。而市值榜首的XOM交易量只有排名第八,但市值第二的AAPL交易量卻是榜首!而差異最大的可能是波克夏了,市值排名第七,但交易量排名卻是第458名,如果是在成為S&P 500成份股之前,可能會更糟,這也難怪之前一直不讓波克夏成為S&P 500的成份股。而其實從交易量的排行也可以看得出來市場上有哪些個股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投機股」,像是AAPL、BAC、C等,不但交易熱絡,股價的變動也很大。不過如果要看ETF轉手程度的話,其實很簡單的把平均日交易量除以總市值就可以知道了:
以XRT(零售類股ETF)為例,25.8%的數字意謂著市面上流通的股份,平均每天有四分之一在換手,換句話說,只要四個交易日,這檔ETF的持股人就全部換了一次,這是相當高頻度的週轉率了,比起來AAPL也才2.22%而已。而上圖總共有六檔ETF的週轉率都超過10%,也就是兩週內持股人就全部換過一次了(當然真的並非如此,只是以數值來看,而不是以所有權來看),會有這種現象,恐怕就是持有人只是短線進出為了賺價差罷了,當然,很多順勢或是追逐流行的投機者會以這種現象而跟進,但如何預測趨勢已經反轉而先脫身呢?
大家還可以觀察一下,除了EEM和VWO以外,同樣追蹤S&P 500指數的SPY和IVV週轉率也差很多,可以想一想為什麼。
標籤:
ETF,
USA Stock Market
2010年10月27日
庫姆斯 巴菲特眼中百分百完美的接班人
華爾街日報 2010年10月27日
巴菲特(Warren Buffett)1,000億美元投資組合有了新繼承人﹐但他得到這份工作的方式卻十分老套:應聘。
週二﹐華爾街對巴菲特選擇庫姆斯(Todd Combs)作為接班人的決定仍興奮不已﹐這位不知名的39歲對沖基金經理是傳奇投資大師巴菲特去世或退休後接管巴菲特投資組合的第一競爭人選。
2007年初﹐巴菲特意外地發佈了一封“虛位以待”的招聘啟示﹐庫姆斯就是數百位應聘者之一。但第一次的申請並未使他脫穎而出。
儘管如此﹐他並未退卻。他有三個孩子﹐住在康涅狄格州達里恩。這位低調的父親最近又給伯克希爾(Berkshire)副董事長芒格(Charles Munger)寫了一封信請求見面。芒格在採訪中說﹐他每年都會收到“幾百封”這樣的郵件﹐但“他的信里有某些東西引起了我的興趣”。
芒格回憶到﹐不久﹐芒格和庫姆斯就在洛杉磯市區的California Club一起吃午飯﹐並一直延續到下午。之後﹐芒格打電話告訴巴菲特說﹐我覺得你一定會喜歡這家伙的。
巴菲特說他和芒格賞識庫姆斯不光是因為他的能力和智慧﹐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確信他會融入伯克希爾嚴謹克制的公司文化。
庫姆斯生於佛羅里達州的薩拉索塔(Sarasota)﹐現在仍然十分熱愛其母校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塞米諾爾足球隊(Seminoles)。巴菲特說﹐庫姆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和芒格對庫姆斯進行了類似兼併公司所做的“全面檢查”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巴菲特說﹐他是符合公司文化的100%完美人選﹐我在的時候可以界定公司文化﹐但我們需要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當創始人不在的時候也能夠接受考驗﹐庫姆斯在這方面是完美人選。
庫姆斯成為美國商界最受矚目的也是壓力最大的職位接班人﹐這一過程打破了一般的以權力和背景為重的升職軌跡。
他結婚時妻子April的伴娘盧坎特(Sheryl Lucante)說﹐他很聰明﹐適應力很強﹐他剛涉足這個行業時誰都不認識。
1993年從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一個州立金融監管機構的分析師﹐這份工作讓他對銀行的內部運作和欺詐調查有了深入的理解。
接著他加入了汽車保險公司Progressive Corp.﹐負責分析風險和制定汽車保險的費率。在那裡﹐他遇見了戴維斯(Chuck Davis)﹐這位公司董事後來幫助他創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
與庫姆斯曾經共事的人都說他對金融界的運作很好奇﹐對金融、商業和監管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自己做研究﹐並花費大量時間閱讀報紙和晦澀的金融文件﹐例如保險公司的依法申報文件和資產池擔保證券的說明書。
2000年﹐庫姆斯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學習﹐在第二學年與其他39位學生一起被選拔參加“價值投資項目”(Value Investing Program)﹐那時候這一項目剛剛開始。庫姆斯從專業基金經理和格林沃爾德(Bruce Greenwald)等知名金融教授那裡學到了確認和分析冷門股票的技巧。
紐約Hambletonian Partners LP對沖基金公司經理漢雷(Richard Hanley)2002年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擔任兼職教授時﹐開設了一門名為“應用價值投資”(Applied Value Investing)的課程。漢雷說﹐你在講課的時候會看到有些學生是在混時間﹐但還有些人是真心地想要賺錢﹐庫姆斯就是這樣的人。
漢雷回憶道﹐在一群急於想沖到第一的極其努力的MBA學生中﹐庫姆斯是最認真努力的。如巴菲特是其導師格林厄姆(Benjamin Graham)最優秀的學生那樣﹐庫姆斯是不是漢雷教過的最好學生呢?漢雷說﹐我不記得對自己說過“這家伙會成為下一個巴菲特”﹐但他可能是最有求勝欲望的學生。
庫姆斯2002年完成商學院學業之後﹐很快就找到了工作。曾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董事總經理和對沖基金經理、目前正在競選國會席位的西普雷爾(Scott Sipprelle)﹐當時聘請他分析自己公司Copper Arch Capital LLC.持有的金融股。庫姆斯從此進入對沖基金的世界。西普雷爾說﹐庫姆斯咖啡喝得很多﹐他當時加班加點地工作﹐製作了大量數據翔實的表格﹐以評估金融服務公司遭遇負面事件的可能性。
Copper Arch公司管理的資產最多時大約曾有10億美元。它追隨了巴菲特的投資風格﹐即著眼於長線投資﹐持有的股份相當集中﹐並盡可能詳盡地瞭解自己的核心投資。從未當面見過巴菲特的西普雷爾說﹐我們把巴菲特稱為公司的精神導師﹐常常談起他這個人﹐閱讀他每年寫給股東的信並展開討論﹐還認真地分析他的投資組合。
2005年﹐一個新的機會到來﹐於是庫姆斯離開了Copper Arch。此前的幾年﹐總部位於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Stone Point Capital一直在謀求成立一只基金﹐運用它一般只購買非上市公司股權的核心部門的投資原則﹐投資於上市公司的股票。
身為Stone Point首席執行長的戴維斯說﹐在面試幾十位應聘者之後﹐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庫姆斯身上。從庫姆斯離開Progressive公司起﹐戴維斯就一直在瞭解他的動向。戴維斯說﹐經過九個月的反復斟酌﹐我們決定要支持他。Stone Point的公司提供3,500萬美元啟動資金和一些營業資源﹐幫助庫姆斯成立了他自己的基金Castle Point Management LLC。
投資公司Stonehorse Capital管理人之一佩里(Jared Perry)作為投資人加入了庫姆斯的基金。他說﹐庫姆斯對投資組合里股票部分的熱情好像比多數基金經理更高。
庫姆斯在辦公室外會見客戶時很少說無關緊要的話。說到和市場有關的話題時﹐他立馬興奮起來﹐然後開始談論自己最大的那些投資倉位。佩里說﹐很難找到某個跟他一樣充滿熱情和思考的人。
整個2006年和2007年的很長一段時間﹐隨著信貸市場泡沫越吹越大﹐庫姆斯發現問題的能力開始變得明顯起來。他在佛羅里達州不斷趨冷的房地產市場看到了建築貸款存在的問題﹐然後追溯其源頭﹐一直追蹤到中西部地區(Midwest)那些正在粉飾自己前景的銀行。
庫姆斯通過做空部分金融公司的股票﹐在市場崩盤時實現了盈利。到2006年年初﹐庫姆斯已經在看空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兩年過後﹐這兩家公司就將陷入大麻煩﹐並接受政府的救助。
庫姆斯做空金融股幫助他熬過了金融危機和市場崩盤﹐但也不是毫發無傷。庫姆斯2008年承受了略超5%的虧損﹐不過這個回報率還是遠遠超過了整個市場的水平。客戶說﹐2008年9月份市場崩盤、他的基金當月縮水9%時﹐庫姆斯感到失望﹐但是保持了相當的冷靜﹐不願意拋售他信得過的股票。
庫姆斯的對沖基金在去年實現反彈﹐增值幅度略超6%﹐低於整個市場的增長。據一位投資者說﹐今年到目前為止﹐庫姆斯的基金已縮水大約4%﹐這個表現低於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6%的漲幅。
其他成為庫姆斯粉絲的人說﹐和很多對沖基金經理不一樣﹐庫姆斯很少花時間跟業界其他人分享投資觀點﹐他寧願自己琢磨。但一些人在瞭解庫姆斯的操作後對他就不那麼佩服了﹐這也是庫姆斯的基金規模尚未突破4億美元的部分原因。
一位投資者拿到的文件顯示﹐庫姆斯基金當前的投資者包括保險公司Axis Capital﹐為沃爾瑪(Wal-Mart)創始人沃爾頓(Sam Walton)諸子做投資的Walton Investment Partnership﹐還有紐約一家“知名博物館”。
客戶說﹐庫姆斯在留意下行風險方面做得更好﹐而在發現具有巨大增值潛力的資產方面做得差一些。
庫姆斯的基金主要投資於銀行、經紀公司和保險公司﹐據一位投資者說﹐從2005年11月成立以來﹐這只基金的累計回報率為34%。
Serena Ng / Susan Pulliam / Gregory Zuckerman
巴菲特(Warren Buffett)1,000億美元投資組合有了新繼承人﹐但他得到這份工作的方式卻十分老套:應聘。
週二﹐華爾街對巴菲特選擇庫姆斯(Todd Combs)作為接班人的決定仍興奮不已﹐這位不知名的39歲對沖基金經理是傳奇投資大師巴菲特去世或退休後接管巴菲特投資組合的第一競爭人選。
2007年初﹐巴菲特意外地發佈了一封“虛位以待”的招聘啟示﹐庫姆斯就是數百位應聘者之一。但第一次的申請並未使他脫穎而出。
儘管如此﹐他並未退卻。他有三個孩子﹐住在康涅狄格州達里恩。這位低調的父親最近又給伯克希爾(Berkshire)副董事長芒格(Charles Munger)寫了一封信請求見面。芒格在採訪中說﹐他每年都會收到“幾百封”這樣的郵件﹐但“他的信里有某些東西引起了我的興趣”。
芒格回憶到﹐不久﹐芒格和庫姆斯就在洛杉磯市區的California Club一起吃午飯﹐並一直延續到下午。之後﹐芒格打電話告訴巴菲特說﹐我覺得你一定會喜歡這家伙的。
巴菲特說他和芒格賞識庫姆斯不光是因為他的能力和智慧﹐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確信他會融入伯克希爾嚴謹克制的公司文化。
庫姆斯生於佛羅里達州的薩拉索塔(Sarasota)﹐現在仍然十分熱愛其母校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塞米諾爾足球隊(Seminoles)。巴菲特說﹐庫姆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和芒格對庫姆斯進行了類似兼併公司所做的“全面檢查”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巴菲特說﹐他是符合公司文化的100%完美人選﹐我在的時候可以界定公司文化﹐但我們需要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當創始人不在的時候也能夠接受考驗﹐庫姆斯在這方面是完美人選。
庫姆斯成為美國商界最受矚目的也是壓力最大的職位接班人﹐這一過程打破了一般的以權力和背景為重的升職軌跡。
他結婚時妻子April的伴娘盧坎特(Sheryl Lucante)說﹐他很聰明﹐適應力很強﹐他剛涉足這個行業時誰都不認識。
1993年從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一個州立金融監管機構的分析師﹐這份工作讓他對銀行的內部運作和欺詐調查有了深入的理解。
接著他加入了汽車保險公司Progressive Corp.﹐負責分析風險和制定汽車保險的費率。在那裡﹐他遇見了戴維斯(Chuck Davis)﹐這位公司董事後來幫助他創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
與庫姆斯曾經共事的人都說他對金融界的運作很好奇﹐對金融、商業和監管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自己做研究﹐並花費大量時間閱讀報紙和晦澀的金融文件﹐例如保險公司的依法申報文件和資產池擔保證券的說明書。
2000年﹐庫姆斯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學習﹐在第二學年與其他39位學生一起被選拔參加“價值投資項目”(Value Investing Program)﹐那時候這一項目剛剛開始。庫姆斯從專業基金經理和格林沃爾德(Bruce Greenwald)等知名金融教授那裡學到了確認和分析冷門股票的技巧。
紐約Hambletonian Partners LP對沖基金公司經理漢雷(Richard Hanley)2002年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擔任兼職教授時﹐開設了一門名為“應用價值投資”(Applied Value Investing)的課程。漢雷說﹐你在講課的時候會看到有些學生是在混時間﹐但還有些人是真心地想要賺錢﹐庫姆斯就是這樣的人。
漢雷回憶道﹐在一群急於想沖到第一的極其努力的MBA學生中﹐庫姆斯是最認真努力的。如巴菲特是其導師格林厄姆(Benjamin Graham)最優秀的學生那樣﹐庫姆斯是不是漢雷教過的最好學生呢?漢雷說﹐我不記得對自己說過“這家伙會成為下一個巴菲特”﹐但他可能是最有求勝欲望的學生。
庫姆斯2002年完成商學院學業之後﹐很快就找到了工作。曾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董事總經理和對沖基金經理、目前正在競選國會席位的西普雷爾(Scott Sipprelle)﹐當時聘請他分析自己公司Copper Arch Capital LLC.持有的金融股。庫姆斯從此進入對沖基金的世界。西普雷爾說﹐庫姆斯咖啡喝得很多﹐他當時加班加點地工作﹐製作了大量數據翔實的表格﹐以評估金融服務公司遭遇負面事件的可能性。
Copper Arch公司管理的資產最多時大約曾有10億美元。它追隨了巴菲特的投資風格﹐即著眼於長線投資﹐持有的股份相當集中﹐並盡可能詳盡地瞭解自己的核心投資。從未當面見過巴菲特的西普雷爾說﹐我們把巴菲特稱為公司的精神導師﹐常常談起他這個人﹐閱讀他每年寫給股東的信並展開討論﹐還認真地分析他的投資組合。
2005年﹐一個新的機會到來﹐於是庫姆斯離開了Copper Arch。此前的幾年﹐總部位於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Stone Point Capital一直在謀求成立一只基金﹐運用它一般只購買非上市公司股權的核心部門的投資原則﹐投資於上市公司的股票。
身為Stone Point首席執行長的戴維斯說﹐在面試幾十位應聘者之後﹐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庫姆斯身上。從庫姆斯離開Progressive公司起﹐戴維斯就一直在瞭解他的動向。戴維斯說﹐經過九個月的反復斟酌﹐我們決定要支持他。Stone Point的公司提供3,500萬美元啟動資金和一些營業資源﹐幫助庫姆斯成立了他自己的基金Castle Point Management LLC。
投資公司Stonehorse Capital管理人之一佩里(Jared Perry)作為投資人加入了庫姆斯的基金。他說﹐庫姆斯對投資組合里股票部分的熱情好像比多數基金經理更高。
庫姆斯在辦公室外會見客戶時很少說無關緊要的話。說到和市場有關的話題時﹐他立馬興奮起來﹐然後開始談論自己最大的那些投資倉位。佩里說﹐很難找到某個跟他一樣充滿熱情和思考的人。
整個2006年和2007年的很長一段時間﹐隨著信貸市場泡沫越吹越大﹐庫姆斯發現問題的能力開始變得明顯起來。他在佛羅里達州不斷趨冷的房地產市場看到了建築貸款存在的問題﹐然後追溯其源頭﹐一直追蹤到中西部地區(Midwest)那些正在粉飾自己前景的銀行。
庫姆斯通過做空部分金融公司的股票﹐在市場崩盤時實現了盈利。到2006年年初﹐庫姆斯已經在看空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兩年過後﹐這兩家公司就將陷入大麻煩﹐並接受政府的救助。
庫姆斯做空金融股幫助他熬過了金融危機和市場崩盤﹐但也不是毫發無傷。庫姆斯2008年承受了略超5%的虧損﹐不過這個回報率還是遠遠超過了整個市場的水平。客戶說﹐2008年9月份市場崩盤、他的基金當月縮水9%時﹐庫姆斯感到失望﹐但是保持了相當的冷靜﹐不願意拋售他信得過的股票。
庫姆斯的對沖基金在去年實現反彈﹐增值幅度略超6%﹐低於整個市場的增長。據一位投資者說﹐今年到目前為止﹐庫姆斯的基金已縮水大約4%﹐這個表現低於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6%的漲幅。
其他成為庫姆斯粉絲的人說﹐和很多對沖基金經理不一樣﹐庫姆斯很少花時間跟業界其他人分享投資觀點﹐他寧願自己琢磨。但一些人在瞭解庫姆斯的操作後對他就不那麼佩服了﹐這也是庫姆斯的基金規模尚未突破4億美元的部分原因。
一位投資者拿到的文件顯示﹐庫姆斯基金當前的投資者包括保險公司Axis Capital﹐為沃爾瑪(Wal-Mart)創始人沃爾頓(Sam Walton)諸子做投資的Walton Investment Partnership﹐還有紐約一家“知名博物館”。
客戶說﹐庫姆斯在留意下行風險方面做得更好﹐而在發現具有巨大增值潛力的資產方面做得差一些。
庫姆斯的基金主要投資於銀行、經紀公司和保險公司﹐據一位投資者說﹐從2005年11月成立以來﹐這只基金的累計回報率為34%。
Serena Ng / Susan Pulliam / Gregory Zuckerman
FED利率已經連續680天沒有改變
FED在2008年12月16日將利率(Fed Funds Target Rate)降到0-0.25%之後,已經連續680天不曾升降過利率了,這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第二長的記錄,最長的是1960-1963長達1068天,利率維持在3%三年(當時是Discount Rate)。而如果到2011年的11月20日都還沒升息,那麼就要打破這個記錄了!
標籤:
USA Stock Market
憂經濟 美企業擁近兆美元現金
來源:中央社
日期:2010/10/27 22:39
美國企業坐擁近兆美元現金,信評公司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Investors Service)表示,這顯示企業仍憂心經濟可能陷入二次衰退。
穆迪在昨天的報告中表示,美國企業擁有高達9430億美元的現金,其中以網路設備大廠思科系統(CiscoSystems US-CSCO)、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US-MSFT)和網路搜尋巨擎谷歌(Google US-GOOG)所佔比例最高。這個金額較2009年底的9370億美元,以及2008年的7750億美元攀升。
穆迪表示,企業持有的現金相對於資本支出比為1.64倍,恐締造歷史新高紀錄。相較之下,2008年12月為1.1倍。
美國企業為了強化財務體質,紛紛削減支出,提高現金部位,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美國企業繼去年破紀錄發行1.23兆美元的公司債後,今年公司債總發行金額達9458億美元。
穆迪表示,企業此舉雖有助改善信用品質,但在經濟浮現更多成長跡象前,不願動用資金招募人才和投資,將無助縮短失業循環。
日期:2010/10/27 22:39
美國企業坐擁近兆美元現金,信評公司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Investors Service)表示,這顯示企業仍憂心經濟可能陷入二次衰退。
穆迪在昨天的報告中表示,美國企業擁有高達9430億美元的現金,其中以網路設備大廠思科系統(CiscoSystems US-CSCO)、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US-MSFT)和網路搜尋巨擎谷歌(Google US-GOOG)所佔比例最高。這個金額較2009年底的9370億美元,以及2008年的7750億美元攀升。
穆迪表示,企業持有的現金相對於資本支出比為1.64倍,恐締造歷史新高紀錄。相較之下,2008年12月為1.1倍。
美國企業為了強化財務體質,紛紛削減支出,提高現金部位,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美國企業繼去年破紀錄發行1.23兆美元的公司債後,今年公司債總發行金額達9458億美元。
穆迪表示,企業此舉雖有助改善信用品質,但在經濟浮現更多成長跡象前,不願動用資金招募人才和投資,將無助縮短失業循環。
2010年10月26日
Vanguard一些國際型指數基金的演進
※How Two Vanguard Index Funds Kept Up With the Times
Morningstar這篇文章講了一些指數型基金的故事,挺有趣的,就分享給大家。
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Index (VGTSX)原本可以算是組合式基金(fund of funds),也就是持有其他三檔基金的基金,不過幾年前開始逐漸基金本身也持有股票了。資產總共280億美元,已經算是相當龐大的國際型基金了,不過這麼成功的基金並未停止改進的腳步,雖然說是指數型基金,可次卻不是一個完全不動的被動型投資工具。
VGTSX原本追蹤MSCI EAFE + Emerging Markets Index,Vanguard上個月才宣佈要更改這檔基金的追蹤指數為MSCI All Country World ex USA Investable Market Index,而這個變化最大的差異就是會讓這檔基金開始持有加拿大的股票,因為EAFE為歐洲、澳洲、遠東亞洲等地區的成熟市場,並不包含北美,而加拿大也不是新興市場,所以這檔基金就因此而沒有持有加拿大的股票,但新的指數則有包含加拿大在裡面。
加拿大重要嗎?如果拿現在已經存在的iShares MSCI ACWI ex US Index (ACWX)來看,加拿大的權重有7.8%,僅次於日本與英國算是相當重要的國家,所以如果對於要投資全世界的投資人,缺少這麼大的經濟體的確是相當關鍵的,但,在投資新興市場的氣氛這麼熱絡的現在,把加拿大加入基金卻不見得會受投資人歡迎,因為如此一來則勢必會降低新興市場的持股權重,這對於那些希望多持有一點新興市場股票的投資人來說,可能反而就是不討喜的改變了。
其實新興市場在這檔基金中已經以相當快速的速度成長了,五年前整個新興市場只佔11%的權重,而目前已經高達25%了,所以加入加拿大或許影響不會太大,尤其如果新興市場真的會持續高速成長下去,那麼在基金中的權重也只會繼續上升而已。而比較要注意的反而是新的指數成份股是過去指數的三倍,尤其是持有更多的小型股,這是否會造成追蹤不易或是週轉率升高,就有待觀察了。
Vangaurd除了宣佈更改指數,也將在明年推出這檔基金的ETF版本,這對喜歡ETF的投資人也是一個很好的消息。其實現在雖然有VT這檔投資全球股市的ETF可以用,但是因為同時持有美國的股票,所以股利的預扣稅就無法直接遊券商退稅,將來則可以自行利用這檔新的ETF和VTI兩檔ETF來組成投資全世界的投資組合,美國國外股利就可以直接退稅。而更棒的是,VT的費用率為0.30%,這檔新的美國以外國際股市ETF只要0.20%!
第二檔要談的基金是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Stock Index (VEIEX),其實也就是著名的VWO,這檔基金一開始是追蹤MSCI Emerging Markets Free Index,但因為這個指數包含太多新興市場,加上新興市場太複雜了,所以成份股的交易與指數的追蹤相當困難,有很嚴重的流動性問題。Vanguard於是跟MSCI合作創造了一個客製化的指數,排除一些有流動性問題的國家,像是中國、台灣和俄羅斯。
當然,隨著時間,許多被排除的國家後來也一一又加入了指數,而且非常戲劇化地快速在指數中擴大權重,例如台灣就從2001年十月的0%,一年後變成11%。而隨著大多數的國家都被包含到這個基金,在2006年的時候,這檔基金又回去追蹤最被廣泛接受的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
顯而易見的,一定有很多人在爭論去排除一些國家或是什麼時候在加入一些國家的這些決定是否正確,而更明顯的是這種動作的情況下,這檔指數型基金其實就再也不是那麼純粹的「被動投資工具」了。不過還好的是,據以改變指數或是基金的這些因素都是符合邏輯而且有實際需求所產生的,並不是要去預測市場的趨勢,因此雖然指數或基金本上經歷了許多因應時代改變而產生的變動,但卻並沒有什麼問題產生。
最後一檔要討論的基金是Vanguard Pacific Stock Index (VPACX),也就是VPL的共同基金。許多人都為這已經是不合時宜的基金了,尤其這檔基金中,光是日本和澳洲就佔了87%,而其他的新加坡、香港和紐西蘭只佔13%。大家都知道日本是經濟長期衰退的代表國家,而同屬太平洋亞洲的台灣、南韓和中國等國家卻並不在這個基金涵蓋的範圍內(因為都是新興市場),所以也就導致許多投資人會認為這個基金已經太過時了。雖說如此,這檔基金也還有70億美元的資產,而Vanguard會不會有什麼舉動來讓這檔基金產生改變呢?
Morningstar這篇文章講了一些指數型基金的故事,挺有趣的,就分享給大家。
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Index (VGTSX)原本可以算是組合式基金(fund of funds),也就是持有其他三檔基金的基金,不過幾年前開始逐漸基金本身也持有股票了。資產總共280億美元,已經算是相當龐大的國際型基金了,不過這麼成功的基金並未停止改進的腳步,雖然說是指數型基金,可次卻不是一個完全不動的被動型投資工具。
VGTSX原本追蹤MSCI EAFE + Emerging Markets Index,Vanguard上個月才宣佈要更改這檔基金的追蹤指數為MSCI All Country World ex USA Investable Market Index,而這個變化最大的差異就是會讓這檔基金開始持有加拿大的股票,因為EAFE為歐洲、澳洲、遠東亞洲等地區的成熟市場,並不包含北美,而加拿大也不是新興市場,所以這檔基金就因此而沒有持有加拿大的股票,但新的指數則有包含加拿大在裡面。
加拿大重要嗎?如果拿現在已經存在的iShares MSCI ACWI ex US Index (ACWX)來看,加拿大的權重有7.8%,僅次於日本與英國算是相當重要的國家,所以如果對於要投資全世界的投資人,缺少這麼大的經濟體的確是相當關鍵的,但,在投資新興市場的氣氛這麼熱絡的現在,把加拿大加入基金卻不見得會受投資人歡迎,因為如此一來則勢必會降低新興市場的持股權重,這對於那些希望多持有一點新興市場股票的投資人來說,可能反而就是不討喜的改變了。
其實新興市場在這檔基金中已經以相當快速的速度成長了,五年前整個新興市場只佔11%的權重,而目前已經高達25%了,所以加入加拿大或許影響不會太大,尤其如果新興市場真的會持續高速成長下去,那麼在基金中的權重也只會繼續上升而已。而比較要注意的反而是新的指數成份股是過去指數的三倍,尤其是持有更多的小型股,這是否會造成追蹤不易或是週轉率升高,就有待觀察了。
Vangaurd除了宣佈更改指數,也將在明年推出這檔基金的ETF版本,這對喜歡ETF的投資人也是一個很好的消息。其實現在雖然有VT這檔投資全球股市的ETF可以用,但是因為同時持有美國的股票,所以股利的預扣稅就無法直接遊券商退稅,將來則可以自行利用這檔新的ETF和VTI兩檔ETF來組成投資全世界的投資組合,美國國外股利就可以直接退稅。而更棒的是,VT的費用率為0.30%,這檔新的美國以外國際股市ETF只要0.20%!
第二檔要談的基金是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Stock Index (VEIEX),其實也就是著名的VWO,這檔基金一開始是追蹤MSCI Emerging Markets Free Index,但因為這個指數包含太多新興市場,加上新興市場太複雜了,所以成份股的交易與指數的追蹤相當困難,有很嚴重的流動性問題。Vanguard於是跟MSCI合作創造了一個客製化的指數,排除一些有流動性問題的國家,像是中國、台灣和俄羅斯。
當然,隨著時間,許多被排除的國家後來也一一又加入了指數,而且非常戲劇化地快速在指數中擴大權重,例如台灣就從2001年十月的0%,一年後變成11%。而隨著大多數的國家都被包含到這個基金,在2006年的時候,這檔基金又回去追蹤最被廣泛接受的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
顯而易見的,一定有很多人在爭論去排除一些國家或是什麼時候在加入一些國家的這些決定是否正確,而更明顯的是這種動作的情況下,這檔指數型基金其實就再也不是那麼純粹的「被動投資工具」了。不過還好的是,據以改變指數或是基金的這些因素都是符合邏輯而且有實際需求所產生的,並不是要去預測市場的趨勢,因此雖然指數或基金本上經歷了許多因應時代改變而產生的變動,但卻並沒有什麼問題產生。
最後一檔要討論的基金是Vanguard Pacific Stock Index (VPACX),也就是VPL的共同基金。許多人都為這已經是不合時宜的基金了,尤其這檔基金中,光是日本和澳洲就佔了87%,而其他的新加坡、香港和紐西蘭只佔13%。大家都知道日本是經濟長期衰退的代表國家,而同屬太平洋亞洲的台灣、南韓和中國等國家卻並不在這個基金涵蓋的範圍內(因為都是新興市場),所以也就導致許多投資人會認為這個基金已經太過時了。雖說如此,這檔基金也還有70億美元的資產,而Vanguard會不會有什麼舉動來讓這檔基金產生改變呢?
