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

大量舉債推升各國信評風險 國債利率飆升 慎防下波經濟危機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2010-01-28

過去一年美國投資人買進了創紀錄的債券,不過這可不是因為他們想尋求刺激,主要原因只是想找個地方放錢吧了。

而現在邁入 2010 年,債券市場很可能出現的是連新手債券投資人都不會喜歡的刺激、動盪,特別是先前已經體驗過股市徹底崩盤的投資者們。

1 年多前,當經濟近乎完全崩潰,華爾街所面臨的一大隱憂就是企業們可能會無法償還債務,也因此由抵押債券價格大跌開始點燃了另一波的信貸危機。

不過,幸好 2009 年經濟開始復甦,企業的信貸危機也總算驚險解除,壓寶投資公司債的投資人則都荷包滿滿,笑不攏嘴。

去年,隨著海外利率普遍下跌,債券價值增加,外國公債基金平均的收益率達到了令人滿意的 18.5%,吸引投資人投入債券市場,希冀可以再度遇上這樣的報酬率,好好賺一筆。

但是才進入 2010 年,債券市場就又傳出了不好的消息,這次令投資人擔憂的不是企業,而是「國家」。

債券巨人 Pimco 的分析師 Tony Crescenzi 指出,最主要風險因素就是國家主權債信風險

儘管希臘經濟現仍非常低迷,不過 11 月中投資人卻表現出對希臘財政的信心,市場接受希臘政府所發行的 1.4% 殖利率的 2 年公債。

不過《洛杉磯時報》主筆 Tom Petruno 認為,這些投資人大大誤解了市場,隨著希臘財政赤字有如吹氣球般不斷擴大,各大信評機構皆已在上月調降了希臘的評等,讓希臘淪為市場信譽最不足的國家。

現在投資者對 2 年期的希臘公債則要求 4.9% 的殖利率,已經較 11 月高出 3.5 個百分點。

如果有已經退休靠著養老金度過晚年的投資人在殖利率 1.4% 的時候投入希臘公債,現在可能會覺得自己像個傻子,更別提由於市場利率上調,以較低固定利率發行的債券現在價值已經自動下降,這些投資根本就是做賠錢生意。

去年 9 月杜拜發生的違約風波震撼市場,而現在希臘陷入的困境則是更加險峻。首先,歐盟規定會員國不得舉債過度,然而現在希臘的財政赤字幾占全國 GDP 的 13%,超過歐盟標準的 4 倍之多。

對投資人而言,更令人不安的是希臘的信貸危機預警著歐洲其他各國普遍的債務危機,市場上現在甚至創造了一個縮寫的字「PIIGS」,專指那些以大量財政支出支撐受到衰退打擊經濟的國家,這些國家作繭自縛讓國家面臨舉債過度的風險。

「PIIGS」指的就是葡萄牙 (Portugal)、愛爾蘭 (Ireland)、義大利 (Italy)、希臘 (Greece) 和西班牙 (Spain)。

當然,希臘政府已經承諾不會違約償債,不過債券違約恐怕不是多數債券持有人最擔心的事,他們最擔心的應該是債券變得一文不值,因為隨著其他投資人為抵銷投資風險 (例如擔憂財政支出無法確定最終將導致通貨膨脹) 而不斷對希臘新國債要求更高利率,原先的舊債券價值只會越來越低。

在投資市場上,「傳染」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本周,因為希臘國債殖利率再度飆升,愛爾蘭 2 年期國債利率一周內也由 1.79% 跳升至 2.09%。

截至目前為止,希臘的狀況已經在歐洲造成了影響,雖然尚稱不上恐慌。根據 Reuters/Lipper 數據,美國投資人持有的外國國債基金價值近來下跌了 0.7%,雖無法確定受到希臘影響的程度有多大,不過部份下跌的原因一定與希臘有關。

國家主權信用危機過去不是沒有發生過,但多是發生在新興市場國家,像是 1980 年代中期的拉丁美洲,這次與以往不同的是,產生借貸信用危機的是已開發的國家。

而主權信譽危機之所以產生,起因就是為拯救全球經濟和金融系統在 2008 年免於崩潰,以美國為首,全球各國無論大小皆紛紛降息,從央行釋出數兆資金,或是藉由債券銷售提供政府擴大支出資金。

然而各國政府大量舉債為大型企業紓困、用於刺激經濟方案、支撐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問題,其後果就是信貸危機並沒有徹底解決,這樣做只是粉飾太平。

每年都會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周才發布的報告就示警,全球已開發國家不斷累積的國債已經逼近爆發點。

世界經濟論壇認同,已開發國家大量舉債支撐了經濟,但是也警告政府要避免讓這成為下次經濟危機爆發的主因。

為縮減債務,希臘正著手削減國家支出,並開始向逃稅大戶徵稅,不過對照其國債殖利率不斷飆升,顯見投資人對此仍有疑慮。畢竟,經濟緊縮很可能會付出嚴重的社會成本,可能導致人民以和平或是其他手段推翻政府。

不過,舉債程度到底要到多大才算太多?

隨著美國財政部舉債有增無減,美國也同樣引起外界對其財政狀況的疑慮。以現在來看,美國仍不愁找不到投資人購買其債券,但重點在於價格!

對於美國長期國庫券利率,投資人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了,1 年前利率約為 2.6%,而現在則已升至 3.6%。

由希臘的債券風暴顯見,一旦投資人認為借貸條件難以接受,推升長期殖利率的速度可以有多快。

而「如果」這樣的想法持續影響美國國債市場,美國將必須付出更優惠的借貸條件,難保其他國家國債不得不跟進。

新債券投資者或許對市場感到很興奮,不過以低利買進舊債的投資者卻對自己先前的投資後悔不已,因為債券殖利率似乎還有得上升。

Fairholme改變持股策略

我在部落格中曾多次提到The Fairholme Fund (FAIRX),並不是在推薦這檔主動管理的價值型基金,而是持續在觀察這樣一檔相當具有知名度,而且標榜價值型投資,過去績效又很好的基金是怎樣看待市場的。去年十月才轉了基金的經理人對市場的看法,而現在Morning Star則報導了這檔基金對持股的策略有所轉變。看樣子,價值投資的主動管理基金,策略和看法的改變還是相當快速。

Berkshire Hathaway  (BRK.B) moved up to be the fund's second-biggest holding with Sears Holding (SHLD),  AmeriCredit (ACF), and  St. Joe (JOE) remaining in the top five. In the last six months, the fund materially disposed of shares in former top holding  Pfizer (PFE) as well as selling shares in  American Express (AXP),  General Dynamics (GD),  Northrop Grumman (NOC),  Boeing  (BA), and  UnitedHealth (UNH).

The fund's cash stake dropped to 16.2% from 22.4% as of August 31, 2009, and Berkowitz picked up shares in new holdings  Burlington Northern (BNI),  Citigroup  (C), and Winthrop Realty Trust (FUR).

該基金去年再度打敗大盤,同時過去十年的年化報酬率超過12%,其實表現很好,而過去十年的S&P 500年化報酬率是-1.11%。基金的最大持股是Sears,BRK.B排名第二,都在10%左右,如果以最近這兩週BRK.B的暴漲來看,今年該基金表現可能又要勝過大盤了。

而整個持股的最大變化是,減持了很多生計醫療股,像是PFE,卻增持了BNI和C,其中BNI是跟隨巴菲特腳步或是先前一步不得而知,但是對花旗的增持倒是讓我挺訝異的,畢竟花旗並不是價值型公司,而巴菲特本人如此熱愛金融股的情況下,卻也點名花旗狀況很不好,為何買入花旗,是個有趣的地方,再觀察看看,畢竟我是把花旗當投機用的penny stock。

美國二房房貸延期支付率持續上升



要注意的是Fannie Mae發布的資料比Freddie Mac都晚一個月,所以後者發布的是去年12月的資訊,前者卻是11月的。不過重點是情況都還是很不理想,或許二房有美國政府支撐,在半街收的狀態下,還是會持續下去,但是股價的起伏都只是投機炒作,而這些數據更顯示其實美國國內的經濟情況並沒有真的好轉。

2010年1月29日

海外投資人在Firstrade無法購買的基金公司清單

其實應該不只Firstrade不能買,而是券商都不能讓海外投資人申購這些基金公司的「共同基金」,而ETF是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所以並沒有限制。

  • AMERICAN BEACON
  • AMERICAN CENTURY 
  • ARIEL 
  • BUFFALO 
  • DIREXION 
  • GUINNESS ATKINSON 
  • HEARTLAND 
  • JANUS 
  • JENSEN 
  • LOOMIS SAYLES
  • MATTHEWS ASIAN 
  • MUHLENKAMP 
  • NEUBERGER & BERMAN
  • PERKINS (Janus)
  • THIRD AVENUE
  • VANGUARD 
  • YACKTMAN 
  • ADVISOR'S INNER CIRCLE
  • AIM 
  • AMERISTOCK
  • ARTISAN 
  • BARON 
  • FBR 
  • FPA 
  • OAKMARK 
  • PIMCO / Allianz
  • PIMCO INSTUTIONAL
  • US GLOBAL INVESTORS
  • WILSHIRE 

而關於目前已經在執行的定期定額計畫,交割公司無法自動停止,因此Firstrade會幫忙將以上公司的基金定期定額計畫取消。賣出時可先和Firstrade連絡,該券商可以免手續費賣出。

不是要賺錢的一篇文章

最近非凡新聞週刊和Richi網站合作,而Richi網站是一種很創新的商業模式,作者可以提案,然後看看有沒有人願意預購,例如我今天提案要寫一篇「沒錢時,如何用一百元過兩週」,而有很多人有興趣,超過我原本預估的十個人預購門檻,這時候我就算正式接案,寫文章給有興趣的讀者看。

而非凡和Richi的合作則是在一週內,看所有參加的財經主題文章,哪一篇最多人預購,那篇文章就可以登在非凡新聞週刊。所以我就提案要寫一篇文章:「各國股市的投資價值」,希望可以有機會刊登在週刊上面。

這個活動雖然我會有一些收入,不過完全不是想靠寫文章賺錢,因為一個人預購也才五元,一百個人才五百,而對1500字的這篇文章以及背後花費的時間與精神相比,完全不合效益,主要只是想把這個巴菲特所用來評估各國股市的方法,透過週刊介紹給多一點人知道,而不要讓投資人只聽基金公司廣告正在募集哪個國家的基金,就投資哪個國家,一下子拉美一下子金磚,這樣下去通常只是肥了基金公司,而投資人卻總是追高殺低只有賠錢的份。

所以,如果各位覺得這個部落格曾經對你的投資有一些幫助,或是有些文章你認為值得讓更多人閱讀,那麼請您幫點小忙,花點時間幫忙「免花錢」預購一下這篇文章,或是告訴我你想推薦哪些文章。

作法很簡單,請先拜訪Richi網站,然後點選右上角的登入,就可以免費註冊。註冊很簡單,請輸入E-mail和密碼就可以了(你可以選擇不常用但有在收信的E-mail,若不知道是否信任這個網站,請詳閱隱私權聲明),然後註冊就有五元可以預購文章。註冊完之後登入,可以點選上面文章的連結或是在Richi搜尋,然後用註冊贈送的五元預購這篇文章,這樣就可以了,所以其實你自己也不必花費任何金錢。

當然,網站上也有不少好文章,有些文章只花五元是很值得的,而付費機制也很簡單,信用卡或Paypal等都有。當然,如果你認為文章很有價值,願意花超過五元預購,也是可以的,因為五元只是最低下限,我的觀察是也有人願意花一百元去預購好文章。

這算是一個很新的商業模式,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不過我想將來這樣類似的概念,再加上電子書硬體的成熟,應該也會帶來一些閱讀與寫作上面的革命性改變。不過以目前的能見度與閱聽者付費觀念還不那麼普及的狀況來看,我想這種商業模式對寫作的人來說,要賺到錢,恐怕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至少以本Blog來說,PR值從零到二,廣告收益其實也才一百出頭台幣,所以寫Blog是CP值很低的。

2010年1月28日

美參議院以70對30票通過貝南克連任

2010年01月29日  華爾街日報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連任一事週四在參議院獲得通過﹐但他得到的反對票數也超過了之前任何一位Fed主席。

美國參議院以70對30的投票結果授予貝南克在Fed又一個四年任期。貝南克的第一個任期將在1月31日正式到期。反對呼聲之高反映出公眾對金融危機期間華爾街獲得援助一事的不滿情緒。

現年56歲的貝南克在2006年由美國前任總統、共和黨人布什(George W. Bush)提名出任Fed主席。現任總統、民主黨人奧巴馬(Barack Obama)去年8月份表示﹐他會提名貝南克連任Fed主席。

但是就在上週﹐一些民主黨人公開表示反對貝南克連任。他們指出了美國公眾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憤怒﹐一些人甚至認為Fed在金融危機期間更多關注於對銀行的救助﹐而不是幫助整體經濟復甦。

而貝南克的支持者們認為﹐貝南克果斷決定將利率下調至近零水平﹐向金融系統注入超過1萬億美元的流動資金﹐並對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等大型金融公司施以援手﹐這些措施有效避免了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重演。