標籤:
ETF,
USA Stock Market,
World
股神看好股 低接良機來了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2010.10.24 04:54 am
「股神」巴菲特投資眼光精準,使執掌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市值漲至2,050億美元,雖然他最近投資的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卡夫食品(Kraft)等公司的股價表現令人失望,但這些都是體質強健、管理良善的績優股,現在可能正是投資人逢低買進的時機。
巴隆金融周刊報導,除康菲和卡夫食品之外,最近股價表現欠佳的巴菲特持股還包括美國銀行公司(US Bankcorp)、法國藥廠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富國銀行(Wells Fargo)及嬌生公司(J&J)。投資人如果選擇現在跟進,持股成本將低於巴菲特。
美國銀行公司目前股價約23美元,遠低於巴菲特的平均持股成本31美元;康菲僅61美元,也低於巴菲特的買價73美元;在美國掛牌的賽諾菲每股34美元,巴菲特持股成本為40美元;卡夫食品每股32美元,巴菲特則付了33美元。
巴菲特去年說:「我犯下許多錯誤,但這是遊戲的一部分,只要確定對的多於錯的就好。」
巴菲特說買進康菲的時機錯誤,當時原油價格每桶高於100美元,不料油價後來重挫,拖累康菲走跌。波克夏在這筆投資的損失超過10億美元,自2008年末至今已把康菲持股減半。
巴菲特凸槌股的股價相當合理。賽諾菲股價是2010年預估獲利的7倍;富國股價跌至有形資產帳面價值的1.6倍,為歷來最低,尚不及明年預估淨利的10倍;向來被視為傑出金融機構的美國銀行公司,目前股價為2011年預估淨利的11倍。
巴菲特2009年3月寫致股東信時說,雖基於籌資需求在前一年減持康菲、寶鹼及嬌生,但這三檔股票未來都看漲。
巴菲特今年可能最看好嬌生,甚於康菲、卡夫及寶鹼;因為他加碼嬌生(嬌生股價現為64美元,略高於波克夏的持股成本60美元),但減持其他三家。
至於富國銀行,波克夏20年前就開始投資,獲利主因是早期持股成本低。近幾年來,波克夏以平均32美元的價格增持,富國現在每股約26美元。
分析師預估,富國2011年及2012年淨利可達每股2.8美元及3.5美元,股價將輕鬆升破30美元。
【2010/10/24 經濟日報】
※Blue-Chip Specials From the Buffett Menu
「股神」巴菲特投資眼光精準,使執掌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市值漲至2,050億美元,雖然他最近投資的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卡夫食品(Kraft)等公司的股價表現令人失望,但這些都是體質強健、管理良善的績優股,現在可能正是投資人逢低買進的時機。
巴隆金融周刊報導,除康菲和卡夫食品之外,最近股價表現欠佳的巴菲特持股還包括美國銀行公司(US Bankcorp)、法國藥廠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富國銀行(Wells Fargo)及嬌生公司(J&J)。投資人如果選擇現在跟進,持股成本將低於巴菲特。
美國銀行公司目前股價約23美元,遠低於巴菲特的平均持股成本31美元;康菲僅61美元,也低於巴菲特的買價73美元;在美國掛牌的賽諾菲每股34美元,巴菲特持股成本為40美元;卡夫食品每股32美元,巴菲特則付了33美元。
巴菲特去年說:「我犯下許多錯誤,但這是遊戲的一部分,只要確定對的多於錯的就好。」
巴菲特說買進康菲的時機錯誤,當時原油價格每桶高於100美元,不料油價後來重挫,拖累康菲走跌。波克夏在這筆投資的損失超過10億美元,自2008年末至今已把康菲持股減半。
巴菲特凸槌股的股價相當合理。賽諾菲股價是2010年預估獲利的7倍;富國股價跌至有形資產帳面價值的1.6倍,為歷來最低,尚不及明年預估淨利的10倍;向來被視為傑出金融機構的美國銀行公司,目前股價為2011年預估淨利的11倍。
巴菲特2009年3月寫致股東信時說,雖基於籌資需求在前一年減持康菲、寶鹼及嬌生,但這三檔股票未來都看漲。
巴菲特今年可能最看好嬌生,甚於康菲、卡夫及寶鹼;因為他加碼嬌生(嬌生股價現為64美元,略高於波克夏的持股成本60美元),但減持其他三家。
至於富國銀行,波克夏20年前就開始投資,獲利主因是早期持股成本低。近幾年來,波克夏以平均32美元的價格增持,富國現在每股約26美元。
分析師預估,富國2011年及2012年淨利可達每股2.8美元及3.5美元,股價將輕鬆升破30美元。
【2010/10/24 經濟日報】
※Blue-Chip Specials From the Buffett Menu
巴菲特鎖定接班人選
華爾街日報 2010年10月26日
傳奇投資家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指定了一位不知名的對沖基金經理作為第一候選人﹐在他最終退位時接替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公司首席投資長的位置。
伯克希爾公司任命康涅狄格州一只小型對沖基金的經理多德•庫姆斯(Todd Combs)來掌管其1,000億美元投資組合中的部分投資。這次出人意料的任命對於庫姆斯將是一個挑戰。他現年39歲﹐所管基金最近只有大約4億美元的資產﹐主要是投資於金融服務公司的股權。庫姆斯沒有回復請求置評的電話。
伯克希爾公司的接班計劃是美國現代企業史上最受人關注的接班過程之一。巴菲特在今年8月份剛滿80﹐他曾說有可能要把自己的職位拆分為兩個﹐一個CEO﹐一個負責投資職能(CIO)﹐並說他目前還沒有退位計劃。
巴菲特接受採訪說﹐只要我還在﹐庫姆斯就不會全盤接任﹐我身兼CEO和CIO的職務﹐接下來還會是這樣。
伯克希爾此前曾指認三個有可能接替巴菲特擔任CEO的人選。公司並沒有對他們進行正式任命﹐但外界普遍認為﹐最有可能接任的是53歲的大衛•索科爾(David Sokol)。索科爾是奧馬哈人﹐現任伯克希爾旗下中部美國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董事長兼NetJets公司首席執行長。NetJets公司面向企業和個人出售私人飛機的比例業權。
巴菲特說﹐他暫時仍會保留首席投資長的位置﹐庫姆斯將掌管一個規模讓他“可以接受”的投資組合﹐投資組合的規模會逐漸擴大﹐直到幾個月之後庫姆斯有機會“全部投入”。
根據這樣一種安排﹐庫姆斯的回報率和薪酬可以不因為持有大量現金而下降。他的薪酬將和相對於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的業績掛鉤。
據巴菲特接受採訪時說﹐在伯克希爾意外宣佈這一消息之前﹐有兩位候選人主動退出了角逐。他們包括美籍華人、對沖基金經理李路﹐還有一位巴菲特有興趣的人士。7月份本報一篇頭版文章曾報道李路參與競爭的話題。
兩位候選人的反應﹐凸顯伯克希爾要找人接替一位歷史知名投資家所面臨的挑戰。有天賦的投資經理一生中可以獲得總額數十億上百億美元的薪酬。巴菲特說﹐接替他的職位不太可能獲得如此讓人咋舌的報酬。他作為伯克希爾公司CEO的年薪是10萬美元。
巴菲特說﹐在這個職位上你會掙到很多錢﹐但掙不了幾十億。
巴菲特說﹐李路確定他還是更願意留任原職﹐事實上就是不想要這份工作﹐我覺得他做現在做的事情掙了很多錢﹐而且他擁有非常高的社會地位。李路此前已經和伯克希爾86歲的副董事長芒格(Charles Munger)發展了密切的關係﹐並管理著芒格的家庭資產。
李路說﹐我已經決定留在原職。他拒絕詳細解釋。
庫姆斯的基金是位於康州格林威治的Castle Point Capital, Conn.﹐於2005年由私募股權投資公司Stone Point Capital提供種子資金而成立。
庫姆斯的基金主要是做股權投資﹐既買入股票﹐也對股票進行沽空﹐即通過下注股價下跌獲利。
Castle Point基金中的一個大倉位是U.S. Bancorp﹐伯克希爾也持有這家公司的股權。伯克希爾投資U.S. Bancorp已經出現浮虧﹐但從提供給監管機構的備案文件來看﹐庫姆斯從2009年第二季度收購U.S. Bancorp股權以來﹐看起來已經實現了盈利。
在入行對沖基金以前﹐庫姆斯曾在銀行監管機構和汽車保險公司Progressive的定價部門工作。認識他的人說﹐他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學習了證券分析﹐並為一只對沖基金管理一個金融股投資組合﹐這只基金在他離任約兩年後關閉。
Stone Point首席執行長戴維斯(Chuck Davis)曾在五年前幫助庫姆斯籌建自己的基金﹐他說﹐庫姆斯接受了良好的訓練﹐每周閱讀500頁﹐還自己做深度研究。
6月底﹐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約有1,25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523億美元是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Co.)、可口可樂(Coca-Cola)、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Co.)等公司的股權﹐其餘包括現金、固定收益證券﹐以及高盛(Goldman Sachs)和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等公司的優先證券。
Susan Pulliam / Serena Ng
巴菲特再賭大!雇用無名小卒Combs掌管波克夏投資
2010/10/26 08:50 鉅亨網 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周一 (25 日) 宣布,雇用名不見經傳的 39 歲投顧專家 Todd Combs,來管理旗下公司波克夏哈薩威 (Berkshire Hathaway) 的主要投資業務。這可能又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大賭注。
巴菲特在經歷長達 3 年尋覓後,終於找到 Castle Point 資本管理 (Castle Point Capital Management LLC) 的執行長及投資組合經理人 Combs,來「處理波克夏投資組合中的一大部分」。
Castle Point 為價值導向的長空股市策略基金,主要投資金融服務企業。根據《路透社》取得資訊,截至 7 月 1 日 Combs 旗下經理的資金總額為 3.95 億美元。且今年 1-6 月,Castle Point 基金成長了 28%,相較於基準 SPDR 金融服務類基金則銳減 49%。
雖然 Castle Point 的知名度不高,但部份同業卻認定 Combs 在金融部門的投資表現數一數二。且他和巴菲特一樣,都擅長書寫文情並茂的信給投資人。例如在 7 月份寫給股東的一封長達 7 頁的信中,Combs 寫道:「在 Castle Point,我們喜歡把業務當作自己的資產來處理。」
由於 Combs 經營的是長空股市策略基金,因此主要透過投資震盪幅度低於大盤的標的,來創造高報酬。旗下基金 Castle Point 於 2006 及 2007 年表現最佳,分別成長 14% 及 19%;2008 年受金融海嘯拖累,損失 5.7%;去年則順恢復為成長 6.2%。
直到今日,Combs 仍屬於眾多成功但並不知名的避險基金經理人之一。追蹤巴菲特及波克夏的市場人士認為,股神用這樣的方式找到可能接班人,並不令人意外。
Henry H. Armstrong Associates 總裁 James Armstrong 便指出,最有才華和最具獨立判斷能力的人才,並不能在大型機構中找到。
傳奇投資家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指定了一位不知名的對沖基金經理作為第一候選人﹐在他最終退位時接替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公司首席投資長的位置。
伯克希爾公司任命康涅狄格州一只小型對沖基金的經理多德•庫姆斯(Todd Combs)來掌管其1,000億美元投資組合中的部分投資。這次出人意料的任命對於庫姆斯將是一個挑戰。他現年39歲﹐所管基金最近只有大約4億美元的資產﹐主要是投資於金融服務公司的股權。庫姆斯沒有回復請求置評的電話。
伯克希爾公司的接班計劃是美國現代企業史上最受人關注的接班過程之一。巴菲特在今年8月份剛滿80﹐他曾說有可能要把自己的職位拆分為兩個﹐一個CEO﹐一個負責投資職能(CIO)﹐並說他目前還沒有退位計劃。
巴菲特接受採訪說﹐只要我還在﹐庫姆斯就不會全盤接任﹐我身兼CEO和CIO的職務﹐接下來還會是這樣。
伯克希爾此前曾指認三個有可能接替巴菲特擔任CEO的人選。公司並沒有對他們進行正式任命﹐但外界普遍認為﹐最有可能接任的是53歲的大衛•索科爾(David Sokol)。索科爾是奧馬哈人﹐現任伯克希爾旗下中部美國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董事長兼NetJets公司首席執行長。NetJets公司面向企業和個人出售私人飛機的比例業權。
巴菲特說﹐他暫時仍會保留首席投資長的位置﹐庫姆斯將掌管一個規模讓他“可以接受”的投資組合﹐投資組合的規模會逐漸擴大﹐直到幾個月之後庫姆斯有機會“全部投入”。
根據這樣一種安排﹐庫姆斯的回報率和薪酬可以不因為持有大量現金而下降。他的薪酬將和相對於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的業績掛鉤。
據巴菲特接受採訪時說﹐在伯克希爾意外宣佈這一消息之前﹐有兩位候選人主動退出了角逐。他們包括美籍華人、對沖基金經理李路﹐還有一位巴菲特有興趣的人士。7月份本報一篇頭版文章曾報道李路參與競爭的話題。
兩位候選人的反應﹐凸顯伯克希爾要找人接替一位歷史知名投資家所面臨的挑戰。有天賦的投資經理一生中可以獲得總額數十億上百億美元的薪酬。巴菲特說﹐接替他的職位不太可能獲得如此讓人咋舌的報酬。他作為伯克希爾公司CEO的年薪是10萬美元。
巴菲特說﹐在這個職位上你會掙到很多錢﹐但掙不了幾十億。
巴菲特說﹐李路確定他還是更願意留任原職﹐事實上就是不想要這份工作﹐我覺得他做現在做的事情掙了很多錢﹐而且他擁有非常高的社會地位。李路此前已經和伯克希爾86歲的副董事長芒格(Charles Munger)發展了密切的關係﹐並管理著芒格的家庭資產。
李路說﹐我已經決定留在原職。他拒絕詳細解釋。
庫姆斯的基金是位於康州格林威治的Castle Point Capital, Conn.﹐於2005年由私募股權投資公司Stone Point Capital提供種子資金而成立。
庫姆斯的基金主要是做股權投資﹐既買入股票﹐也對股票進行沽空﹐即通過下注股價下跌獲利。
Castle Point基金中的一個大倉位是U.S. Bancorp﹐伯克希爾也持有這家公司的股權。伯克希爾投資U.S. Bancorp已經出現浮虧﹐但從提供給監管機構的備案文件來看﹐庫姆斯從2009年第二季度收購U.S. Bancorp股權以來﹐看起來已經實現了盈利。
在入行對沖基金以前﹐庫姆斯曾在銀行監管機構和汽車保險公司Progressive的定價部門工作。認識他的人說﹐他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學習了證券分析﹐並為一只對沖基金管理一個金融股投資組合﹐這只基金在他離任約兩年後關閉。
Stone Point首席執行長戴維斯(Chuck Davis)曾在五年前幫助庫姆斯籌建自己的基金﹐他說﹐庫姆斯接受了良好的訓練﹐每周閱讀500頁﹐還自己做深度研究。
6月底﹐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約有1,25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523億美元是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Co.)、可口可樂(Coca-Cola)、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Co.)等公司的股權﹐其餘包括現金、固定收益證券﹐以及高盛(Goldman Sachs)和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等公司的優先證券。
Susan Pulliam / Serena Ng
巴菲特再賭大!雇用無名小卒Combs掌管波克夏投資
2010/10/26 08:50 鉅亨網 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周一 (25 日) 宣布,雇用名不見經傳的 39 歲投顧專家 Todd Combs,來管理旗下公司波克夏哈薩威 (Berkshire Hathaway) 的主要投資業務。這可能又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大賭注。
巴菲特在經歷長達 3 年尋覓後,終於找到 Castle Point 資本管理 (Castle Point Capital Management LLC) 的執行長及投資組合經理人 Combs,來「處理波克夏投資組合中的一大部分」。
Castle Point 為價值導向的長空股市策略基金,主要投資金融服務企業。根據《路透社》取得資訊,截至 7 月 1 日 Combs 旗下經理的資金總額為 3.95 億美元。且今年 1-6 月,Castle Point 基金成長了 28%,相較於基準 SPDR 金融服務類基金則銳減 49%。
雖然 Castle Point 的知名度不高,但部份同業卻認定 Combs 在金融部門的投資表現數一數二。且他和巴菲特一樣,都擅長書寫文情並茂的信給投資人。例如在 7 月份寫給股東的一封長達 7 頁的信中,Combs 寫道:「在 Castle Point,我們喜歡把業務當作自己的資產來處理。」
由於 Combs 經營的是長空股市策略基金,因此主要透過投資震盪幅度低於大盤的標的,來創造高報酬。旗下基金 Castle Point 於 2006 及 2007 年表現最佳,分別成長 14% 及 19%;2008 年受金融海嘯拖累,損失 5.7%;去年則順恢復為成長 6.2%。
直到今日,Combs 仍屬於眾多成功但並不知名的避險基金經理人之一。追蹤巴菲特及波克夏的市場人士認為,股神用這樣的方式找到可能接班人,並不令人意外。
Henry H. Armstrong Associates 總裁 James Armstrong 便指出,最有才華和最具獨立判斷能力的人才,並不能在大型機構中找到。
2010年10月21日
巴菲特:買黃金不如買股票
2010-10-21 工商時報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投資走向動見觀瞻的柏克夏海瑟威公司掌門人巴菲特,近日接受美國「財富」雜誌專訪時,對漲勢欲罷不能的黃金潑了冷水,他建議為退休生活做準備的美國人,應該投資股票而非黃金。
為「財富」雜誌撰稿的經濟學者史坦(Ben Stein),專訪投資大師巴菲特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看待黃金熱潮,「那是典型的泡沫或者是...?」
巴菲特的回應是,「你把歷來開採所得的黃金集結起來,可填滿邊長67英尺的立方空間,若以目前的金價計算,足以買下全美所有農地;你也可以買下10家艾克森美孚公司,外加1兆美元資金入袋;抑或著你甘願坐擁一大堆黃金。你會如何選擇?哪一個能創造更大價值?」
顯然黃金對巴菲特不具投資吸引力,史坦就中上階層美國人應做何投資來為退休做準備,徵詢巴菲特的意見,他斬釘截鐵回答:「股票。」
高齡80依然耳聰目明的巴菲特提到,「看在股利可望提高的份上,不妨選擇高配息股票,或是把目標放在標普500指數中前100大的高配息股。也不一定非這些不可,只要是股票都行。」
史坦再問到經濟是否確實復甦,巴菲特毫不遲疑地回答:「沒錯,儘管速度慢了點,但的確是復甦。」巴菲特透露他所收購的伯靈頓北方聖大菲(BNSF)鐵路公司正召回部份員工,但其他事業體仍有小規模裁員。
被問及何時才會開始大舉招聘,巴菲特的回應是,「當需求增加之時。我們不會因獲得減稅優惠或是政府官員喊話就增聘員工。」
至於對美國房市的看法,巴菲特表示,房市離復甦還有一大段路要走,這個市場已經動盪失衡,須花上漫長的時間才能穩定下來。
關於富人加稅議題巴菲特也提出一番見解,他主張年賺500萬美元的富人應被列為加稅對象,尤其鎖定年收入10億美元的富豪,主要是基於社會正義而非財政政策。
巴菲特:買股吧 別瘋黃金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財星雜誌(Fortune)19日刊出投資大師巴菲特的專訪,股神一語道破黃金泡沫背後的虛幻,強力建議買股票。訪談內容如下:
記者問:當前的黃金市場如何?是典型的泡沫嗎?
巴菲特答:「如果把歷來開採的所有黃金收集起來,可以裝滿67呎立方的空間,以目前的金價來算,這些黃金能讓你買下全美國的所有農地,再加上十家埃克森美孚公司,最後還有1兆美元的現金零用。不然你就是有一整屋的金屬,你要選哪樣?哪一種能創造更多價值呢?」
問:對一個典型的美國中上階層人士來說,應該如何投資來為退休預做準備呢?
答:「股票。」
問:先鋒完全股票市場ETF如何?(VTI)
答:「這也不錯。也許可以買即將調高股利的高配息股,也許可以選擇標準普爾500指數中配息最多的100支股票。也許不用,就是買股票。」
問:經濟復甦了嗎?
答:「的確在復甦,只是很慢。我們的北方伯林頓鐵路公司(BNSF)已開始聘回一些員工,但也有些事業仍在小幅裁員。但美國運通卡的高用量用戶業務及BNSF的貨運量開始有起色,全面性地,經濟正緩慢復甦。」
問:企業何時才會大量增聘員工?
答:「當需求升高時。減稅或官方的呼籲不會讓我們決定增聘人手,只有產品需求增加時,才會加人。問題就是這麼單純。」
問:如果連像你的公司那麼大的事業體都還小心翼翼,需求究竟從何而來?
答:「需求已經開始回升,會逐漸加速。2008年秋季時,我們急需大規模的刺激措施,,但最後規模不足。美國銀行用每股29美元收購美林可說是奇蹟,因為再撐幾天,美林股價可能只剩29美分。如果不是這類的事情,整個市場早就崩潰了。整個商業本票市場會停止運作,每張骨牌都會倒下來。波克夏將是最後倒下來的一張,但還是一樣會倒。(美銀執行長)路易士讓整個體系多撐了一會兒,好讓TARP(問題資產救助計畫)來得及搶救。但現在因為大家還餘悸猶存,復甦會很緩慢,然而經濟已肯定地步上復甦。」
問:房市的情形如何?
答:「房市復甦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市場已經失去供需平衡,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解決問題。」
巴菲特主張對年賺500萬美元以上的真正富翁增加課稅,特別是不能放過每年賺10億美元的巨富。巴菲特並表示,對富豪加稅主要是基於社會正義的理由,而非填補財政缺口。「如果任何人有兒子或孫子在阿富汗服役,我願意豁免他們的較高稅率。我接觸過很多富人,但沒有任何富豪有家人參與作戰。」
訪談結束後,巴菲特開著他心愛的凱迪拉克送記者回飯店,他說:「我買這輛車是因為兩年前我看到國會對(通用汽車前執行長)華格納嚴刑拷問,我想我該買輛凱迪拉克來幫他。」
【2010/10/21 經濟日報】
Comments:關於VTI那段,原文如下:
"The VTI?" I ask.
"That's good enough. Maybe a selection of high-dividend-paying stocks that are likely to raise their dividends. Maybe the top 100 dividend payers of the S&P 500."
所以巴菲特本人可能比較傾向於SDY這種ETF,不過SDY追蹤的S&P High Yield Dividend Aristocrats Index成份股只有50支股票,還不到100。
高盛考慮償還巴菲特投資的5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 2010年10月21日
知情人士透露﹐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正在考慮償還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投資的50億美元﹐這些投資在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拯救了高盛。
高盛在2008年9月宣佈獲得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現金投資﹐這一信任票幫助高盛在第二天又籌集了50億美元資金﹐儘管當時混亂的情況使金融企業股票持續下跌。高盛有權以55億美元贖回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的高盛優先股﹐不過其需交納16億美元費用﹐而且要得到美聯儲(Fed)的同意。
在決定向高盛投資前﹐巴菲特回絕了其他要求幫助的華爾街企業﹐不過他跟高盛進行了條件嚴苛的討價還價﹐其中包括要求高盛派發大量股息﹐並限制高盛高管出售該投行股票。
知情人士說﹐目前還不清楚高盛高管是否已尋求美聯儲的正式批准﹐但他們在密切關注是否將利用高盛1,730億美元充沛流動性的一小部分來償還該投資。
可能償還巴菲特投資的一個原因是:向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的永久優先股每年支付10%的高股息﹐迄今已讓高盛支出約10億美元﹐這相當於每天支付逾130萬美元﹐合每秒鐘支出15美元。
高盛目前可以在債券市場上通過更低的利率獲得融資﹐替代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昂貴的資本。目前高盛無擔保債券收益率為2%-6.5%﹐而且長期利率接近歷史低位。
美銀美林全球研究(BofA Merrill Lynch Global Research)分析師莫斯科夫斯基(Guy Moszkowski)週三在報告中寫道﹐在新形勢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優先股是昂貴又沒用的資本﹐短期內可能被贖回。
當前高盛已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財務狀況良好﹐第三季度末股東持股為756.6億美元﹐這些資本是高盛抵御虧損能力的主要指標。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向高盛投資後不久﹐美國政府就推出了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此舉主要是通過美國財政部購買優先股﹐從而向高盛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注入資本。
2009年中期﹐高盛償還了100億美元的TARP資金﹐這為美國政府帶來了收益﹐同時高盛在回購其他優先股或其普通股時﹐不再受限。
2008-2009年期間﹐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向高盛、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 瑞士再保險(Swiss Reinsurance Co.)、陶氏化學(Dow Chemical Co.)和箭牌公司(Wm. Wrigley Jr. Co.)共計投資了大約210億美元。
這些持股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年帶來大約21億美元股息和利息。
Liz Rappaport/Serena Ng
知情人士透露﹐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正在考慮償還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投資的50億美元﹐這些投資在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拯救了高盛。
高盛在2008年9月宣佈獲得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現金投資﹐這一信任票幫助高盛在第二天又籌集了50億美元資金﹐儘管當時混亂的情況使金融企業股票持續下跌。高盛有權以55億美元贖回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的高盛優先股﹐不過其需交納16億美元費用﹐而且要得到美聯儲(Fed)的同意。
在決定向高盛投資前﹐巴菲特回絕了其他要求幫助的華爾街企業﹐不過他跟高盛進行了條件嚴苛的討價還價﹐其中包括要求高盛派發大量股息﹐並限制高盛高管出售該投行股票。
知情人士說﹐目前還不清楚高盛高管是否已尋求美聯儲的正式批准﹐但他們在密切關注是否將利用高盛1,730億美元充沛流動性的一小部分來償還該投資。
可能償還巴菲特投資的一個原因是:向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的永久優先股每年支付10%的高股息﹐迄今已讓高盛支出約10億美元﹐這相當於每天支付逾130萬美元﹐合每秒鐘支出15美元。
高盛目前可以在債券市場上通過更低的利率獲得融資﹐替代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昂貴的資本。目前高盛無擔保債券收益率為2%-6.5%﹐而且長期利率接近歷史低位。
美銀美林全球研究(BofA Merrill Lynch Global Research)分析師莫斯科夫斯基(Guy Moszkowski)週三在報告中寫道﹐在新形勢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優先股是昂貴又沒用的資本﹐短期內可能被贖回。
當前高盛已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財務狀況良好﹐第三季度末股東持股為756.6億美元﹐這些資本是高盛抵御虧損能力的主要指標。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向高盛投資後不久﹐美國政府就推出了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此舉主要是通過美國財政部購買優先股﹐從而向高盛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注入資本。
2009年中期﹐高盛償還了100億美元的TARP資金﹐這為美國政府帶來了收益﹐同時高盛在回購其他優先股或其普通股時﹐不再受限。
2008-2009年期間﹐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向高盛、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 瑞士再保險(Swiss Reinsurance Co.)、陶氏化學(Dow Chemical Co.)和箭牌公司(Wm. Wrigley Jr. Co.)共計投資了大約210億美元。
這些持股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年帶來大約21億美元股息和利息。
Liz Rappaport/Serena Ng
2010年10月19日
波克夏前身 股神巴菲特最糟投資
【經濟日報╱編譯吳柏賢/綜合外電】
「股神」巴菲特在CNBC專訪中說,他最糟的投資就是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前身的紡織廠。
憑藉數十年來的選股與收購累積出全球第三高個人財富的「股神」巴菲特,在18日播出的CNBC專訪中說,他最糟的投資就是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前身的紡織廠。
80歲的巴菲特是波克夏的董事長兼執行長,他在CNBC商業頻道的訪問中說,他買過最糟的股票就是波克夏公司,他「把大把鈔票投資在一家很爛的企業」。
巴菲特說,1962年時麻州的男性西裝襯裡製造商波克夏公司已連年虧損,並接連關閉旗下的紡織廠,且每次關廠後都會以收入買回股票,他看準波克夏股價便宜,且將再度關廠,因此開始收購股票,準備在波克夏關廠後賣回股票給公司而小賺一筆。
1964年巴菲特已收購不少股權,波克夏主管史丹頓(Seabury Stanton)向他徵詢買回股票的價格,巴菲特保證將以每股11.5美元賣出持股,但波克夏最後卻宣布將以11.375美元收購股權,深覺受騙的巴菲特乾脆買下波克夏的控股權,並開除史丹頓。
巴菲特傳記《永恆的價值》作者基爾派翠克(Andrew Kilpatrick)在書中寫說:「紡織事業從未回本。波克夏原本將成為巴菲特手中少數永遠未成功的公司之一。」
巴菲特表示,波克夏逐漸跨足其他事業,但仍保有紡織事業,直到1985年才放棄。他也說,如果一開始就只將利潤投入保險公司,波克夏的市值將比今日多一倍,約達2,000億美元。
巴菲特在波克夏1985年給股東的信中說,該年度波克夏獲利4.36億美元,為前一年的兩倍多,主因是投資利得,以及保險、報業與糖果等事業獲利;紡織事業在那一年虧損132萬美元。
巴菲特說,這件事的教訓是要忍痛放棄無藥可救的事業,就像他常說的「想成為出名的優秀主管,就買個好企業」。巴菲特也說,商場與奧運競技場不同,奧運跳水比賽的動作難度列入計分,但商場上難以達成的挑戰卻不會加分。
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中說:「如果你發現處在一條不斷漏水的船上,那更換船隻所需的力氣可能比修補破洞更有用。」
【2010/10/20 經濟日報】
「股神」巴菲特在CNBC專訪中說,他最糟的投資就是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前身的紡織廠。
憑藉數十年來的選股與收購累積出全球第三高個人財富的「股神」巴菲特,在18日播出的CNBC專訪中說,他最糟的投資就是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前身的紡織廠。
80歲的巴菲特是波克夏的董事長兼執行長,他在CNBC商業頻道的訪問中說,他買過最糟的股票就是波克夏公司,他「把大把鈔票投資在一家很爛的企業」。
巴菲特說,1962年時麻州的男性西裝襯裡製造商波克夏公司已連年虧損,並接連關閉旗下的紡織廠,且每次關廠後都會以收入買回股票,他看準波克夏股價便宜,且將再度關廠,因此開始收購股票,準備在波克夏關廠後賣回股票給公司而小賺一筆。
1964年巴菲特已收購不少股權,波克夏主管史丹頓(Seabury Stanton)向他徵詢買回股票的價格,巴菲特保證將以每股11.5美元賣出持股,但波克夏最後卻宣布將以11.375美元收購股權,深覺受騙的巴菲特乾脆買下波克夏的控股權,並開除史丹頓。
巴菲特傳記《永恆的價值》作者基爾派翠克(Andrew Kilpatrick)在書中寫說:「紡織事業從未回本。波克夏原本將成為巴菲特手中少數永遠未成功的公司之一。」
巴菲特表示,波克夏逐漸跨足其他事業,但仍保有紡織事業,直到1985年才放棄。他也說,如果一開始就只將利潤投入保險公司,波克夏的市值將比今日多一倍,約達2,000億美元。
巴菲特在波克夏1985年給股東的信中說,該年度波克夏獲利4.36億美元,為前一年的兩倍多,主因是投資利得,以及保險、報業與糖果等事業獲利;紡織事業在那一年虧損132萬美元。
巴菲特說,這件事的教訓是要忍痛放棄無藥可救的事業,就像他常說的「想成為出名的優秀主管,就買個好企業」。巴菲特也說,商場與奧運競技場不同,奧運跳水比賽的動作難度列入計分,但商場上難以達成的挑戰卻不會加分。
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中說:「如果你發現處在一條不斷漏水的船上,那更換船隻所需的力氣可能比修補破洞更有用。」
【2010/10/20 經濟日報】
《經濟學人》封面文章:如何避免貨幣大戰
新浪財經訊 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於2010年10月14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標題為“如何避免貨幣大戰”。本期文章認為,人們不能對全球經濟復甦期盼太多,更重要的是不要與中國發生貿易戰。
數周以來,世界經濟一直處在口頭大戰的狀態。自巴西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上月底宣佈,一場"國際貨幣戰爭('international currency war')"已爆發,全球經濟討論不再由新聞業者,而是由政府官員們以戰爭般的術語在表達意見。往日有關增加全球增長合作之類的冠冕堂皇之詞早已蕩然無存,一付好鬥的面目顯露無遺。各國相互指責對方以猛增貨幣發行(quantitative easing),干預貨幣匯率和資本控制等手段扭曲了全球需求。
瀰漫的硝煙中有三處爭奪點。其中最激烈的是有關中國不願讓人民幣加快速值。歐美官員對中國低估幣值帶來的危害性(damaging dynamic)的態度變得更強硬。美衆議院上月以高票通過了一項允許美企業尋求關稅保護手段,以抵禦幣值低估國家産品的法律。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unfair' trade practices)已成為美中期選舉的熱門話題。
第二處爭奪點是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特別是一些國家的央行可能會重啓猛增貨幣供應,以購買政府債券的問題。當金融市場預計美聯儲會更大膽地迅速採取行動後,美元匯率已下跌。因歐洲央行官員至少目前尚無類似姿態,歐元匯率大幅上升。在中國,以及一些以低姿態出現的新興市場國家政府的眼中,猛增貨幣供應會讓投資者沖向全球各國,特別是沖入新興經濟體,以尋找收益率更高的投資機會,由此也扭曲了世界經濟。
第三個爭奪點是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這股洶湧流入的資本。這些國家不是在讓各國貨幣匯率上升,而是有許多政府介入,以買下外國貨幣,或對流入的外國資本課征稅收。巴西近期已對購買本國債券的外國投資的稅收翻倍。泰國本周宣佈對投資本國債券的外國投資者新開征15%的預扣稅項。
眼下,衝突尚未形成一場真正的貨幣大戰。仔細觀察後發現,大多數應對手段看起來威脅性還不大。對流入資本進行控制也很溫和。日本是發達國家中唯一對匯率進行干預的國家,但也僅僅干預了一次。當前尚不存在馬上進入貿易報復的巨大風險。即使在美國,因針對中國的關稅措施還未在參議院通過,也未經總統最後簽署,此手段要付諸實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現狀無法讓人安心。今日的口頭大戰可能會迅速變為一場真刀真槍的爭鬥。造成經濟政策分歧的環境,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的疲軟狀態,可能會延續多年。隨着節儉型財政出台,使用更廉價貨幣作為一種需求來源的誘惑力會增加,政治人物身上出現的,要把中國當成替罪羊的壓力也在加大。若外國資本流動的勢頭加劇,發展中國家可能會被迫在喪失競爭性,嚴格控制資本流動,或允許各自的經濟産生過熱的狀況之間做出選擇。
應該如何做實際上很清楚。全球需求需要重新平衡,由負債沉重的發達國家轉向需要更多開支的新興經濟體。在這些盈余巨大的新興經濟體進行增加開支的結構性改革是有益的,但各國匯率仍需上調。人民幣匯率的確太低。這不僅影響到發達國家,而且還傷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甚至中國自身,因為它需要更多來自內需消費所帶動的增長。
這種改革並不是無痛苦的過程。中國對因出口企業員工喪失就業所引發的不穩定表示擔心沒有錯。甚至一些合理的,像發達國家採取緊縮財政和寬鬆貨幣政策組合的選擇,也會以不受歡迎的流入資本的形式,對規模較小的開放型新興經濟體帶來令人不安的衝擊。資本流入所帶來的衝擊,當然會比一旦發達國家經濟持續衰落而進入通縮和僵滯狀態所造成的衝擊要小,但仍會帶來問題。
以上所有問題都需要多邊合作解決方案,其中就需要各大經濟體在像IMF和G20這類機制下形成共識。當前遇到的阻力是多邊解決方案至今尚無任何進展。因此,出現採取不同針對策略的呼聲高漲,其重點是對華採取強硬立場,通過報復性資本控制(如禁止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或貿易制裁措施。因此,這不是普通貿易保護主義者所能察覺的一幕,它也讓一些自由貿易商猜想,只有經濟的劇烈波動才是唯一能讓中國擺脫造成自我傷害的固執的辦法。
但本刊並不相信以上結局。這些做法只是一些難以奏效的威脅,或是危險性的挑釁。最顯著的是,如何能阻止中國購買金融市場上流動性最好的資産?在面對如此最後通牒境況下,擁有G20地位的中國也會盤算以更廉價的政治手段對美國進行報復,兩國貿易戰就此展開。
總之,僅盯住美中間的矛盾是誤解了問題的本質。貨幣戰是比誰是惡人和誰是受害者內容更廣的問題。更進一步,幕後運作的多邊反應,特別是因受中國政策影響的新興經濟體的介入趨勢也在增加。巴西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僅僅是剛開口說話。
韓國將在下個月主辦G20峰會,各國應把此次會議當作促進解決問題,而非再確定一個讓美元貶值的新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同時厘清當前討論的內容和維持一定壓力的機會。如此結果的新聞性不強,但卻避免了一場戰爭。(皖東)
標籤:
Currency,
News Comments,
World
基金資產配置 先做四門功課
基金資產配置 先做四門功課
【經濟日報╱Buffettism】 2010/10/19
資產配置是基金投資分散風險的主要方法之一,也能透過再平衡的過程讓所有的資產維持在原來比率,據此買進下跌的資產,降低持有成本,長期而言就會提高投資報酬。但從最簡單的股、債兩種資產的配置,到加入商品、外匯、房地產等各種資產,進行配置前應瞭解該資產特性,以下是幾個重點:
(一)資產的歷史報酬率:所謂的報酬率,並不是只單純看帳面上的差異。例如1950年投資一支每股10元股票,2000年該股票成長為每股100元,這樣是不是代表有高達1,000%的報酬呢?其實真正應該考慮的是,這段時間內通膨的作用有多大。
例如1950年的10元,2000年的時候要56元才有同等的購買力,換句話說,扣掉平均3.5%物價年增率的通膨影響,其實這個資產持有長達半世紀,並不是有1,000%的總報酬,而是只有78.57%的總報酬而已,如果換算成年化報酬率,更是只有1.17%。在預估報酬的時候,應該以扣除通膨的長期年化報酬作為依據。
(二)資產的歷史波動風險:每種資產的特性都不同,有的資產波動很大,有的資產波動很小,有的資產可能維持很久不太波動,但進去景氣循環周期後,波動則會變得很劇烈。每個資產都有自己的景氣循環周期,短三、五年,長則數十年,這些特性都會影響資產在投資組合中的配置與策略。
資產配置也會隨著年齡或資金需求的不同而有所調整,例如快到退休年紀的時候將波動較小的資產比率調高。
(三)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資產配置的用意在於透過多樣化持有不同的資產,降低整體資產的風險,但是如果持有的所有資產都有高相關性,全部都一起上漲或一起下跌,那麼資產配置所能降低的風險就有限。
例如,如果只持有一支汽車公司的股票,那麼整個資產的波動都會受汽車產業影響,但是如果持有兩支股票,分別是汽車公司和石油公司,而這兩者的相關性相反,因為油價上漲有助於石油公司獲利,但是卻會讓汽車公司銷售下降,因此無論石油上漲或下跌,整體資產受影響的程度就有限,當然,獲利也會因此而下降。
不過,如果投資人進行再平衡,讓兩家公司的股票維持各占一半,那麼石油上漲時,石油公司股票上漲,可能會讓比重變成60%對40%,此時可以在汽車公司股價便宜的時候買進汽車公司股票,讓比重回到五五波。
石油下跌的時候,趁石油公司股價便宜的時候買進石油公司的股票,因此資產配置加上再平衡的舉動可以降低持股成本,因為都在資產較便宜時買進。
(四)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是否降低:一般資產配置的資產有股票、債券、商品、房地產、現金等五大類,現金是最沒有波動風險的,但如果持有外國貨幣則有匯率的風險,剩下四者則以債券的波動風險最低。以2009年為例,全年的波動率只有5.2%,其次是股票與商品,分別為27.0%以及27.3%,波動最高的是房地產,高達64.4%。
如果不持有現金,以四種投資資產各占四分之一進行資產配置,整個投資組合在2009年的波動風險為24.7%,因此已經比只持有股票、商品或房地產的波動風險還要低。但如果剔除商品與房地產,而以最簡單的股、債各半的資產配置,那麼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只有13.1%。
投資人在進行資產配置的時候,應該要同時考量風險與報酬,想要獲得高報酬,就無法避免資產會暴露在高風險的情況下,但如果將風險降到最低,報酬又可能很低,因此投資人應該權衡風險與報酬,訂出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
(作者是學術研究人員,經營「USA STOCK」部落格,並為BBS站批踢踢的CFP版版主,以指數型投資與價值投資為寫作主軸,熱愛研究台灣與美國的ETF與共同基金。)
【經濟日報╱Buffettism】 2010/10/19
資產配置是基金投資分散風險的主要方法之一,也能透過再平衡的過程讓所有的資產維持在原來比率,據此買進下跌的資產,降低持有成本,長期而言就會提高投資報酬。但從最簡單的股、債兩種資產的配置,到加入商品、外匯、房地產等各種資產,進行配置前應瞭解該資產特性,以下是幾個重點:
(一)資產的歷史報酬率:所謂的報酬率,並不是只單純看帳面上的差異。例如1950年投資一支每股10元股票,2000年該股票成長為每股100元,這樣是不是代表有高達1,000%的報酬呢?其實真正應該考慮的是,這段時間內通膨的作用有多大。
例如1950年的10元,2000年的時候要56元才有同等的購買力,換句話說,扣掉平均3.5%物價年增率的通膨影響,其實這個資產持有長達半世紀,並不是有1,000%的總報酬,而是只有78.57%的總報酬而已,如果換算成年化報酬率,更是只有1.17%。在預估報酬的時候,應該以扣除通膨的長期年化報酬作為依據。
(二)資產的歷史波動風險:每種資產的特性都不同,有的資產波動很大,有的資產波動很小,有的資產可能維持很久不太波動,但進去景氣循環周期後,波動則會變得很劇烈。每個資產都有自己的景氣循環周期,短三、五年,長則數十年,這些特性都會影響資產在投資組合中的配置與策略。
資產配置也會隨著年齡或資金需求的不同而有所調整,例如快到退休年紀的時候將波動較小的資產比率調高。
(三)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資產配置的用意在於透過多樣化持有不同的資產,降低整體資產的風險,但是如果持有的所有資產都有高相關性,全部都一起上漲或一起下跌,那麼資產配置所能降低的風險就有限。
例如,如果只持有一支汽車公司的股票,那麼整個資產的波動都會受汽車產業影響,但是如果持有兩支股票,分別是汽車公司和石油公司,而這兩者的相關性相反,因為油價上漲有助於石油公司獲利,但是卻會讓汽車公司銷售下降,因此無論石油上漲或下跌,整體資產受影響的程度就有限,當然,獲利也會因此而下降。
不過,如果投資人進行再平衡,讓兩家公司的股票維持各占一半,那麼石油上漲時,石油公司股票上漲,可能會讓比重變成60%對40%,此時可以在汽車公司股價便宜的時候買進汽車公司股票,讓比重回到五五波。
石油下跌的時候,趁石油公司股價便宜的時候買進石油公司的股票,因此資產配置加上再平衡的舉動可以降低持股成本,因為都在資產較便宜時買進。
(四)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是否降低:一般資產配置的資產有股票、債券、商品、房地產、現金等五大類,現金是最沒有波動風險的,但如果持有外國貨幣則有匯率的風險,剩下四者則以債券的波動風險最低。以2009年為例,全年的波動率只有5.2%,其次是股票與商品,分別為27.0%以及27.3%,波動最高的是房地產,高達64.4%。
如果不持有現金,以四種投資資產各占四分之一進行資產配置,整個投資組合在2009年的波動風險為24.7%,因此已經比只持有股票、商品或房地產的波動風險還要低。但如果剔除商品與房地產,而以最簡單的股、債各半的資產配置,那麼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只有13.1%。
投資人在進行資產配置的時候,應該要同時考量風險與報酬,想要獲得高報酬,就無法避免資產會暴露在高風險的情況下,但如果將風險降到最低,報酬又可能很低,因此投資人應該權衡風險與報酬,訂出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
(作者是學術研究人員,經營「USA STOCK」部落格,並為BBS站批踢踢的CFP版版主,以指數型投資與價值投資為寫作主軸,熱愛研究台灣與美國的ETF與共同基金。)
2010年10月18日
歐元區痼疾無藥可醫
華爾街日報 2010年10月09日
Mojmir Hampl
希臘的危機猛烈地動搖了歐元區的根基﹐歐洲當前修復這一根基的努力可以理解﹐不過有可能是注定要失敗的。
症結在於﹐歐元區的《穩定與增長公約》(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原本是要限制財政赤字和各國的債務水平﹐並且要受到整個歐盟的尊重﹐但這個條約在當初就遭到了削弱。就是這個被削弱的版本﹐也還是有國家違反﹐違反過後的懲罰又只是走走過場﹐或者乾脆就沒有懲罰。於是在形勢好的時候﹐很多國家的財政問題積累到了不可持續的程度﹐而形勢一不好﹐這些問題就開始回過頭來動搖歐元區的根基。
但《條約》到底能不能加強﹐能不能通過執行來防止下次危機發生﹐都還是未知數。每當讀到歐盟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所謂“特別工作組”(Task Force)不斷提出的各種想法﹐我總是覺得他們投鼠忌器。
嚴格地講﹐在擁有主權財政的民族國家當中﹐是不可能有效地執行超乎國家的規則的。就比如現在已經提出的任一種制裁措施﹐想想它們在不景氣的時候是否會起作用。如果從一個高赤字國家撤出歐盟的資金﹐可能只會進一步提高其赤字水平。
來自結構和凝聚性基金(structural and cohesion funds)的資金﹐甚至是支付給農民的資金﹐常常都跟長期項目和義務捆綁在一起。這些資金不能隨意切斷﹐因為它們必須由國家的有關部門來分配﹐如果歐盟資金不再流動﹐某些國家的政府只會進一步深陷債務泥潭。
罰款﹐或者是往歐元區聯合財政存款﹐也同樣不可行。收入一減少﹐或者開支一增加﹐財政問題只增不減。另外﹐如果罰款是要起預防作用、在財政好年景裡實施﹐那麼就算能夠執行﹐被罰的國家或許也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說到底﹐罰款在過去就沒有行得通。過度負債帶來的危險現在很明顯﹐但隨著經濟的復蘇﹐更高水平的債務和赤字會再次從視覺上和政治上顯得更加“可持續”。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誰提出要實施大規模的制裁﹔根據這種設想﹐如果某個國家比如說是違反了財政規則﹐那麼它不僅要把“可沒收的存款”﹐還要把大量國有資產抵押給整個歐元區。不管哪個國家﹐只要預算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這些資產都將直接沒收了送給歐元區其他成員國。這就像是為一筆未償還的債務提供抵押一樣。國有能源巨頭的股份就可以很好地實現這個目的。
但很多國家會難以接受這種方案﹐更有很多國家的政府寧願進行債務重組或破產清算﹐這樣做損失更少。(講這種顯而易見的道理﹐好像差不多要跟憤青一樣了。)當某個國家破產的時候﹐和私營公司破產不一樣﹐它的資產不會在債權人當中進行分配。但只要破產和重組仍然是歐元區的禁忌話題﹐那麼救援就是剩下的唯一選項。
限制不服從國家的投票權、提高財政政策集中度的想法﹐是很難取得一致支持的﹐在一個由財政主權體組成的大家庭里﹐這樣一種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對。當然﹐歐盟有可能達成一致﹐強制要求成員國在每年春季向布魯塞爾提交關鍵的國別財政指標。但這有何用?各國議會最終仍會通過實際的預算。這種把預算方案提交給布魯塞爾的提議毫無意外地贏得了廣泛支持﹐不是因為想法聰明﹐而是因為它在實踐中或許根本就起不到什麼作用。
現在好像很多人把這一切都歸咎於范龍佩﹐但這是不公平的。管道工再有決心﹐有些管道的建築與設計缺陷也無法修復。廢除一套無法執行的規則﹐代之以另一套想來應該更好但仍舊無法執行的規則﹐而且繼續期待新規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則無異於幼稚。
一個沒有相應國家機器的貨幣聯盟是一場特殊的實驗。有了歐元區成員國的國別預算主權﹐當然就很難有超國別規則的嚴格執行。這就像是有權判決罪犯﹐卻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否真正去坐牢。
或許將來既不會出現一個職能完備的歐洲國家﹐也不會出現一個運行完美的貨幣區域﹐所以這個問題可能沒有任何解決辦法。除非所有歐元區成員國和整個歐盟從今以後完全、真正、自願地實施有節制、可持續的財政預算和宏觀經濟政策。但誰會拿著自己的月工資去賭這個呢?
(編者注:漢普爾(Mojmir Hampl)是捷克央行副行長、歐盟經濟和金融委員會的成員。)
Mojmir Hampl
希臘的危機猛烈地動搖了歐元區的根基﹐歐洲當前修復這一根基的努力可以理解﹐不過有可能是注定要失敗的。
症結在於﹐歐元區的《穩定與增長公約》(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原本是要限制財政赤字和各國的債務水平﹐並且要受到整個歐盟的尊重﹐但這個條約在當初就遭到了削弱。就是這個被削弱的版本﹐也還是有國家違反﹐違反過後的懲罰又只是走走過場﹐或者乾脆就沒有懲罰。於是在形勢好的時候﹐很多國家的財政問題積累到了不可持續的程度﹐而形勢一不好﹐這些問題就開始回過頭來動搖歐元區的根基。
但《條約》到底能不能加強﹐能不能通過執行來防止下次危機發生﹐都還是未知數。每當讀到歐盟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所謂“特別工作組”(Task Force)不斷提出的各種想法﹐我總是覺得他們投鼠忌器。
嚴格地講﹐在擁有主權財政的民族國家當中﹐是不可能有效地執行超乎國家的規則的。就比如現在已經提出的任一種制裁措施﹐想想它們在不景氣的時候是否會起作用。如果從一個高赤字國家撤出歐盟的資金﹐可能只會進一步提高其赤字水平。
來自結構和凝聚性基金(structural and cohesion funds)的資金﹐甚至是支付給農民的資金﹐常常都跟長期項目和義務捆綁在一起。這些資金不能隨意切斷﹐因為它們必須由國家的有關部門來分配﹐如果歐盟資金不再流動﹐某些國家的政府只會進一步深陷債務泥潭。
罰款﹐或者是往歐元區聯合財政存款﹐也同樣不可行。收入一減少﹐或者開支一增加﹐財政問題只增不減。另外﹐如果罰款是要起預防作用、在財政好年景裡實施﹐那麼就算能夠執行﹐被罰的國家或許也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說到底﹐罰款在過去就沒有行得通。過度負債帶來的危險現在很明顯﹐但隨著經濟的復蘇﹐更高水平的債務和赤字會再次從視覺上和政治上顯得更加“可持續”。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誰提出要實施大規模的制裁﹔根據這種設想﹐如果某個國家比如說是違反了財政規則﹐那麼它不僅要把“可沒收的存款”﹐還要把大量國有資產抵押給整個歐元區。不管哪個國家﹐只要預算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這些資產都將直接沒收了送給歐元區其他成員國。這就像是為一筆未償還的債務提供抵押一樣。國有能源巨頭的股份就可以很好地實現這個目的。
但很多國家會難以接受這種方案﹐更有很多國家的政府寧願進行債務重組或破產清算﹐這樣做損失更少。(講這種顯而易見的道理﹐好像差不多要跟憤青一樣了。)當某個國家破產的時候﹐和私營公司破產不一樣﹐它的資產不會在債權人當中進行分配。但只要破產和重組仍然是歐元區的禁忌話題﹐那麼救援就是剩下的唯一選項。
限制不服從國家的投票權、提高財政政策集中度的想法﹐是很難取得一致支持的﹐在一個由財政主權體組成的大家庭里﹐這樣一種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對。當然﹐歐盟有可能達成一致﹐強制要求成員國在每年春季向布魯塞爾提交關鍵的國別財政指標。但這有何用?各國議會最終仍會通過實際的預算。這種把預算方案提交給布魯塞爾的提議毫無意外地贏得了廣泛支持﹐不是因為想法聰明﹐而是因為它在實踐中或許根本就起不到什麼作用。
現在好像很多人把這一切都歸咎於范龍佩﹐但這是不公平的。管道工再有決心﹐有些管道的建築與設計缺陷也無法修復。廢除一套無法執行的規則﹐代之以另一套想來應該更好但仍舊無法執行的規則﹐而且繼續期待新規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則無異於幼稚。
一個沒有相應國家機器的貨幣聯盟是一場特殊的實驗。有了歐元區成員國的國別預算主權﹐當然就很難有超國別規則的嚴格執行。這就像是有權判決罪犯﹐卻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否真正去坐牢。
或許將來既不會出現一個職能完備的歐洲國家﹐也不會出現一個運行完美的貨幣區域﹐所以這個問題可能沒有任何解決辦法。除非所有歐元區成員國和整個歐盟從今以後完全、真正、自願地實施有節制、可持續的財政預算和宏觀經濟政策。但誰會拿著自己的月工資去賭這個呢?
(編者注:漢普爾(Mojmir Hampl)是捷克央行副行長、歐盟經濟和金融委員會的成員。)
標籤:
News Comments,
World
美國將輸掉貨幣戰爭
2010年10月14日 華爾街日報
黃益平
美元對世界各國貨幣大範圍貶值﹐一場新的貨幣大戰或隱或現。美國國會正不斷給北京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進行干預﹐以促使中國實施靈活的匯率政策。巴西、日本和其它亞洲經濟體的各央行也已為穩定本國貨幣而出手干預。經濟學家和學院派人士則在鼓吹從資本市場限制到貿易制裁等各種措施。
即將在首爾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或將成為打響貨幣戰爭的戰場﹐但這場戰爭本不需要發生。各方與其集中火力炮轟匯率操縱問題﹐不如在結構性改革方面下足功夫﹐因為後者的影響從長遠來看比美國採取的單邊匯率行動更為有利﹐可持續性也更強。
可惜到目前為止﹐這還不是20國峰會的努力方向。從一開始﹐20國集團就將全球經濟再平衡作為政策目標﹐但從未確定如何實現該目標。其前身──五國集團(Group of Five)﹐1985年簽署過旨在通過強迫日圓和馬克兌美元升值而減少全球不平衡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但成效一般。日圓匯率從1985年的250日圓兌1美元飆至1995年中期的80日圓兌1美元﹐然而儘管如此﹐日本的貿易順差並沒有消失。同樣﹐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的美元匯率在過去30年中起起伏伏﹐但美國的貿易逆差依舊節節攀升。
與早年的《廣場協議》一樣﹐新的《廣場協議》將要求中國、日本、德國和石油出口國等貿易順差大國大幅升值其本國貨幣。但從政治角度來說﹐下月首爾峰會簽署新協議的可能性非常小。美國或許是新協議強有力的支持者﹐但在歐盟內部﹐英國等貿易逆差大國和德國等貿易順差大國﹐立場卻有不同。日本因為有前車之鑒﹐應該不願簽署這樣一個協議。而中國則絕不會聽任美國擺佈﹐強迫人民幣大幅升值。20國集團中其它亞洲成員﹐如韓國和印度尼西亞﹐也是貿易順差國﹐因此也不太可能支持該協議。
除利用20國集團簽署新《廣場協議》之外﹐美國還有其它一些可選方案﹐但從經濟角度看均不盡人意。加徵進口關稅和對資本市場設限等貿易保護措施執行起來不僅不切實際﹐還會順道趕走美國自己頗為需要的外國投資﹐抬高進口商品價格﹐加劇通脹壓力。特別是加徵進口關稅﹐還可能引發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的爭端。美國民眾並不願面對上述情況﹐在這些措施沒有對就業產生積極影響時﹐尤其如此。
美國單邊干預外匯也不太可能奏效。美國不能在匯市上賣出美元﹐以抵消中國的干預﹐因為中國實行資本賬戶控制﹐而且美國不可能買入足夠多的人民幣。即使美國禁止中國在一級市場上買入美國國債﹐但美國沒有有效方式阻止中國進入二級市場。更重要的是﹐中國和日本均佔美國國債市場20%以上的份額。鑒於美國財政問題不斷加劇﹐它真有這樣的胃口吞下這副藥嗎?
如果美國不採取單邊行動﹐那麼20國集團會議確實像一個調整匯率的好機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應該這樣做。匯率對貿易平衡具有一定影響:匯率低估可以促進出口﹐抑制進口﹐改善匯率低估國的貿易平衡狀況。那些貿易失衡的經濟體將因更具彈性的匯率機制而受益。
但匯率不能完全解決全球失衡問題﹐正如《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的經驗所證實的那樣。20國集團最好聚焦於以所有成員國結構性改革為中心的綜合一攬子方案﹐匯率應是該一攬子方案的重要部分。例如﹐為了降低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美國人不得不儲蓄更多﹐僅僅使美元貶值﹐不足以達到這一目標。同樣的﹐中國經常項目盈餘是由國內經濟廣泛扭曲導致的﹐扭曲範圍從國家分配信貸到人為壓低利率﹐不一而足。改變中國對外貿易失衡狀況﹐需要消除所有這些扭曲因素。
好消息是﹐全球再平衡已經在實現的過程中。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和中國盈餘在各自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比例已從金融危機前的高峰水平分別下降一半。這部分是因為美國消費者已儲蓄更多﹐中國也進行了結構調整﹐其中包括允許工資快速上漲﹐這提高了消費者購買力和最終消費。中國政府還降低了石油、天然氣、水和其他資源的扭曲程度。
這些才是下月20國集團會議議程應該關注的轉變類型﹐而不是關注貨幣戰。貨幣戰中沒有贏家﹐只有輸家。
(編者按﹕作者黃益平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Comments:作者是中國人,看法會與美國人不同,大家可以藉此看看不同的角度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黃益平
美元對世界各國貨幣大範圍貶值﹐一場新的貨幣大戰或隱或現。美國國會正不斷給北京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進行干預﹐以促使中國實施靈活的匯率政策。巴西、日本和其它亞洲經濟體的各央行也已為穩定本國貨幣而出手干預。經濟學家和學院派人士則在鼓吹從資本市場限制到貿易制裁等各種措施。
即將在首爾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或將成為打響貨幣戰爭的戰場﹐但這場戰爭本不需要發生。各方與其集中火力炮轟匯率操縱問題﹐不如在結構性改革方面下足功夫﹐因為後者的影響從長遠來看比美國採取的單邊匯率行動更為有利﹐可持續性也更強。
可惜到目前為止﹐這還不是20國峰會的努力方向。從一開始﹐20國集團就將全球經濟再平衡作為政策目標﹐但從未確定如何實現該目標。其前身──五國集團(Group of Five)﹐1985年簽署過旨在通過強迫日圓和馬克兌美元升值而減少全球不平衡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但成效一般。日圓匯率從1985年的250日圓兌1美元飆至1995年中期的80日圓兌1美元﹐然而儘管如此﹐日本的貿易順差並沒有消失。同樣﹐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的美元匯率在過去30年中起起伏伏﹐但美國的貿易逆差依舊節節攀升。
與早年的《廣場協議》一樣﹐新的《廣場協議》將要求中國、日本、德國和石油出口國等貿易順差大國大幅升值其本國貨幣。但從政治角度來說﹐下月首爾峰會簽署新協議的可能性非常小。美國或許是新協議強有力的支持者﹐但在歐盟內部﹐英國等貿易逆差大國和德國等貿易順差大國﹐立場卻有不同。日本因為有前車之鑒﹐應該不願簽署這樣一個協議。而中國則絕不會聽任美國擺佈﹐強迫人民幣大幅升值。20國集團中其它亞洲成員﹐如韓國和印度尼西亞﹐也是貿易順差國﹐因此也不太可能支持該協議。
除利用20國集團簽署新《廣場協議》之外﹐美國還有其它一些可選方案﹐但從經濟角度看均不盡人意。加徵進口關稅和對資本市場設限等貿易保護措施執行起來不僅不切實際﹐還會順道趕走美國自己頗為需要的外國投資﹐抬高進口商品價格﹐加劇通脹壓力。特別是加徵進口關稅﹐還可能引發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的爭端。美國民眾並不願面對上述情況﹐在這些措施沒有對就業產生積極影響時﹐尤其如此。
美國單邊干預外匯也不太可能奏效。美國不能在匯市上賣出美元﹐以抵消中國的干預﹐因為中國實行資本賬戶控制﹐而且美國不可能買入足夠多的人民幣。即使美國禁止中國在一級市場上買入美國國債﹐但美國沒有有效方式阻止中國進入二級市場。更重要的是﹐中國和日本均佔美國國債市場20%以上的份額。鑒於美國財政問題不斷加劇﹐它真有這樣的胃口吞下這副藥嗎?
如果美國不採取單邊行動﹐那麼20國集團會議確實像一個調整匯率的好機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應該這樣做。匯率對貿易平衡具有一定影響:匯率低估可以促進出口﹐抑制進口﹐改善匯率低估國的貿易平衡狀況。那些貿易失衡的經濟體將因更具彈性的匯率機制而受益。
但匯率不能完全解決全球失衡問題﹐正如《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的經驗所證實的那樣。20國集團最好聚焦於以所有成員國結構性改革為中心的綜合一攬子方案﹐匯率應是該一攬子方案的重要部分。例如﹐為了降低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美國人不得不儲蓄更多﹐僅僅使美元貶值﹐不足以達到這一目標。同樣的﹐中國經常項目盈餘是由國內經濟廣泛扭曲導致的﹐扭曲範圍從國家分配信貸到人為壓低利率﹐不一而足。改變中國對外貿易失衡狀況﹐需要消除所有這些扭曲因素。
好消息是﹐全球再平衡已經在實現的過程中。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和中國盈餘在各自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比例已從金融危機前的高峰水平分別下降一半。這部分是因為美國消費者已儲蓄更多﹐中國也進行了結構調整﹐其中包括允許工資快速上漲﹐這提高了消費者購買力和最終消費。中國政府還降低了石油、天然氣、水和其他資源的扭曲程度。
這些才是下月20國集團會議議程應該關注的轉變類型﹐而不是關注貨幣戰。貨幣戰中沒有贏家﹐只有輸家。
(編者按﹕作者黃益平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Comments:作者是中國人,看法會與美國人不同,大家可以藉此看看不同的角度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標籤:
Currency,
News Comments,
World
2010年10月17日
通脹好還是通縮好?你說了算!
2010年09月17日 華爾街日報
通脹還是通縮?