隨著美國經濟止跌回升﹐貝南克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將是決定何時開始加息。如果加息過早﹐則可能會扼殺經濟復甦的萌芽﹐並使本就疲弱的勞動力市場雪上加霜﹔而如果加息過遲﹐則有可能引發新一輪資產泡沫﹐導致通貨膨脹率重現上世紀70年代的高位。

2010年1月27日

今天我們來看看公開說明書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或聽過基金廣告的警語,這是金管會的規定,但是無論國內外,無論是否有明文規定,其實詳閱公開說明書本來就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公開說明書短則十幾頁,多則上百頁,如果買美國掛牌的基金,則通常只有英文的,而其實去閱讀幾十頁的英文,對英文不好的人,可能會覺得很費力,但是要把辛辛苦苦賺到的錢投資在基金,卻沒有對基金進行瞭解,那真的是連承擔了什麼風險都不知道。其實我的英文並不好,大學聯考英文還不到50分,上了大學讀原文書課本,一開始都是滿江紅的狀態,幾乎一半以上的字都要查字典,一個晚上可能就看一頁,而且還是每個字都知道中文意思,但是連起來就不懂了。所以如果你的英文比我好,那閱讀英文的公開說明書至少對你來說已經是門檻低了很多,而如果你的英文跟我一樣爛,那就一起努力,拿起字典慢慢看吧!以本文舉例的VT這檔ETF公開說明書為例,其實不多不少,有30頁,一個晚上看一頁,剛好一個月可以看完。花一個月作功課,來決定把自己往後好幾萬甚至上百萬的資金要怎麼投資,我想是應該要做的基本功課,就算有理專協助你作投資規劃,但是這種功課不自己作,其實就無法掌握整個投資的風險與細節。而個人的切身經驗是,我遇過從來沒有完整看過公開說明書的銀行理專(而且他還是掛名顧問)。

對於有聲廣告,金管會認為基金應該揭示的警語是:「基金投資不表示絕無風險,本公司以往之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大家如果常聽廣播都應該有印象,雖然這段話會以超快的速度唸過去,好像作個交待就好。不過其實這才是最重要的部份。

美國基金或ETF的公開說明書通常稱為Prospectus,在發行公司的官網都可以找得到,通常都以PDF檔案的形式提供下載,有的公開說明書會包含最近年度的財務報告,有的則另外提供,但是公開說明書與財務報告都是公開而且容易取得的,如果不是的話,建議你在投資這種資訊不夠透明的基金時,要考慮一百次以上,而不是三思就好。本文以VT這檔ETF為例,全名是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由Vanguard所發行的全世界股票ETF,可以Google這檔ETF的全名或是到Vanugard網站查詢,連結到VT的資訊網頁(如下圖),然後點選Prospectus & Reports:




你會發現有這些選項:

  • Statutory Prospectus [pdf] --> 公開說明書
  • Statement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AI) for this fund [pdf] --> 基金的補充資訊
  • Request prospectus by mail --> 不方便下載,可以mail索取
  • 10/31/2009 -Annual Report [pdf] --> 每年十月底會發布的年度財報

其中SAI也很值得看,不過不是最重要,也不是本文重點,所以我先截圖讓大家看一下目錄,大家就可以知道SAI內容是什麼:



而年度財報我後續會再發文討論,這邊就以公開說明書為主。打開PDF檔案後,會看到這個畫面:


其實如果有購買Vanguard的ETF,應該都會收到很相似的紙本說明書,不過收到的紙本文件是許多基金的資料,而公開說明書則是只有這檔ETF的資料。(也有些基金公司會把好幾檔相關的ETF資料放在同一個公開說明書。)這個PDF總共33頁,去頭去尾其實要閱讀的部份大概只有25頁左右。先看看目錄:


目錄最下面其實就先有一句警語:An investment in the Fund is not a deposit of a bank and is not insured or guaranteed by 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mpany or any other government agency. 思是這檔基金的投資並不是銀行的存款,因此並沒有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或其他政府單位的保險或保證。

Primary Risks

而接下來則是ETF Profile的部份,這部份內容大概是:

  1. 基金要追蹤的是基準指數的績效,而獲得和全世界已開發和新興市場公司的股票相等的報酬。
  2. 主要的投資策略是被動管理,或稱為指數化投資,追蹤FTSE® All-World Index這個指數,該指數是「自由流通量調整市值加權」的指數,被設計來測量全世界大型和中型公司的市場績效,指數的成份股大約有2800-2900間公司,包含了47個國家,包含開發和新興市場。市值最大的主要有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和德國,分別佔46%、9%、9%、5%、3%,而ETF則是持有約2000支成份股,涵蓋整個指數的99%市值。這檔基金在以下的特徵上盡量與指數貼近,包括各種產業的權重、各個國家的權重以及市值的權重,並在這些財務比率上也力求一致,像是本益比以及股利殖利率。

而最主要的重點在於風險揭露的部份,這檔基金有以下的風險:
  1. Stock market risk:股市會漲會跌,而這檔基金有投資海外市場,可能漲跌幅度比美國股市更大,而且可能海外市場和美國市場漲跌相反,而這檔基金追蹤的指數有可能會在某些時候專注於某些產業或是某一群公司。
  2. Country/regional risk:一些海外或區域性的公司,可能因為某一些政治動盪、財政困難或天然災變而影響股票價值,而如果這檔基金在這些出問題的國家或區域持股比重很大,那麼基金的績效就有可能受影響。而這種狀況在新興市場將特別容易出現。
  3. Emerging markets risk:新興市場的公司比起已開發國家而言,會有比較大的股價波動,而且流動性比較差。
  4. Currency risk:如果海外投資的投資區域匯率貶值,因為本基金以美元計價,績效會因此而變差。
  5. Index sampling risk:雖然基金本身會盡量追蹤指數,但是可能會有基金績效和指數不一致的情況。

而因為ETF是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所以會有以下的風險:
  1. 市場價格和淨值不一致:市場上有可能你會以比淨值還高的價格買到基金,也有可能已比淨值還低的價格賣出基金,這種淨值和市價的差異有時候會很明顯。
  2. 雖然這檔ETF掛名在紐約證交所交易,但交易市場有可能無法持續。
  3. 這檔ETF在紐約證交所的交易,如果證交所官方認為適當,將會被禁止交易,例如被取消掛牌,或是遇到股價波動過大而停止交易這種啟動「保險絲」機制的情況。
Fees and Expenses

接下來公開說明書談到費用的部份:



管理費用只有0.01%,其他費用則有0.29%,而一年的總費用也才只有0.30(請看國內類似的共同基金收多少吧!至少五倍以上!而全球基金平均費用率根據公開說明書的資料,是1.49%!)這個費用也只是大概,因為實際上都會有些許差異,要看每年的財報才知道過去這一年的費用大概是多少,但是並不會差太多(可以低於0.1%!)。而其實費用也會有所改變,可能因為行銷策略或是基金的規模以及交易的熱絡程度而有所不同。

公開說明書並有舉例,如果你投資一萬美元,每年平均以5%的成長,那麼投資年資和花費的費用分別是:



而這些費用並不包括買、賣交易時付給券商的手續費、稅金等,也不包含創造和贖回ETF單位時的費用(不過散戶不必考慮後者)。創造和贖回的門檻是大約672萬美元(20萬股),而費用大約是15000美元。(註:創造就是以成份股的持股去申購ETF的單位,像是台灣五十的創造最小單位是一百萬股,也就是一千張。)

How Do I Buy and Sell Vanguard ETF Shares?

接下來談到一些基金的基本資料,並告知投資人這檔ETF還有共同基金的版本,而共同基金與ETF的差異在於共同基金以每天結算的淨值交易,而ETF則是以市價交易,而市價會受市場上股數供需而影響,一般狀況市價和淨值會很接近,但是如果市場波動劇烈,就可能產生明顯的折價和溢價。

而要怎麼交易呢?首先是創造單位的方式,但是這對散戶投資人並不常見,多是機構投資人在用。再來是可以用共同基金轉換成ETF(要付一些費用),或是在交易市場上買進,但是會有交易價格的落差以及折價溢價的問題。

而基金本身要投資至少80%以上的資產在股票市場上,但是80%這個政策可以在60天以前通知股東之後進行變更,而變更並不需要投票表決。


Plain Talk About International Investing

這檔基金主要投資的是全球以開發和新興市場,並且以大型股與中型股為主。而投資國外市場有許多狀況和美國不同的,例如不同國家的公司可能使用不同的會計、審計準則,而財報標準也都不同,甚至股票的流動性也不同於美國股市,而每個國家ㄉ對交易所、券商以及公司的監管也都不同,因此有可能因為上述這些原因而導致投資績效不佳。

Stock Markets



PS:以S&P 500指數為代表。


PS:以MSCI EAFE Index為代表,不包含新興市場。這些數據並不表示將來ETF也有這樣的表現。

Indexing Strategy

這檔ETF使用的追蹤指數策略並不是完全追蹤,而是採樣追蹤(sampling method),基金的管理者會使用電腦程式從全部成份股之中選出對指數有代表性的各股,並且不脫離指數的主要特徵,包括各種產業的權重、各個國家的權重以及市值的權重,並在這些財務比率上也力求一致。

Depositary Receipts(存托憑證)
這檔ETF會盡量在各國的股市直接購買股票,但是有些情況下,並沒有辦法直接投資(像是中國的外資投資限制),這時候就只能用存托憑證的方法,間接持有指數的成份股,例如有一家公司在中國上市,但是ETF卻無法直接在中國投資,而如果這家公司也在美國有ADR,便可透過持有ADR的方式持有該公司的股票。

Other Investment Policies and Risks

而這檔ETF未來有可能會改變追蹤的指數,像是現在追蹤的FTSE All-World Index不再持續(畢竟指數是一家公司的商品罷了)或是其他的情況發生。而如果有更廣泛的全球股市指數,這檔ETF也將會建議改變指數。

而如果未來有機會改變追蹤的指數,那麼轉換過程可能會造成一些交易費用的損失,以及買賣之間的盈或虧,而Vanguard會透過一些交易機制盡量避免這些情況發生。此外,這檔ETF在限制的程度內,有可能會投資股市期貨、選擇權合約、權証、可轉換證券以及交換協議等衍生商品,而這些衍生姓商品可能會讓基金遭遇和持股不同的風險,甚至可能有更大的風險。不過這檔基金將不會是用這些衍生商品進行投機或是槓桿操作。

而除了上述那些衍生商品,這檔ETF也可能會持有一些海外國家的外匯合約,這是為了可以維持和該國指數一致的匯率暴險。通常這樣的外匯合約是指定去買或賣一個特定價格的匯率,並且在未來的特定時間內完成交易,例如30天、60天或90天。然而這樣的合約並無法排除該國股市下跌的風險,而是在交易外國的指數期貨時可以有匯率避險的功能。

Cash Management
這檔ETF的現金會投資在Vanguard的一些CMT Funds (constant-maturity treasury),也就是非常低成本的貨幣基金,而ETF只需負擔成本費用。

Premium/Discount Information


所以這檔ETF大多是溢價的情況,但過半情況沒有超過1%。

NAV and market price, and of the Fund’s target index

淨值和市價相差不大,但是和指數有超過1%的差距。

Purchasing Vanguard ETF Shares From the Issuing Fund

  • Eligible Investors.
  • Creation Units.
  • In-Kind Creation Basket.
  • Cash Purchases.
  • Purchase Balancing Amount.
  • Placement and Timing of Purchase Orders.
  • Clearance and Settlement of Purchase Orders.
  • Transaction Fee on Purchase of Creation Units.

PS:這些跟散戶比較無關,就先略過了。


Portfolio Holdings
投資組合的持股會公佈在Vanguard網站,有所更動的話,大多會在15天內公佈,最晚30天內會公佈。


Turnover Rate
雖然這檔ETF希望可以長期投資,然而卻隨時都有可能買賣股票,而交易通常是為了追蹤指數所需,因此週轉率通常都很低,而根據晨星的資料,國際股票行基金的平均週轉率為74%。

The Fund and Vanguard
這邊介紹Vanguard公司、管理者與基金,也先略過。

Dividends, Capital Gains, and Taxes
這檔ETF通常在十二月底會配發現金股息,可以選擇收到現金或是直接股利再投資。而再投資計畫要在券商那邊有支援並且作設定,

Daily Pricing
每股淨值(NAV,net asset value)在每個交易日休市之後會計算出來,也就是紐約證交所下午四點之後(不含盤後交易)。而如果你在次級市場交易,買賣的價格是市價,可能會高或低於淨值。而基金的持股則是用市價來計算,如果是外國股票則會以第三者所提供的匯率先轉換成美金在計算。

但是如果股價不可得或是無法反應真實的價值,那麼會採取公允價格計算(fair value),通常使用的時機是海外的一些持股,例如那些在基金定價之前已經休市好幾個小時的市場,或是有一些突發事件造成股價的過度反應,例如財報公佈、併購消息、或天災、經濟或政治重大消息、恐怖攻擊事件、利率改變等事件。

Financial Highlights


發行淨值為$49.74,到這份報告公佈時,投資收入為每股$0.34,但每股淨值損失$16.49,所以結算後每股淨值減少了$16.15,因此淨值變為$33.59,而報酬率為-32.47%。總資產為114百萬美元,總費用率為0.29%,而平均淨資產的投資收入為2.49%。週轉率只有5%。

PS:公開說明書並不是時常更新,因此裡面的財務資訊或一些經常變動的數據可能和現況有所差異,這在閱讀的時候要小心,我有看過三年沒更新的公開說明書。而本文舉例所用的是2009年二月發布的公開說明書,也已經距離現在快要一年了,而裡面的財務資訊則引用2008年十月底所發布的年度財報,差距更久。

Glossary of Investment Terms
公開說明書的最後附上兩頁投資字彙的詞彙表。



所以你完整讀完過你購買基金的公開說明書嗎?還沒的話,趕快找來讀吧!