華爾街說﹐由你選擇。要麼是山姆大叔的借貸熱潮使金融體系資金充裕﹐重演上世紀70年代的景象﹐通脹侵蝕人們的購買力﹔要麼是所有債務和清算不良金融資產使經濟癱瘓﹐並帶動物價下跌﹐就像日本在過去20年經歷的通縮情況一樣。
各地的市場專家都堅稱﹐得到這種決定權對成功投資至關重要。原因顯而易見﹐如果你設計一種防範通脹的投資組合﹐通縮反而悄然而至﹐你的財富將受損。同樣﹐如果通脹上升﹐防範通縮的投資組合將自取滅亡。
怪不得在線論壇(和我的郵箱)滿滿當當都是投資者的問題﹐他們急欲知道應該防範通脹還是防範通縮。
認為應該做出決定、然後再據此徹底調整投資組合﹐這種想法聽起來顯然就不靠譜。
問題很簡單。沒人知道如何可靠地預測生活成本是會上升還是下降。1979年美國通脹接近頂點時﹐多數專家預測未來數年通脹率將居高不下。而在10年後的日本﹐人們一致認為股市和地產業將持續繁榮﹐沒人預見到該國經濟即將陷入泥潭﹐20年來一蹶不振。
聖路易斯市的白金漢資產管理公司(Buckingham Asset Management)研究主管斯威德羅(Larry Swedroe)說﹐重要的不是某人對通脹或通縮的預測是否更具說服力﹐而是這些風險中哪個對你傷害最大。
所以別再猜測我們將遭到通脹還是通縮打擊這一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問題了﹐還是開始想想我稱之為“我通”(meflation)這一更可知的問題吧﹐“我通”就是生活成本變化對你的投資、預算和勞動所得所產生的直接和切身的影響。
生活成本上升或下降都有可能對你有利﹐要視情況而定。
斯威德羅說﹐如果你今年30歲﹐頭腦靈活、工作不錯﹐持有側重股票的投資組合﹐且房屋進行固定利率抵押貸款﹐那麼溫和的通脹可能挺好。你的工資應該大致隨著生活成本上升﹐隨著時間推移﹐你用於支付房貸的美元會貶值﹐而你的股票和房產價值最終應上漲。
即將面臨的威脅
你面臨的更迫切的威脅是通縮﹐這可能將使你的工作不保、損害你的股票價值、增加你支付抵押貸款的實際價值﹐與此同時使你的房子貶值。
但如果你是一位靠社會保障和退休金生活的退休人士﹐那麼你最不用擔心的就是通縮了﹐物價下跌對你有利。隨著物價月月下滑﹐你的收入卻在增加(政府會上調社會保障金以彌補通脹影響﹐但在物價下跌時﹐政府不會削減社會保障費用)。
因此你應該擔心的是生活成本的上升﹐因為你的收入是固定的﹐如果你想重新工作﹐你作為雇員的潛在收入也是相當有限的。
如果通縮對你威脅較大﹐那麼想想日本吧。該國股市在1989年底見頂﹐如果當時你天生有準確的預見能力﹐你應該會怎麼做呢?根據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丁森(Elroy Dimson)、馬什(Paul Marsh)和斯湯頓(Mike Staunton)的數據﹐自那以來﹐不算生活成本的變化﹐光是股票每年就平均下跌6%﹐與此同時﹐長期債券價格每年漲5.3%。如果通縮揮之不去﹐債券現在的表現可能也會不錯。只有在通縮水平較低的時候﹐股票的表現才會略好一些。
通膨保值債券、房地產投資信托和大宗商品
如果通脹是更大的威脅﹐目前還不清楚當前的對沖工具──大宗商品是否將在長期內給你太多保護。就像偉大的投資家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974年所警告的:只要有大量資本……投資於這樣的有形資產﹐……就不可能不帶動物價大幅上漲﹐從而產生典型的投機週期﹐最後以不可避免的崩潰告終。
你最好的押注仍是通膨保值債券(TIPS)﹐其基本價值隨著生活成本的上升而上升﹐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為你提供對抗通脹的少量保護﹐大體上與股票一樣。
所以還是別管專家怎麼說了﹐唯一能預測你應當擔心通脹還是通縮的人就只有你自己。
Jason Zweig
通脹還是通縮?
華爾街說﹐由你選擇。要麼是山姆大叔的借貸熱潮使金融體系資金充裕﹐重演上世紀70年代的景象﹐通脹侵蝕人們的購買力﹔要麼是所有債務和清算不良金融資產使經濟癱瘓﹐並帶動物價下跌﹐就像日本在過去20年經歷的通縮情況一樣。
各地的市場專家都堅稱﹐得到這種決定權對成功投資至關重要。原因顯而易見﹐如果你設計一種防範通脹的投資組合﹐通縮反而悄然而至﹐你的財富將受損。同樣﹐如果通脹上升﹐防範通縮的投資組合將自取滅亡。
怪不得在線論壇(和我的郵箱)滿滿當當都是投資者的問題﹐他們急欲知道應該防範通脹還是防範通縮。
認為應該做出決定、然後再據此徹底調整投資組合﹐這種想法聽起來顯然就不靠譜。
問題很簡單。沒人知道如何可靠地預測生活成本是會上升還是下降。1979年美國通脹接近頂點時﹐多數專家預測未來數年通脹率將居高不下。而在10年後的日本﹐人們一致認為股市和地產業將持續繁榮﹐沒人預見到該國經濟即將陷入泥潭﹐20年來一蹶不振。
聖路易斯市的白金漢資產管理公司(Buckingham Asset Management)研究主管斯威德羅(Larry Swedroe)說﹐重要的不是某人對通脹或通縮的預測是否更具說服力﹐而是這些風險中哪個對你傷害最大。
所以別再猜測我們將遭到通脹還是通縮打擊這一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問題了﹐還是開始想想我稱之為“我通”(meflation)這一更可知的問題吧﹐“我通”就是生活成本變化對你的投資、預算和勞動所得所產生的直接和切身的影響。
生活成本上升或下降都有可能對你有利﹐要視情況而定。
斯威德羅說﹐如果你今年30歲﹐頭腦靈活、工作不錯﹐持有側重股票的投資組合﹐且房屋進行固定利率抵押貸款﹐那麼溫和的通脹可能挺好。你的工資應該大致隨著生活成本上升﹐隨著時間推移﹐你用於支付房貸的美元會貶值﹐而你的股票和房產價值最終應上漲。
即將面臨的威脅
你面臨的更迫切的威脅是通縮﹐這可能將使你的工作不保、損害你的股票價值、增加你支付抵押貸款的實際價值﹐與此同時使你的房子貶值。
但如果你是一位靠社會保障和退休金生活的退休人士﹐那麼你最不用擔心的就是通縮了﹐物價下跌對你有利。隨著物價月月下滑﹐你的收入卻在增加(政府會上調社會保障金以彌補通脹影響﹐但在物價下跌時﹐政府不會削減社會保障費用)。
因此你應該擔心的是生活成本的上升﹐因為你的收入是固定的﹐如果你想重新工作﹐你作為雇員的潛在收入也是相當有限的。
如果通縮對你威脅較大﹐那麼想想日本吧。該國股市在1989年底見頂﹐如果當時你天生有準確的預見能力﹐你應該會怎麼做呢?根據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丁森(Elroy Dimson)、馬什(Paul Marsh)和斯湯頓(Mike Staunton)的數據﹐自那以來﹐不算生活成本的變化﹐光是股票每年就平均下跌6%﹐與此同時﹐長期債券價格每年漲5.3%。如果通縮揮之不去﹐債券現在的表現可能也會不錯。只有在通縮水平較低的時候﹐股票的表現才會略好一些。
通膨保值債券、房地產投資信托和大宗商品
如果通脹是更大的威脅﹐目前還不清楚當前的對沖工具──大宗商品是否將在長期內給你太多保護。就像偉大的投資家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974年所警告的:只要有大量資本……投資於這樣的有形資產﹐……就不可能不帶動物價大幅上漲﹐從而產生典型的投機週期﹐最後以不可避免的崩潰告終。
你最好的押注仍是通膨保值債券(TIPS)﹐其基本價值隨著生活成本的上升而上升﹐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為你提供對抗通脹的少量保護﹐大體上與股票一樣。
所以還是別管專家怎麼說了﹐唯一能預測你應當擔心通脹還是通縮的人就只有你自己。
Jason Zweig
標籤:
News Comments
債券泡沫:小投資者在冒大險?
2010年10月14日
債券市場是個泡泡﹐小人物正在把它吹大。
最近﹐華爾街市場一直在反思一個問題。2009年﹐美國散戶投資者將3750億美元投入了債券共同基金﹐而2010年至今又投入了2300億美元──即使利率已經趨近於零﹐債券投資遭受未來損失的幾率正在上升。雖然股市今年上漲了4%﹐但美國家庭還是從股票基金中撤出了約700億美元。
一些專業投資者表示﹐散戶投資者的這種行為就像旅鼠通常向錯誤的方向奔跑一樣﹐他們以為自己的這種行為不會得到市場的懲罰。
在一窩蜂購買債券基金方面﹐散戶投資者以往就有過歷史教訓。1987年初﹐他們將數百億美元投入債券市場﹐緊接著利率就開始不斷上升﹐債券價格狂跌。同樣的事情在1994年也發生過。
但這次﹐想要獲取收益的散戶投資者別無選擇。
2008年9月10日﹐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轟然倒下﹐美聯儲出面購買了4800億的美國國債。到2009年底﹐美聯儲持有1.84萬億美元的債券﹐其中包括為防止金融體系崩潰而購買的1.2萬億住房抵押貸款相關證券﹐
從2010年春起﹐美聯儲基本停止了債券購買﹐但卻依然持有2.04萬億美元的債券﹐比2008年底增加了1.5萬億美元。這樣的買入規模是散戶投資者同期買入債券基金的近三倍﹐結果便是市場利率接近了歷史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海外投資者2010年至今也購買了373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比美國家庭投資於所有債券基金的規模還高出將近60%。
要說有誰該為債券泡沫負責的話﹐負責的也不應該是美國大眾﹐而是美國政府﹐以及海外一些投資機構。
Smith Breeden Associates公司首席投資官德克塔(Dan Dektar)說﹐美聯儲(通過下調短期利率)﹐實際上是在對貨幣市場基金徵稅﹐從而調整金融系統的資本配置﹐讓借款人更容易貸到錢。
雖然有大量資金流入債券基金﹐許多美國家庭面臨的升息風險卻小得令人吃驚。據華盛頓行業組織投資公司學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稱﹐截止到2009年底﹐在美國家庭投資的全部共同基金資產中﹐只有20%是債券資產;截止到2010年8月﹐這一比例上升至24%。
此外﹐散戶投資者並未沉迷於長期債券;如果利率上升﹐長期債券的損失最大。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分析師麥克戴維特(Kevin McDevitt)稱﹐2010年至今﹐在散戶投資者投入應稅基金的1680億美元中﹐只有10億美元投在長期債券基金上﹐短期債券基金吸引到了330億美元﹐中期債券基金則吸引到了590億美元。麥克戴維特說﹐雖然長期國債表現很好﹐投資者也沒有趨之若鶩。
投資者一直在做的事情是理智地把資金從貨幣市場基金轉移出來。2010年至今﹐有將近5000億美元的資金撤出貨幣市場基金。這樣看來﹐大多數人都沒有賣掉自己的股票基金去買長期債券基金﹐而是把錢從貨幣市場轉投到了短期和中期債券基金上。
美國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應稅債券部門的主管沃爾伯特(Kenneth Volpert)說﹐當收益率非常低﹐與相應的投資風險不對稱時﹐你就不應該去承擔風險。長期國債的收益率約為3.5%﹐但利率上升一個百分點其價格至少要下跌10%。大多數散戶投資者似乎都足夠理智﹐把資金配置到了期限較短的債券上。
然而﹐投資者心裡應該常敲警鐘。美國政府曾經在金融危機時期出手干涉﹐保護貨幣市場基金不受任何損失。麥克戴維特警告說﹐但是﹐短期債券基金是不可能得到這種保護的。
如果利率上升一個百分點﹐短期債券基金一般要損失3%。如果你的資金需要保本﹐那就應該放在高收益儲蓄賬戶或者銀行大額存單上﹐而不應該投入短期債券基金。當然﹐你也可以直接購買短期債券﹐然後持有到期。
很少有人投資美國債券基金是單純從收益角度考慮的﹐但2010年至今﹐已有103億美元流入了新興市場的債券基金﹐是流入美國短期債券基金的三分之一多﹐這些資金追逐的是更高的回報。將配置債券的部分資金拿出來承擔更大一些的風險無可厚非﹐但把太多資金投入到風險太大的品種上就過猶不及了。
Jason Zweig
債券市場是個泡泡﹐小人物正在把它吹大。
最近﹐華爾街市場一直在反思一個問題。2009年﹐美國散戶投資者將3750億美元投入了債券共同基金﹐而2010年至今又投入了2300億美元──即使利率已經趨近於零﹐債券投資遭受未來損失的幾率正在上升。雖然股市今年上漲了4%﹐但美國家庭還是從股票基金中撤出了約700億美元。
一些專業投資者表示﹐散戶投資者的這種行為就像旅鼠通常向錯誤的方向奔跑一樣﹐他們以為自己的這種行為不會得到市場的懲罰。
在一窩蜂購買債券基金方面﹐散戶投資者以往就有過歷史教訓。1987年初﹐他們將數百億美元投入債券市場﹐緊接著利率就開始不斷上升﹐債券價格狂跌。同樣的事情在1994年也發生過。
但這次﹐想要獲取收益的散戶投資者別無選擇。
2008年9月10日﹐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轟然倒下﹐美聯儲出面購買了4800億的美國國債。到2009年底﹐美聯儲持有1.84萬億美元的債券﹐其中包括為防止金融體系崩潰而購買的1.2萬億住房抵押貸款相關證券﹐
從2010年春起﹐美聯儲基本停止了債券購買﹐但卻依然持有2.04萬億美元的債券﹐比2008年底增加了1.5萬億美元。這樣的買入規模是散戶投資者同期買入債券基金的近三倍﹐結果便是市場利率接近了歷史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海外投資者2010年至今也購買了373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比美國家庭投資於所有債券基金的規模還高出將近60%。
要說有誰該為債券泡沫負責的話﹐負責的也不應該是美國大眾﹐而是美國政府﹐以及海外一些投資機構。
Smith Breeden Associates公司首席投資官德克塔(Dan Dektar)說﹐美聯儲(通過下調短期利率)﹐實際上是在對貨幣市場基金徵稅﹐從而調整金融系統的資本配置﹐讓借款人更容易貸到錢。
雖然有大量資金流入債券基金﹐許多美國家庭面臨的升息風險卻小得令人吃驚。據華盛頓行業組織投資公司學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稱﹐截止到2009年底﹐在美國家庭投資的全部共同基金資產中﹐只有20%是債券資產;截止到2010年8月﹐這一比例上升至24%。
此外﹐散戶投資者並未沉迷於長期債券;如果利率上升﹐長期債券的損失最大。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分析師麥克戴維特(Kevin McDevitt)稱﹐2010年至今﹐在散戶投資者投入應稅基金的1680億美元中﹐只有10億美元投在長期債券基金上﹐短期債券基金吸引到了330億美元﹐中期債券基金則吸引到了590億美元。麥克戴維特說﹐雖然長期國債表現很好﹐投資者也沒有趨之若鶩。
投資者一直在做的事情是理智地把資金從貨幣市場基金轉移出來。2010年至今﹐有將近5000億美元的資金撤出貨幣市場基金。這樣看來﹐大多數人都沒有賣掉自己的股票基金去買長期債券基金﹐而是把錢從貨幣市場轉投到了短期和中期債券基金上。
美國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應稅債券部門的主管沃爾伯特(Kenneth Volpert)說﹐當收益率非常低﹐與相應的投資風險不對稱時﹐你就不應該去承擔風險。長期國債的收益率約為3.5%﹐但利率上升一個百分點其價格至少要下跌10%。大多數散戶投資者似乎都足夠理智﹐把資金配置到了期限較短的債券上。
然而﹐投資者心裡應該常敲警鐘。美國政府曾經在金融危機時期出手干涉﹐保護貨幣市場基金不受任何損失。麥克戴維特警告說﹐但是﹐短期債券基金是不可能得到這種保護的。
如果利率上升一個百分點﹐短期債券基金一般要損失3%。如果你的資金需要保本﹐那就應該放在高收益儲蓄賬戶或者銀行大額存單上﹐而不應該投入短期債券基金。當然﹐你也可以直接購買短期債券﹐然後持有到期。
很少有人投資美國債券基金是單純從收益角度考慮的﹐但2010年至今﹐已有103億美元流入了新興市場的債券基金﹐是流入美國短期債券基金的三分之一多﹐這些資金追逐的是更高的回報。將配置債券的部分資金拿出來承擔更大一些的風險無可厚非﹐但把太多資金投入到風險太大的品種上就過猶不及了。
Jason Zweig
標籤:
Bond,
News Comments
觀點﹕2012年﹐美聯儲的末日?
華爾街日報 2010年10月18日
Paul B. Farrell
《黑天鵝》(Black Swan)的作者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是這樣說的:25年後﹐聯儲(Fed)將不復存在。警告:由於即將到來的第二次美國革命(Second American Revolution)﹐這種情況成為現實的時間將會比他的預期早得多。
這是不可避免的:華爾街(Wall Street)的銀行控制了聯邦儲備系統﹐這是它們的私人存錢罐。它們已經造成了太多破壞﹐但擁有的控制權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
警告:這是一場預謀。它們最終將毀掉資本主義、民主和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在2035年……早至2012年……最可能是在2020年前﹐它們將自我毀滅。
上週﹐我們為茶黨開始第二次美國革命的倒計時而歡呼。塔勒布曾經預測:聯儲正在走向消亡﹔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遲早革命將引發階級鬥爭﹐迫使美國拋棄資本主義、消滅腐敗的遊說制度、迎來新的有效政府形式、並創建一個沒有華爾街控制的銀行體系的新經濟體。我們的這張時間表對於理解這些預測的歷史意義是至關重要的。
讓我們重新仔細分析一下這張時間表:
第一階段:民主黨拒絕迫使共和黨阻撓布什政府對億萬富翁的減稅議案﹐他們此舉只是自掘墳墓﹐證明自己是懦夫而已。
第二階段:在選舉中﹐共和黨掌控眾議院﹐將其戰略戰爭擴展到用“完全僵局”和“關閉政府”政策摧毀奧巴馬(Obama)政府。
第三階段:選舉後﹐奧巴馬成為跛腳鴨﹐身陷傳票和否決票的泥淖。
第四階段:2012年﹐共和黨贏回總統大選和參議院選舉。保險公司重新掌控醫療領域。自由市場下的金融管制放鬆再度出現。說客們愈加無法無天。
第五階段:在共和黨新總統的第二個任期結束之前﹐華盛頓完全被億萬富翁和說客們無窮無盡的匿名捐款腐化。華爾街的“快樂陰謀”使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的著名預測成真﹐引發21世紀的第三次災難性崩潰﹐導致美元計值債務違約、美元不再是世界儲備貨幣。
第六階段:第二次美國革命爆發﹐並演變為一場殘酷的全面階級戰爭﹐在中產階級的領導下﹐人們對正在從內部腐蝕美國、脫離現實、失去控制的“快樂陰謀”掀起了一場廣泛的抗爭。
第七階段:五角大樓發出全球警告﹐國內階級鬥爭擴大化:到2020年﹐全球“將呈現出古老的戰爭模式:人們竭盡全力地瘋狂爭奪食物、水和能源供給”﹐而“戰爭將主宰人們的生活。”
在這種快速展開的情勢下﹐聯儲將無法生存。為什麼?不是因為聯儲這家病入膏肓的機構位於積重難返的美國經濟問題的中心﹐而是因為聯儲是華爾街“快樂陰謀”的走卒﹐它目不忍睹自己一手造成的慘狀。
在不久的將來﹐貪婪的華爾街銀行家、公司總裁、腐敗的政治家和福布斯(Forbes)400富豪榜上的億萬富翁們的這種失控陰謀將引發21世紀的第三次災難性崩潰﹐荒謬的是﹐這次崩潰將使美國變為一個全新的、更強大的後資本主義經濟體……但是﹐這一切只有經過一場革命和殘酷的階級鬥爭才能達成。不過﹐幾乎沒有人會談論將要發生的事。
警告:永遠不要相信美國財政部長
那麼﹐我們該相信誰﹐誰才會告訴我們實情呢?塔勒布說這很簡單。在最近一屆華盛頓創意論壇(Washington Ideas Forum)上﹐塔勒布闡明了他的“簡單衡量方法”﹐具體可參見TheAtlantic.com編輯艾倫(Nicole Allan)的相關文章:遺憾的是﹐多數人都沒有通過塔勒布的測試。多數人都犯了錯誤。許多人說謊、夸大事實、說話半真半假﹐更糟的是﹐有的人什麼也不說。
塔勒布“判斷誰的經濟觀點值得花時間來聽的簡單衡量方法”如下:此人是否在這場危機發生之前就預見了它的來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就不想聽他的高談闊論。如果他預見到了這場危機﹐那我就想聽聽他的高見。
塔勒布的第一個測試對象:財政部長蓋特納(Tim Geithner)﹐他在論壇上正好排在塔勒布前面發言。當然﹐經驗告訴我們﹐你真的不能相信任何政府官員。所有政客都會捏造數字、選用符合個人目的的數據、歪曲事實、滿口政治辭令。
還記得從華爾街打入美國政府的特洛伊木馬保爾森(Hank Paulson)嗎?早前他當高盛(Goldman)首席執行官時賺了5億美元進腰包。經濟危機爆發之前的2007年7月﹐他曾對《財富》(Fortune)雜志吹噓說﹐這是“我在職業生涯中見過的最強勁的全球經濟。”永遠不要相信像他這樣的領袖人物說的話。永遠不要。
更糟的是﹐後來他和我們無知的聯儲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還對公眾謊稱﹐次貸危機尚在控制之下。不﹐我的朋友﹐你不能相信政客和政府內部人士。永遠不能。
警告:永遠不要相信經濟學家和暢銷書作者。
艾倫在文中接著說道:沒能通過塔勒布測試的不幸經濟人物還包括寫過書的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和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塔勒布說﹐“在這個星球上﹐有一百萬人管自己叫經濟學家﹐有多少人在危機發生之前就瞭解這個體系的風險呢?”克魯格曼絕對不是其中之一。
塔勒布警告說: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克魯格曼不僅支持凱恩斯主義的赤字支出政策﹐還讚成“將私人債務連同它所有的道德風險都轉化為從風險角度看有毒的公共債務”。更糟的是﹐這是“不道德”的﹐因為我們的“孫輩不應承擔祖輩的債務”。好吧﹐這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也得進入塔勒布說的不可信任者名單。
實際上﹐要是用塔勒布的衡量方法﹐你就無法相信任何經濟學家。為什麼?因為所有經濟學家﹐哪怕是最優秀的經濟學家﹐也會犯下災難性的錯誤:還記得格林斯潘(Greenspan)挖了美國18年墻角之後在國會聽證會上的悲傷道歉嗎?還記得邁克爾•博斯金(Michael Boskin)著名的12萬億美元錯誤嗎?博斯金身為老布什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備受尊敬的斯坦福(Stanford)大學經濟學家﹐卻拼命想要證明某種荒唐的邏輯:他新獲得的社會保障儲蓄將降低美國的債務、提升他所在黨派的政治聲望。他犯下了12萬億美元的錯誤。
不﹐大家不能相信任何經濟學家﹐他們只是普通人而已。多數經濟學家都有強烈的政治傾向。他們是雇主讓說什麼就說什麼的僱傭軍﹐是為某些華爾街銀行、公司或政客效力的走卒。
是的﹐艾倫指出了另一類人﹐他們的經濟建議也是塔勒布不會相信的。這類人就是《紐約時報》(NY Times)專欄作家弗里德曼之類的獲獎作者。他的書《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對社會非常有害”、誤導讀者、未能“評估風險”。因此﹐從你認為能告訴你關於美國未來真相的人的名單中勾去這些著名作者吧。
警告:永遠不要相信國會、聯儲主席或總統。
提到奧巴馬總統、國會議員和聯儲主席等政界人士的時候﹐塔勒布毫不留情:你不能相信他們中的任何人。早些時候﹐貝南克的連任讓塔勒布“震驚”﹐他在博客網站《赫芬頓郵報》(HuffPost)上寫道:貝南克“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瞭解事情如何運作﹐也不知道他使用的工具並非實證工具”。然而﹐“真正完全不負責任的是任命他的那些參議員……這個世界從未如此脆弱”﹐他使用的方法令“順勢療法和替代療法都顯得科學而有據”﹐而我們卻堅持讓這樣一位經濟學家執掌聯儲。
奧巴馬批准貝南克連任令塔勒布心煩意亂﹐他只好“廁身於書房裡柏拉圖式的寧靜中﹐寫作我的下一本書﹐在科學和哲學中找到慰藉﹐並……準備猜測貝南克•薩默斯(Summers)和蓋特納下次會犯什麼錯誤。”
塔勒布的衡量方法主要是警告美國人不要相信任何人﹐尤其是美國政府和華爾街內部人士。絕大多數人都沒能通過他的簡單衡量測試。“此人是否在這場危機發生之前就預見了它的來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就不想聽他的高談闊論。如果他預見到了這場危機﹐那我就想聽聽他的高見。”
實際上﹐回想次貸危機加速惡化的2008年﹐幾乎全世界每個人都見證了著名經濟學大師作出的一連串虛假預測﹐這些預測充斥著黃金時段的新聞節目、《商業週刊》(BusinessWeek)、Kiplinger's和《今日美國》(USA Today)的重點報導﹐即使當2008年的經濟危機傳遍全球時﹐他們仍作出了以下評論:
貝南克:“我預計大型國際銀行不會出現任何嚴重破產事件。”天﹐他可是大錯特錯啊。
億萬富翁費希爾(Ken Fisher):“今年將以經濟指標轉正告終……所以繼續買入吧。”就是因為聽信了這種建議﹐美國中產階級損失了數萬億美元。
“我為錢狂”(Mad Money)節目主持人克拉默(Jim Cramer):“熊市再見﹐牛市你好。”
高盛的阿比•約瑟夫•科恩(Abby Joseph Cohen):“看起來﹐體現在股價上的恐懼心理將隨著人們對經濟蕭條恐懼的消退而減弱。”不久之後﹐高盛就基本上陷入破產。
國會議員弗蘭克(Barney Frank):“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基本上是穩健的。”
《巴倫週刊》(Barron's):“房價即將探底。”然而三年後房價依然未見底。
《價值》(Worth):“新興市場是全球投資者的避風港。”
Kiplinger's:“股票投資者應該克制住自己趕往銀行的沖動。”這是代價多麼高昂的建議。
麥道夫(Bernie Madoff):“違反規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這還是會發生的。
糟糕的回憶?是的﹐非常糟糕。回想2008年年中﹐我們採訪過20位滿足塔勒布的衡量標準的人﹐他們對未來的預測贏得了我們的信任。這20個人的確警告過美國在2000年至2008年之間可能出現問題。但沒什麼人聽進他們的話:我們刊載過許許多多的警告﹐這些警告有的來自經濟學家希林(Gary Shilling)、費伯(Marc Faber)和魯比尼(Nouril Roubini)、聖路易斯市(St. Louis)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當年忽視了他的警告﹐正如今天貝南克忽視了堪薩斯城[Kansas City]聯儲主席的警告一樣)、尼克松政府商務部長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億萬富翁巴菲特(Warren Buffett)、石油大亨雷恩沃特(Richard Rainwater)、機構投資組合經理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格羅斯(Bill Gross)和羅德里格斯(Robert Rodriguez)﹐有的來自《財富》、《哈潑》(Harper's)、《名利場》(Vanity Fair)、《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封面文章。
但是對於當時的每個警告﹐“快樂陰謀”的宣傳機器內部都有成百上千個樂觀論調者﹐他們欺騙公眾﹐無意地拒絕承認現實或有意地說謊。
記住:《彭博市場》(Bloomberg Markets)雜志報導過﹐甚至是保爾森也曾預測危機即將到來。但是他所做的只是在危機發生前兩年──即2006年──私下警告過布什﹐此後的兩年中﹐他和聯儲主席都未能告訴公眾真相。這是不道德、不誠實的行為﹐是在撒謊。
那麼你能相信誰呢?沒有人﹐不是我﹐甚至也不是塔勒布。為什麼?佛陀在最後說的一部經中曾做過最精妙的闡述:“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
不幸的是﹐美國正在日漸失去思考能力、常識、價值觀和對未來的願景。我們需要有更多人相信塔勒布的“簡單衡量方法”。
(本文作者Paul B. Farrell曾擔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投資銀行家﹐他著有“The Millionaire Code”、“The Winning Portfolio”等書。現為行為經濟學專欄作家。)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The Fed is dead, maybe by 2012
Paul B. Farrell
《黑天鵝》(Black Swan)的作者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是這樣說的:25年後﹐聯儲(Fed)將不復存在。警告:由於即將到來的第二次美國革命(Second American Revolution)﹐這種情況成為現實的時間將會比他的預期早得多。
這是不可避免的:華爾街(Wall Street)的銀行控制了聯邦儲備系統﹐這是它們的私人存錢罐。它們已經造成了太多破壞﹐但擁有的控制權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
警告:這是一場預謀。它們最終將毀掉資本主義、民主和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在2035年……早至2012年……最可能是在2020年前﹐它們將自我毀滅。
上週﹐我們為茶黨開始第二次美國革命的倒計時而歡呼。塔勒布曾經預測:聯儲正在走向消亡﹔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遲早革命將引發階級鬥爭﹐迫使美國拋棄資本主義、消滅腐敗的遊說制度、迎來新的有效政府形式、並創建一個沒有華爾街控制的銀行體系的新經濟體。我們的這張時間表對於理解這些預測的歷史意義是至關重要的。
讓我們重新仔細分析一下這張時間表:
第一階段:民主黨拒絕迫使共和黨阻撓布什政府對億萬富翁的減稅議案﹐他們此舉只是自掘墳墓﹐證明自己是懦夫而已。
第二階段:在選舉中﹐共和黨掌控眾議院﹐將其戰略戰爭擴展到用“完全僵局”和“關閉政府”政策摧毀奧巴馬(Obama)政府。
第三階段:選舉後﹐奧巴馬成為跛腳鴨﹐身陷傳票和否決票的泥淖。
第四階段:2012年﹐共和黨贏回總統大選和參議院選舉。保險公司重新掌控醫療領域。自由市場下的金融管制放鬆再度出現。說客們愈加無法無天。
第五階段:在共和黨新總統的第二個任期結束之前﹐華盛頓完全被億萬富翁和說客們無窮無盡的匿名捐款腐化。華爾街的“快樂陰謀”使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的著名預測成真﹐引發21世紀的第三次災難性崩潰﹐導致美元計值債務違約、美元不再是世界儲備貨幣。
第六階段:第二次美國革命爆發﹐並演變為一場殘酷的全面階級戰爭﹐在中產階級的領導下﹐人們對正在從內部腐蝕美國、脫離現實、失去控制的“快樂陰謀”掀起了一場廣泛的抗爭。
第七階段:五角大樓發出全球警告﹐國內階級鬥爭擴大化:到2020年﹐全球“將呈現出古老的戰爭模式:人們竭盡全力地瘋狂爭奪食物、水和能源供給”﹐而“戰爭將主宰人們的生活。”
在這種快速展開的情勢下﹐聯儲將無法生存。為什麼?不是因為聯儲這家病入膏肓的機構位於積重難返的美國經濟問題的中心﹐而是因為聯儲是華爾街“快樂陰謀”的走卒﹐它目不忍睹自己一手造成的慘狀。
在不久的將來﹐貪婪的華爾街銀行家、公司總裁、腐敗的政治家和福布斯(Forbes)400富豪榜上的億萬富翁們的這種失控陰謀將引發21世紀的第三次災難性崩潰﹐荒謬的是﹐這次崩潰將使美國變為一個全新的、更強大的後資本主義經濟體……但是﹐這一切只有經過一場革命和殘酷的階級鬥爭才能達成。不過﹐幾乎沒有人會談論將要發生的事。
警告:永遠不要相信美國財政部長
那麼﹐我們該相信誰﹐誰才會告訴我們實情呢?塔勒布說這很簡單。在最近一屆華盛頓創意論壇(Washington Ideas Forum)上﹐塔勒布闡明了他的“簡單衡量方法”﹐具體可參見TheAtlantic.com編輯艾倫(Nicole Allan)的相關文章:遺憾的是﹐多數人都沒有通過塔勒布的測試。多數人都犯了錯誤。許多人說謊、夸大事實、說話半真半假﹐更糟的是﹐有的人什麼也不說。
塔勒布“判斷誰的經濟觀點值得花時間來聽的簡單衡量方法”如下:此人是否在這場危機發生之前就預見了它的來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就不想聽他的高談闊論。如果他預見到了這場危機﹐那我就想聽聽他的高見。
塔勒布的第一個測試對象:財政部長蓋特納(Tim Geithner)﹐他在論壇上正好排在塔勒布前面發言。當然﹐經驗告訴我們﹐你真的不能相信任何政府官員。所有政客都會捏造數字、選用符合個人目的的數據、歪曲事實、滿口政治辭令。
還記得從華爾街打入美國政府的特洛伊木馬保爾森(Hank Paulson)嗎?早前他當高盛(Goldman)首席執行官時賺了5億美元進腰包。經濟危機爆發之前的2007年7月﹐他曾對《財富》(Fortune)雜志吹噓說﹐這是“我在職業生涯中見過的最強勁的全球經濟。”永遠不要相信像他這樣的領袖人物說的話。永遠不要。
更糟的是﹐後來他和我們無知的聯儲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還對公眾謊稱﹐次貸危機尚在控制之下。不﹐我的朋友﹐你不能相信政客和政府內部人士。永遠不能。
警告:永遠不要相信經濟學家和暢銷書作者。
艾倫在文中接著說道:沒能通過塔勒布測試的不幸經濟人物還包括寫過書的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和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塔勒布說﹐“在這個星球上﹐有一百萬人管自己叫經濟學家﹐有多少人在危機發生之前就瞭解這個體系的風險呢?”克魯格曼絕對不是其中之一。
塔勒布警告說: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克魯格曼不僅支持凱恩斯主義的赤字支出政策﹐還讚成“將私人債務連同它所有的道德風險都轉化為從風險角度看有毒的公共債務”。更糟的是﹐這是“不道德”的﹐因為我們的“孫輩不應承擔祖輩的債務”。好吧﹐這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也得進入塔勒布說的不可信任者名單。
實際上﹐要是用塔勒布的衡量方法﹐你就無法相信任何經濟學家。為什麼?因為所有經濟學家﹐哪怕是最優秀的經濟學家﹐也會犯下災難性的錯誤:還記得格林斯潘(Greenspan)挖了美國18年墻角之後在國會聽證會上的悲傷道歉嗎?還記得邁克爾•博斯金(Michael Boskin)著名的12萬億美元錯誤嗎?博斯金身為老布什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備受尊敬的斯坦福(Stanford)大學經濟學家﹐卻拼命想要證明某種荒唐的邏輯:他新獲得的社會保障儲蓄將降低美國的債務、提升他所在黨派的政治聲望。他犯下了12萬億美元的錯誤。
不﹐大家不能相信任何經濟學家﹐他們只是普通人而已。多數經濟學家都有強烈的政治傾向。他們是雇主讓說什麼就說什麼的僱傭軍﹐是為某些華爾街銀行、公司或政客效力的走卒。
是的﹐艾倫指出了另一類人﹐他們的經濟建議也是塔勒布不會相信的。這類人就是《紐約時報》(NY Times)專欄作家弗里德曼之類的獲獎作者。他的書《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對社會非常有害”、誤導讀者、未能“評估風險”。因此﹐從你認為能告訴你關於美國未來真相的人的名單中勾去這些著名作者吧。
警告:永遠不要相信國會、聯儲主席或總統。
提到奧巴馬總統、國會議員和聯儲主席等政界人士的時候﹐塔勒布毫不留情:你不能相信他們中的任何人。早些時候﹐貝南克的連任讓塔勒布“震驚”﹐他在博客網站《赫芬頓郵報》(HuffPost)上寫道:貝南克“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瞭解事情如何運作﹐也不知道他使用的工具並非實證工具”。然而﹐“真正完全不負責任的是任命他的那些參議員……這個世界從未如此脆弱”﹐他使用的方法令“順勢療法和替代療法都顯得科學而有據”﹐而我們卻堅持讓這樣一位經濟學家執掌聯儲。
奧巴馬批准貝南克連任令塔勒布心煩意亂﹐他只好“廁身於書房裡柏拉圖式的寧靜中﹐寫作我的下一本書﹐在科學和哲學中找到慰藉﹐並……準備猜測貝南克•薩默斯(Summers)和蓋特納下次會犯什麼錯誤。”
塔勒布的衡量方法主要是警告美國人不要相信任何人﹐尤其是美國政府和華爾街內部人士。絕大多數人都沒能通過他的簡單衡量測試。“此人是否在這場危機發生之前就預見了它的來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就不想聽他的高談闊論。如果他預見到了這場危機﹐那我就想聽聽他的高見。”
實際上﹐回想次貸危機加速惡化的2008年﹐幾乎全世界每個人都見證了著名經濟學大師作出的一連串虛假預測﹐這些預測充斥著黃金時段的新聞節目、《商業週刊》(BusinessWeek)、Kiplinger's和《今日美國》(USA Today)的重點報導﹐即使當2008年的經濟危機傳遍全球時﹐他們仍作出了以下評論:
貝南克:“我預計大型國際銀行不會出現任何嚴重破產事件。”天﹐他可是大錯特錯啊。
億萬富翁費希爾(Ken Fisher):“今年將以經濟指標轉正告終……所以繼續買入吧。”就是因為聽信了這種建議﹐美國中產階級損失了數萬億美元。
“我為錢狂”(Mad Money)節目主持人克拉默(Jim Cramer):“熊市再見﹐牛市你好。”
高盛的阿比•約瑟夫•科恩(Abby Joseph Cohen):“看起來﹐體現在股價上的恐懼心理將隨著人們對經濟蕭條恐懼的消退而減弱。”不久之後﹐高盛就基本上陷入破產。
國會議員弗蘭克(Barney Frank):“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基本上是穩健的。”
《巴倫週刊》(Barron's):“房價即將探底。”然而三年後房價依然未見底。
《價值》(Worth):“新興市場是全球投資者的避風港。”
Kiplinger's:“股票投資者應該克制住自己趕往銀行的沖動。”這是代價多麼高昂的建議。
麥道夫(Bernie Madoff):“違反規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這還是會發生的。
糟糕的回憶?是的﹐非常糟糕。回想2008年年中﹐我們採訪過20位滿足塔勒布的衡量標準的人﹐他們對未來的預測贏得了我們的信任。這20個人的確警告過美國在2000年至2008年之間可能出現問題。但沒什麼人聽進他們的話:我們刊載過許許多多的警告﹐這些警告有的來自經濟學家希林(Gary Shilling)、費伯(Marc Faber)和魯比尼(Nouril Roubini)、聖路易斯市(St. Louis)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當年忽視了他的警告﹐正如今天貝南克忽視了堪薩斯城[Kansas City]聯儲主席的警告一樣)、尼克松政府商務部長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億萬富翁巴菲特(Warren Buffett)、石油大亨雷恩沃特(Richard Rainwater)、機構投資組合經理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格羅斯(Bill Gross)和羅德里格斯(Robert Rodriguez)﹐有的來自《財富》、《哈潑》(Harper's)、《名利場》(Vanity Fair)、《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封面文章。
但是對於當時的每個警告﹐“快樂陰謀”的宣傳機器內部都有成百上千個樂觀論調者﹐他們欺騙公眾﹐無意地拒絕承認現實或有意地說謊。
記住:《彭博市場》(Bloomberg Markets)雜志報導過﹐甚至是保爾森也曾預測危機即將到來。但是他所做的只是在危機發生前兩年──即2006年──私下警告過布什﹐此後的兩年中﹐他和聯儲主席都未能告訴公眾真相。這是不道德、不誠實的行為﹐是在撒謊。
那麼你能相信誰呢?沒有人﹐不是我﹐甚至也不是塔勒布。為什麼?佛陀在最後說的一部經中曾做過最精妙的闡述:“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
不幸的是﹐美國正在日漸失去思考能力、常識、價值觀和對未來的願景。我們需要有更多人相信塔勒布的“簡單衡量方法”。
(本文作者Paul B. Farrell曾擔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投資銀行家﹐他著有“The Millionaire Code”、“The Winning Portfolio”等書。現為行為經濟學專欄作家。)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The Fed is dead, maybe by 2012
2010年10月14日
2010年10月11日
貨幣讓資產配置更多元化
晨星亞洲研究部 2010/10/11
日前,在晨星ETF投資會議的開幕演說中,Merk Investments 的創辦人Axel Merk提出了一些投資人需在投資組合中加入貨幣類資產的有力論據。首先,該類型資產將會有正的風險調整報酬表現。第二,貨幣類資產與傳統股票和債券之間的相關性低。第三,將債券型基金作為資金避風港的投資人,可能會因利率突然上漲或潛在經濟泡沫化的問題而遭受損失。這些論據聽起來相當具有說服力,但究竟貨幣投資的選項有哪些? 而它們的報酬表現真的是如同Axel Merk所說的嗎?
以下我們來進行一些探討。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全球外匯市場每日平均的成交額接近4兆美元(不包括交易所買賣貨幣期貨合約成交金額)。該類資產的高流動性,很適合做為贖回交易頻繁的共同基金以及ETF的投資工具。在晨星貨幣型基金組別中,共有15檔共同基金,以及31檔ETF(其中包括10檔交易所交易債券),而其中11檔基金的總資產就超過了1億美元。大部分的貨幣型共同基金為積極管理式基金(15檔中有10檔),而ETF中僅有兩檔屬於被動追蹤指數的基金。在被動式管理的策略下,大部分的ETF皆放空美元,買進單一或一籃子的外幣。而積極式管理的ETF,如PowerShare DB G10 Currency Harvest (DBV),則多採取利差交易策略,賣出低利率的貨幣,並買進高利率的貨幣。積極管理式的共同基金除採行利差策略外,並同時採用其它尋求高風險調整報酬率的投資策略,例如評價(如購買力平價)或者是動能(買進升值貨幣,放空貶值貨幣)等投資策略。而擁有最長報酬表現紀錄的貨幣型共同基金,其投資目標則是從貶值的美元中獲利。
評估貨幣型基金的報酬表現是一項相當棘手的工作,不僅因為它們投資策略不盡相同,而且大部分的貨幣型基金都是新推出的產品,而且僅有少數幾檔基金擁有五年的報酬表現紀錄。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從幾個例子中得知貨幣型基金在投資組合中所會發揮的效益。
在比較任何一種投資的報酬表現時,我們應檢視其風險調整後報酬率。不過這類型基金並沒有晨星星等的資料可供參考,所以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或索丁諾比率(Sortino ratio)會是不錯的評估工具。索丁諾比率與夏普比率相似,但僅檢視下跌風險,並採用週報酬率(而非月報酬率),使統計資料相對較為有效。截至2010年8月28日止,近52、156以及260週的報酬率數據中,6檔基金內只有Merk Hard Currency (MERKX)以及 Franklin Templeton Hard Currency,這 2檔基金有正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而在過去的1、3年內,26檔基金中僅有11檔有正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其中包括買進日幣、瑞士法郎、澳幣,加拿大幣的ETF。不過,這其中卻沒有任何一檔基金的報酬率高於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 (BarCap US Aggregate Bond Index),這個指數在近期因美國國庫債券強勁的表現,而有相對較高的報酬率。
要檢視一檔基金是否為良好的風險分散投資標的,我們可以測試該基金在壓力下的報酬表現。在2008年4月至12月這段期間,股市和債市雙雙大幅下滑,而表現最好的貨幣型基金分別是追求高風險調整後報酬及絕對報酬的基金(例如RiverSource Absolute Return Currency and Income (RARAX) 以及 Invesco FX Alpha Strategy (FXAAX))、買進亞洲貨幣(日幣和人民幣)的ETF,以及買進美元的基金。在這段期間,該基金組別中的每一檔基金都出現虧損,僅有少數幾檔基金的跌幅低於股票和債券型資產。
最適合用來測量風險分散潛力的指標是相關係數,不過相關係數會隨著時間而變動。舉例來說,上述放空美元,並積極管理一籃子貨幣(使用短期債券)的Franklin Templeton 基金,自1989年成立後連續60個月對S&P 500的相關係數介於負0.16至正的0.46之間,而近幾年的相關係數則較高。該基金與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 (BarCap US Aggregate Bond Index)的相關係數也在0.00至0.40間波動。自2005年以來,該貨幣型基金與其它放空美元的積極管理式基金(例如 Merk Hard Currency),以及擁有類似投資策略的被動管理式基金(Profunds Falling US Dollar (FDPIX)),對股票及債券的相關係數都相近似。因此,長期來看,放空美元的貨幣投資策略基金很可能與傳統股票和債券的投資呈現低的相關度,不過每段期間的相關係數卻可能會大幅變動。舉例來說,2008年年底的流動性需求大增,投資人紛紛湧向美元,將美元當成資金的避風港,放空美元的投資策略因而無法提供風險分散的效果。同樣地,避險基金所喜愛的積極管理式貨幣投資策略,如利差交易等投資策略,在當時也因此無法發揮效果。
某些貨幣型基金長期可能會有正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但其報酬表現不會優於美國國庫券,而且在有巨大壓力或在流動性需求大增的時期,這類型基金的投資策略也可能無法達成目標。那麼為什麼不乾脆用美國國庫債券作為分散風險的投資工具呢?這些反對的意見相當具有說服力,而Axel Mert也清楚的指出這些論據。首先,近來極低的實質利率使得投資人紛紛尋求具有較高殖利率的投資標的,然當利率最終上升時,這些長天期的債券也將會遭受到嚴重的損失。其次,通貨膨脹率也許不是當前最急迫的問題,但是當美國持續刺激經濟以復甦景氣時,這個問題仍會浮現。最後,但絕非最不重要的,就是美國可能會面臨債券泡沫化的危機,尤其是美國國庫債券的部分,尤其從大量資金流入的數據便可以得到證明。Merk並不是預測這個市場將有可能出現暴跌的唯一業界專家。華頓商學院教授Jeremy Siegel以及WisdomTree的Jeremy Schwarts也曾警告這種情況將會出現。
綜合以上所述,將貨幣投資作為多元化資產組合的一部分是有道理的。但在投入這些貨幣類資產前,投資人應先花時間仔細鑽研這些產品的投資方式,因為並非所有貨幣型基金的投資策略都相同,而正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以及低相關性是投資人可以採用的篩選條件。投資人也應檢視每一檔貨幣型基金架構中的每個環節,因為貨幣的投資是透過現貨交易、期貨(於交易所買賣)、遠期(櫃檯買賣)、交換(透過交易所交易債券),或者是債券等投資工具,這些都可能為投資人帶來額外的風險,例如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或者是稅務的問題等。再者,費用比率也不盡相同,較積極管理的貨幣型基金成本較高,但是某些貨幣型基金所產生的風險分散效益可能會是值得付出較高成本的投資標的。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
日前,在晨星ETF投資會議的開幕演說中,Merk Investments 的創辦人Axel Merk提出了一些投資人需在投資組合中加入貨幣類資產的有力論據。首先,該類型資產將會有正的風險調整報酬表現。第二,貨幣類資產與傳統股票和債券之間的相關性低。第三,將債券型基金作為資金避風港的投資人,可能會因利率突然上漲或潛在經濟泡沫化的問題而遭受損失。這些論據聽起來相當具有說服力,但究竟貨幣投資的選項有哪些? 而它們的報酬表現真的是如同Axel Merk所說的嗎?
以下我們來進行一些探討。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全球外匯市場每日平均的成交額接近4兆美元(不包括交易所買賣貨幣期貨合約成交金額)。該類資產的高流動性,很適合做為贖回交易頻繁的共同基金以及ETF的投資工具。在晨星貨幣型基金組別中,共有15檔共同基金,以及31檔ETF(其中包括10檔交易所交易債券),而其中11檔基金的總資產就超過了1億美元。大部分的貨幣型共同基金為積極管理式基金(15檔中有10檔),而ETF中僅有兩檔屬於被動追蹤指數的基金。在被動式管理的策略下,大部分的ETF皆放空美元,買進單一或一籃子的外幣。而積極式管理的ETF,如PowerShare DB G10 Currency Harvest (DBV),則多採取利差交易策略,賣出低利率的貨幣,並買進高利率的貨幣。積極管理式的共同基金除採行利差策略外,並同時採用其它尋求高風險調整報酬率的投資策略,例如評價(如購買力平價)或者是動能(買進升值貨幣,放空貶值貨幣)等投資策略。而擁有最長報酬表現紀錄的貨幣型共同基金,其投資目標則是從貶值的美元中獲利。
評估貨幣型基金的報酬表現是一項相當棘手的工作,不僅因為它們投資策略不盡相同,而且大部分的貨幣型基金都是新推出的產品,而且僅有少數幾檔基金擁有五年的報酬表現紀錄。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從幾個例子中得知貨幣型基金在投資組合中所會發揮的效益。
在比較任何一種投資的報酬表現時,我們應檢視其風險調整後報酬率。不過這類型基金並沒有晨星星等的資料可供參考,所以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或索丁諾比率(Sortino ratio)會是不錯的評估工具。索丁諾比率與夏普比率相似,但僅檢視下跌風險,並採用週報酬率(而非月報酬率),使統計資料相對較為有效。截至2010年8月28日止,近52、156以及260週的報酬率數據中,6檔基金內只有Merk Hard Currency (MERKX)以及 Franklin Templeton Hard Currency,這 2檔基金有正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而在過去的1、3年內,26檔基金中僅有11檔有正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其中包括買進日幣、瑞士法郎、澳幣,加拿大幣的ETF。不過,這其中卻沒有任何一檔基金的報酬率高於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 (BarCap US Aggregate Bond Index),這個指數在近期因美國國庫債券強勁的表現,而有相對較高的報酬率。
要檢視一檔基金是否為良好的風險分散投資標的,我們可以測試該基金在壓力下的報酬表現。在2008年4月至12月這段期間,股市和債市雙雙大幅下滑,而表現最好的貨幣型基金分別是追求高風險調整後報酬及絕對報酬的基金(例如RiverSource Absolute Return Currency and Income (RARAX) 以及 Invesco FX Alpha Strategy (FXAAX))、買進亞洲貨幣(日幣和人民幣)的ETF,以及買進美元的基金。在這段期間,該基金組別中的每一檔基金都出現虧損,僅有少數幾檔基金的跌幅低於股票和債券型資產。
最適合用來測量風險分散潛力的指標是相關係數,不過相關係數會隨著時間而變動。舉例來說,上述放空美元,並積極管理一籃子貨幣(使用短期債券)的Franklin Templeton 基金,自1989年成立後連續60個月對S&P 500的相關係數介於負0.16至正的0.46之間,而近幾年的相關係數則較高。該基金與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 (BarCap US Aggregate Bond Index)的相關係數也在0.00至0.40間波動。自2005年以來,該貨幣型基金與其它放空美元的積極管理式基金(例如 Merk Hard Currency),以及擁有類似投資策略的被動管理式基金(Profunds Falling US Dollar (FDPIX)),對股票及債券的相關係數都相近似。因此,長期來看,放空美元的貨幣投資策略基金很可能與傳統股票和債券的投資呈現低的相關度,不過每段期間的相關係數卻可能會大幅變動。舉例來說,2008年年底的流動性需求大增,投資人紛紛湧向美元,將美元當成資金的避風港,放空美元的投資策略因而無法提供風險分散的效果。同樣地,避險基金所喜愛的積極管理式貨幣投資策略,如利差交易等投資策略,在當時也因此無法發揮效果。
某些貨幣型基金長期可能會有正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但其報酬表現不會優於美國國庫券,而且在有巨大壓力或在流動性需求大增的時期,這類型基金的投資策略也可能無法達成目標。那麼為什麼不乾脆用美國國庫債券作為分散風險的投資工具呢?這些反對的意見相當具有說服力,而Axel Mert也清楚的指出這些論據。首先,近來極低的實質利率使得投資人紛紛尋求具有較高殖利率的投資標的,然當利率最終上升時,這些長天期的債券也將會遭受到嚴重的損失。其次,通貨膨脹率也許不是當前最急迫的問題,但是當美國持續刺激經濟以復甦景氣時,這個問題仍會浮現。最後,但絕非最不重要的,就是美國可能會面臨債券泡沫化的危機,尤其是美國國庫債券的部分,尤其從大量資金流入的數據便可以得到證明。Merk並不是預測這個市場將有可能出現暴跌的唯一業界專家。華頓商學院教授Jeremy Siegel以及WisdomTree的Jeremy Schwarts也曾警告這種情況將會出現。
綜合以上所述,將貨幣投資作為多元化資產組合的一部分是有道理的。但在投入這些貨幣類資產前,投資人應先花時間仔細鑽研這些產品的投資方式,因為並非所有貨幣型基金的投資策略都相同,而正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以及低相關性是投資人可以採用的篩選條件。投資人也應檢視每一檔貨幣型基金架構中的每個環節,因為貨幣的投資是透過現貨交易、期貨(於交易所買賣)、遠期(櫃檯買賣)、交換(透過交易所交易債券),或者是債券等投資工具,這些都可能為投資人帶來額外的風險,例如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或者是稅務的問題等。再者,費用比率也不盡相同,較積極管理的貨幣型基金成本較高,但是某些貨幣型基金所產生的風險分散效益可能會是值得付出較高成本的投資標的。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
標籤:
Asset Allocation,
Bond,
Currency,
ETF,
News Comments
Vanguard降低Admiral shares門檻
Vanguard擁有超過兩百萬人的客戶,是美國最大的基金公司,以往就以低費用聞名,而現在又將提供給客戶更低廉的收費。Vanguard的基金一向會分成幾個不同的股別,以下以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Index Fund為例:
大多數散戶都是買到Investor這個股別,不然就要買ETF才能取得比較低的費用。Admiral股別跟ETF的費用一樣,但是有最低投資金額的門檻,過去都是十萬美元以上才能投資Admiral股別,但是Vanguard決定降低門檻到只要一萬美元以上,就算是「大戶」,可以投資Admiral股別,這其實對於投資人來說是很不錯的消息,畢竟長期投資的情況下,單一基金要累積一萬美元並不是太難,而且共同基金的最低投資門檻通常就要三千美元,所以可能大多數的投資人都可以直接享受到這個優惠了。
相對來說,Firstrade的匯款補貼原本匯款五千美元就有$25的匯款補貼,這對投資人來說是很具有吸引力的,而且也很實用,但是卻在最近更改為最低門檻要一萬美元,雖然$25並不多,要累積到一萬美元也還不算太難,但吸引力降低非常的多。
以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為例,如果一個投資人持有一萬美元的該基金,則原本每年會被收取$18的費用,但以後就只會被收取$7的費用,等於每年少付$11,費用率打了六折以上。而目前資產規模達到1380億美元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也將因此少收好幾百萬的費用。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Vanguard基金都有Admiral股別,目前Vanguard發行170檔基金左右,其中有52檔有Admiral股別,包括17檔指數型基金以及35檔主動管理的基金,都將適用這個新方案,而過去主動管理基金的Admiral股別門檻則是五萬美元,現在也降為一萬美元。
Vanguard估計目前的Admiral股別大約佔有3400億美元的資產,也就是Vanguard目前管理的一兆五千億美元四分之一左右,而降低門檻後,預計將會有900億美元的資產會從Incestor股別轉為Admiral股別,這樣一來少收的費用就有上億美元之多了!寧願少賺這麼多錢的基金公司,恐怕世界上也很難找到第二個了。
而如果共同基金的費用可以降到跟ETF一樣低,ETF也可以免費交易而跟共同基金一樣每個月定期定額,那麼兩者的差距就又更小了。
※Vanguard cuts fees by expanding share class
大多數散戶都是買到Investor這個股別,不然就要買ETF才能取得比較低的費用。Admiral股別跟ETF的費用一樣,但是有最低投資金額的門檻,過去都是十萬美元以上才能投資Admiral股別,但是Vanguard決定降低門檻到只要一萬美元以上,就算是「大戶」,可以投資Admiral股別,這其實對於投資人來說是很不錯的消息,畢竟長期投資的情況下,單一基金要累積一萬美元並不是太難,而且共同基金的最低投資門檻通常就要三千美元,所以可能大多數的投資人都可以直接享受到這個優惠了。
相對來說,Firstrade的匯款補貼原本匯款五千美元就有$25的匯款補貼,這對投資人來說是很具有吸引力的,而且也很實用,但是卻在最近更改為最低門檻要一萬美元,雖然$25並不多,要累積到一萬美元也還不算太難,但吸引力降低非常的多。
以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為例,如果一個投資人持有一萬美元的該基金,則原本每年會被收取$18的費用,但以後就只會被收取$7的費用,等於每年少付$11,費用率打了六折以上。而目前資產規模達到1380億美元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也將因此少收好幾百萬的費用。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Vanguard基金都有Admiral股別,目前Vanguard發行170檔基金左右,其中有52檔有Admiral股別,包括17檔指數型基金以及35檔主動管理的基金,都將適用這個新方案,而過去主動管理基金的Admiral股別門檻則是五萬美元,現在也降為一萬美元。
Vanguard估計目前的Admiral股別大約佔有3400億美元的資產,也就是Vanguard目前管理的一兆五千億美元四分之一左右,而降低門檻後,預計將會有900億美元的資產會從Incestor股別轉為Admiral股別,這樣一來少收的費用就有上億美元之多了!寧願少賺這麼多錢的基金公司,恐怕世界上也很難找到第二個了。
而如果共同基金的費用可以降到跟ETF一樣低,ETF也可以免費交易而跟共同基金一樣每個月定期定額,那麼兩者的差距就又更小了。
※Vanguard cuts fees by expanding share class
巴菲特:投資需滿足四大要素
2010年10月08日 07:48:49 來源: 中國證券報
9月30日,在長沙見證了比亞迪電動客車K9下線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股神”巴菲特在接受中國證券報等媒體的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要素將繼續存在下去。未來,中國經濟會發展得更好更快。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全球的投資機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機會。巴菲特表示,我們一直堅持由「投資看得懂的行業」、「優勢可持續的行業」、「管理層優秀的企業」及「企業股價是公允的」四大要素構成的投資理念。在中國進行投資,不必擔心匯率問題。
此外,美國東部時間10月5日下午,在結束4天的中國之行後,巴菲特在華盛頓參加《財富》的一個會議時表示,債券正處于泡沫階段。目前,股票明顯比債券便宜,是時候從債券投資回到股票投資了。
投資如同尋伴侶
對于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股神”投資之道,巴菲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選擇的合作理念是非常簡單的:第一個是我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查理‧芒格先生對這個行業要非常了解、能夠看得懂的;第二個是選擇的這個行業的優勢是長期的、可持續的;第三個是這個企業的管理層是我們信得過和敬重的;此外,這個企業的股價是合理的、公允的。
巴菲特稱,我們投資70多家這樣的公司,對它們感到非常滿意。投資如同找婚姻伴侶,如果將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的話,你們一定會找到合適的伴侶。
對於投資中涉及的匯率問題,巴菲特表示,當我們投資一家公司的時候,當然要看這個國家的匯率情況。如果一個國家的匯率從長期看是貶值的趨勢,那麼,我們對其投資是非常擔心的。如果這個國家有非常高的通脹率,那麼就不情願到這個國家進行投資,因為過五年、十年之後想收回投資的話,本金已經貶值了。但在中國進行投資是不用考慮這個問題的。兩年前,我同芒格討論投資比亞迪的理由時,匯率不是我們擔心的一個因素,以後在中國投資也是一樣,不會擔心匯率的問題。
雖然在四天的參觀中,巴菲特一行一直唱多比亞迪,但對會否增資比亞迪的問題,芒格稱,增加對比亞迪投資是需要公司專門委員會許可的,不是我們能馬上決定的。現在比亞迪發展得非常好,不需要我們增加投資就能獲得更大成功。
中國存大量投資機會
對於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出的通過四天訪華對中國經濟的印象如何的問題,巴菲特高興地說:“這次來華訪問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大超過預想。”
他說,我在網路、電視媒體上看到很多中國發展的報道,但是眼見為實,一見之後,這種震撼是非常大的。我們看到,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蓬勃,出現了非常優秀的企業家,他們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我上次來華是在15年前,這15年間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讓人嘆為觀止。我覺得,這種神奇的歷程還會繼續下去,中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麼大的進步,應該是前所未有的。
巴菲特表示:“即便是一個美國三年級學生也會看得出,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蓬勃向上、欣欣向榮的。”
巴菲特認為,在過去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要素將繼續存在下去。他不認為這些要素會消失,所以,中國未來的經濟會發展得更好更快。
巴菲特進一步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量非常大,增長非常快,所以有大量的投資機會。(記者 牛洪軍)
9月30日,在長沙見證了比亞迪電動客車K9下線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股神”巴菲特在接受中國證券報等媒體的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要素將繼續存在下去。未來,中國經濟會發展得更好更快。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全球的投資機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機會。巴菲特表示,我們一直堅持由「投資看得懂的行業」、「優勢可持續的行業」、「管理層優秀的企業」及「企業股價是公允的」四大要素構成的投資理念。在中國進行投資,不必擔心匯率問題。
此外,美國東部時間10月5日下午,在結束4天的中國之行後,巴菲特在華盛頓參加《財富》的一個會議時表示,債券正處于泡沫階段。目前,股票明顯比債券便宜,是時候從債券投資回到股票投資了。
投資如同尋伴侶
對于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股神”投資之道,巴菲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選擇的合作理念是非常簡單的:第一個是我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查理‧芒格先生對這個行業要非常了解、能夠看得懂的;第二個是選擇的這個行業的優勢是長期的、可持續的;第三個是這個企業的管理層是我們信得過和敬重的;此外,這個企業的股價是合理的、公允的。
巴菲特稱,我們投資70多家這樣的公司,對它們感到非常滿意。投資如同找婚姻伴侶,如果將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的話,你們一定會找到合適的伴侶。
對於投資中涉及的匯率問題,巴菲特表示,當我們投資一家公司的時候,當然要看這個國家的匯率情況。如果一個國家的匯率從長期看是貶值的趨勢,那麼,我們對其投資是非常擔心的。如果這個國家有非常高的通脹率,那麼就不情願到這個國家進行投資,因為過五年、十年之後想收回投資的話,本金已經貶值了。但在中國進行投資是不用考慮這個問題的。兩年前,我同芒格討論投資比亞迪的理由時,匯率不是我們擔心的一個因素,以後在中國投資也是一樣,不會擔心匯率的問題。
雖然在四天的參觀中,巴菲特一行一直唱多比亞迪,但對會否增資比亞迪的問題,芒格稱,增加對比亞迪投資是需要公司專門委員會許可的,不是我們能馬上決定的。現在比亞迪發展得非常好,不需要我們增加投資就能獲得更大成功。
中國存大量投資機會
對於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出的通過四天訪華對中國經濟的印象如何的問題,巴菲特高興地說:“這次來華訪問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大超過預想。”
他說,我在網路、電視媒體上看到很多中國發展的報道,但是眼見為實,一見之後,這種震撼是非常大的。我們看到,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蓬勃,出現了非常優秀的企業家,他們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我上次來華是在15年前,這15年間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讓人嘆為觀止。我覺得,這種神奇的歷程還會繼續下去,中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麼大的進步,應該是前所未有的。
巴菲特表示:“即便是一個美國三年級學生也會看得出,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蓬勃向上、欣欣向榮的。”
巴菲特認為,在過去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要素將繼續存在下去。他不認為這些要素會消失,所以,中國未來的經濟會發展得更好更快。
巴菲特進一步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量非常大,增長非常快,所以有大量的投資機會。(記者 牛洪軍)
2010年10月10日
很多人都搞錯了,黃金是不是泡沫並不重要
黃金是不是好的投資標的?有以下幾個面向值得去思考。
一、黃金會不會帶來現金流?如果哪一天,某一家銀行推出有利息的黃金存摺,投資黃金才有機會帶來正的現金流,而在那一天到來之前,黃金的投資都只會讓投資人擁有「負的」現金流。當然,黃金的投資不會有任何利息,放一萬年也不會有利息,這應該大家都知道,但是會被大家忽略的是投資黃金有一定的固定成本,例如買GLD這檔ETF「每年」會有0.40%的費用支出,如果持有實體黃金,放在銀行,租一個保險箱也不便宜。所以結論是,投資黃金不會有現金流,或是會帶給你負的現金流。
二、投資黃金對世界經濟發展有沒有幫助?我個人認為,投資最原始的本意,是讓經濟更好,同時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報酬。從這方面來看,投資股票是很不錯的,因為股票本來就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籌資的一個管道,拿到資金後去發展企業,而讓企業更茁壯。投資債券也不錯,政府發行公債也是將資金運用在國家整體發展,公司發行債券是為了籌資而讓企業發展。當然,股票與債券也各自衍生出其他不太好的功能,但如果拿掉股票與債券這兩個投資工具,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一定是毀滅性的影響。由此可以得知,股票與債券的確對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但是黃金呢?投資黃金對經濟發展的幫助並不大,甚至如果考量到黃金吸收的資金太多,而導致原本會流入股票與債券市場的資金被鎖在黃金市場,那麼投資黃金對經濟發展可能反而具有殺傷力。
當然,投資黃金的確有機會獲得不錯的報酬,這是絕對不能忽略的,只是那要看投資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以「預測行情,賺取價差就是投機」的角度來看,那麼其實將資金投入黃金市場也就只是投機罷了,並不是投資。而投機,其實就是賭博。
賭博很有趣,就以擲骰子來說好了,骰盅蓋打開之前所有的賭客都會認為自己是贏家。我想,黃金價格開始下跌之前,所有的投機客也都認為黃金會繼續漲,黃金很保值,黃金可以避險,黃金是實體資產,黃金...