2010年1月26日

波克夏將加入S&P 500

Berkshire Hathaway Shares Soar As Warren Buffett Joins the S&P 500

S&P says tonight (Tuesday) that Berkshire will replace 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in both the S&P 500 and the more exclusive S&P 100.


Not surprisingly, Berkshire B shares were up 8 percent in after-hours trading minutes after the news hit .. rising to $73.50 from today's 4p ET close of $68.06.

The higher-priced Class A shares were up 5 percent to $107,000 from today's 4p ET close of $102,010.

The big index funds that try to mimic the returns of the S&P 500 will now need to buy Berkshire Class B shares, boosting demand for the stock.





波克夏B股將加入S&P 500和S&P 100兩個指數,因為併購了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所以就直接取代這家公司在指數中的位置。而消息傳出後,盤後交易暴漲了將近8%,而A股也漲了5%。而上漲的因素主要是因為加入指數之後,許多的指數型基金都會需要增加波克夏的持股,所以市場上預期波克夏的股票將變得更搶手。

波克夏的市值在S&P 500中並不小,過去主要是因為股價高而造成成交量不夠高,所以沒有加入指數,而B股分割成原來的五十分之一後,這個問題已經獲得解決。而巴菲特本人認為加入指數對股東是好的,但是沒有刻意強求。

波克夏B股成交量在分割前一兩週已經開始增加,而分割日之前一年的平均成交量為1827097,分割後雖然還不到一週的成交紀錄,但是平均則有8430132,而最低也有3841643,所以成交量較過去至少成長兩倍以上。

Gold - The Big Picture - Boston.com

Gold - The Big Picture - Boston.com

Posted using ShareThis

2010年1月25日

[轉載] 別讓彭淮南總裁變成下一個袁崇煥!

原文為部落格Yesfx Global invest的文章「別讓彭淮南總裁變成下一個袁崇煥! 」深有同感,因此轉載此文。巴菲特說柏南克不續任,他要賣美股,而我可以很肯定的說,如果彭淮南因為政治、工商界等壓力而下台,我也會賣台股,雖然我只是小小散戶,但我仍然要投下不信任票。





看到今週刊這篇"6A總裁彭淮南的困局":彭總裁為何不讓錢進台灣?背後有何不為人知的因素?新台幣長期趨貶,對你我財富產生什麼影響?6A總裁應該向全民說清楚。 真是龜覽趴火!台灣的財經媒體除了會作亂,煽風點火吸引點閱率以外,還會作甚麼?這些人到底腦袋中似乎完全沒有任何一絲的社會責任!

台幣低估應升值?央行駁斥<--這篇是央行的說法.事實上台幣還有不能升值的苦衷!



彭總裁1998年上任後,台幣一直維持在30~35元這個區間.十年前台灣發生央票破產事件,當時在某劉大掌櫃策動下.由官股銀行全數吃下央票虧損.之後一連串人謀不臧虧空.造成台灣2001年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請看中研院研究員報告).金融體系的敗壞加上2000年後的網路泡沫.讓中央銀行只能採用降息與低利拯救經濟.不過低利率會伴隨一定的副作用:壽險業為了彌補利率與保單紅利之間的損失,必需不斷找尋較高報酬的標的.唯一的出路就是投資海外資產.至今,國內壽險累積的海外資產已經高達3兆!(壽險資金運用 海外投資估破3兆).只要台幣升值1元.整體壽險業台幣計價淨值就少掉940億!

當然壽險也會作避險.但避險是要錢的!若成本0.5%,一次避險就會吃掉150億的收益.也因此.當台幣升值,或者變幻無常時.壽險業就會陷入持續虧損的慘況.2008年底金融海嘯時,台灣全體壽險業淨值幾乎變成負值.至今資產已隨股市大幅回升.但壽險業體質強度,仍遠低於2007年之前的狀況.1997年後日本壽險業出現一波大破產潮.就是在利差損,股市跌,與匯率過度波動三重夾擊下不支倒地.1980年~1995年,美國利率從17%降到6%.而2000年後台灣壽險業能買到的海外資產利率.只有0.5%~5%.能承受的波動會遠遠比日本壽險業低.

當台幣升值時.光是金融業的問題.就足以引發台灣經濟重創.更何況還有電子業外銷的競爭問題.尤其在美國消費意願大減後.新興市場競爭極為激烈.2008年初有心人士炒作了一波台幣(請看:台幣升值對台股效應與普拿疼相同 )就造成了之後電子業慘賠,金融海嘯後的復甦韓國電子業獲利已經在創歷史新高,但台灣電子業才剛開始轉虧為盈.所幸彭淮南總裁在7月主動發動台幣貶值(請參考:台灣央行掌控匯率的手段 )那次的放血早早清掉了過多的熱錢.2008年底時全球風雨飄搖,每個新興市場都可以隨意傳出危機.熱錢急撤.但所有謠言就是不會談到台灣!這都要歸功於彭總當時的遠見.在主導台幣貶值之前.彭總為了打擊通膨與熱錢,又要避免升息擴大利差引誘升值預期.因此08年6月調高存款備率.讓當時已經在下跌的股市加速.被稱為"彭淮南跳空缺口".這兩個動作.與當時政府炒房炒匯灑錢擴大內需完全背道而馳.許多評論認為彭總裁與執政當局從此產生無解的心結.

事實上有心結的可能不止是政客.還有一大票人與某些媒體在2008年初吹捧台幣將狂升,眼睛瞇一下台股就會上萬點.在彭老的鐵腕下極可能產生巨額虧損,懷恨在心..

現在經濟似乎有些好轉.媒體上又出現了吹捧台幣的聲音.近期亞洲央行都在同步阻升自家貨幣,中國寧願背負全球失衡原兇,承擔貿易報復,股市下跌風險也不讓人民幣升值.日本新政黨嘗試放任日元走升半年後.換財長重拾阻升態度.媒體竟然完全無視.而且這次不同.今週刊竟然把矛頭指向彭老!恰好前幾天有一個保障任期的官員"自動請辭",又通過了某個法案確認央行不是獨立機關.稍作聯想就會讓人不寒而慄!

彭老若走人,可能有無數的國際機構等著高薪挖角.天天與老闆唱反調更容易讓人倦勤.這時若輿論成型.央行與國際熱錢的對抗會更顯孤獨,全民最大的損失與憾事真的有發生的機率.身為一個網路鄉民.只要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多一個人聲援,或許網路的力量就能夠阻止這次媒體看起來很像陰謀的炒作!

PS: 部份連結我轉載時未作超連結,請連結原文。

[Book] 看線圖輕鬆賺外匯

看線圖輕鬆賺外匯
作者:Joe
出版社:法意資產管理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592100
裝訂:平裝






Chapter 1 什麼是外匯?

1-1 外匯基礎認識
1-2 銀行掛牌匯率交易與外幣利率
1-3 不可不知的外匯名詞
1-4 外幣特性與匯率震盪

Chapter 2 進場的前製作業

2-1 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銀行
2-2 保證金與銀行外幣現貨
2-3 重要訊息與參考網站
2-4 線圖網站的操作與設定
2-5 操作外匯的目的與心態

Chapter 3 靠線圖獲利

3-1 戰略與戰術運用五浪分析法
3-2 自己製作線圖
3-3 判斷落點與發生路線
3-4 技術分析的可信度

Chapter 4 貨幣簡史

4-1 基礎貨幣與貨幣基礎
4-2 利率
4-3 貨幣與商品
4-4 匯率
4-5 通膨、投資、理財、投機
4-6 炒作的根本──套利交易

Chapter 5 新手問答集

5-1 關於銀行
5-2 關於線圖
5-3 關於操作




作者的Blog:外幣是穩定投資的天堂

Comments:從事美股交易,總是會牽扯到外匯問題。對我來說,外匯研究的難度相當高,甚至我還沒有頭緒要怎麼踏近那個領域,而且其實股市的許多知識和常識我都還沒學習完,所以還沒有機會去接觸外匯交易的領域,不過總是在換匯需求時,會去拜訪一些外匯相關的部落格看看他人的看法,而本書作者的Blog就是其中之一。


相對於股市的指數投資或價值投資,外匯這兩樣投資哲學卻完全派不上用場,因此除了定期定額以外,或許技術分析是一個可能的解答吧?但是在我的理念中,技術分析終究還是一門分析過去資料的工具,而不是預測未來的水晶球,然而在外匯交易上,分析過去的意義並不大,而所有對過去的分析都只是對未來作預測的基礎,預測未來才是外匯技術分析的重點。


而這部份其實也是我最質疑的,在書中的218頁,問題二之中,就談到線圖分析能不能信的問題,因為如果行情都照線走,那麼大家都是有錢人了。而作者認為行情的確會照著線圖走,而且認為這是近似比馬龍效應的結果。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又稱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我在教育學程學到的一個概念,假若老師認定某些學生為「資優學生」,即使他們其實並非真正的資優,但是因為老師認為資優而特別用心,經過老師的提點和鼓勵,最終也會成為資優學生。同理,當大家畫出來的線圖都是那樣走,交易也跟著那樣走,而行情就會照著線圖走。


只是在市場上,到底是比馬龍效應比較強,還是莫非定律威力更大,那就只能投資人親身體驗之後才知道了。而或許是我果然是技術分析的外行,我並無法理解為何線圖分析能夠成功的原因,而我也尚未體驗過。不過如果轉個方向想,線圖分析如果夠客觀的話,其實就是一種被動化的交易,而不會受到投資人心理因素以及市場各種訊息的干擾,這種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能否保證獲利,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而即使不作外匯交易,我認為這本書也是美股投資人應該閱讀的一本書,因為其實書中有相當大的部份在談一些基礎的貨幣概念以及銀行換匯業務的介紹(請看目錄),而這些正好是我們要把新台幣換成美金的時候,會需要的基礎知識。

美國到底印了多少鈔票?

這應該是一系列的文章,不過因為我還沒理出頭緒來,所以就先一篇一篇發,如果將來有成一個系統,再來整理吧!

一個國家的貨幣,其實是一種負債,而非資產。因為每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發行銀行(因為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所謂的央行,但是以下都簡稱為央行)發行貨幣時,目前大多並沒有基於某一些資產的基礎,所以是虛擬創造出來的,創造出來的貨幣越多,負債就越多。如果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就會發現是分成資產與負債兩邊,其中資產是Assets,相信大家都很熟這個字,而負債是Liabilities,如果衍伸去看Liable或是Reliable這兩個字,就會知道這是一種責任和信賴,所以其實負債的深層意涵,就是信賴和責任。

央行的資產部份今天先不談,主要談的是負債。央行的負債其實可以統稱為貨幣基礎 (Monetary Base),而貨幣基礎又由兩個部份組成,第一部份也就是流通貨幣(Currency in circulation),簡稱為通貨,我想大家比較熟悉通貨這兩個字,包括通貨膨脹或是通貨緊縮,指的就是這裡談的流通貨幣,也就是所有在外面公眾流通與使用的貨幣。第二部份則稱為準備金(Reserves),也就是銀行從存款中,為了確保存提款或資金流動而提取放在央行的資金。而簡單的公式剛好就是這幾個字的簡寫:MB = C + R。

好的,那我們來看看C的部份。各國其實都會把相關的資訊公告在央行的網站,包括我們熟悉的台灣與美國都很容易查詢到,其中台灣就是央行(央行官網-->發行貨幣-->統計資料-->每日通貨發行數),可以查到目前有一兆一千多億的通貨在流通,每天發行或回籠的量可達數十億元。而美國則是查詢FED(Economic Research & Data-->Statistical Releases and Historical Data-->Bank Assets and Liabilities-->H3),下面這是各年度的統計變化


從1990年到2008年,增加為3.2倍。FED的貨幣基礎和準備金資料在這裡(每週和每月公佈一次,可下載歷史資料)。我們再回想一下上面的公式:MB = C + R,這邊這張表格有了MB和R,很容易就可以推算出C了。上面的表格看起來好像情況還好,可是如果去看貨幣基礎的曲線(Sources):


有沒有發現很恐怖?美國的貨幣其實很多人認為在某一個程度上已經達到一種「失控」的狀態了,因此市場對美元看空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而美國雖然已經脫離金本位很久了,但是如果把黃金儲備跟上面的圖比較就會發現,現在美元貨幣真的是製造龐大的債務罷了。(想知道現在美國有多少債務,並且以怎樣的速度成長,除了去紐約看那個國債鐘,其實去DollarDaze網站就可以看到了,很怵目驚心!現在是$12,393,491,358,850,等你看到時應該又差很遠了)總之,以下是美國黃金儲備和金價的走勢:


美國在二次大戰之後,因為沒有戰備黃金的需求,所以開始減持黃金,再加上歐洲國家開始拋棄金本位,所以也沒有把黃金轉存到美國,黃金的量也就沒有增加,到1970年代後,黃金儲備就幾乎沒有變動過了,而真正完全靜止不動剛好是在我出生的1978年。

所以現在的美元是不是最沒有價值的時候呢?如果把黃金準備考量進去的話,其實是非常沒有價值的沒錯,但是並不是歷史僅見的一次:


目前美元的貨幣基礎(MB)其實只有15%的黃金作基礎而已,而且這還是現在高漲的金價才有這麼漂亮的數據。(3160億美元的黃金 / 20810億的貨幣基礎 = 15%)如果黃金回跌到800美元,那美元貨幣基礎其實只剩下一成的黃金準備,這比例是很低的(當然,現在的七分之一也沒多好)。

所以稍微整理一下目前已知的數據:

美國國債(2010-01-25) $12,393(billion) = 87% GDP
美國GDP(2010-Q1) $14,221(billion)
美國貨幣基礎(2010-01-13) $2,002(billion) = 14% GDP
美國流通貨幣(2010-01-13) $879(billion)
美股市值(2010-01-25) $11,289(billion) = 79% GDP


而2009一整年,美國增加的貨幣基礎總共是3470億美元,其中3030億是準備金的部份,流通貨幣只有增加440億美元。所以真正的鈔票沒有印很多(C增加5%),但是貨幣增加很多(MB增加21%)。

而你還記得TARP總共多少錢嗎?$700 billion!看看上面的表,再看看TARP的紓困,就會覺得那段時間真的不把錢當作錢看,而這種狀況下,美元這種貨幣,有多少的責任和信賴可言?

2010年1月22日

殖利率曲線是好用的水晶球嗎?


在很多網站,都會把短期到長期的債券利率化成曲線,稱為Yield Curve(InvestopediaWikipedia),就像上面Bloomberg這樣,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可以先看一下這篇文章:
深入探討殖利率曲線 2007-06-06 (原始連結
殖利率曲線可以說是債券的殖利率與其到期日之間的關係。債券殖利率即其隱含之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越高,相當於買入時折價越多,因此債券殖利率與其價格是呈反向關係,而當期的利率水準也影響人們要求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故透過觀察殖利率曲線除了有助於判斷當時的長短天期的利率水準,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借貸市場的供需情形與市場對未來景氣狀況的普遍預期。

債券殖利率曲線的走勢可分為正斜率(Ascending Yield Curve)、水平(Flat Yield Curve)、負斜率(Descending Yield Curve)、駝峰型(Hump Yield Curve)四種,一般來說,以正斜率曲線最為常見。我們可以分別以純粹預期理論(Pure Expectation Theory)、流動性偏好理論(Liquidity Premium Theory)與市場區隔理論來解釋各種殖利率曲線出現的情形。

純粹預期理論認為,長期利率是由連續的預期未來短期利率組合而成的,因此,當預期未來短期利率上升時,會有正斜率的殖利率曲線,反之,殖利率曲線呈負斜率;市場上資金需求緊俏,預期未來資金的價格,即利率會節節上升時,長短期利差就會擴大,正斜率的情況就更為明顯。

流動性偏好理論則充分考慮了投資於債券的風險,認為長期債券的流動性低於短期債券,即便假設政府公債不存在違約風險,但在流動性的考量下,長期債券的風險隨著債券到期日增長而增加,長期債券所需的流動性溢酬較高,故殖利率曲線多為正斜率;但當長期利率遠低於短期利率而抵銷了流動性溢酬時,殖利率曲線仍可能呈現負斜率;當預期未來可能出現流動性問題時,市場所需的流動性溢酬便上升,而長期債券上升的幅度較短期債券為高,正斜率的殖利率曲線便變陡。

最後,市場區隔理論認為債券市場分別存在著短期市場、中期市場和長期市場。不同市場上的利率分別由各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決定。而現實生活中,一般商業銀行與貨幣市場基金對於短期債券的需求較大,而保險商或退休基金對於長期債券的需求量大,故可能長、短期債券價格高,中期債券價格較低,而造成兩端低,中間高的駝峰型殖利率曲線。

根據三種不同的理論,可由各種殖利率曲線的走勢,來解讀市場的長短天期利率水準,並預估資金需求,因此觀察殖利率曲線是評估金融市場現況和預期前景的重要指標。
由於沒圖很難理解,所以這四種狀況請參考下面這張圖(Source):


如果要更瞭解這些曲線,Pimco的教學寫得很不錯。那麼,歷史上有出現過這麼多種的殖利率曲線嗎?有的,StockCharts提供了很棒的工具:


右圖的紅線,只要拉動到你想要看的時間,左圖就會顯示出當時的殖利率曲線,或是用Animate可以看動畫。例如2002年一月的時候,是駝峰型,2006年七月的時候,接近水平,而在2006年11月的時候則是負斜率的狀態,現在如同上面的圖,處於正斜率(或稱正常殖利率曲線,Normal Yield Curve、Positive Yield Curve)。

而如果像是現在這樣,短期和長期的利率差距超過3%(通常是比較三月期債券和30年期債券的利率),讓殖利率曲線變成差距很大,就稱為陡峭的殖利率曲線(Steep Yield Curve)。而有的分類則是把Steep、Normal分開,再加上Flat和Inverted,而上面提到的Humped則算是Flat的一種,這種分類分式可以看Fidelity的介紹,同樣也有互動式操作可以玩。而一般如果要評估利率是否陡峭,則以兩年期債券和十年期債券利率的利差來做比較,如果利差逐漸縮小,則表示陡峭的情況逐漸趨緩。

那麼是不是陡峭跟股市有關係嗎?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張圖(Source):


圖中的深藍色區塊是經濟衰退期,紅色曲線則是用十年債券利率減兩年債券利率所得到的長短期利差。有沒有發現當利差變成負值之後,往往就預告著經濟即將衰退,從1977到2009年,五次都很準確預測到。所以當你2007年看到這張圖(Source):


你會認為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其實經濟的衰退在幾個月後從股市獲得確認。而如果事後我們再看一次殖利率曲線(Source):


歷史資料正告訴我們,當利差轉負之後,又陡峭回升,正表示經濟會有大衰退,而升到最高點之後逐步下滑,就是經濟復甦之後的牛市,直到下一次的利差轉負。而如果計算S&P 500和Yield Curve的相關性,其實有高達-0.56的負相關。而如果想查詢現在的利差情況(2-10 Year Yield Spread),可以看BloombergStockCharts(後者是「$UST10Y:$UST2Y」的比值而不是差值,比值<1表示利差為負):


好了,我們來看看邏輯。

利差為零的時候表示兩年和十年的債券利率一樣,而陡峭的時候表示十年利率遠大於兩年,所以造成陡峭不是十年利率升高,就是兩年利率下降。那麼哪種情況最有可能呢?如果把殖利率曲線和歷年利率的升降做比較,會發現在利率下降的時候,短期債券的利率就會反應而跟著下降,因此殖利率曲線就會變陡峭。如果再回到前面StockCharts的工具,試一下就會知道其實長期債券的利率並不太變動。所以陡峭和降息是同時產生的,而降息又和景氣循環有關,當景氣要邁入衰退的時候,就會開始降息,所以陡峭的起始=降息=景氣衰退=股市步入熊市。而從債券的角度來看,在陡峭起始的階段,因為股市處於牛市而吸收了大多數的資金,因此債券沒人要,價格就低,利率就高,但是隨著股市邁入熊市,資金轉往債券避險或資產重新配置,拉高了債券的價格,殖利率就降低,利差也擴大,所以這些事件都是息息相關的。只是要注意的是,這部份所說的都是接近五年以上的長期趨勢,不可以用來看低於兩年的短期變動,不然是完全不準確的。也因為這些關係短期並無法觀察出明確相關,因此很難斷定因果,但是這種景氣循環的邏輯還是明顯存在的。

但是,如果把美元牽扯進來,那邏輯就有趣了。我們從上面的資料已經知道利差和股市走勢有負相關,而我們也知道這一年來美元與股市也有負相關,所以利差和美元是正相關嗎?我們來看圖:


哈!怎麼只看圖的話,感覺美元和利差也是有負相關的情況?首先,A和B負相關,B和C負相關,A和C不一定就是正相關,而是要看A&B與B&C的負相關程度,如果兩對的負相關程度都相當高,A和C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正相關。那麼,我們再來用邏輯推論。我們已經知道利差的增加跟降息是同時發生,而降息通常會讓美元走跌,所以利差和美元是負相關的。我們看一下上圖,2007一整年和2009後半年,這種負相關的趨勢是很明顯的,中間則不太一致,可能是受到金融海嘯,市場混亂所影響。

所以接下來的情節會是什麼?我們已經知道了現在的殖利率曲線是處於最陡峭的狀態,也就是利差最大的時候,而將來會開始升息,升息不太影響長期債券殖利率,而是影響短期債券的殖利率,短期債券的價格則會下跌(這邊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只是這些事件會接連發生),所以將來債券可以期待買便宜貨的機會。

那麼美元呢?升息之後美元會逐漸轉為強勢,所以不建議太看空美元,有太多人誤以為美元既然長期趨貶,就想要空美元或不想持有美元資產,這是事實,但是不代表空美元有賺頭或是美元資產沒有持有的價值:

如果依照歷史來重演,那麼開始升息之後,美元指數在80-90之間上下,我想這樣的預期並不算不合理,而更重要的是,這樣對經濟的復甦是很大的助力。全球的經濟還是要仰賴美國等消費大國的消費力,如果美元貶值,相同的美元買到的東西變少,那麼購買慾望會下降,而且花相同的美元,卻只能創造比較少的產品需求,這樣對經濟並不是好消息。所以美國升息,美元升值,經濟復甦,這樣的劇本會是比較健康的。劇本,當然可以往不健康的方向走,但是如果是不健康的劇本,請各位多保重。

好的,最後來談股市。根據歷史經驗來看,在殖利率曲線最陡峭的時候(也就是現在),通常是牛市剛開始或是已經開始一段時間,而後面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牛市,而殖利率曲線的利差會隨著升息而逐漸下降,降到水平甚至利差變成負值,這時候請開始小心。但是通常利差轉負並不是牛市的最高點,而會有延遲,因此可以在利差轉負之後,開始做以下的動作:

  1. 對於買進持有的投資人,這時候可以選擇停止買進價格過高的股票。
  2. 對於波段操作的投資人,這時候可以開始逢高出脫持股。
  3. 對於喜歡做空的投資人,這時候可以開始尋找布局的機會。

為什麼會有延遲現象呢?因為在牛市,天大的壞消息也會被投資人視若無睹,而且利差轉負表示長期債券殖利率低於短期債券殖利率,也就是說市場認為將來利率下降的機會比較高,而同時可以看得出來利差轉負主要是因為短期債券殖利率太高,這個時候債券價格很低,而因為利率高造成借貸利率也高,並不利於經濟發展,所以這些趨勢都是對「未來」的看法,並不是利差轉負之後,股市就會馬上下跌,可以再回上面看看歷史走勢,就知道大概會有一兩年左右的延遲,而在這段延遲時間,股市會繼續上漲,直到泡沫破了為止。

所以未來股市會一直漲一直漲嗎?開玩笑,這怎麼可能。如果將來S&P 500又跌回七八百點,也是很有可能的,因為這是「短期」股價波動,但是殖利率曲線所對照出來的都是非常長期的走勢。試想,S&P 500從666低點到超過1150,也才花幾個月的時間。所以短期要怎麼忽上忽下沒有人曉得,純粹是市場先生自己玩自己的遊戲,但是整個經濟的景氣循環,還是有一股很強大而長期的力量在推動,因此長期看的話,要宣告牛市正準備開始,我還挺有信心這麼說的。而我接下來的動作,會是等待另一個買便宜貨的機會,所以股市如果跌了,我認為是好事。

註:美國公債利率資料也可上美國的財政部網站取得:Daily Treasury Yield Curve Rates(USTREAS)
註:除了美國的殖利率曲線,Bloomberg還有日本、香港、巴西、德國等國家的利率曲線或資料表,也可以參考一下。像是日本這種趨近於零利率的國家,殖利率曲線會是什麼樣子?