場內玩得很High,但是對賭博沒興趣的旁觀者其實看得很清楚。最後骰盅蓋打開之後,才會開始有人知道自己是輸家,而且大多數人都是輸家,但是,會輸會贏並不是重點,就像黃金的價格會不會狂漲和暴跌一樣,不是重點。
重點是,當你知道這就是賭博,你還要參加嗎?參加賭博沒有不對,不對的是明明在賭桌上還以為自己在做投資,不對的是只以為自己一定賺,卻從來沒想過賠錢會怎樣。
真正應該上黃金市場參與行情賭博的人只有兩種:一、能預測行情的人。二、不能預測行情,但是願意把錢放進去,然後讓運氣決定輸贏的人。當然,如果有人不會預測行情卻又自以為很強運,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又自欺欺人的情況,很明顯本來就不應該參與的,但有趣的是投機市場上大多數都是這種人。讓運氣決定輸贏的人,就不會只認定自己一定強運,他們不會孤注一擲,他們可以很坦然的面對衰運的出現,笑一笑,再賭下一把。
一、黃金會不會帶來現金流?如果哪一天,某一家銀行推出有利息的黃金存摺,投資黃金才有機會帶來正的現金流,而在那一天到來之前,黃金的投資都只會讓投資人擁有「負的」現金流。當然,黃金的投資不會有任何利息,放一萬年也不會有利息,這應該大家都知道,但是會被大家忽略的是投資黃金有一定的固定成本,例如買GLD這檔ETF「每年」會有0.40%的費用支出,如果持有實體黃金,放在銀行,租一個保險箱也不便宜。所以結論是,投資黃金不會有現金流,或是會帶給你負的現金流。
二、投資黃金對世界經濟發展有沒有幫助?我個人認為,投資最原始的本意,是讓經濟更好,同時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報酬。從這方面來看,投資股票是很不錯的,因為股票本來就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籌資的一個管道,拿到資金後去發展企業,而讓企業更茁壯。投資債券也不錯,政府發行公債也是將資金運用在國家整體發展,公司發行債券是為了籌資而讓企業發展。當然,股票與債券也各自衍生出其他不太好的功能,但如果拿掉股票與債券這兩個投資工具,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一定是毀滅性的影響。由此可以得知,股票與債券的確對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但是黃金呢?投資黃金對經濟發展的幫助並不大,甚至如果考量到黃金吸收的資金太多,而導致原本會流入股票與債券市場的資金被鎖在黃金市場,那麼投資黃金對經濟發展可能反而具有殺傷力。
當然,投資黃金的確有機會獲得不錯的報酬,這是絕對不能忽略的,只是那要看投資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以「預測行情,賺取價差就是投機」的角度來看,那麼其實將資金投入黃金市場也就只是投機罷了,並不是投資。而投機,其實就是賭博。
賭博很有趣,就以擲骰子來說好了,骰盅蓋打開之前所有的賭客都會認為自己是贏家。我想,黃金價格開始下跌之前,所有的投機客也都認為黃金會繼續漲,黃金很保值,黃金可以避險,黃金是實體資產,黃金...
場內玩得很High,但是對賭博沒興趣的旁觀者其實看得很清楚。最後骰盅蓋打開之後,才會開始有人知道自己是輸家,而且大多數人都是輸家,但是,會輸會贏並不是重點,就像黃金的價格會不會狂漲和暴跌一樣,不是重點。
重點是,當你知道這就是賭博,你還要參加嗎?參加賭博沒有不對,不對的是明明在賭桌上還以為自己在做投資,不對的是只以為自己一定賺,卻從來沒想過賠錢會怎樣。
真正應該上黃金市場參與行情賭博的人只有兩種:一、能預測行情的人。二、不能預測行情,但是願意把錢放進去,然後讓運氣決定輸贏的人。當然,如果有人不會預測行情卻又自以為很強運,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又自欺欺人的情況,很明顯本來就不應該參與的,但有趣的是投機市場上大多數都是這種人。讓運氣決定輸贏的人,就不會只認定自己一定強運,他們不會孤注一擲,他們可以很坦然的面對衰運的出現,笑一笑,再賭下一把。
標籤:
Commodity,
My Opinions
巴菲特建議棄債抱股
《國際金融》巴菲特建議棄債抱股
2010-10-07 07:5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股神巴菲特周二在出席「財富」雜誌所主辦的一場會議上表示,股票目前遠比債券便宜,且未來漲幅將高於債券,建議投資人投資操作應棄債抱股。身為全球第3大富豪的巴菲特同時呼籲,應提高對富人的課稅。
財富舉辦「全球最有權勢婦女」高峰會,巴菲特是少數幾個受邀的男貴賓,他針對今年固定收益資產掀起的投資風潮指出,這主要是反應投資人對美國經濟缺乏信心。
巴老隨即話鋒一轉:「在殖利率處於歷史低點時大買債券的操作並不對,很明顯股票已比債券便宜,我無法想像為何投資人在可以進場買股時卻反而熱中於債券投資,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才會製造這一次股票價格誘人的買點。」
巴菲特看多美股一方面也是因為對美國經濟有信心。9月中時他曾表示美國經濟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2次衰退,其旗下企業近幾個月來也開始增聘人手,周二的峰會,巴菲特再度強調,走出經濟衰退後公司營運「已經回春」。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巴菲特:此刻股優於債
美債殖利率至歷史低點 勿追高
2010年10月07日蘋果日報
【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全球股市波動加劇,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再為投資人指點迷津。他表示,投資信心有朝一日終將恢復,此刻股票明顯比債券便宜,應逢低承接美股,不該錯估局勢繼續追高美債。
巴菲特周二出席《財星》(Fortune)主辦的會議時說:「此刻股票較債券便宜是相當明顯的,我無法想像有能力買股的人,卻在投資組合保留債券。投資人如此決策主要還是缺乏信心,也正因此才會出現誘人的股價,一旦信心恢復,他們不會賣這個價錢;相信我,投資信心將與日遽增。」
股神巴菲特早在去年初便點出美債泡沫,但缺乏信心的投資人仍持續搶進,推升美債價格,巴菲特認為,美債殖利率正值歷史低點,如今繼續買進的投資人實在「犯了大錯」。
FDIC:美債已現泡沫
據統計,10年期美債近半年殖利率由4%降至2.5%,美股S&P 500指數今年來漲幅則超過4%。
除巴菲特外,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FDIC)董事長貝兒(Sheila Bair)在接受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也說:「目前美債市場略有泡沫跡象。」
投資機構高盛(Goldman Sachs)與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PIMCO)也有志一同認為,美債高點已過,未來將走下坡。
2010-10-07 07:5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股神巴菲特周二在出席「財富」雜誌所主辦的一場會議上表示,股票目前遠比債券便宜,且未來漲幅將高於債券,建議投資人投資操作應棄債抱股。身為全球第3大富豪的巴菲特同時呼籲,應提高對富人的課稅。
財富舉辦「全球最有權勢婦女」高峰會,巴菲特是少數幾個受邀的男貴賓,他針對今年固定收益資產掀起的投資風潮指出,這主要是反應投資人對美國經濟缺乏信心。
巴老隨即話鋒一轉:「在殖利率處於歷史低點時大買債券的操作並不對,很明顯股票已比債券便宜,我無法想像為何投資人在可以進場買股時卻反而熱中於債券投資,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才會製造這一次股票價格誘人的買點。」
巴菲特看多美股一方面也是因為對美國經濟有信心。9月中時他曾表示美國經濟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2次衰退,其旗下企業近幾個月來也開始增聘人手,周二的峰會,巴菲特再度強調,走出經濟衰退後公司營運「已經回春」。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巴菲特:此刻股優於債
美債殖利率至歷史低點 勿追高
2010年10月07日蘋果日報
【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全球股市波動加劇,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再為投資人指點迷津。他表示,投資信心有朝一日終將恢復,此刻股票明顯比債券便宜,應逢低承接美股,不該錯估局勢繼續追高美債。
巴菲特周二出席《財星》(Fortune)主辦的會議時說:「此刻股票較債券便宜是相當明顯的,我無法想像有能力買股的人,卻在投資組合保留債券。投資人如此決策主要還是缺乏信心,也正因此才會出現誘人的股價,一旦信心恢復,他們不會賣這個價錢;相信我,投資信心將與日遽增。」
股神巴菲特早在去年初便點出美債泡沫,但缺乏信心的投資人仍持續搶進,推升美債價格,巴菲特認為,美債殖利率正值歷史低點,如今繼續買進的投資人實在「犯了大錯」。
FDIC:美債已現泡沫
據統計,10年期美債近半年殖利率由4%降至2.5%,美股S&P 500指數今年來漲幅則超過4%。
除巴菲特外,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FDIC)董事長貝兒(Sheila Bair)在接受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也說:「目前美債市場略有泡沫跡象。」
投資機構高盛(Goldman Sachs)與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PIMCO)也有志一同認為,美債高點已過,未來將走下坡。
貨幣戰爭陰雲顯現(相關新聞三則)
2010年10月07日 華爾街日報
德國至少有一個理由需要感謝希臘。畢竟﹐如果沒有類似希臘這樣遭遇困境的歐元區外圍國家存在﹐德國的出口業需要應對走勢更強勁的歐元。
即使如此﹐歐元兌美元自6月底以來已上漲12%。巴西雷亞爾、日圓和韓圓等其他貨幣兌美元也走高。在此情況下﹐各國競相採取舉措推動本幣貶值﹐這已引發了有關貨幣戰爭的擔憂。
不過﹐到目前為止﹐各國的行動還是比較節制的。
以巴西為例﹐由於該國歷史上曾發生過嚴重通貨膨脹﹐因此通過降息抑制游資流入會帶來問題。有鑒於此﹐巴西選擇將針對海外資金在該國固定收益證券方面投資徵收的稅率提高一倍至4%。市場對此並未理會﹐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升至兩年高點。這並不奇怪﹐因為根據匯豐(HSBC)的統計﹐今年1至8月海外流入的資金中進行固定收益投資的比例僅為27%。
巴西可能會將上述稅率上調範圍擴大至包括股票投資在內﹐同時還可能再次提高稅率﹐但目前還暫時沒有這麼做。
與此類似﹐韓國計劃對商業銀行外匯衍生產品頭寸進行檢查﹐旨在逐步、非直接地抑制游資流入。即使是日本所進行的引人注目的實際干預舉措﹐其規模也相對較小﹐同時未能有效阻止日圓升勢。
如果貨幣戰爭真的最終發生﹐時間可能在2011年。屆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將在多大程度上進一步採取定量寬鬆應該已明確。美元近期的下跌是因為人們預期Fed將採取大規模舉措。如果有跡象顯示Fed的舉措將較為節制﹐則外匯市場將出現走穩的曙光。
Liam Denning
彭博資訊專欄/貨幣大戰 凸顯全球經濟斷層
【經濟日報╱法瑞爾(Chris Farrell)】
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全球金融要角,本周末將齊聚華府舉行年會,等著他們的是異常棘手的難題。無論是密室協商或公開討論,此次任務就是要化解方興未艾的貨幣大戰,否則情勢一旦變本加厲,各國可能祭出以鄰為壑的政策,彷彿1930年代重現。
國際金融協會(IIF)對當前情勢戒慎恐懼,公開呼籲訂定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以來的首個全球貨幣協議。IIF是由全球420多個主要金融機構組成的協會,總經理達拉羅(Charles Dallara)說:「全球主要經濟體必須共商大計並取得共識。」
他說得完全正確,當前貨幣情勢撲朔迷離,脆弱的世界經濟很可能面臨再次重挫的風險。
經濟衰退期間,各國政府相當自制,未祭出保護主義政策,一度讓人印象深刻,大家似乎都記取了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重大教訓,當時各國祭出關稅壁壘和其他貿易障礙保護國內產業,結果對世人是一場浩劫。但當前經濟復甦無力導致全球經濟大餅縮水,各國政府面臨極大壓力,只能訴諸貨幣貶值,以求為國內企業及勞工多分杯羹。
日本、南韓、台灣、巴西及瑞士都曾干預匯市,透過壓制本國貨幣維持競爭力;英格蘭銀行(央行)也樂見英鎊走貶;美國官員說得很好聽是要維持美元匯價,但他們巴不得美元貶值,以提振國內的製造業。
但在這麼多國家都想壓低本身匯價的情況下,壓力就像紙包不住的火四處竄燒。6月以來,歐元兌美元(還有緊釘美元的人民幣)升值15%,歐盟深恐歐陸復甦的步履將更加蹣跚。
美國眾議院9月29日通過「公平貿易貨幣改革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可針對刻意壓低本身貨幣匯價的國家,課徵更高的進品關稅。
巴西財長蒙迪嘉(Guido Mantega)9月28日示警:「我們正處於一場國際貨幣大戰,貨幣普遍走貶。」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一周後說,他認為全球並未進入貨幣大戰時代,但緊張態勢在所難免,但這樣的說法很難讓人安心。
全球利益糾葛的核心問題在於: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中國及美國的經濟關係劍拔弩張。但兩國政治及經濟領袖的言行得像放眼全球事務的政治家,而非只關心自身利益的政客。冷靜應對並非絕不可能,雷曼兄弟公司2008年倒閉後,各方一致擁抱凱因斯及傅利曼的理論,但不容否認的是,目前似乎是在那之後最關鍵的決策時刻。
美國長久以來一直指控人民幣匯價低估,且中國「操縱」匯率,在全球爭奪市場及利益時享有龐大優勢。的確,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從2005年到2008年兌美元升值約21%,今年6 月也再度放鬆緊釘美元的政策,但至今人民幣只升值2%。
有人期待,調整人民幣匯價可讓製造業的工作機會重返美國,但此論點恐站不住腳。兩國的工資差距太大,光靠改變匯價,影響恐怕不大。
真正的問題在於,匯率爭議凸顯了全球經濟的一個重大斷層。人民幣釘住美元的政策讓中國出口商累積龐大貿易順差,但也壓抑了國內需求,在海外賺到的錢大多轉進美國公債等美元資產,中國的消費者並未受惠。
同時,美國人錢存得不夠卻花得太兇,眾所周知。中國得多消費,美國得多儲蓄,兩國都得拿出實際行動,而非空口說白話,要向投資人證明可以達到這些目標。
(作者Chris Farrell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何信彰)
【2010/10/08 經濟日報】
IMF想當貨幣大戰仲裁員
2010年10月09日 華爾街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正嘗試讓IMF在解決搞得全球市場不得安寧的貨幣紛爭問題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但此舉遭到該組織一些主要成員國的質疑。
了解卡恩所提“系統性穩定倡議”的官員說,依照該倡議,IMF將在多個領域進行協調以緩和貨幣戰的緊張氣氛,包括組織其主要成員國就匯率問題和影響匯率的經濟政策舉行會談。此外,IMF還將加強對成員國匯率政策的年度審查,以便這些國家能更有力地關注匯率問題。
兩位官員在IMF於本周末舉行的年會上說,總裁卡恩將在年會期間及未來數周向IMF成員國力推這一倡議。匯率政策問題現已增設為IMF的責任使命之一,但IMF很少就匯率問題採取強硬行動,部分原因是它不能強制成員國接受其觀點。
比方說,中國有好幾年都在封殺IMF對其匯率政策的負面評論,一直到IMF描述人民幣估值的措辭不那麼激烈之後,中國才對IMF做出的一份有關人民幣匯率政策新評估報告表示接受。
卡恩這次其實是在尋求IMF成員國的政治支持,期望借此讓IMF更多地參與到匯率問題中來。美國財政部對IMF就匯率問題採取強硬措施表示支持。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經濟和貨幣事務委員雷恩(Olli Rehn)周五呼吁IMF在匯率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雷恩說,全球經濟復蘇得以持續的必要條件就是停止所有的貨幣大戰。
貨幣大戰是IMF年會上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討論的主要議題。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說,對中國匯率做法的怨聲載道是歐美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反映,而失業率問題會隨著經濟復蘇逐漸得到解決。他還敦促美國就其本國的經濟政策進行自我檢討。
中國方面表示,不會屈從外界壓力而讓人民幣按照美國財政部強烈建議的20%的幅度進行升值。
盡管如此,美元兌人民幣周五收報人民幣6.6706元,創北京自6月表示將放鬆人民幣管制以來的新高。由於美國不斷施壓,過去一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約兩個百分點。
中國是否支持IMF扮演更強有力的角色現在還很難講,法國財政部長拉嘉德(Christine Lagarde)對於是否應該給IMF這一權力似乎也並不很確定。她說,關於匯率問題我們已經有很多討論平台了,再增設一個新平台我也沒意見。
相反,拉嘉德宣傳法國總統薩科奇(Nicolas Sarkozy)一項要求20國集團致力於達成一項匯率協議的建議倒是很賣力。法國將於明年成為20國集團的主席國,它希望在北京舉行有關匯率問題的討論,以此鼓勵中國充分參與其中。
20國集團正就“經濟再平衡”問題舉行會談,會談旨在敦促各國改變其經濟政策。
不過最先提出經濟再平衡議題的美國卻說,IMF在向各國施壓以要求其改變經濟政策方面做的還不夠。
Bob Davis
德國至少有一個理由需要感謝希臘。畢竟﹐如果沒有類似希臘這樣遭遇困境的歐元區外圍國家存在﹐德國的出口業需要應對走勢更強勁的歐元。
即使如此﹐歐元兌美元自6月底以來已上漲12%。巴西雷亞爾、日圓和韓圓等其他貨幣兌美元也走高。在此情況下﹐各國競相採取舉措推動本幣貶值﹐這已引發了有關貨幣戰爭的擔憂。
不過﹐到目前為止﹐各國的行動還是比較節制的。
以巴西為例﹐由於該國歷史上曾發生過嚴重通貨膨脹﹐因此通過降息抑制游資流入會帶來問題。有鑒於此﹐巴西選擇將針對海外資金在該國固定收益證券方面投資徵收的稅率提高一倍至4%。市場對此並未理會﹐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升至兩年高點。這並不奇怪﹐因為根據匯豐(HSBC)的統計﹐今年1至8月海外流入的資金中進行固定收益投資的比例僅為27%。
巴西可能會將上述稅率上調範圍擴大至包括股票投資在內﹐同時還可能再次提高稅率﹐但目前還暫時沒有這麼做。
與此類似﹐韓國計劃對商業銀行外匯衍生產品頭寸進行檢查﹐旨在逐步、非直接地抑制游資流入。即使是日本所進行的引人注目的實際干預舉措﹐其規模也相對較小﹐同時未能有效阻止日圓升勢。
如果貨幣戰爭真的最終發生﹐時間可能在2011年。屆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將在多大程度上進一步採取定量寬鬆應該已明確。美元近期的下跌是因為人們預期Fed將採取大規模舉措。如果有跡象顯示Fed的舉措將較為節制﹐則外匯市場將出現走穩的曙光。
Liam Denning
彭博資訊專欄/貨幣大戰 凸顯全球經濟斷層
【經濟日報╱法瑞爾(Chris Farrell)】
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全球金融要角,本周末將齊聚華府舉行年會,等著他們的是異常棘手的難題。無論是密室協商或公開討論,此次任務就是要化解方興未艾的貨幣大戰,否則情勢一旦變本加厲,各國可能祭出以鄰為壑的政策,彷彿1930年代重現。
國際金融協會(IIF)對當前情勢戒慎恐懼,公開呼籲訂定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以來的首個全球貨幣協議。IIF是由全球420多個主要金融機構組成的協會,總經理達拉羅(Charles Dallara)說:「全球主要經濟體必須共商大計並取得共識。」
他說得完全正確,當前貨幣情勢撲朔迷離,脆弱的世界經濟很可能面臨再次重挫的風險。
經濟衰退期間,各國政府相當自制,未祭出保護主義政策,一度讓人印象深刻,大家似乎都記取了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重大教訓,當時各國祭出關稅壁壘和其他貿易障礙保護國內產業,結果對世人是一場浩劫。但當前經濟復甦無力導致全球經濟大餅縮水,各國政府面臨極大壓力,只能訴諸貨幣貶值,以求為國內企業及勞工多分杯羹。
日本、南韓、台灣、巴西及瑞士都曾干預匯市,透過壓制本國貨幣維持競爭力;英格蘭銀行(央行)也樂見英鎊走貶;美國官員說得很好聽是要維持美元匯價,但他們巴不得美元貶值,以提振國內的製造業。
但在這麼多國家都想壓低本身匯價的情況下,壓力就像紙包不住的火四處竄燒。6月以來,歐元兌美元(還有緊釘美元的人民幣)升值15%,歐盟深恐歐陸復甦的步履將更加蹣跚。
美國眾議院9月29日通過「公平貿易貨幣改革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可針對刻意壓低本身貨幣匯價的國家,課徵更高的進品關稅。
巴西財長蒙迪嘉(Guido Mantega)9月28日示警:「我們正處於一場國際貨幣大戰,貨幣普遍走貶。」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一周後說,他認為全球並未進入貨幣大戰時代,但緊張態勢在所難免,但這樣的說法很難讓人安心。
全球利益糾葛的核心問題在於: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中國及美國的經濟關係劍拔弩張。但兩國政治及經濟領袖的言行得像放眼全球事務的政治家,而非只關心自身利益的政客。冷靜應對並非絕不可能,雷曼兄弟公司2008年倒閉後,各方一致擁抱凱因斯及傅利曼的理論,但不容否認的是,目前似乎是在那之後最關鍵的決策時刻。
美國長久以來一直指控人民幣匯價低估,且中國「操縱」匯率,在全球爭奪市場及利益時享有龐大優勢。的確,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從2005年到2008年兌美元升值約21%,今年6 月也再度放鬆緊釘美元的政策,但至今人民幣只升值2%。
有人期待,調整人民幣匯價可讓製造業的工作機會重返美國,但此論點恐站不住腳。兩國的工資差距太大,光靠改變匯價,影響恐怕不大。
真正的問題在於,匯率爭議凸顯了全球經濟的一個重大斷層。人民幣釘住美元的政策讓中國出口商累積龐大貿易順差,但也壓抑了國內需求,在海外賺到的錢大多轉進美國公債等美元資產,中國的消費者並未受惠。
同時,美國人錢存得不夠卻花得太兇,眾所周知。中國得多消費,美國得多儲蓄,兩國都得拿出實際行動,而非空口說白話,要向投資人證明可以達到這些目標。
(作者Chris Farrell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何信彰)
【2010/10/08 經濟日報】
IMF想當貨幣大戰仲裁員
2010年10月09日 華爾街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正嘗試讓IMF在解決搞得全球市場不得安寧的貨幣紛爭問題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但此舉遭到該組織一些主要成員國的質疑。
了解卡恩所提“系統性穩定倡議”的官員說,依照該倡議,IMF將在多個領域進行協調以緩和貨幣戰的緊張氣氛,包括組織其主要成員國就匯率問題和影響匯率的經濟政策舉行會談。此外,IMF還將加強對成員國匯率政策的年度審查,以便這些國家能更有力地關注匯率問題。
兩位官員在IMF於本周末舉行的年會上說,總裁卡恩將在年會期間及未來數周向IMF成員國力推這一倡議。匯率政策問題現已增設為IMF的責任使命之一,但IMF很少就匯率問題採取強硬行動,部分原因是它不能強制成員國接受其觀點。
比方說,中國有好幾年都在封殺IMF對其匯率政策的負面評論,一直到IMF描述人民幣估值的措辭不那麼激烈之後,中國才對IMF做出的一份有關人民幣匯率政策新評估報告表示接受。
卡恩這次其實是在尋求IMF成員國的政治支持,期望借此讓IMF更多地參與到匯率問題中來。美國財政部對IMF就匯率問題採取強硬措施表示支持。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經濟和貨幣事務委員雷恩(Olli Rehn)周五呼吁IMF在匯率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雷恩說,全球經濟復蘇得以持續的必要條件就是停止所有的貨幣大戰。
貨幣大戰是IMF年會上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討論的主要議題。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說,對中國匯率做法的怨聲載道是歐美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反映,而失業率問題會隨著經濟復蘇逐漸得到解決。他還敦促美國就其本國的經濟政策進行自我檢討。
中國方面表示,不會屈從外界壓力而讓人民幣按照美國財政部強烈建議的20%的幅度進行升值。
盡管如此,美元兌人民幣周五收報人民幣6.6706元,創北京自6月表示將放鬆人民幣管制以來的新高。由於美國不斷施壓,過去一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約兩個百分點。
中國是否支持IMF扮演更強有力的角色現在還很難講,法國財政部長拉嘉德(Christine Lagarde)對於是否應該給IMF這一權力似乎也並不很確定。她說,關於匯率問題我們已經有很多討論平台了,再增設一個新平台我也沒意見。
相反,拉嘉德宣傳法國總統薩科奇(Nicolas Sarkozy)一項要求20國集團致力於達成一項匯率協議的建議倒是很賣力。法國將於明年成為20國集團的主席國,它希望在北京舉行有關匯率問題的討論,以此鼓勵中國充分參與其中。
20國集團正就“經濟再平衡”問題舉行會談,會談旨在敦促各國改變其經濟政策。
不過最先提出經濟再平衡議題的美國卻說,IMF在向各國施壓以要求其改變經濟政策方面做的還不夠。
Bob Davis
標籤:
Currency,
News Comments
TD Ameritrade宣佈101檔ETF免費交易
世界新聞網 綜合8日電
自從有價證券網路交易大行其道後,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大型線上證券交易商TD美國交易公司 (TD Ameritrade)宣布,推出全新免手續費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s)交易平台,盼能在網路券商的大戰中取得更佳戰略地位。
TD Ameritrade公司8日表示,新推出的ETF交易中心,將基金業者晨星公司 (Morningstar)所挑選的101檔ETF基金,提供免手續費的優惠,給持有基金30天以上的投資人。
在此之前,競爭對手包括嘉信理財 (Charles Schwab)、先鋒投資(Vanguard)以及富達基金 (Fidelity)都曾宣布,免除客戶對特定幾檔ETF基金投資的手續費,但TD Ameritrade 所提供的選擇則最多。
公司執行副總裁賽巴頓 (Peter Sidebottom)表示,「TD Ameritrade希望能提供優勢的價格或稅率,吸引更多市場的長期投資人。」他不忘強調,「未來也將提供客戶更大規模的基金選擇。」
ETF是一種兼具股票、開放式共同基金及封閉式共同基金特色的金融商品。不同於共同基金一天一次的交易價格,ETF的買賣方式和一般上市上櫃的股票相同。
ETF交易在近幾年極為熱門,現在產業規模和2005年相比,擴增超過一倍。TD Ameritrade表示,公司現擁有的ETF長期投資人,比起2007年,跳升44%。業內人士說,未來ETF市場規模仍會急速成長,各業者提供的ETF交易平台,估計也將成為業務成敗的重要關鍵。
瑞士銀行 (Credit Suisse)分析師預期,TD Ameritrade的動作,對公司獲利的負面影響極其微小,但卻大幅增強公司與其他券商和資產管理業者的競爭實力。
ETF免費交易的費用戰爭越來越激烈了,這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因為有更多券商提供投資人ETF的免費交易,絕對是好事,至少原本ETF比起指數型基金來說,如果要定期定額就會有每個月要付一筆手續費的問題,現在沒手續費的情況下投資人就可以「手動」定期定額,那麼ETF其實就又比指數型基金更好。
但,Vanguard最近也將指數型共同基金的大戶股別(Admiral Shares)最低投資門檻從十萬美元降低到一萬美元,原本Vanguard的指數型共同基金可能分成一般投資人股別、大戶股別和ETF三種股別,而大戶股別的費用率跟ETF差不多一樣低,一般投資人股別則高一點。但是大戶門檻降低到一萬美元,可能已經讓不少投資人能夠享受到跟ETF一樣的超低費用率了,尤其是儲蓄帳戶或是退休帳戶的投資人,幾乎都能夠達到門檻,所以原本ETF比指數型共同基金更便宜的優勢,看起來也沒差那麼多了。
TD Ameritrade免費交易的101檔ETF是由Morningstar挑選的(並不知道挑選依據),而且開戶還可以免費查閱Morningstar資訊,這是很不錯的。免費交易的ETF清單涵蓋了前四大ETF的發行公司,我剛剛查了一下,VTI、VWO、BND、VT這幾檔ETF都有在名單中,但VGK和VPL就沒有,所以涵蓋度還是略有不足,但我想要組成最基本的投資組合,很夠用了。這101檔ETF的清單請在此查詢,如果對這個方案有興趣的也可以看新聞稿。
TD Ameritrade是規模挺大的券商,而且每年的折扣券商評比,風評都不差,而這次推出的方案又比Fidelity還吸引人!而TD Ameritrade並不是沒有評估過這個方案會不會賠錢,而評估結果是可能會更賺錢,因為投資人通常不甘寂寞,很愛進行交易,所以雖然這101檔ETF賺不到投資人的錢,但是只要投資人交易這101檔以外的股票或ETF,就有得賺了,而這種情況還挺常發生的,而也這是我覺得難過的地方:投資人要被動或是不動,太難了。Fidelity推出的方案還有iShares的支持和贊助,Vanguard以及Schwab自己就是ETF發行者,所以手續費沒賺到經理費還是有得賺,但TD Ameritrade的方案可就是完全自己獨立進行的,目的就是多吸引一些投資人變成客戶,然後多多交易。而其實券商也不只有賺手續費這個獲利途徑,如果券商吸引投資人來開戶並給予免手續費的交易,當投資人買了股票之後,券商也可以借券而獲利,借券獲利不但能讓ETF變成免收經理費的免費基金,也可以讓券商變成免收交易手續費的免費券商。
TD Ameritrade還提供一個驚人的數據:“While ETFs have been popular among active traders for some time, since early 2007 the firm has seen a 44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ong-term investors who hold an ETF. Advisor usage of ETFs in client portfolios is on the rise as well. Nearly 80 percent of RIAs on the TD Ameritrade Platform actively use ETFs today, up 5 percent from just a year ago.”長期投資人持有ETF的比例從2007年到現在已經上升了44%,而ETF投資顧問使用ETF的投資組合從一年前上升5%到現在的將近80%,這是相當驚人的進展!