PS:這篇文章寫了兩個月才陸續寫完,都差點忘了寫 XD

2010年1月21日

以PEG ratio評估各國股市之價值



先介紹一下PEG,上面這是Investopedia的說明。分子是本益比,分母是每年EPS的成長率。假設一家公司股價100,收益10,那麼本益比就是100/10=10(倍)。這時候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買到一家公司的股票,股價只有10元,可是年收益也可以達到10元,這種好公司是不是很棒?所以理論上本益比越低越好,表示你用越少的錢就可以買到同樣賺錢的公司。但是本益比並不是一個可靠性很強的指標,最大的問題是本益比只能看某一個時間點的狀況,但是看不出企業是否成長的趨勢。如果本益比相當低,但是企業本身並沒有成長,那投資這種公司也不會有太樂觀的未來。因此PEG才會把EPS(每股收益)的成長率也放進來,同樣假設一家公司股價100,收益10,而EPS的成長率為10(%),按照上面的公式,可以算出PEG = (100/10)/10 = 1。一般如果這個值小於「1.0」,就算是一家不錯的好公司,而值理論上也是越小越好。當然,PEG本身也有問題存在,像是本益比如果使用的Earning不同,算出來的本益比就不同,PEG也是,而且重點是PEG的EPS成長率通常是該年度用估計值,如果預估錯誤,那麼使用PEG就會被誤導。

不過這還是一個越來越受歡迎的指標,只是大多用在評估個股,那麼如果用在評估各國股市呢?Bespoke就這麼做,下表就是結果:



金磚四國有三國排在前三名,而可以看出前幾名的成長率都很高,唯一例外是台灣,因為台灣的本益比更高。不過這種方式評估出來的結果很明顯對新興國家有利(本益比低、GDP成長高),所以應用性可能就有待商榷了。而能否用GDP成長率取代EPS成長率,也是有趣的地方。

如何查詢美股公司主要財務比率



  1. 開啟MSN Money網頁。
  2. 按照上面的方框按,到最後的Key Ratios,然後在右邊填入公司代號,這邊用3M為例,代號MMM。
  3. 然後就可以得到上面這樣的資料,這是很不錯的服務。
這是各種財務比率的中英對照:
  • Avg P/E:本益比
  • Price/ Sales:股價營收比
  • Price/ Book:股價淨值比
  • Net Profit Margin (%):稅後淨利率
  • Book Value/ Share:每股淨值
  • Debt/ Equity:負債股東權益比
  • Return on Equity (%):股東權益報酬率
  • Return on Assets (%):資產報酬率
  • Interest Coverage:利息保障覆蓋率

PS:MMM的ROE跟巴菲特的最愛之一KO相比,其實並不遜色。不過我沒有推薦大家買MMM喔!XD 我家有很多3M的產品,而研究上也有不少用到3M的設備,所以我對3M的股票還挺感興趣的。

2010年1月20日

央行抗禿鷹炒匯 聯合國讚揚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記者羅兩莎 /綜合報導】
2010.01.21 06:13 am

國際熱錢卡位兩岸「和平紅利」題材,外資紛紛湧入台灣,炒作新台幣匯率。聯合國官員日前公開稱許台灣中央銀行抵擋國際炒匯禿鷹「作法正確」,去年底以來數度喊話嚇阻有意炒匯的熱錢,「看來已產生效果」。

對於聯合國官員肯定央行作為,昨晚加班到近九點才下班的央行總裁彭淮南顯得格外開心。央行也主動發布彭博社這項報導給國內媒體。

根據彭博社報導,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亞太處處長齊柏十九日在紐約接受電話採訪指出,「不光是台灣,許多極大量的短線資金湧入亞洲」,這種不正常的資金流入造成經濟問題,且影響經濟的實質復甦。

美國月初公布的就業數據不如預期,美元應聲走跌,資金大舉撤離美國,進軍亞洲。光是今年以來,台灣已湧進廿四億美元熱錢,炒股炒匯。

央行五日發布新聞稿給各家媒體,並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的話表示,新興國家應該要有能力管制自己國家的資本流入,以免資產泡沫,明言不歡迎外資進來炒匯。

央行此舉深受齊柏肯定,他說:「這種道德勸說以維持市場秩序很好,有何不可?」

【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熱錢獲利了結帶動國際美元強勁反彈,中央銀行昨天順勢出手「重貶台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在尾盤大變臉,收盤前重挫一點九角,以卅一點九九元收盤,險些跌破卅二元。

匯銀人士說,昨天外資仍繼續小幅匯入,但央行強力阻升,「央行尾盤突擊成功」,此舉主要在宣示央行樂見新台幣回貶的政策方向。

但央行發布新聞稿解釋,昨天各貨幣兌美元都走貶,紐幣、歐元及澳幣貶值超過百分之一點,韓元貶百分之零點九四,台幣貶百分之零點五九,「新台幣匯率相對穩定」。

【2010/01/21 聯合報】





原文新聞可參考BusinessWeek的:Taiwan Right in ‘Jaw-Boning’ to Cut Speculative Funds,其中Jaw-Boning是所謂道德說服,又名下巴骨政策(Jaw boning policy),是指中央銀行只靠口頭勸說,而不採實質的行動。

世銀:2010年全球經濟預計成長2.7% 中國9%

【中央社╱曼谷21日專電】
2010.01.21 11:20 am

世界銀行今天發布「2010年全球經濟展望」,全球經濟2010年預計將成長2.7%,開發中國家預期成長5.2%,已開發國家預計成長1.8%。其中,中國經濟成長預估為9%。

世銀在曼谷辦公室發布的報告指出,隨著財政刺激措施影響逐步減弱,全球經濟復甦腳步今年下半年也將放緩;金融市場仍然艱辛,民間企業需求遲緩,失業率還是居高不下。

這份報告警告,金融危機最糟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但全球經濟復甦仍然脆弱,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將改變未來10年的金融與成長前景。

世銀也預測,2011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成長3.2%,開發中國家預期成長5.8%,已開發國家預計成長2.3%,中國預期成長9%。

根據世銀預測,「開發中國家中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East Asia and Pacific)2010年經濟成長率為8.1%,明年為8.2%;高收入國家部分,美國2010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5%,日本為1.3%。

世銀表示,由於國際金融市場穩定、新資金流入,加上強健的庫存循環等,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成長率今年可達8.1%水準。

世銀指出,中國內需、相關進口仍強,將支持東亞區域其他國家第二階段出口導向的復甦,因此,2009年世界貿易量大幅下降,降幅高達14.4%,但今年與明年預期分別成長4.3%和6.2%。

世銀也提醒,全球經濟前景仍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將視未來幾季消費者與企業信心,以及財政與貨幣刺激措施何時結束而定。

根據世銀預估,今年油價大致平穩,平均每桶約76美元,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今年與明年的年平均上升幅度預估為3%。

這份報告也警告,雖然經濟恢復正成長,但要彌補遭受的損失仍需要幾年時間,據估計,與沒有發生金融危機的情況相較,2010年每日生活費低於1.25美元的赤貧人口將多出約6400萬人。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世銀發布的新聞稿中指出,依靠捐款或補貼貸款的最貧困國家可能需要增加350至500億美元資金,才能勉強維持危機前的社會發展計畫。

【2010/01/21 中央社】





報告全文請到World Bank看Global Economic Prespects 2010(180頁,全文PDF)。不過很遺憾的是,這種報告其實有很大的部份是要讓全世界的人知道有多少人的經濟情況有待改善。請看上面圖裡面的文字:GDP成長正在改善,但是有超過6400萬人今年會處於極度貧窮的狀況。而全世界的新聞報導其實對這個「重點」視若無睹,卻只關心World Bank估計哪個國家的GDP今年會有幾%的成長,唉!

也請有能力的話,幫助一下海地。只是目前感覺很亂,不知道怎麼做最有效率。

Firstrade不能買Vanguard基金之因應

  1. 雖然沒有全面調查,但是目前已知的券商都無法讓非美國居民投資Vanguard的共同基金,因此必須改用Vanguard的相對應ETF。如果不知道原本買的共同基金對應的是那一檔ETF,請先上Vanguard的共同基金總列表找出你買的基金,例如你買的是Total World Stock Index這檔基金,那麼就以「Total World Stock」當成關鍵字,在Vanguard的ETF總列表裡面查詢,就可以查詢到Total World Stock ETF這檔ETF,代號為VT,因為交易時大多以代號進行,所以代號最好記得。以上面這個例子,如果基金名有Index代表是指數型基金,因此很有可能有相對應的ETF,而找到之後請自行比較ETF和共同基金是否追蹤同一個指數、費用率是否差不多、績效是否一致。
  2. 共同基金最大的好處是定期定額,而且定期定額的交易幾乎可以說是免費的,但是ETF沒有辦法申請定期定額,因此只能自行下單交易,而且每次交易都要手續費,因此這就有許多有待考量的。如果投資期間很長(20~30年),那麼根據過去的資料顯示,每個月、每季或每年扣款一次其實對最後的投資績效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想簡單自己證明的話,就自己用軟體畫一下日、週、月三種時間尺度的K線圖,十年線是否很接近,但是季線或年線就可能有點差異)。所以為了節省每次交易的手續費,可以選擇每年或每季交易一次就好。追求最低成本的情況下,可以作三個動作:A. 找手續費最低的券商,例如Sogotrade的$3就比Firstrade的$6.95低。B. 減少基金數,例如原本有美國、歐洲、太平洋、新興市場四個區域分成四檔基金,換成ETF則是VTI、VGK、VPL、VWO,但是一次要交易四檔ETF手續費就是四倍,所以可以把VGK、VPL合併用VEA取代,或是乾脆四檔ETF只用VT一檔就搞定。C. 減少交易次數,每個月買一次ETF其實真的算是頻繁交易了,券商會很愛這種客戶,但是未必績效會比較好。所以可以改成每季或是每年買一次,手續費就降成1/4或1/12了!至於怎麼決定,可以看金額,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的交易金額是手續費的1000倍,那就可以用較短期的交易。例如你的資金可以每一季投入$3000,而你又是使用Sogotrade,每次交易只要$3,那麼每一季交易一次無妨,因為交易成本只有千分之一。而如果每個月只有一萬台幣,換算成300美元,一整年也只有3600美元左右,那麼可能每年交易一次就好了。至於一年365天裡面大約有250天左右的交易日,選哪時候交易?被動不擇時的投資人可以選每年第一個交易日(兩個好處,一個是很多ETF選在年底配息,所以這時候買的ETF不會有股息累積在淨值裡面,另一個好處是年度績效就是自己持股的績效),或是每年的十月第一個交易日(美股有九月效應,九月股價表現不好,所以十月一開始買會比較便宜)。而如果擇時,可以參考KD指標,想辦法降低買進的成本價。
  3. 另外一個考量是匯款成本。如果有$5000以上,Firstrade幾乎完全補助($25),但是其他券商則沒有,所以如果一年投資金額不到$5000,匯款與交易手續費之間要精打細算一下。例如一年投資金額為$3600,使用Sogotrade券商,匯款成本約$25到$30要自行負擔,如果只交易一次$3,一年的交易成本大約是$33左右,接近0.9%。而如果使用Firstrade,匯款成本也是自行負擔,交易一次$6.95,一年交易成本1.03%,其實差異不大,甚至用Sogotrade可以變成一年兩次交易。而如果一年投資金額提高為$6000,使用Sogotrade券商,交易成本同樣是$33,但是使用Firstrade券商,因為有匯款補貼,所以交易成本會變成不到$10。因此請投資人按照自己的投資金額去計算怎樣比較划算,未必真的一定要轉移到手續費最便宜的券商。
  4. 找其他相關的基金和券商,例如嘉信理財的ETF,如果在嘉信券商開戶有免佣金的優惠。

附帶一提的是,其實Firstrade有考慮過要提供ETF定期定額的服務(請看這個討論串),不過我想要完全免佣金可能很難,但是如果可以提供折扣式的定期定額方案,或許也是很不錯的。例如原本交易一次$6.95,一年只交易一次,但是如果有定期定額方案,初次交易一樣收費$6.95,後續交易都只收$1,那麼投資人可以以很低的交易成本每個月或每季進行投資,而不必一年只能投資一次。而其實Firstrade也等於是每次交易都有佣金可以賺,一年下來佣金賺得比原來還多,所以如果真的有這種方案,是一種互惠。我已經寫信去建議,大家也可以一起寫信跟Firstrade提議一個合情合理的ETF定期定額方案,尤其這次Vanguard不讓非美國居民購買Vanguard基金,我想是一個很不錯的契機,所以大家一起來反應吧!

這是我目前想到的,因為似乎這個事件造成不少投資人的不便與錯愕,所以提供一些建議,大家也可以針對這個事件進行討論。

波克夏相關新聞數則

卡夫以197億美元買下吉百利

【聯合晚報╱記者傅依傑/即時報導】  2010.01.20 08:10 am


「好事多磨」四個月,美國卡夫食品公司(Kraft Foods)收購全球第二大糖果公司吉百利公司(Cadbury)終定案,卡夫提高買價約至119億英磅(197億美元),獲吉百利首肯,二家公司合併,將創造年營收約500億美元全球首大糖果公司。 

卡夫出價每股840便士(約13.78美元),外加每股10便士股利;最後買價119億英磅比四個月前最初開價102億英磅高得多。 

卡夫為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為道瓊工業指數30支成份股之一,具市場指標意義,收購英國首大糖東業吉百利,其間不斷加價, 備受注目,卡夫在美競爭對手赫西公司及義大利業者費列羅集團也加入競逐;卡夫最大股東、大富翁巴菲特則反對收購,擔心會稀釋股東持股,使整個收購過程高潮迭起。

卡夫去年9月首先開價102億英鎊(167億美元),吉百利以價格太低拒絕,幾經加價談不攏,19日終達協議。  

卡夫執行長羅森菲德(Irene Rosenfeld)上週赴倫敦,敲定交易。卡夫為增加收購現全實力,將旗下美國、加拿大冷凍披薩部門賣給雀巢公司,得款37億美元。 

【2010/01/20 聯合晚報】



卡夫CEO預計收購吉百利的交易將成功完成

華爾街日報2010-01-19

卡夫食品(Kraft Foods Inc.)首席執行長Irene Rosenfeld在成功撮合了收購英國吉百利食品有限公司(Cadbury PLC)的交易後不久表示﹐她對這項收購交易的成功完成充滿信心﹐最新修訂的交易將不再需要本公司股東的投票批准。

Rosenfeld在接受採訪時稱﹐由於交易涉及的股票發行規模縮小﹐卡夫食品將不需要投資者批准該交易。由於新股發行規模未達到已發行股本的20%﹐因此根據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規定﹐該收購交易將不再需要卡夫食品股東的投票批准。

這一情況意義重大。本月早些時候﹐卡夫食品的最大股東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就曾表示﹐將投票反對卡夫食品發行新股。而現在卡夫食品不需要再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眼色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雖然巴菲特沒有公開表態﹐但他對新收購條款的態度可能會有所好轉﹐因為新股發行的規模減少了。此前巴菲特曾暗示卡夫食品的股價存在低估。

Rosenfeld拒絕直接評論巴菲特對新收購條款的反應。她說﹐她沒有理由認為巴菲特不支持她的管理團隊。



巴菲特喊加碼 浦項股漲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10.01.20 03:41 am

南韓鋼鐵大廠浦項鋼鐵(Posco)19日透露,波克夏公司董事長巴菲特去年錯過逢低買進的時機,如今希望增加浦項的持股。消息傳出後,浦項股價勁揚逾2%。

浦項執行長鄭俊陽前往美國波克夏總部拜會巴菲特後,在網路上發布聲明指出,波克夏目前持有浦項390萬至400萬股股票,相當於4.5%的股權,且有意繼續擴增持股。

巴菲特向鄭俊陽表示,「去年經濟危機導致浦項的股價重挫,當時我應該買進更多浦項的股票」。

根據波克夏2009年年報,波克夏共斥資7.68億美元收購浦項395萬股股票。

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甦,這些持股已為巴菲特帶來逾13億美元進帳。新韓巴黎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金詠成(譯音)說:「像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看好浦項,當然有助於推升股價。」

這項消息公布後,浦項股價19日在首爾股市一度勁揚2.1%,收盤漲幅縮小至1%,報60.4萬韓元。

浦項上周公布去年第四季獲利勁揚77%,並預估全球鋼鐵需求將成長10%。

為了因應景氣回春,該公司計劃投資300億美元在印度、越南和印尼擴產,之後也宣布收購澳洲鐵礦開採業者以取得原料。

浦項在聲明中指出,巴菲特「歡迎且贊同」浦項進行投資,藉此增加原料供應,並透過收購其他公司來加強全球行銷。

根據巴菲特2007年2月寫給股東的信,波克夏當時共斥資5.72億美元收購浦項349萬股股票,相當於4%的股權。

按18日的收盤價計算,這些持股價值達2.36兆韓元(21億美元)。

浦項透露,巴菲特對該公司目前的管理團隊非常滿意,且不排除今秋再度造訪南韓,尋找投資機會。巴菲特上次訪問南韓是在2007年。這位股神去年5月曾表示,部分南韓企業的股價被低估,他正在評估投資機會。

另一方面,巴菲特正加速減持手上的波克夏持股。波克夏為了收購伯靈頓北方聖大菲鐵路公司(BNSF),準備發行100 億美元新股籌資,這將使巴菲特在波克夏的持股降到24%左右,遠低於1996年的40%和2006年的32%。

【2010/01/20 經濟日報】



巴菲特將收購瑞士再保險部分美國業務

華爾街日報2010-01-19

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insurance Co.)週一表示﹐為釋放資金並提高資本盈利﹐公司已作價13億瑞士法郎(約合12.7億美元)將部分美國人壽再保險業務出售給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的壽險子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Life Insurance Co.。

這項交易為轉分保(retrocession)交易﹐指再保險人將自己所承保的再保險責任的部份轉分給別的再保險人。瑞士再保險將得以釋放約3億瑞士法郎的資金。該公司稱﹐將利用所得資金承保其他業務。再保險公司通常會從想要分散自身風險的傳統保險公司手中接受業務。

瑞士再保險稱﹐與Berkshire Hathaway Life Insurance的這項交易生效日期為2009年10月1日﹐公司2010年第一季度業績將計入這筆交易。

瑞士再保險表示﹐相關人壽再保險業務雖然能夠盈利﹐但收益率未能達到公司內部所要求的14%的投資報酬率﹐該業務的收益率低於整個集團的平均水平。

瑞士再保險與持有其約3%股份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過去已達成數筆再保險交易。

分析師們對這筆交易表示歡迎﹐稱瑞士再保險將得以釋放部分資金﹐無需縮減資產規模就能獲得現金。





Comments:
  1. 從Kraft的事件可以看得出來,巴菲特還是很信任他所投資公司的經營團隊,但是也會在某些時候表態以捍衛股東的權益。不過Kraft的Irene Rosenfeld比過去可口可樂聰明多了,最終還是皆大歡喜。
  2. 曾經領先南韓,後來和南韓平起平坐的台灣,現在其實已經落後一大段了。當南韓有這樣一家好企業受到巴菲特青睞,不知道什麼時候台灣會有企業也能被巴菲特認為很有投資價值?
  3. 巴菲特還是很喜歡再保事業,所擁有的再保業務可能已經是美國數一數二了。
  4. 巴菲特到現在還在持續投資,永遠可以說:我還有點錢,這是投資人最羨慕的。不是羨慕很有錢,而是羨慕當機會出現時,能有能力去抓住機會。

恐慌時期的暴漲暴跌

今天整理硬碟的檔案,然後再回顧到一年多以前,全世界股市處於恐慌時期,每天暴漲爆跌的狀況。那時候留下紀錄,現在再來回顧,看了還是相當驚心動魄。



2008年九月29日,雷曼宣佈破產後的兩週,S&P 500指數一天跌了8.79%,Nasdaq更是跌了9.14%!而道瓊指數跌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數字:777.68。


又過兩個禮拜,變成暴漲,三大指數都漲超過11%,其中道瓊指數漲了936點!但是有沒有看到,即使漲了11%,指數還是比兩週前低。相較起來,現在的指數如果一天有個1-2%的漲跌,媒體就會冠上大漲或大跌來形容,其實...只是常態罷了。

2010年1月19日

VXX價跌量增



可以看到VXX這檔反應VIX指數的ETN從去年七月以來,一直從一百多跌到現在的低於三十,走勢基本上跟S&P 500指數是相反地,但是今年開始,雖然價格持續下滑,但是交易量卻大增。似乎市場上投資人越來越不看好股市的走勢了。Anyway, 這麼漂亮的圖很少見!XD

2010年1月18日

又是一條不歸路! 投資人轉瘋債券 專家:泡沫化破裂是遲早的事

鉅亨網李家如 綜合報導  2010-01-18

Christopher Van Slyke 是位金融規劃師,近來他面臨一些不尋常的困境:他發現,近來許多潛在的顧客,都想要購買那些他不出售的投資產品。

大約一年以前,許多他的潛在客戶大量的湧進他位於洛杉磯的辦公室,希望能購買「無風險」的債券投資組合。

雖然 Van Slyke 本身並不反對投資債券,但近幾個月來他開始採取看淡這項單調卻穩定的投資產品作法。然而,客戶的要求卻滾滾而來,陸續有人向他提出要購買地方政府公債、企業債券或債券基金。

堅持立場的 Van Slyke 只好極力向這些人說不,甚至要求當地網路券商 TD Ameritrade 停止推薦客戶給他,並一再對顧客強調:「我不會要你聘僱我做不好的投資組合。」

根據《SmartMoney》報導,在 90 年代末期,當時最受歡迎的投資為科技股,近十年來為房地產,如今投資債券成了最新潮流,安全性成為吸引這些人的最主要原因。

在 2009 年的前 10 個月,至少有 3130 億美元資金湧進債券基金,這項驚人的數字,相當於同一時間內投資人從股市撤出的金額。

在不久之後,許多人對投資債券的美好想像卻已消失,目前債券收益率只有去年夏天時的一半。在那時候,把資金投入企業債、地方政府公債或國債的作法,相對優於把資金存在銀行戶頭裡。

話說回來,為何投資人這股熱情在短時間內消失?主要就在於,許多債券的風險其實更高,當這些人開始看到債券市場的投資利弊。FPA New Income基金經理人Thomas Atteberry 更直指:「它已經出現泡沫了」。

當然,這種方式並非適用於看待所有投資的利弊,許多國債仍繼續被置於應列入的投資組合中。但債券界也開始流傳著許多謠言,有人甚至擔心,距離債券泡沫破裂的那天已經不遠了。

當然,債券泡沫化破裂所帶來的影響,當然不及 2000 年網路泡沫化引發股市暴跌的情況。但若成真,還是會在無形之中對人們造成許多影響。

舉例來說,如果利率上揚,許多分析師認為,債券價格可能因此一敗塗地,即使是相對「安全」的政府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價格可能會下滑30%以上。

在未來幾年內,如果利率飆升,一些公司債的價格可能下滑更多。美國金錢管理公司的 Carol Clark 指出:「人們似乎忘了,即使可靠的政府基金,它還是有可能會讓你賠錢。」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債券價格下滑,而不是在虧損中出售債券,投資人能夠穩坐並支領它所支付利息。

但多數人並非如此,根據統計資料指出,許多個人投資者買進的是長期債券,代表投資人還會持有債券好幾年,甚至是幾十年。

以 20 年期國債目前年利率 4.7%來看,遠較將錢放置於銀行定存佳,但若未來5 年內利率上揚,銀行可能會將定存利率調升至7%。不幸的是,你的債券卻得等到 2030 年才到期。

事實上,最佳的債券交易時期早已過去,但現今債券投資熱潮卻仍未間斷。到去年 10 月為止,甚至有越來越多投資者不斷打電話給經理人,要求購買債券,根據統計,一個月內國債基金購買額高達 880 億美元,相當於每小時便購進 1.18 億美元。

這些人當中也包括一名維吉尼亞州的神經學家 Hemang Shah,他一直把債券當作未來能夠安全退休的方式,但他承認:債券的確有許多風險,對他來說並不具備很大的吸引力。

但他最近告訴他的理財專員,為他增加 50% 的債券持有,因為 Shah 實在無法接受他的積蓄在其他投資市場中因各式風暴而付諸東流:首先是 2000 年的網路泡沫,之後又碰到房地產泡沫化,最近又碰到整體市場崩跌。「這些錢,是我認真工作,一天一天辛苦賺來的,但我卻輸在這些上面。」

平心而論,債券絕非最簡單的投資方式,尤其看著自己的債券價格向下滑,一樣較人難受。儘管如此,許多人還是會考慮以債券作為投資方式,甚至有人在年輕時把美國儲蓄債作為首次投資的組合:因為債券是可預測的,而且風險較股票來的低。

波士頓五月花顧問公司 (Mayflower Advisors) 管理顧問 Lawrence Glazer 卻指出:「多數債券投資人並不預期風險存在,而且美國聯準會 (Fed) 維持低利率越長,這些人就越自鳴得意。」

對許多投資狂熱者來說,去年年初也有些很好的理由可投入債券市場。在 2008 年底金融危機期間,許多避險基金和金融機構發現自身的危機,並盡快出售各種債券以籌募資金。

在當時,債券價格大幅下跌,精明的投資人嗅到投資的機會來臨。2008年12月,專業人士就購入一些的體質強健公司債券,如強生 (Johnson & Johnson) 等企業,每年可支付7-10% 利息。

其他願意承擔更多風險的人,也可以購買財政拮據國家的債券,其可提供 11%的稅後收益。或是那些投資評等為「垃圾」債券,年收益率在 20% 以上或更多。

在當時,理財規劃師與經紀公司同樣建議投資人可以增持債券。總體而言,2009 年前 10 個月的公司債券回報率為 10%,垃圾債券則上升 51%。

但現今垃圾債券的收益率已經普遍減少一半以上,而 10 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也僅有過去 50 年平均值的一半,這讓大型債券投資人正努力要擺脫出售這些債券。

去年秋天,保險公司 Allstate 就賣掉 10% 的 230 億美元地方政府債券投資組合。Allstate 首席執行長 Tom Wilson 指出,其實 2009 年地方政府債券表現出色,但他相當擔心各州與城鎮的財政赤字情況。

不過,它可觀的短期收益仍持繼續吸引投資人前撲後進的湧入。

金融業也開始招攬顧客投資債券,例如富達 (Fidelity) 信託管理公司日前就寄電子郵件給客戶,詢問他們是否考慮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組合。

摩根士丹利全球固定收益主管 Greg Peters 在接受電視專訪時卻指出,有經理人會推薦投資人購買最危險的垃圾債券,雖然這有可能讓你輕鬆賺到錢,但也可能讓你瞬間血本無歸。

當然,這些經理人出售債券時,可從中賺取傭金,通常抽成約在 1-1.5% 之間,往往高過股票交易,成為另一種快速致富方法。以 2009 年的數據來看,不管這些經理人售出的債券是賠或賺,基金公司至少能夠靠著傭金賺進 26 億美元以上的獲利。

吊詭的是,卻沒人知道,這些經理人出售債券給客戶時,會否詳細解釋其中風險給客戶了解。

投資人必須真正了解,除了未來利率調升對債券價格所造成的影響,當一些企業陷入困境時,也可能就無法支付所印發債券的利息或本金,讓投資人可能失去一半或更多的投資。此外,有些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也是模糊不清。

但這些知識的缺乏,加上經理人的疏忽,可能會讓投資人在無形中忽略了必須正視的風險。

在某種程度上,理財專員是帶動這股債券熱潮的推力,雖然有經理人可能是採取誘騙的方式,鼓勵客戶購買高風險債券。但還是有些理專試圖淡化客戶的債券狂熱,仔細分析當中利弊得失。

你所必須謹記的是:「不管在任何時刻,債券的價值可能會在一瞬間歸零。」



PS:原文為這一期的SmartMoney封面報導:The Big Bond Bubble





Comments:本來要翻譯這篇的,有事耽擱了,然後就看到鉅亨網已經貼出來了。很多投資人都以為債券風險很低,可是債券的風險正在逐漸升高。很多投資人都以為債券和股市相關性很低,但是2009年股市漲,債券也漲。美國公債可能是目前風險最低的債券,但是如果升息或是真的有債券泡沫的破裂,也難保不會有超過兩成的下跌。而至於高報酬的那些新興市場債券、高收益債券、垃圾債券等,恐怕特性和股票會非常相似,所以腰斬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有時候挺佩服國外的媒體,能夠在適當的時機提醒投資人一些應該注意的市場動態,而不像台灣的財經雜誌,只會不斷喊多,而每每看到雜誌上市後的12個月,報導變成笑話,就很感慨,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受害?總之,請多注意債券的狀況,投資可以多點耐心,不一定要趕流行,追求一些目前市場最熱門和過去一兩季獲利最豐厚的標的。

而更有趣的是在這篇「爆導」下面接的廣告是:


嗯!寶來,好樣的!