不過因為我喜歡用的ETF大多還是Vanguard的,而且Vanguard的券商有亦將全部Vanguard的ETF都變成交易免手續費(目前其實已經從原本的47檔ETF增加為68檔,而新發行的ETF在Vanguard券商交易都是免費的),所以如果我去美國開戶的話,應該會優先選擇Vanguard的券商,Fidelity以iShares為主其實不吸引我,而TD Ameritrade雖然相當誘人,但有部份我觀察的ETF並不在免費交易的清單中(其實101檔的分佈相當多樣而且絕對足夠投資人建構投資組合,這只是個人需求罷了)。
對了,要提醒各位的是,TD Ameritrade的免費交易是有條件的:要持有一個月以上。如果買進一個月內就賣出了,TD Ameritrade會追回$9.99的交易手續費,這是希望投資人可以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選擇使用ETF。
而目前已經加入戰場的券商會怎麼因應呢?投資人就等著看好戲囉!
標籤:
Broker,
ETF,
News Comments
巴菲特致股東的一封信:管理篇
2010年10月09日 10:48:12 來源: 經濟參考網
作者:(美)康納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非主流智慧的勝利的典型,我認為非巴菲特莫屬。
反華爾街,反商學院,非主流公司治理,非典型CEO決策,這些就是巴菲特管理智慧中的關鍵字眼,是新書《巴菲特致股東的一封信:管理篇》傳達的巴菲特管理真經。
擁有72家子公司的集團公司,大約有24.6萬名員工,伯克希爾‧哈撒韋總部只有19人,作為CEO,巴菲特的工作內容卻相對簡單,主要包括資本配置及對高層人士的選擇和薪酬制定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層面。以下方面能看出巴菲特非主流的工作智慧,這些非主流的智慧,因為我們實在學不來,借鑒的人少之又少。
比如在時間管理方面。”不像現今大多數CEO的生活被那些根本沒有辦法進行選擇的事情給侵佔了,巴菲特提前掩飾好了自己的時間安排,從而留出了大量自由的時間,過得自由從容。此例可完美說明這一點:當比爾‧格雷厄姆(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兒子)問什麼時候可以打擾他時,巴菲特回答說:“任何時間都可以,我沒有預先安排日程的習慣”。
我們兩人都堅持幾乎將每天大量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在坐著思考上面。在美國的企業中這是非常不同尋常的。我們閱讀並思考。沃倫和我倆人與大多數在生意場上打拼人的比起來,讀得和想得更多,而做的相對較少。我們這樣做因為我們喜歡這種類型的生活。
——查理‧芒格
我從沃倫身上學到的東西多得令人難以置信,其中有些事情是能夠用語言表述的,比如真正地看好你日程表上的時間,盡可能多地重視你閒暇的時間。我最高興的時候是沃倫從他的日程表裏走出來的時候。
——比爾‧蓋茨
查理‧羅斯:沃倫‧巴菲特打造了這麼一種生活,這種生活使他能夠以讓他覺得舒服而且全面地富有成效的方式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在他在奧馬哈最喜歡的一家名為哥拉特(Gorat)的牛排餐館裏吃飯的時候,談到了他怎樣生活的問題。給了我一種啟示。跟我漫無邊際地談了一天。
沃倫‧巴菲特:一整天,你今天不會相信。我下來後,而且,我通常是在家裏讀報紙。我大約在早上6:45起床。
查理‧羅斯:是紙的報紙還是網上看?
沃倫‧巴菲特:大多數時候是紙質的報紙,但是我會上網去查些東西。
查理‧羅斯:你把你喜歡的內容都編列成表。
沃倫‧巴菲特:是的,我甚至把查理‧羅斯秀也列進來了。我想看看誰會去那裏展示。真的,我會這樣做。所以,我大約在早上6:45起床,但是我在大約在早上9:00或者8:00進辦公室,這主要看當天有什麼樣的安排,我沒有出去講話的安排。這是我的日程手冊,你可以看一看。
查理‧羅斯:沒有排太多的約會嘛。
沃倫‧巴菲特:8點鐘,9點鐘。我沒有那樣做。我不希望以那樣的方式過日子。
查理‧羅斯:你在很久以前就做好了決定。
沃倫‧巴菲特:很久很久以前。當我還是個孩子,還在送報紙的時候,我就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我知道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喜歡送報紙。我不想做IBM或者通用汽車的頭。
查理‧羅斯:為什麼不?
沃倫‧巴菲特:你的生活被那些你根本沒有辦法進行選擇的事情給侵佔了。我真的就是不想這樣做。
查理‧羅斯:你大約在早上9:45進辦公室。
沃倫‧巴菲特:我每天讀5份報紙。我閱讀各種類型的年度報告、雜志、10Ks(美國證監會要求的公司運作情況的年度報表——譯者注)、10Qs(美國證監會要求的公司運作情況季度表格——譯者注),所以我得說,我一天中花了大約75%至80%的時間在閱讀上。每天剩余的時間,我花在電話上,買入或者賣出股票、外匯,但是這些不會佔用太多時間。我們不會去大範圍地那樣做,隨後,我回家,打打橋牌,或者再讀些東西。
查理‧羅斯:你大約在下午5:30至6:00回家。
沃倫‧巴菲特:盡管沒有固定下來的時間,我不喜歡被框死。
查理‧羅斯:你會在下午3:00回家,或者如果你希望,在下午7:00回家。
沃倫‧巴菲特:正確。
查理‧羅斯:你也會讀更多的東西。
沃倫‧巴菲特:是的,通常是這樣,也會時不時地打打橋牌。
查理‧羅斯:在網上嗎?
沃倫‧巴菲特:我願意為了能夠每周在網上打12個小時的橋牌每年付500萬美元。這對於我來說是值得的。如果我們將它與第二個家的成本進行比較,500萬對我來說算不了什麼。如果我能夠將12個小時與我在卡梅爾的姐姐,或者無論是誰,一起打橋牌的歡樂與他們分享,在幾秒鐘之內,點點鼠標就上去,我願意付這筆錢。他們沒有辦法解決,所以我每年支付大約95美元。
查理‧羅斯:所以,主要的娛樂是打橋牌和會朋友。
沃倫‧巴菲特:當然,橋牌和朋友是相互交叉的。這個星期六,我要與比爾打牌,我的時間是晚上10點,他的時間是晚上8點。我們會打上幾個小時。他的網名是“Challenger(挑戰者)”,但是他沒把它拼寫正確。他把它拼寫成“Chalengr。”我留意了一下這個拼寫。
查理‧羅斯:你的網名是什麼?
沃倫‧巴菲特:T‧Bone(丁骨牛排)。
查理‧羅斯:你的名字是“丁骨牛排”,他的名字是“挑戰者”,而且你們倆人約著上線,玩上幾個小時。通常都是你贏嗎?
沃倫‧巴菲特:不是,我是想這樣告訴你,但是你會去跟他確認,而且你去那裏一定會這樣做….
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平衡
沃倫的大兒子霍華德最後終於理解了他父親時間管理的過程:“我的父親沒有開過一次草坪修剪車…我從來沒有看到他割過草,修過枝,也沒洗過車。我記憶中這通常都是麻煩事;而且,只有當我長大了而且明白了時間的價值,我才意識到為什麼他要按他自己做事的方式來做。他的時間太珍貴了。
“太過於知名並不是一件好事情。正如你所看到的(朝作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總部的小房子揮揮手),我們沒有足夠的設施來處理數以噸計的詢問。我們收到了所有希望獲得投資建議的人們的來信。我並不是想斤斤計較,而是我真的沒有辦法來在處理好這些東西的同時,又能夠做好我的本質工作。”
一名股票持有人有一次問巴菲特他怎樣安排他的一天。沃倫說大多數時候都在閱讀或者在講電話。“那是我的做法,查理,你是怎麼做的?”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一個無所事事的集群裏工作的朋友,”蒙格爾回答說。“一位將軍有一次去見我朋友的老板,我們稱他為格羅茲上尉。他說,‘格羅茲上尉,你在忙什麼?’他的老板說,‘狗屁事都沒有。’
“將軍越想越氣,轉過來看著我的朋友,並且說,‘那你在做什麼呢?’
“我的朋友說,‘我幫助格羅茲上尉。’這是描述我在伯克希爾所做的事情的最好的方式。”
盡管處於公眾的聚光燈下,巴菲特仍然保持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私人生活。所以,他不像現代的首席執行官,他確實提前遮蔽好了他的時間,喜歡沒有任何負擔地保留住這種生活。當比爾‧格雷厄姆(凱的兒子)問他什麼時候可以被打斷,巴菲特回答說,“任何時間來都可以,我沒有預先安排日程的習慣。”華盛頓郵報有限公司的總裁理查德‧西蒙斯對巴菲特的那處祖母綠色的聖室倍感驚奇。他在裏面沒有擺放一個電子計算器、股票終端或者是電腦。“我就是一臺電腦,”他對一名來訪者說。西蒙斯說,當巴菲特坐在他的辦公室裏的時候,“似乎沒有什麼事情發生,除了比爾‧斯科特(巴菲特的交易員)偶爾伸進他的頭來說,‘1000萬美元在125 1/8:做還是不做?’電話也不太多。巴菲特的時間比首席執行官們平均下來的時間要多得多。他的一天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沒有限制的時間和櫻桃可樂的溪流。他會坐在紅木馬蹄形的辦公桌旁,苦讀幾個小時,通過電話(他總是自己接聽)以及三條專線: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史密斯‧巴尼(Smith Barney)以及高盛(Goldman Sachs)參與到這個世界裏。
嗯,我只是採用了南茜‧裏根(Nancy Reagan)的政策,我只說不。
作者:(美)康納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非主流智慧的勝利的典型,我認為非巴菲特莫屬。
反華爾街,反商學院,非主流公司治理,非典型CEO決策,這些就是巴菲特管理智慧中的關鍵字眼,是新書《巴菲特致股東的一封信:管理篇》傳達的巴菲特管理真經。
擁有72家子公司的集團公司,大約有24.6萬名員工,伯克希爾‧哈撒韋總部只有19人,作為CEO,巴菲特的工作內容卻相對簡單,主要包括資本配置及對高層人士的選擇和薪酬制定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層面。以下方面能看出巴菲特非主流的工作智慧,這些非主流的智慧,因為我們實在學不來,借鑒的人少之又少。
比如在時間管理方面。”不像現今大多數CEO的生活被那些根本沒有辦法進行選擇的事情給侵佔了,巴菲特提前掩飾好了自己的時間安排,從而留出了大量自由的時間,過得自由從容。此例可完美說明這一點:當比爾‧格雷厄姆(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兒子)問什麼時候可以打擾他時,巴菲特回答說:“任何時間都可以,我沒有預先安排日程的習慣”。
我們兩人都堅持幾乎將每天大量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在坐著思考上面。在美國的企業中這是非常不同尋常的。我們閱讀並思考。沃倫和我倆人與大多數在生意場上打拼人的比起來,讀得和想得更多,而做的相對較少。我們這樣做因為我們喜歡這種類型的生活。
——查理‧芒格
我從沃倫身上學到的東西多得令人難以置信,其中有些事情是能夠用語言表述的,比如真正地看好你日程表上的時間,盡可能多地重視你閒暇的時間。我最高興的時候是沃倫從他的日程表裏走出來的時候。
——比爾‧蓋茨
查理‧羅斯:沃倫‧巴菲特打造了這麼一種生活,這種生活使他能夠以讓他覺得舒服而且全面地富有成效的方式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在他在奧馬哈最喜歡的一家名為哥拉特(Gorat)的牛排餐館裏吃飯的時候,談到了他怎樣生活的問題。給了我一種啟示。跟我漫無邊際地談了一天。
沃倫‧巴菲特:一整天,你今天不會相信。我下來後,而且,我通常是在家裏讀報紙。我大約在早上6:45起床。
查理‧羅斯:是紙的報紙還是網上看?
沃倫‧巴菲特:大多數時候是紙質的報紙,但是我會上網去查些東西。
查理‧羅斯:你把你喜歡的內容都編列成表。
沃倫‧巴菲特:是的,我甚至把查理‧羅斯秀也列進來了。我想看看誰會去那裏展示。真的,我會這樣做。所以,我大約在早上6:45起床,但是我在大約在早上9:00或者8:00進辦公室,這主要看當天有什麼樣的安排,我沒有出去講話的安排。這是我的日程手冊,你可以看一看。
查理‧羅斯:沒有排太多的約會嘛。
沃倫‧巴菲特:8點鐘,9點鐘。我沒有那樣做。我不希望以那樣的方式過日子。
查理‧羅斯:你在很久以前就做好了決定。
沃倫‧巴菲特:很久很久以前。當我還是個孩子,還在送報紙的時候,我就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我知道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喜歡送報紙。我不想做IBM或者通用汽車的頭。
查理‧羅斯:為什麼不?
沃倫‧巴菲特:你的生活被那些你根本沒有辦法進行選擇的事情給侵佔了。我真的就是不想這樣做。
查理‧羅斯:你大約在早上9:45進辦公室。
沃倫‧巴菲特:我每天讀5份報紙。我閱讀各種類型的年度報告、雜志、10Ks(美國證監會要求的公司運作情況的年度報表——譯者注)、10Qs(美國證監會要求的公司運作情況季度表格——譯者注),所以我得說,我一天中花了大約75%至80%的時間在閱讀上。每天剩余的時間,我花在電話上,買入或者賣出股票、外匯,但是這些不會佔用太多時間。我們不會去大範圍地那樣做,隨後,我回家,打打橋牌,或者再讀些東西。
查理‧羅斯:你大約在下午5:30至6:00回家。
沃倫‧巴菲特:盡管沒有固定下來的時間,我不喜歡被框死。
查理‧羅斯:你會在下午3:00回家,或者如果你希望,在下午7:00回家。
沃倫‧巴菲特:正確。
查理‧羅斯:你也會讀更多的東西。
沃倫‧巴菲特:是的,通常是這樣,也會時不時地打打橋牌。
查理‧羅斯:在網上嗎?
沃倫‧巴菲特:我願意為了能夠每周在網上打12個小時的橋牌每年付500萬美元。這對於我來說是值得的。如果我們將它與第二個家的成本進行比較,500萬對我來說算不了什麼。如果我能夠將12個小時與我在卡梅爾的姐姐,或者無論是誰,一起打橋牌的歡樂與他們分享,在幾秒鐘之內,點點鼠標就上去,我願意付這筆錢。他們沒有辦法解決,所以我每年支付大約95美元。
查理‧羅斯:所以,主要的娛樂是打橋牌和會朋友。
沃倫‧巴菲特:當然,橋牌和朋友是相互交叉的。這個星期六,我要與比爾打牌,我的時間是晚上10點,他的時間是晚上8點。我們會打上幾個小時。他的網名是“Challenger(挑戰者)”,但是他沒把它拼寫正確。他把它拼寫成“Chalengr。”我留意了一下這個拼寫。
查理‧羅斯:你的網名是什麼?
沃倫‧巴菲特:T‧Bone(丁骨牛排)。
查理‧羅斯:你的名字是“丁骨牛排”,他的名字是“挑戰者”,而且你們倆人約著上線,玩上幾個小時。通常都是你贏嗎?
沃倫‧巴菲特:不是,我是想這樣告訴你,但是你會去跟他確認,而且你去那裏一定會這樣做….
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平衡
沃倫的大兒子霍華德最後終於理解了他父親時間管理的過程:“我的父親沒有開過一次草坪修剪車…我從來沒有看到他割過草,修過枝,也沒洗過車。我記憶中這通常都是麻煩事;而且,只有當我長大了而且明白了時間的價值,我才意識到為什麼他要按他自己做事的方式來做。他的時間太珍貴了。
“太過於知名並不是一件好事情。正如你所看到的(朝作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總部的小房子揮揮手),我們沒有足夠的設施來處理數以噸計的詢問。我們收到了所有希望獲得投資建議的人們的來信。我並不是想斤斤計較,而是我真的沒有辦法來在處理好這些東西的同時,又能夠做好我的本質工作。”
一名股票持有人有一次問巴菲特他怎樣安排他的一天。沃倫說大多數時候都在閱讀或者在講電話。“那是我的做法,查理,你是怎麼做的?”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一個無所事事的集群裏工作的朋友,”蒙格爾回答說。“一位將軍有一次去見我朋友的老板,我們稱他為格羅茲上尉。他說,‘格羅茲上尉,你在忙什麼?’他的老板說,‘狗屁事都沒有。’
“將軍越想越氣,轉過來看著我的朋友,並且說,‘那你在做什麼呢?’
“我的朋友說,‘我幫助格羅茲上尉。’這是描述我在伯克希爾所做的事情的最好的方式。”
盡管處於公眾的聚光燈下,巴菲特仍然保持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私人生活。所以,他不像現代的首席執行官,他確實提前遮蔽好了他的時間,喜歡沒有任何負擔地保留住這種生活。當比爾‧格雷厄姆(凱的兒子)問他什麼時候可以被打斷,巴菲特回答說,“任何時間來都可以,我沒有預先安排日程的習慣。”華盛頓郵報有限公司的總裁理查德‧西蒙斯對巴菲特的那處祖母綠色的聖室倍感驚奇。他在裏面沒有擺放一個電子計算器、股票終端或者是電腦。“我就是一臺電腦,”他對一名來訪者說。西蒙斯說,當巴菲特坐在他的辦公室裏的時候,“似乎沒有什麼事情發生,除了比爾‧斯科特(巴菲特的交易員)偶爾伸進他的頭來說,‘1000萬美元在125 1/8:做還是不做?’電話也不太多。巴菲特的時間比首席執行官們平均下來的時間要多得多。他的一天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沒有限制的時間和櫻桃可樂的溪流。他會坐在紅木馬蹄形的辦公桌旁,苦讀幾個小時,通過電話(他總是自己接聽)以及三條專線: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史密斯‧巴尼(Smith Barney)以及高盛(Goldman Sachs)參與到這個世界裏。
嗯,我只是採用了南茜‧裏根(Nancy Reagan)的政策,我只說不。
2010年10月6日
股市投資如何做到低買高賣
2010年10月07日 華爾街日報
股市正在失去對經濟大局的預測能力嗎?
我們都知道股市會先於經濟局勢變化而動﹐所以在利好消息發佈之後再買股票就沒什麼意義了。股票價格是一個重要的經濟風向標。按照以往的經驗﹐股市對經濟大勢的預測通常都會有大約六個月的提前量。
如今﹐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已正式宣告﹐始於2007年12月的經濟衰退已於2009年6月終結﹐照此來看﹐現在股市這個水晶球就顯得有些渾濁了。
標準普爾500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stock index)於2007年10月升至1565點的最高值﹐到11月23日﹐下降了近8%﹐是有些觸目驚心﹐不過還沒到熊市20%的降幅或者通常預示著經濟衰退的那種降幅。等到危機真正開始了之後﹐股市倒挺強勁的﹐2008年5月的標普指數為1427點。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危機﹐股市幾乎沒有甚至完全沒有給投資者提供預兆。
2009年3月﹐距離危機結束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標普指數降至最低值677點﹐到了5月﹐又狂漲了30%。這算是一個相當清晰的信號﹐但是也比以往遲了三個月。
股市折射的是無數投資者的集體智慧﹐所以它應該是我們能求教的最好的預言者。但是它又還不夠好。最近市場的這些表現讓我更加堅信: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這也是開設本專欄的一個基本前提。根據對於市場未來走向的感覺來做投資是無效的甚而是事與願違的。可悲的是﹐對於多數投資者而言﹐這樣的操作就意味著高買低賣﹐如果運用常識判斷法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了。
我嚴格信奉個人投資的以下準則:儘量不要感情用事做決定、要尊重可知的過去、不要試圖去預測不可知的未來。我在這個專欄中跟大家分享我的投資決策﹐最終的結果也都公佈出來與讀者分享。
依照常識判斷法﹐我從來不會在市場頂點時買入股票﹐也不會在市場觸底時拋售。跟所有投資者一樣﹐我的目標也是低買高賣。我從來不會宣稱自己找到了了最佳的時機。沒有人可以一貫正確地預測到市場的高點和低點。不過我的目標是賺取利潤﹐是從長期來看超越平均盈利水平。到目前為止﹐我的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即便是在金融危機時市場最為動盪的期間﹐運用這一策略做出的一個假想投資組合表現也要好過標普500指數股票。)
常識判斷方法操作起來也很簡單﹐不需要電腦或高速交易能力。事實上﹐這種方法根本就不需要頻繁的進行交易﹐這就是為什麼你在這個每周專欄上找不到個股信息的原因。這個專欄是為普通投資者而非專業人士而設的。
我是一名在職的新聞記者﹐不是股票經紀或是對沖基金經理。不過我堅信﹐任何人都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投資組合﹐讓其表現優於那些簡單地跟進指數買入並持有的操作。
這種方法具體是這樣操作的:市場下挫時﹐我在股票比最近最高值下降了10%時買入﹔市場上揚時﹐我在股票比最近最低值上漲了25%時拋出。
1979年以來熊市的平均損失為20%﹐牛市的平均收益為50%﹐我的這兩個數字正好都是平均值的一半。都是整數﹐算起來很容易﹐心算就可以。
我是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 index)作為參照的﹐一方面是因為我開始採用這種方法時手頭持有的主要是納斯達克上市股票﹐同時也因為納斯達克的震盪程度要比標普和道指稍微激烈一些﹐也就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時機。那些希望買入賣出頻度低一些的投資者也許會更青睞其他的指數﹐不過對我來說﹐納指是最合適的。
每次到關鍵時刻時我都會給讀者提個醒﹐而且會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要買入或拋出的決定。目前我的預期點位分別是2025和2600。
這種方法聽起來很容易操作──概念也很簡單──但是很奇怪﹐有時候感覺又挺難的。我還清楚地記得2008年10月參加的一次雞尾酒會。輪到我講的時候﹐我說我當天早上買了股票﹐其他人都用看火星人的眼光看著我。當天標普500指數大約是840點。那周的週五﹐標普指數收於1149點。
當然本專欄所要探討的可不僅僅是根據市場平均水平來操作股票。作為一名記者﹐我總是通過對最新新聞的解讀來得出一些策略﹐這些策略我自己在用﹐同時也跟讀者朋友分享。我的基本策略也許會基本保持一致﹐不過我會經常更換個股和行業的選擇。
最主要的是﹐我發現投資和分析股市很刺激很有趣。除了經濟上的回報之外﹐它還是一種冒險和學習。我希望你們也可以一直跟我分享這種體驗。
James B. Stewart
(編者按:本文作者James B. Stewart是《財智月刊》(SmartMoney)雜志和SmartMoney.com的專欄作家。他每周都會撰文與讀者分享他的個人投資策略。和道瓊斯記者不同﹐Stewart可能擁有他在文中所提及的股票。更多相關文章請見:www.smartmoney.com/commonsense)
股市正在失去對經濟大局的預測能力嗎?