2010年1月17日

波克夏 將分割B股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2010.01.18 03:07 am


股神巴菲特控制的波克夏公司準備分割B股股票,使得更多人有機會投資波克夏。
(彭博資訊)

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訂21日進行股票分割計畫,每1股B股將分為50股,以便收購伯靈頓北方聖大菲鐵路公司(BNSF),而B股的流動性可望大幅提高,讓更多人買得起,且可能被納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

波克夏公司訂20日召開的股東大會投票,預料將順利通過這項計畫。分割後B股股價將從3,247美元降為64.94美元,不但方便BNSF的小股東交換波克夏股票,且波克夏B股流動性將大增。波克夏去年11月宣布,將以263億美元現金加股票,收購BNSF剩下的逾77%股權。

波克夏A股是美國最昂貴的股票,因此流動性極低;未分割的B股雖然股價只有A股30分之一,也不容易在市場上交易。


波克夏A股15日收盤價為9.75萬美元,B股分割後的股價將只有A股的1,500分之一。波克夏董事會在寄給股東的文件中說,即使不考慮收購BNSF的需求,仍建議分割B股。

暱稱為寶寶波克夏的B股是在1996年上市,以因應小資本的投資人需求。分割後的B股股價更加平易近人。巴菲特傳記《永恆的價值》作者季派屈克(Andrew Kilpatrick)說:「以後人人都買得起波克夏股票。」

流動性提高將增加波克夏股票被納為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的機會。由於標普500是許多人評估經濟環境的指標,加入為成分股對波克夏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全球數兆美元的基金追蹤標普500,加上很多企業從標普500成份股中挑選投資標的,加入標普500後,投資波克夏的資金也會增加。此外,巴菲特的慈善捐增計畫也會提高B股的流動性。巴菲特2006年同意分批捐贈1,000萬股波克夏B股給蓋茲基金會、100萬股B股給紀念已故前妻的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三個兒子管理的三個基金會也各獲得35萬股。

【2010/01/18 經濟日報】

Comments:本來只持有一股B股,過幾天就要變成持有50股了。不過一股三千多美金的確不是小數字,所以我想波克夏的成交量應該會大增,而我也打算補足100股B股。以後參加股東會的人不知道會不會多得很誇張?

美國白金與鈀金ETF資產規模超過1億美元

精實新聞 2010-01-15 09:28:12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英國基金公司 ETF Securities Ltd. 14日表示,該公司8日在紐約證交所高增長板 (NYSE Arca Exchange) 推出首個實物白金 (PPLT) 與鈀金 (PALL) 交易型指數基金之後,兩支ETF的管理資產已經超過1億美元;加上該公司先前所發行的黃金 (SGOL) 與白銀 (SIVR) ETF,四支實物商品ETF的管理資產截至11日止共達6.28億美元。

ETF Securities表示,白金與鈀金ETF在首個交易日的新增資產達8,300萬美元,白金ETF交易量超過40萬股,鈀金ETF交易量則達到29.5萬股。

ETF Securities是歐洲最大ETF發行商之一,該公司在歐洲已經發行超過140檔ETF,同時也是全球首個推出黃金ETF的公司,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達160億美元。





Comments:兩檔ETF均為持有實體金屬的ETF,最近只要跟商品有關的ETF都很熱,所以這兩檔ETF也不例外。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兩篇ETFdb的文章:







超級財報周登場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2010-01-18

超級財報周正式登場,以IBM(IBM-US)為首的科技大廠及高盛(GS-US)等金融企業均將發表季報,若能展現更多獲利成長空間,帶動美股漲勢應不成問題。

英特爾上季獲利耀眼,卻未能激勵投資人進場,美股上周五(15日)卻因摩根大通(JPM-US)的財報利空而大跌。

S&P 500指數去年大漲23.5%,表現最好的類股就是資訊科技。投資人遂懷疑,現今類股的價格,可能已過高。

一般預料,與慘澹的2008年相比,去年第4季的企業獲利將大幅好轉;根據湯姆森路透預測,S&P 500成份企業的獲利將較前年激增186%,可望成為2007年第2季以來首度正成長。

周一(18日)適逢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美股休市一天。周二開市後,財報公佈進度將加速,S&P 500成份企業中的57家均將在本周發布。

指標企業部分,IBM預定周二發布,美國商銀(BAC-US;Bank of America)與摩根士丹利(MS-US;Morgan Stanley)為周三,Google(GOOG-US)與高盛則排在周四。

另外,通用電力(GE-US)、麥當勞(MCD-US)與美國運通(AXP-US)等分別代表產業的龍頭企業,也將在本周發佈財報。

根據湯姆森路透預測,去年第4季獲利表現最好的產業,應為金融、原物料與民生消費性企業,最差的將為能源與工業公司。

重要經濟數據方面,美國政府周三將公佈去年12月的新屋開工率,另有生產者物價指數與領先指標。

Comments:如果這禮拜持續利空大跌,利多不漲,那表示投資人認為大盤指數已經不太有投資的吸引力了。金融股狀況依舊不好,這是比較需要留意的,但是CDS也沒有負面情況發生就是了,目前純粹還是這些大銀行不太賺錢(但是紅利給得很乾脆)。


台灣媒體常會使用「超級財報週」這個字,而本週和下週都算是超級財報週。其實美國並沒有什麼Super Earning Week這種詞,因為其實就是在這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公佈財報就可以了,而大多稱這段時間為Earning Season,但也不是持續到一季這麼長。而在財報月(個人比較喜歡這個詞)裡面,通常由美國鋁業打頭陣(公佈財報最早的大公司),然後接下來會有兩個禮拜有很密集的重要大公司接連發布,但是順序不一定。


財報的資訊在Yahoo Finance或MSN Money都可以找到(點選這裡),而財報的影響是比較有趣的,不是賺錢的就漲,賠錢的就跌。以賺錢的狀況來說,賺得比分析師估計或預期還要少的,即使其實真的賺很多,但是股價還是會下跌,但是雖然只有小賺,卻賺得比估計還多,那股價反而會漲。而相反地狀況也一樣,賠錢比預期少的股價會漲,賠錢比預期多的會跌。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機會看到財報公佈後,賺錢的公司股價反而跌了,賠錢的公司股價反而漲了。畢竟短期內股價反應投資人的心理,所以跟預期的落差自然會表現在股價上,而不見得是企業真正的盈虧。但是賺錢的公司,長期下來股價終究會給一個公道,賠錢的也是。

2010年1月15日

Vanguard對於海外投資人無法購買基金的正式回應

我跟Firstrade詢問的同時也寫了一封信給Vanguard,因為我認為這不會是Firstrade的限制,畢竟沒有券商會不想做生意,所以可能限制還是來自Vanguard,而一天後收到Vanguard的回應如下:

We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 in Vanguard(R) funds. However, Vanguard's U.S. mutual funds are open only to U.S. residents.  Vanguard funds are registered for sale only to persons who live – that is, maintain a legal permanent residence – in the United States.  Permanent 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regardless of citizenship, can buy shares of our funds; conversely, people who live out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even if they are US citizens, generally cannot buy shares of our funds.

Foreign countries often have laws governing who can sell securities (such as mutual fund shares) to residents of their countries.  We have this policy in place to reduce the risk that Vanguard might violate these foreign securit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也就是美國居民就可以買,美國公民但是不是美國居民(僑居美國境外)也一樣不能買,所以台灣居民當然不能買Vanguard的共同基金。而主因是很多國家都有法律規範到底誰可以賣有價證券給該國居民,所以Vanguard有這樣的限制是為了避免違反這些海外國家的證券法律或規範。

而其實不只Vanguard,其實有不少基金公司都有相同規範。只是Firstrade雖然不是這個事件的主角,但是未能即時取得訊息並且通知投資人,甚至到現在一點訊息都沒有,這並不是很恰當的。

2010年1月14日

天然氣存量快速下滑



雖然UNG是我的投機標的,但是其實可以算是一個小老師,讓我對天然氣方面學到了不少知識。Anyway, 目前天然氣存量已經從最高點開始下滑,而且因為寒冷的天氣,所以天然氣用量相當大,下滑的幅度比去年還要劇烈。

相關的數據都在美國能源資訊部(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的網站,每週會有一份報告,今天是天然氣存量報告發布的時間,下一次是一月21日。想要看報告的請直接點選上面連結或是Google「EIA」,進了首頁後,點選Natural Gas Storage Report就可以看到了。

目前天然氣存量上限是3800(單位為Bcf, billion cubic feet, 十億立方尺),而周生產量約1000,每年最低存量大約是三月中,為1200。而到一月八日為止,總存量為2852,較上週減少266,預計會以差不多的速度繼續減少到三月。若以每週減少250來計算,現在起到三月初還有七週的時間,總共會減少大約1750左右,以現在的存量撿到1750,大概是1100,所以這樣的狀況跟往年沒有太大的差別。

不過雖然存量減少,但是天然氣價格並未回升,還好的是目前期貨是在backwardation,所以雖然這個禮拜UNG剛好在換約,不過不太會有換約的損失。不過我目前的預估是農曆過年前後會把UNG脫手,到那時候再看看期貨價的狀況是不是backwardation,是的話就留到過年後。而天然氣的價格好像在$6左右有壓力,不知道能不能突破。如果每週減少的存量都在250這個均值附近,那可能價格也不會有太好的進展。

【轉貼】推薦一個不錯的部落格

作者 fdsafdsa2 (alfred) 看板 Fund
標題 [討論] 推薦一個不錯的部落格~
時間 Thu Jan 14 13:38:38 2010

我已三年多的時間沒待在台灣了 最近看到網上才知道有綠角這個人
似乎在台灣很紅  我花了幾天的時間大概將他的部落格的文章都看過了

但最近這幾天  我發現了一個我覺得個更棒的板上L大的部落閣  在此推薦給大家一下~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

事實上  自從踏入股市以來  我看過不少的書  也看過不少的部落閣
大部分的書 方法都是錯的  大部分的部落閣 去學了後也都是虧錢的

股市真理  我覺得只有 巴老那派的才是真理 才經的起考驗
因此我現在  在看書 和部落閣時  會盡量去用 巴老的精神去比較看符不符合...
若是與 巴菲特精神不符的話  就算那本書寫的再好 作者吹噓自己多厲害
也可以拿去燒掉了  謝謝!

而L大的那部落閣  我覺得是 結合了  綠角風格+巴菲特精神
或許 綠角的部落格讓我學到了許多我不知道的金融知識  但也就謹此於此了
但 L大的部落格  卻 加上了 巴菲特的方法加以運用
如用 量化的方式評判  投資標的 是否屬於投資價位

如  股票市值/GDP 評判各國股價等等  說真的 獲益良多  真是謝謝了~~

老實講  若是我的話 我是不會將真的會賺錢的東西放在網路上讓別人去學的
我不知道為何L大願意這這麼做
這大概是我看過 股市部落格以來  最好的一個了吧

以上  我不認識L大 也沒有經得L大的同意就借引用連結
版主若覺得不妥  我可以刪文~~

我只是抱著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該隱於世的那種想法吧^^
在此推薦一下^^

PS:本文已徵得原作者同意轉貼。原作者ID為others,但詢問後發現為fdsafdsa2向others借ID貼文,後來已自行申請了ID,因此轉貼引用改回真正作者的ID。這篇推薦文原本張貼於PTT的Fund板,對這個部落格有相當大的幫助,讓部落格每天拜訪人數從300人快速成長為500人。

越小越好!?



From Bespoke

如果把S&P 500指數的500檔成份股按照市值分成十組,那麼會發現市值最小的有表現越好的趨勢。不過今年才只有十天左右的交易日,所以這個資訊沒什麼參考性就是了。

分析師建議在資產中持有60.5%的股票



From Bespoke

聽股市分析師買股票的人,要留意了!上面這個圖,藍色的線表示股市分析師認為資產配置中應該要有多少比例的股票(左邊縱軸),黑線則是S&P 500指數(右邊縱軸)。而股市分析師的看法是共識比例(consensus recommended %),也就是並非單一分析師看法,是Bloomberg每週會問一次許多華爾街分析師所得到的共識。

那麼就很好笑了,股市很慘的時候,分析師認為不要持有太多股票,股市越漲,分析師認為要持有越多的股票,所以華爾街的分析師基本上也是看多喊多,看空喊空,其實跟散戶並沒有兩樣,而如果跟隨這些分析師的建議去買股票,恐怕就會一直買高賣低,不斷慘賠了。

而現在分析師對股市的樂觀看法大幅增加,是真的很看好市場,還是受到「過去」股市上漲趨勢的激勵呢?從上圖中其實可以很明顯得到答案。

在股市裡面,想要賺錢,而且是投資指數的情況下,應該要越漲越買,還是越跌越買呢?

PS:過去牛市巔峰,分析師建議持有股票的比例為64%,現在已經很接近了!

晨星:為何商品價漲 投資商品ETF反而虧大?

2010/01/13 16:01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基金資訊公司晨星 (Morningstar Inc.) 周二指出,儘管商品價格看漲,但近來快速發展的大宗商品 ETF (交易所交易基金),恐怕不是今年投資原物料漲勢的最佳方式。因為其報酬表現,仍然遜於天然資源企業的股票 ETF。

晨星分析師 Paul Justice 於本周在美國舉行的Inside ETFs 會議時表示,大宗商品 ETF 因每個月將短期期貨合約換成價格較高的遠期合約,因此去年表現遜於商品現貨市場,以及投資石油、天然氣及農業企業股票的 ETF。

換句話說,買進期貨的商品 ETF,並非總是投資商品市場的最佳方式;儘管將來趨勢會反轉,但他現在還不會投入商品 ETF。

據美國 ETF 電子交易所 National Stock Exchange Inc.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美國 ETF 資產金額已接近 7910 億美元。去年流入 ETF 的投資資金中,逾 300 億美元流向商品 ETF,占所有流入金額的 1/4 以上。這使得去年美國商品 ETF 的總資產額,由 2007 年的 285 億美元大增至 737 億美元,在 ETF 市場的占有率也由 4.6% 躍升至 9.3%。

另一方面,高盛 (Goldman Sachs Group) 上個月 3 日也預估,今年追蹤 24 項大宗商品的標準普爾高盛增強商品報酬策略指數 (S&P GSCI Enhanced Total Return Index),將上揚 17.5%;其中能源類指數將勁揚 25%,金屬類指數則將上升 15%。

去年由於能源及農產品價格上漲,基金投資人紛紛尋求提高報酬。不過令人玩味的是,商品 ETF 的表現,卻遜於股票 ETF。

去年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 (Nymex) 天然氣期貨價格下滑 0.9%,而美國天然氣指數基金 UNG (U.S. Natural Gas Fund) 報酬劇減 56%,但投資天然氣企業的First Trust ISE 天然氣指數基金 (First Trust ISE-Revere Natural Gas Index Fund),報酬率則達 50%

同樣地,儘管去年原油價格累積大漲 78%,原油期貨 ETF 報酬率卻僅 19%;反觀投資能源企業股票的安碩道瓊美國油氣探勘與生產指數基金 (iShares Dow Jones US Oil & Gas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Index Fund),以及道富標準普爾油氣開採與生產指數基金 (SPDR S&P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ETF),報酬率分別高達 41% 及 40%。

投資一籃子農產品期貨的農產品指數基金 PowerShares DB Agriculture Fund,去年報酬率也僅 1%;反觀投資農產品企業的 Market Vectors 農業企業指數基金 (Market Vectors Agribusiness ETF),報酬率則高達 59%。

Justice 解釋,這主要由於去年許多商品 ETF,皆受到所謂負面〝轉倉 (價差) 收益 (roll-yield)〞現象的影響。由於商品 ETF 必須購買遠期合約,來取代即將到期的期權契約基礎商品 (underlying commodity);而如天然氣 ETF 等部分基金,總是出售最快到期合約,來買進下個月的期貨合約;其他如德銀 (Deutsche Bank AG) 的農業及商品籃基金,則透過一公式來決定哪個月的合約獲利最佳。


由美國商品基金 (U.S. Commodity Funds LLC) 經理的美國天然氣指數基金 UNG 及美國石油 ETF (U.S. Oil Fund),同樣也是買即月合約,在到期前出售以買進下個月合約。


因此,IndexUniverse.com 研究主任 Dave Nadig 指出,在目前市場處於正價差 (contango,或稱期貨貼水) 的結構,亦即市場上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時,商品ETF 每個月必須付出越來越高的成本,來維持相同部位;代表價差越大,基金成本也越高,報酬自然看跌。

根據《彭博社》統計,去年大部分時間,天然氣及石油市場皆持續處於正價差。今年來看,石油及小麥市場依舊呈現正價差的情況,不過 3 月及 4 月的天然氣期貨價格則已轉為負價差 (backwardation),亦即後一個月的價格較前一個月價格低,但 5 月則又變回正價差。

於是,正如傑富瑞資產管理 (Jefferies Asset Management LLC) 駐史丹佛總經理 Satch Chada 指出,商品市場正價差時,對於投資商品企業的 ETF 有利,因為市場預期這些企業的產品價格上漲。

原文報導:Exchange-Traded Commodities May Lag Behind Stock ETFs

PS:關於UNG請參考「UNG的追蹤誤差」一文。而Paul Justice這個晨星的ETF策略分析師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他發表的言論很有影響力,之前的槓桿型ETF陷阱也是他寫的文章,這次的商品期貨ETF也是他。

全球ETF資產規模首度突破1兆美元

2010/01/13 10:39

精實新聞 2010-01-13 10:39:12 記者 金正平 報導

ETF人氣紅不讓!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根據貝萊德(BlackRock Inc.)的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底為止,全球ETF的資產規模達1兆320億美元,首度突破1兆美元大關,較2008年度大增45%。由於ETF的透明度較一般基金為佳,2009年當中市場資金持續湧入ETF。報導指出,當投資人要對特定種類資產作空或避險時,ETF也提供了一種低成本的方式。

貝萊德表示,美國依舊為ETF的大本營,2009年底時的總資產規模成長42%至7,050億美元,歐洲的成長速度仍然領先,資產擴增近57%至2,235億美元。

ETF之所以大受歡迎,多少是因為過去兩年間不論傳統主動管理基金或避險基金的績效皆令投資人抱持的希望幻滅,而ETF的設計讓經理人能將資金迅速轉進特定種類資產、手續費較為低廉也是原因之一。

美國國家股票交易所(NSX)1月6日在報告中指出,截至09年12月底,美國交易型指數基金(ETF)與交易型債券基金(ETN)總資產創下歷史新高達7,91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約增加47%。

貝萊德在收購ETF的領導品牌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and iShares後便成為全球資產管理的第一把交椅,管理資產規模高達3.2兆美元。iShares目前在ETF市場的市佔率達47.4%,管理資產達4,890億美元。

Comments:看樣子ETF已經從主要的投資工具變成主要的投機工具。主動型ETF越來越多,所以ETF不再是被動投資的代名詞。期貨和槓桿型ETF也很熱門,而這些都不是純粹的指數型工具,所以E使用TF也不是必然的指數型投資。其實真正「被動管理」的「指數型」ETF,而且在市場上被拿來「投資」而非「投機」的,我看真的還是很少很少。

基金連五月退場 美國股市有隱憂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2010-01-14

或許投資人其實尚未太熱衷美國股市。

近幾日,許多反向分析師擔憂,美國股市的看漲氣氛已高到了危險的程度。

但是近來公布的12月基金流向數據,卻呈現出全然不同的景觀。大體而言,共同基金投資人對過去九個月股市的驚人漲勢,仍然充滿疑慮,預期這波漲勢將難再持續。

根據TrimTabs投資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12月已是共同基金投資人連續第五個月自美國股市抽出的資金,超過了投入的金額。12月淨抽出資金達72億美元,自3月以來抽出資金總金額累積已達290億美元。

共同基金投資人對股市的漲勢,竟是如此反應,可謂十分不尋常。正常的型態應是,隨著股市上漲,基金投資人投入股市的資金,也跟著增加,隨著股市下跌,抽出資金的速度則隨之加快。

別以為基金投資人近來的行為,是將資金轉移至愈益受歡迎的ETF基金的結果。根據TrimTabs的統計結果,2009全年,美國股票ETF基金亦出現了資金淨流出。

想要看看共同基金投資人近來行為的先例,就不得不追溯到1970年代。在1973至74年的空頭市場之後,他們曾做出同樣的撤資行為,而月持續長達數年。因為,當年的空頭市場讓他們受盡了創傷,直到多年後,他們才願意又重回了股市

根據這家投資機構的數據顯示,在那波空頭市場之後,股票共同基金每一年均出現資金淨流出的結果,直到1982年,即約八年之後,情況才有了改善

1973至74年空頭市場結束之後的這八年期間,宛如是今日股市的不祥預兆,因為1982年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並不高於1972年水準,若經通貨膨脹調整後,還大幅低於1972年水準。這也顯示,共同基金投資人近來的疑慮所呈現出的漲勢氣氛,應是僅屬短期。

然而,對反向分析師而言,這項共同基金的資金流向數據,仍是股市黯然氣氛中的一個亮點,只是這個亮點或許仍將只是一個點。





Comments:最後一句話講得很玄。如果這篇新聞搭配上「美股去年大漲,靠政府炒作?」一文,其實情況可能就比較可以理解。當然,我們不知道去年股市的大漲是不是美國政府的PTT小組以國安基金進場所造成的,但是隨著時間過去,事實會逐漸明朗。這兩則新聞剛好都是TrimTabs這個機構所發布的資料,我之前沒有太留意這個投資機構,但是因為消息還挺多的,所以就上官網去看看,其實有不少有參考價值的資訊,像是以下這些週報:

Weekly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Review...>>
Weekly Macro Analysis...>>
Weekly Flow Report...>>
Sector Liquidity Report...>>
Weekly Asia Flow Report...>>

其實主要就是看國際資金的流向,以往我都只能從EPRF得到一些片段的訊息(因為都要收費,所以不付費只能從新聞報導看二手訊息),而現在多一個TrimTabs,也是不錯的訊息來源。

2010年1月13日

各種指數大比拼

請先閱讀「ETF持股的加權方式」一文。

本文中所用來比較的ETF有以下這些:
  • VTI:代表美國股市全市場的ETF。
  • SPY:S&P 500指數的ETF,沒有VTI那麼全面,集中在大型股,但是因為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夠大,所以也有很高的美國市場代表性。
  • PFF:追蹤S&P U.S. Preferred Stock Index,持有優先股
  • RSP:也是持有S&P 500指數的成份股,但是不是用市值加權,而是平等加權(Equal Weighting),也就是無論市值大小,都在ETF裡面佔0.2%。
  • SDY:S&P所挑選出來的高股息類股(2010 List)。
  • PRF:基本面加權指數的ETF,關注的是公司的現金流量、淨值、銷售額、股利,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ETF所追蹤的指數FTSE RAFI US 1000 INDEX是小型股ETF。
  • RWJ:以公司的「收入」進行加權的ETF,追蹤的指數也是小型股。


比較的時間是以上次的高點,2007年10月開始,一直到2009年底,中間剛好有一個很大幅度的下跌和很大幅度的上漲。RWJ最晚發行,所以僅供參考。其實這兩年來,大多數的ETF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傳統的市值加權指數,包括VTI和SPY表現的確是比較落後的。我們分段來看,先看看下跌的時候:



在整個過程中,優先股的PFF下跌最多,而如果把收入加權的RWJ加入比較,從發行日開始,則其實表現最差的會變成是RWJ,而市值加權的SPY和VTI其實和高股息的SDY一樣,在下跌過程中,跌最少(但是也超過50%)。接下來看看上漲的時候



上漲時的表現差異就很大了,跌最少的SDY、VTI和SPY也漲最少(但也有60%以上),而基本面加權和平等加權則算是表現比大盤好不少的,都逼近100%的績效。而第二名則是收入加權的ETF,有超過120%的表現。第一名,是優先股,從谷底爬升超過140%!(巴菲特是神!? XD Just Kidding!)

所以SDY、SPY、VTI這三檔ETF,跌得少,漲得也少,算是比較穩定的指數。而優先股和收入加權,則是跌得多,漲得也多,波動比較劇烈的指數。而基本面加權和平等加權則位於中間。

不過因為只歷經一次多空循環(而且還沒結束),所以這樣的規律是否會是常態尚不得而知,因此僅供參考。如果在下跌過程中,持有SDY、SPY、VTI這三檔ETF的人會比較不那麼痛一點,但是在上漲過程中也不會太爽。而如果可以抓到大概的趨勢,在低點買進優先股和收入加權這種ETF,獲利或許會更漂亮(以這次為例,VTI的+70%和PFF的+140%是一倍的差距!)。

對了,PRF和RWJ其實應該和小型股ETF比較,例如VB,以2009年來看,中型股表現最好,小型股次之,大型股最差,所以其實PRF和RWJ的績效優勢有可能是來自於小型股,比較的時候要注意一下,我這邊只是想看各種不同指數的差異,所以沒有做太細部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