我們都知道股市會先於經濟局勢變化而動﹐所以在利好消息發佈之後再買股票就沒什麼意義了。股票價格是一個重要的經濟風向標。按照以往的經驗﹐股市對經濟大勢的預測通常都會有大約六個月的提前量。
如今﹐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已正式宣告﹐始於2007年12月的經濟衰退已於2009年6月終結﹐照此來看﹐現在股市這個水晶球就顯得有些渾濁了。
標準普爾500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stock index)於2007年10月升至1565點的最高值﹐到11月23日﹐下降了近8%﹐是有些觸目驚心﹐不過還沒到熊市20%的降幅或者通常預示著經濟衰退的那種降幅。等到危機真正開始了之後﹐股市倒挺強勁的﹐2008年5月的標普指數為1427點。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危機﹐股市幾乎沒有甚至完全沒有給投資者提供預兆。
2009年3月﹐距離危機結束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標普指數降至最低值677點﹐到了5月﹐又狂漲了30%。這算是一個相當清晰的信號﹐但是也比以往遲了三個月。
股市折射的是無數投資者的集體智慧﹐所以它應該是我們能求教的最好的預言者。但是它又還不夠好。最近市場的這些表現讓我更加堅信: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這也是開設本專欄的一個基本前提。根據對於市場未來走向的感覺來做投資是無效的甚而是事與願違的。可悲的是﹐對於多數投資者而言﹐這樣的操作就意味著高買低賣﹐如果運用常識判斷法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了。
我嚴格信奉個人投資的以下準則:儘量不要感情用事做決定、要尊重可知的過去、不要試圖去預測不可知的未來。我在這個專欄中跟大家分享我的投資決策﹐最終的結果也都公佈出來與讀者分享。
依照常識判斷法﹐我從來不會在市場頂點時買入股票﹐也不會在市場觸底時拋售。跟所有投資者一樣﹐我的目標也是低買高賣。我從來不會宣稱自己找到了了最佳的時機。沒有人可以一貫正確地預測到市場的高點和低點。不過我的目標是賺取利潤﹐是從長期來看超越平均盈利水平。到目前為止﹐我的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即便是在金融危機時市場最為動盪的期間﹐運用這一策略做出的一個假想投資組合表現也要好過標普500指數股票。)
常識判斷方法操作起來也很簡單﹐不需要電腦或高速交易能力。事實上﹐這種方法根本就不需要頻繁的進行交易﹐這就是為什麼你在這個每周專欄上找不到個股信息的原因。這個專欄是為普通投資者而非專業人士而設的。
我是一名在職的新聞記者﹐不是股票經紀或是對沖基金經理。不過我堅信﹐任何人都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投資組合﹐讓其表現優於那些簡單地跟進指數買入並持有的操作。
這種方法具體是這樣操作的:市場下挫時﹐我在股票比最近最高值下降了10%時買入﹔市場上揚時﹐我在股票比最近最低值上漲了25%時拋出。
1979年以來熊市的平均損失為20%﹐牛市的平均收益為50%﹐我的這兩個數字正好都是平均值的一半。都是整數﹐算起來很容易﹐心算就可以。
我是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 index)作為參照的﹐一方面是因為我開始採用這種方法時手頭持有的主要是納斯達克上市股票﹐同時也因為納斯達克的震盪程度要比標普和道指稍微激烈一些﹐也就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時機。那些希望買入賣出頻度低一些的投資者也許會更青睞其他的指數﹐不過對我來說﹐納指是最合適的。
每次到關鍵時刻時我都會給讀者提個醒﹐而且會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要買入或拋出的決定。目前我的預期點位分別是2025和2600。
這種方法聽起來很容易操作──概念也很簡單──但是很奇怪﹐有時候感覺又挺難的。我還清楚地記得2008年10月參加的一次雞尾酒會。輪到我講的時候﹐我說我當天早上買了股票﹐其他人都用看火星人的眼光看著我。當天標普500指數大約是840點。那周的週五﹐標普指數收於1149點。
當然本專欄所要探討的可不僅僅是根據市場平均水平來操作股票。作為一名記者﹐我總是通過對最新新聞的解讀來得出一些策略﹐這些策略我自己在用﹐同時也跟讀者朋友分享。我的基本策略也許會基本保持一致﹐不過我會經常更換個股和行業的選擇。
最主要的是﹐我發現投資和分析股市很刺激很有趣。除了經濟上的回報之外﹐它還是一種冒險和學習。我希望你們也可以一直跟我分享這種體驗。
James B. Stewart
(編者按:本文作者James B. Stewart是《財智月刊》(SmartMoney)雜志和SmartMoney.com的專欄作家。他每周都會撰文與讀者分享他的個人投資策略。和道瓊斯記者不同﹐Stewart可能擁有他在文中所提及的股票。更多相關文章請見:www.smartmoney.com/commonsense)
Volume by Price,從成交量推估股價支撐點
Volume by Price是StockCharts.com最近主推的一個功能,有興趣的請先看他們的教學,或是直接看下面這個影片:
這個功能在Overlays裡面,簡單說就是把某一個某一個價位的成交量加起來,其中灰色代表上漲期間,紅色代表下跌期間。如果在某一個價位的成交量很大,那麼就表示市場上的投資人有很多人的持股成本就在那個價位附近,而照理來說會形成一個支撐區或壓力區,但其實這只是一個心理臨界點,並不是真的有什麼力量可以讓股價維持在支撐區之上或壓力區之下,這一點是要特別說明的。
重點在於突破。假設支撐區在股價95-100之間,那麼就表示市場上有很多投資人的持股成本也在這個價位附近,而如果下跌超過支撐區,當股價可能來到85-90的時候,可能開始有很多人就會開始停損而拋售股票,這時候股價就會進一步下跌。或是假設壓力區在股價145-150之間,表示市場上有很多投資人的持股成本再這個價位附近,當股價上漲超過壓力區而來到155-160的時候,可能就會開始有人獲利了結而賣出持股。
上圖就是以2009年三月谷底開始到現在的圖,可以發現當S&P 500在725-775的時候幾乎沒有成交量,一直要到900-950成交量才開始大起來,當然,這有一部分原因是2009年的五月到七月有一段時間指數在盤整,所以累加起來的成交量也會比較大,不過這時候也是許多投資人真正開始進場買股票的時候,所以900-950會是S&P 500的一個支撐區。
而當2009年七月,S&P 500突破了950點之後,迅速漲過1000點,但成交量反而大幅減少,一來是急漲投資人來不及反應,二來是當時指數若從666.79算起也漲了50%了,市場上正在擔心是不是漲太多了。但突破1000點之後,趨勢投資人就開始出現了,當時許多技術指標紛紛確認了漲勢,包括圖中很明顯可以看到50MA和200MA的黃金交叉,於是累積的成交量也逐漸增加。
但要注意的是,2009年九月到2010年九月這段期間,其實S&P 500在1000到1200盤整,所以累積出來的成交量也就會看起來特別的多,但如果把成交量除以交易日,恐怕就未必真的很多了。不過這邊看的是市場上投資人的平均持股成本,所以無所謂,有趨勢出來就可以了。看上圖可以得知,股價在1080-1125之間累積有相當高的成交量,也就是有許多投資人的持股成本在這個價位上。
但市場太多樣了,所以有一些注意事項。舉例來說,當股價漲超過了壓力區,的確會有停利的賣壓,但是也會有追漲的投資人,所以接近壓力區就一定會壓回嗎?不一定,突破壓力區就一定會繼續上漲嗎?也不一定。只能說,在接近壓力區或支撐區的時候,投資人會比較有各式各樣主觀的理由而進行交易,而多與空的力量會在這個區域進行角力而形成盤整,但至於行情會怎麼走,則是無法這麼單純就從這裡看得出來的(或者說,根本也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看得出來)。
而上漲的時候的確有比較大的機會是買單多於賣單,下跌的時候則相反,但別忘記了要成交一定是有人買也有人賣,所以其實光看某個價位的成交量其實無法斷定那是買進還是賣出的壓力或支撐。而通常同一個價位的上漲期間與下跌期間也會非常接近,所以可以看到灰色與紅色大多都是佔一半左右,因此也很難觀察出價位與買賣力到的關係。
而從上圖來看,如果有二次衰退,那麼股價下殺最有可能會是停留在900-950左右盤整,至於低點會不會就是這裡,那就很難說了。最後,分享一下過去二十幾年的資料:
這個功能在Overlays裡面,簡單說就是把某一個某一個價位的成交量加起來,其中灰色代表上漲期間,紅色代表下跌期間。如果在某一個價位的成交量很大,那麼就表示市場上的投資人有很多人的持股成本就在那個價位附近,而照理來說會形成一個支撐區或壓力區,但其實這只是一個心理臨界點,並不是真的有什麼力量可以讓股價維持在支撐區之上或壓力區之下,這一點是要特別說明的。
重點在於突破。假設支撐區在股價95-100之間,那麼就表示市場上有很多投資人的持股成本也在這個價位附近,而如果下跌超過支撐區,當股價可能來到85-90的時候,可能開始有很多人就會開始停損而拋售股票,這時候股價就會進一步下跌。或是假設壓力區在股價145-150之間,表示市場上有很多投資人的持股成本再這個價位附近,當股價上漲超過壓力區而來到155-160的時候,可能就會開始有人獲利了結而賣出持股。
上圖就是以2009年三月谷底開始到現在的圖,可以發現當S&P 500在725-775的時候幾乎沒有成交量,一直要到900-950成交量才開始大起來,當然,這有一部分原因是2009年的五月到七月有一段時間指數在盤整,所以累加起來的成交量也會比較大,不過這時候也是許多投資人真正開始進場買股票的時候,所以900-950會是S&P 500的一個支撐區。
而當2009年七月,S&P 500突破了950點之後,迅速漲過1000點,但成交量反而大幅減少,一來是急漲投資人來不及反應,二來是當時指數若從666.79算起也漲了50%了,市場上正在擔心是不是漲太多了。但突破1000點之後,趨勢投資人就開始出現了,當時許多技術指標紛紛確認了漲勢,包括圖中很明顯可以看到50MA和200MA的黃金交叉,於是累積的成交量也逐漸增加。
但要注意的是,2009年九月到2010年九月這段期間,其實S&P 500在1000到1200盤整,所以累積出來的成交量也就會看起來特別的多,但如果把成交量除以交易日,恐怕就未必真的很多了。不過這邊看的是市場上投資人的平均持股成本,所以無所謂,有趨勢出來就可以了。看上圖可以得知,股價在1080-1125之間累積有相當高的成交量,也就是有許多投資人的持股成本在這個價位上。
但市場太多樣了,所以有一些注意事項。舉例來說,當股價漲超過了壓力區,的確會有停利的賣壓,但是也會有追漲的投資人,所以接近壓力區就一定會壓回嗎?不一定,突破壓力區就一定會繼續上漲嗎?也不一定。只能說,在接近壓力區或支撐區的時候,投資人會比較有各式各樣主觀的理由而進行交易,而多與空的力量會在這個區域進行角力而形成盤整,但至於行情會怎麼走,則是無法這麼單純就從這裡看得出來的(或者說,根本也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看得出來)。
而上漲的時候的確有比較大的機會是買單多於賣單,下跌的時候則相反,但別忘記了要成交一定是有人買也有人賣,所以其實光看某個價位的成交量其實無法斷定那是買進還是賣出的壓力或支撐。而通常同一個價位的上漲期間與下跌期間也會非常接近,所以可以看到灰色與紅色大多都是佔一半左右,因此也很難觀察出價位與買賣力到的關係。
而從上圖來看,如果有二次衰退,那麼股價下殺最有可能會是停留在900-950左右盤整,至於低點會不會就是這裡,那就很難說了。最後,分享一下過去二十幾年的資料:
2010年10月5日
全球債基金 快改台幣計價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升息吸引外資湧入,新台幣近日走勢超強,債券基金投資人卻有說不出的苦,根據統計,全球型債券基金投資人9月以來的基金報酬率不僅被新台幣急升產生的匯損吃光光,甚至侵蝕到本金。
專家建議,短線若逢新台幣回貶,債券型基金投資人應將美元計價的全球型債券基金部位轉為新台幣計價的全球型債券基金。新台幣升值除了讓出口廠商叫苦連天,境外基金投資人也受池魚之殃。一般來說,全球債券型基金過去一個月波動約1%至2%,但新台幣自9月以來已經對美元走升2.65%,大大威脅債券基金的績效;以花旗全球政府公債指數為例,9月以來原幣(美元)計價上漲2.35%,但轉換為新台幣計價後,報酬率瞬間由正轉負,變成-0.15%。
不少投資外幣計價商品的投資人,昨(4)日天連忙打電話問銀行理專,「新台幣會不會再升?還要升多少?手上的債券型基金該怎麼辦?」銀行人士分析,近期亞洲等新興市場的貨幣同創新高,除南韓、巴西等少數國家匯率還未到今年4月底的高點, 其他東協、拉丁美洲國家的貨幣大多已創新高,新台幣昨天盤中更創近兩年新高,未來是否可突破31元大關,就看韓元走勢。
寶來投信固定收益處主管楊斯淵認為,長期美元仍將維持弱勢,亞幣升值壓力不小,但新台幣等亞幣短線升幅已大,不建議債券基金投資人急著殺出。
楊斯淵提醒投資人,亞幣不排除近期回貶,建議投資人可趁機將手中的美元計價全球債券型基金轉換為新台幣計價基金,因債券經理人在操作新台幣計價的債券基金時,往往都會做60%至100%的匯率避險,有助債券基金投資人規避匯率風險。
Comments:
上圖是Citigroup World Government Bond Index(WGBI)所持有的公債國家分佈,基本上就是日本、歐元區和美國以及英國,其餘比例太小就先忽略了。過去一個月台幣對美元升值2.39%,對日元升值1.32%,對歐元貶值3.5%,對英鎊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其實台幣對這四種貨幣,平均下來還略為貶值呢!而過去一個月,美元對日元升貶值0.84%,對歐元貶值5.84%,英鎊貶值2.69%,美元則是很明顯對其他貨幣都貶值。
如果如新聞所說,基金會做匯率避險,那麼就不需要從美元計價的基金改成台幣計價的基金。如果基金沒做避險,美元計價和台幣計價會有差異嗎?我們把WGBI簡化為日元債券30%,歐元債券30%,美元債券30%,英鎊債券10%。
假設今天要買一萬美元的債券,那麼就是其中$3000換成249960日元,拿去買日元債券,$3000換成2170.2歐元,拿去買歐元圓債券,$3000拿去買美元債券,$1000換成1887英鎊,拿去買英鎊債券。
而如果以台幣計價,那麼就是312520台幣,其中93756換成249960日元,拿去買日元債券,93756換成2170.2歐元,拿去買歐元圓債券,93756換成3000美元,拿去買美元債券,31252換成1887英鎊,拿去買英鎊債券。
結論:用什麼幣值計價根本都是買到一樣多的債券。轉換只會造成手續費的損失。
而台幣升值債券基金的確會有匯率上的損失沒錯,但如果真的想要買債券基金,其實應該趁這個時候買,因為這時候每一塊錢的台幣可以換到更多的外幣,買到更多的單位。
中央銀行升息吸引外資湧入,新台幣近日走勢超強,債券基金投資人卻有說不出的苦,根據統計,全球型債券基金投資人9月以來的基金報酬率不僅被新台幣急升產生的匯損吃光光,甚至侵蝕到本金。
專家建議,短線若逢新台幣回貶,債券型基金投資人應將美元計價的全球型債券基金部位轉為新台幣計價的全球型債券基金。新台幣升值除了讓出口廠商叫苦連天,境外基金投資人也受池魚之殃。一般來說,全球債券型基金過去一個月波動約1%至2%,但新台幣自9月以來已經對美元走升2.65%,大大威脅債券基金的績效;以花旗全球政府公債指數為例,9月以來原幣(美元)計價上漲2.35%,但轉換為新台幣計價後,報酬率瞬間由正轉負,變成-0.15%。
不少投資外幣計價商品的投資人,昨(4)日天連忙打電話問銀行理專,「新台幣會不會再升?還要升多少?手上的債券型基金該怎麼辦?」銀行人士分析,近期亞洲等新興市場的貨幣同創新高,除南韓、巴西等少數國家匯率還未到今年4月底的高點, 其他東協、拉丁美洲國家的貨幣大多已創新高,新台幣昨天盤中更創近兩年新高,未來是否可突破31元大關,就看韓元走勢。
寶來投信固定收益處主管楊斯淵認為,長期美元仍將維持弱勢,亞幣升值壓力不小,但新台幣等亞幣短線升幅已大,不建議債券基金投資人急著殺出。
楊斯淵提醒投資人,亞幣不排除近期回貶,建議投資人可趁機將手中的美元計價全球債券型基金轉換為新台幣計價基金,因債券經理人在操作新台幣計價的債券基金時,往往都會做60%至100%的匯率避險,有助債券基金投資人規避匯率風險。
Comments:
上圖是Citigroup World Government Bond Index(WGBI)所持有的公債國家分佈,基本上就是日本、歐元區和美國以及英國,其餘比例太小就先忽略了。過去一個月台幣對美元升值2.39%,對日元升值1.32%,對歐元貶值3.5%,對英鎊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其實台幣對這四種貨幣,平均下來還略為貶值呢!而過去一個月,美元對日元升貶值0.84%,對歐元貶值5.84%,英鎊貶值2.69%,美元則是很明顯對其他貨幣都貶值。
如果如新聞所說,基金會做匯率避險,那麼就不需要從美元計價的基金改成台幣計價的基金。如果基金沒做避險,美元計價和台幣計價會有差異嗎?我們把WGBI簡化為日元債券30%,歐元債券30%,美元債券30%,英鎊債券10%。
假設今天要買一萬美元的債券,那麼就是其中$3000換成249960日元,拿去買日元債券,$3000換成2170.2歐元,拿去買歐元圓債券,$3000拿去買美元債券,$1000換成1887英鎊,拿去買英鎊債券。
而如果以台幣計價,那麼就是312520台幣,其中93756換成249960日元,拿去買日元債券,93756換成2170.2歐元,拿去買歐元圓債券,93756換成3000美元,拿去買美元債券,31252換成1887英鎊,拿去買英鎊債券。
結論:用什麼幣值計價根本都是買到一樣多的債券。轉換只會造成手續費的損失。
而台幣升值債券基金的確會有匯率上的損失沒錯,但如果真的想要買債券基金,其實應該趁這個時候買,因為這時候每一塊錢的台幣可以換到更多的外幣,買到更多的單位。
標籤:
Bond,
News Comments,
World
美十大創新公司 高通奪冠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2010.10.03 04:34 am
「創新」一詞很難量化,牽涉到跨產業的大公司時更是如此。根據全球專利權申請資料,並比較研發支出金額和年增幅後,高通公司(Qualcomm)獲評選為美國十大創新公司的冠軍,微軟公司排名第二。
財經新聞網站24/7 Wall St.依據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資料,選出專利申請件數前50高的公司,再依據2009至2010 年間的研發支出的規模和年增幅排行。企業的銷售成長、業界地位、股價和財務表現與過去兩年的研發支出變化,也在評比範圍內。
高通主要製造手持裝置晶片,製造和研發都是業界翹楚,去年申請1,280件專利,但業外知名度較低。高通曾與客戶諾基亞(Nokia)和勁敵博通(Broadcom)大打專利權,去年即使面臨金融危機高潮,仍大幅提高研發支出,企圖心十足。
微軟排名居次。微軟的產品和服務多元,科技預算在同業間名列前茅,去年大舉投資研發。微軟旗下不少部門仰賴智慧財產權,如搜尋引擎發展、Windows作業系統升級等。第三名為寶鹼(P&G),去年減少的研發支出不到10%,申請的專利多為香氛或家庭及個人照護用品的成份或化合物。
IBM和3M分居四、五。IBM自稱在全球有逾4萬件專利,在美國獲得的專利權向來超越其他同業。3M產品超過5.5萬種,專利申請範圍包括膠帶座乃至於親水性透氣基質等。
排名第六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惠普(HP)。惠普目前擁有3.3萬件專利,去年曾適度削減研發支出,但主要是為了確保在硬體、企業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的成長動能。
排名第七的杜邦(DuPont)產品廣布包裝、印刷、生化與工程,很可能是全球各產業別中範圍最廣的企業,去年研發支出持平。油田服務業者貝克休斯(Baker Hughes)排名第八,專利主要在蒐集、分配油井資料技術,與控管鑽油井的影像技術和相關軟硬體。
全球最大集團奇異公司(GE)和最大液晶顯示器玻璃基板製造商康寧公司(Corning),分別拿下第九和第十。奇異最近為風力、微波、能源交換和奈米技術申請專利;康寧則申請太陽能轉換器和可用於微型投影機的綠色雷射(Green Laser)等專利。
【2010/10/03 經濟日報】
2010.10.03 04:34 am
「創新」一詞很難量化,牽涉到跨產業的大公司時更是如此。根據全球專利權申請資料,並比較研發支出金額和年增幅後,高通公司(Qualcomm)獲評選為美國十大創新公司的冠軍,微軟公司排名第二。
財經新聞網站24/7 Wall St.依據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資料,選出專利申請件數前50高的公司,再依據2009至2010 年間的研發支出的規模和年增幅排行。企業的銷售成長、業界地位、股價和財務表現與過去兩年的研發支出變化,也在評比範圍內。
高通主要製造手持裝置晶片,製造和研發都是業界翹楚,去年申請1,280件專利,但業外知名度較低。高通曾與客戶諾基亞(Nokia)和勁敵博通(Broadcom)大打專利權,去年即使面臨金融危機高潮,仍大幅提高研發支出,企圖心十足。
微軟排名居次。微軟的產品和服務多元,科技預算在同業間名列前茅,去年大舉投資研發。微軟旗下不少部門仰賴智慧財產權,如搜尋引擎發展、Windows作業系統升級等。第三名為寶鹼(P&G),去年減少的研發支出不到10%,申請的專利多為香氛或家庭及個人照護用品的成份或化合物。
IBM和3M分居四、五。IBM自稱在全球有逾4萬件專利,在美國獲得的專利權向來超越其他同業。3M產品超過5.5萬種,專利申請範圍包括膠帶座乃至於親水性透氣基質等。
排名第六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惠普(HP)。惠普目前擁有3.3萬件專利,去年曾適度削減研發支出,但主要是為了確保在硬體、企業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的成長動能。
排名第七的杜邦(DuPont)產品廣布包裝、印刷、生化與工程,很可能是全球各產業別中範圍最廣的企業,去年研發支出持平。油田服務業者貝克休斯(Baker Hughes)排名第八,專利主要在蒐集、分配油井資料技術,與控管鑽油井的影像技術和相關軟硬體。
全球最大集團奇異公司(GE)和最大液晶顯示器玻璃基板製造商康寧公司(Corning),分別拿下第九和第十。奇異最近為風力、微波、能源交換和奈米技術申請專利;康寧則申請太陽能轉換器和可用於微型投影機的綠色雷射(Green Laser)等專利。
【2010/10/03 經濟日報】
黃金投資的五大隱藏成本
2010年10月04日 華爾街日報
目前大家都在大談特談黃金如何大熱、﹐討論那些在過去十年收藏大量金條的黃金迷們如何大賺了一筆。
看看黃金每盎司的價格﹐你就知道這也許是事實。去年每盎司黃金的價格上漲約30%﹐過去十年的漲幅超過了400%。這跟投資者的實際回報又有何關聯呢?
事實是﹐投資黃金有著巨大的隱藏成本﹐紙上的數字並不能代表全部。下面就是很多投資者常常忽略的巨大成本:
成本一﹕高稅率
兩種心態似乎總是手牽手站在一起﹕鍾情黃金投資和擔心政府干預。這種擔心體現在方方面面﹐從有預測分析政府大量發債將會導致美元貶值﹐到新近的陰謀論聲稱政府還會發佈一個新版的6102號行政指令(該指令1933年由羅斯福總統簽署頒佈﹐禁止民眾私藏黃金)﹐強行搜查你的銀行保管箱﹐沒收私藏的黃金。
但是﹐真正讓黃金投資人對政府抓狂的原因卻是稅收級距的不合理。美國國稅局(IRS)在徵稅時將貴金屬投資視為收藏品投資﹐這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黃金ETF(交易所買賣基金)──SPDR 黃金信託(SPDR Gold Trust)和iShares白銀信託(iShares Silver Trust)。這意味著你投資黃金獲得的收益需上繳28%的長期資本利得稅﹐而股票投資所得稅僅為15%(當然﹐等明年小布什政府的減稅政策失效後﹐稅率還得回升到20%)。
儘管你將黃金視為一項抗跌性投資﹐但國稅局卻將之視為藝術品投資﹐就好像你私藏了洪梅爾陶俑一樣(Hummel figurines)。這意味著你投資收益的很大一部分將進入國稅局的庫房。
成本二﹕定期收益為零
正如金價上漲的數字游戲並沒有道出整個故事一樣﹐缺少定期分紅也是黃金投資的長期收益無法完全說明問題的另一個原因。多數長期投資者無法忍受將積蓄埋在後院長達20年。定期分紅是很多投資品的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功能﹐可惜的是﹐黃金無法提供這種功能。
請記住﹐捕捉不到的收益無法告訴你一項投資是“明智的”還是“愚蠢的”。對一個領取固定退休金的70歲老人來說﹐僅僅因為可能的暴利﹐就將賭注壓在低價股上﹐是明智的選擇嗎﹖就算這筆交易賺了﹐100個財務顧問中﹐有99個會對你說“這次走運﹐見好就收吧﹐不要太冒進了。”
同樣道理﹐價格波動大、又無定期分紅的黃金市場並不適於每一個投資人。黃金的歷史回報很高﹐並不意味著投資黃金的風險很低﹐也不意味著那些需要穩定收益的投資人應該進入金市。
成本三﹕當心黃金騙子﹗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詳細分析了金幣騙局。騙子常用的伎倆包括對金幣的含金量做出虛假的評定﹐用廉價的合金幣代替純金幣﹐甚至公然欺詐──你根本就沒擁有自己買入的黃金。所有這些騙局只是就金幣而言。那些當舖和號稱“收購黃金”的商號的名堂就更多了﹐他們哪裡會給你的黃金首飾或其它黃金製品一個公允的估價呢﹖
你可能會認為這不是明擺著嗎﹖我怎麼會去那些街邊小店購買黃金呢﹖但那些貌似信譽良好、能夠提供相關購買文書的經紀人或賣家就安全嗎﹖要知道﹐很多投資人都不做功課﹐甚至無法辨別文件的真偽。
由於黃金可以很方便地做成商品用於零售﹐因此與之相關的各種騙局層出不窮﹐只有謹慎的投資者才能保護自己。千萬不要低估了騙子的實力﹐如果不做足功課﹐你一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成本四﹕黃金的擁有和存儲成本太高
到每年要繳稅的時候﹐通過一些“創意性”的會計處理或患上選擇性失憶﹐或許你可以減輕一點因持有黃金所需繳納的稅賦。但有一項費用你無法輕易逃脫﹐這就是黃金的擁有成本。畢竟﹐你無法自己開採黃金。從金礦到你手中的成品黃金﹐這條產業鏈上的所有中介都要分得一杯羹。
首先出場的又是我們的吝嗇鬼山姆大叔了。就算你躲得過資本利得稅﹐你也逃不過因購買黃金首飾和金幣所要繳納的消費稅。另外﹐高昂的交易成本和佣金也是一筆數額不菲的開支。買過黃金首飾的人都知道﹐價格加成是貴金屬交易中的一個普遍現象﹐這一點無論對投資用黃金還是訂婚用的金戒指來說﹐全都一樣。說到底﹐你購入黃金的初始成本中﹐有一部分是註定要流入這些中介的口袋的﹐你永遠也拿不回來。這一點和你付給房產經紀或其他經紀人的費用相同。
接下來還有黃金的存儲成本。你必須花錢租一個銀行保管箱。如果你擁有大量黃金﹐那麼租一個大號的保管箱一年可要幾百美元。當然﹐如果你害怕類似羅斯福總統簽署執行的6102號命令再次出現﹐你也可以將黃金存放在家裡的保險櫃中──這顯然是一錘子買賣(只要買一個保險櫃即可)。不過﹐你真的蠢到寧可毫無保障地將黃金藏在家中﹐也不相信政府嗎﹖
黃金所謂的“安全性”不過是寫在紙上的﹐取得實物黃金並安全地存放是要付出高額代價的。
成本五﹕是的﹐金價也會下跌﹗
力挺黃金的人總愛聲稱﹐黃金從來沒有像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或通用汽車(GM)的股票那樣跌的毫無價值。 雖然表面上看這沒錯﹐但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雖然黃金永遠不可能變得一文不值﹐但是認為金價不會下跌的想法無疑是愚蠢的。
回憶一下﹐上世紀80年代早期﹐金價在升到創紀錄的高位──每盎司850美元之後﹐兩個月內狂跌40%。到了1981年﹐黃金均價跌到只剩每盎司460美元﹐此後一直在底部徘徊﹐一直到2000年跌至大約每盎司280美元。對於當年那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來說﹐如果他們在1980年的歷史高位買入黃金﹐那麼他們要等28年金價才能回升到850美元/盎司的水平。這可不是一個明智的退休理財計劃﹕除非他們活到八、九十歲﹐否則他們無法兌現投資收益。
記住﹐黃金只不過是一種投資品。無論那些黃金迷說得如何天花亂墜(比如將黃金說成是對沖通脹風險的有效工具﹐或是價格只升不降的投資品)﹐你都要知道﹐金價會下跌的。而且有時候跌得很慘﹐就像上世紀80年代初那樣。
Jeff Reeves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目前大家都在大談特談黃金如何大熱、﹐討論那些在過去十年收藏大量金條的黃金迷們如何大賺了一筆。
看看黃金每盎司的價格﹐你就知道這也許是事實。去年每盎司黃金的價格上漲約30%﹐過去十年的漲幅超過了400%。這跟投資者的實際回報又有何關聯呢?
事實是﹐投資黃金有著巨大的隱藏成本﹐紙上的數字並不能代表全部。下面就是很多投資者常常忽略的巨大成本:
成本一﹕高稅率
兩種心態似乎總是手牽手站在一起﹕鍾情黃金投資和擔心政府干預。這種擔心體現在方方面面﹐從有預測分析政府大量發債將會導致美元貶值﹐到新近的陰謀論聲稱政府還會發佈一個新版的6102號行政指令(該指令1933年由羅斯福總統簽署頒佈﹐禁止民眾私藏黃金)﹐強行搜查你的銀行保管箱﹐沒收私藏的黃金。
但是﹐真正讓黃金投資人對政府抓狂的原因卻是稅收級距的不合理。美國國稅局(IRS)在徵稅時將貴金屬投資視為收藏品投資﹐這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黃金ETF(交易所買賣基金)──SPDR 黃金信託(SPDR Gold Trust)和iShares白銀信託(iShares Silver Trust)。這意味著你投資黃金獲得的收益需上繳28%的長期資本利得稅﹐而股票投資所得稅僅為15%(當然﹐等明年小布什政府的減稅政策失效後﹐稅率還得回升到20%)。
儘管你將黃金視為一項抗跌性投資﹐但國稅局卻將之視為藝術品投資﹐就好像你私藏了洪梅爾陶俑一樣(Hummel figurines)。這意味著你投資收益的很大一部分將進入國稅局的庫房。
成本二﹕定期收益為零
正如金價上漲的數字游戲並沒有道出整個故事一樣﹐缺少定期分紅也是黃金投資的長期收益無法完全說明問題的另一個原因。多數長期投資者無法忍受將積蓄埋在後院長達20年。定期分紅是很多投資品的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功能﹐可惜的是﹐黃金無法提供這種功能。
請記住﹐捕捉不到的收益無法告訴你一項投資是“明智的”還是“愚蠢的”。對一個領取固定退休金的70歲老人來說﹐僅僅因為可能的暴利﹐就將賭注壓在低價股上﹐是明智的選擇嗎﹖就算這筆交易賺了﹐100個財務顧問中﹐有99個會對你說“這次走運﹐見好就收吧﹐不要太冒進了。”
同樣道理﹐價格波動大、又無定期分紅的黃金市場並不適於每一個投資人。黃金的歷史回報很高﹐並不意味著投資黃金的風險很低﹐也不意味著那些需要穩定收益的投資人應該進入金市。
成本三﹕當心黃金騙子﹗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詳細分析了金幣騙局。騙子常用的伎倆包括對金幣的含金量做出虛假的評定﹐用廉價的合金幣代替純金幣﹐甚至公然欺詐──你根本就沒擁有自己買入的黃金。所有這些騙局只是就金幣而言。那些當舖和號稱“收購黃金”的商號的名堂就更多了﹐他們哪裡會給你的黃金首飾或其它黃金製品一個公允的估價呢﹖
你可能會認為這不是明擺著嗎﹖我怎麼會去那些街邊小店購買黃金呢﹖但那些貌似信譽良好、能夠提供相關購買文書的經紀人或賣家就安全嗎﹖要知道﹐很多投資人都不做功課﹐甚至無法辨別文件的真偽。
由於黃金可以很方便地做成商品用於零售﹐因此與之相關的各種騙局層出不窮﹐只有謹慎的投資者才能保護自己。千萬不要低估了騙子的實力﹐如果不做足功課﹐你一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成本四﹕黃金的擁有和存儲成本太高
到每年要繳稅的時候﹐通過一些“創意性”的會計處理或患上選擇性失憶﹐或許你可以減輕一點因持有黃金所需繳納的稅賦。但有一項費用你無法輕易逃脫﹐這就是黃金的擁有成本。畢竟﹐你無法自己開採黃金。從金礦到你手中的成品黃金﹐這條產業鏈上的所有中介都要分得一杯羹。
首先出場的又是我們的吝嗇鬼山姆大叔了。就算你躲得過資本利得稅﹐你也逃不過因購買黃金首飾和金幣所要繳納的消費稅。另外﹐高昂的交易成本和佣金也是一筆數額不菲的開支。買過黃金首飾的人都知道﹐價格加成是貴金屬交易中的一個普遍現象﹐這一點無論對投資用黃金還是訂婚用的金戒指來說﹐全都一樣。說到底﹐你購入黃金的初始成本中﹐有一部分是註定要流入這些中介的口袋的﹐你永遠也拿不回來。這一點和你付給房產經紀或其他經紀人的費用相同。
接下來還有黃金的存儲成本。你必須花錢租一個銀行保管箱。如果你擁有大量黃金﹐那麼租一個大號的保管箱一年可要幾百美元。當然﹐如果你害怕類似羅斯福總統簽署執行的6102號命令再次出現﹐你也可以將黃金存放在家裡的保險櫃中──這顯然是一錘子買賣(只要買一個保險櫃即可)。不過﹐你真的蠢到寧可毫無保障地將黃金藏在家中﹐也不相信政府嗎﹖
黃金所謂的“安全性”不過是寫在紙上的﹐取得實物黃金並安全地存放是要付出高額代價的。
成本五﹕是的﹐金價也會下跌﹗
力挺黃金的人總愛聲稱﹐黃金從來沒有像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或通用汽車(GM)的股票那樣跌的毫無價值。 雖然表面上看這沒錯﹐但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雖然黃金永遠不可能變得一文不值﹐但是認為金價不會下跌的想法無疑是愚蠢的。
回憶一下﹐上世紀80年代早期﹐金價在升到創紀錄的高位──每盎司850美元之後﹐兩個月內狂跌40%。到了1981年﹐黃金均價跌到只剩每盎司460美元﹐此後一直在底部徘徊﹐一直到2000年跌至大約每盎司280美元。對於當年那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來說﹐如果他們在1980年的歷史高位買入黃金﹐那麼他們要等28年金價才能回升到850美元/盎司的水平。這可不是一個明智的退休理財計劃﹕除非他們活到八、九十歲﹐否則他們無法兌現投資收益。
記住﹐黃金只不過是一種投資品。無論那些黃金迷說得如何天花亂墜(比如將黃金說成是對沖通脹風險的有效工具﹐或是價格只升不降的投資品)﹐你都要知道﹐金價會下跌的。而且有時候跌得很慘﹐就像上世紀80年代初那樣。
Jeff Reeves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標籤:
Commodity,
News Comments
2010年10月3日
Vanguard調整Target Retirement Funds
第一個調整的重點是將原本區分為歐洲、太平洋、新興市場的美國海外投資從三檔基金變成一檔基金,而這檔基金之前已經提過變更追蹤的指數為MSCI All Country World ex USA Investable Market Index。
第二個調整為海外投資的比重加大,以2025為例,從15%增加為23%。這些改變或許也可以給投資人在擬定資產配置時一個參考。
第二個調整為海外投資的比重加大,以2025為例,從15%增加為23%。這些改變或許也可以給投資人在擬定資產配置時一個參考。
標籤:
Asset Allocation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