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Dividen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Dividen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4月29日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6


問:0056過去幾乎是兩年才配一次,可以改善嗎?

劉宗聖總經理:這個以後應該不會再發生了,我們第一次有息卻不能配,是因為跌破發行淨值。我們掛牌都會先定一個價格,過去採用指數的百分比來訂IPO價格(例如:百分之一),我們要衡量買賣一張的價格,才不會一張要一百萬。

但是一般來說不希望跌破發行淨值還配息,因為在資本虧損的情況下,配息來源會是本金,這就有違投資公義了。表示基金操作那麼爛,還配什麼息?其實都配到本金去了,如果配到本金,就跟老鼠會一樣,後面進來的錢拿去配給前面的人,配到最後基金可能就倒了。

但這是主動型基金主動操作的結果。0056在掛牌之後就跌下來,並不是操作很爛,而是跟著指數下來,而拿到的息不配出去,會讓基金的淨值outperform這個index,因為息都在帳上,這就不是好的指數化產品。

所以過去我們都是希望超過一個百分比,就把息配掉,這樣子淨值才能貼近指數的表現。所以後來我們跟主管機關建議,得到認同,即使市價在發行淨值以下也可以配,只要有息拿到,就可以配,所以隔一年就配了。

而金融海嘯那一年,發生的是,把已實現獲利跟未實現獲利全部加在一起,要正的才可以配,對我來講,同樣的,我不是故意可以已實我不把它已實,像主動型一樣,主動型為了因應申贖,就要實現流動,不然會有結構性管理的問題。但是我的已實跟未實是追蹤指數的表現,為什麼要用這種主動型已實加未實管理的方式,負的就不能配。所以後來我們也反應這個問題,只要有息,我們統統配。所以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希望將來每年十檔都可以配。

重要的是說,現在台灣的投資人,一般像日本一樣,當成年金,整存零付。如果是這種情況,就不一定要做年配息的ETF,可以做月配息的,像是日本就特別喜歡月配息。而年配息的話就會讓流動跟規模過度集中在配息前後,如果你把它變成每個月配息,流動就會分散。如果隨著時間,規模和流動性都增長了,就不會像現在會有季節性的變大。所以將來可能會去設計一些每月配息的ETF。

2011年7月12日

評估國家型指數的投資價值時,應同時看本益比和利率

可先閱讀相關文章:「從風險溢酬來看股市合理本益比

本益比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投入的本金是盈餘的幾倍。假如投資人將資金投入到一家公司的股票,本金為一百萬,而該年度屬於該投資人的股份盈餘為十萬,那麼本益比就是十倍,而其倒數為10%,也就是投資一百萬賺到十萬。

講得更複雜一點,假設這家公司市值為一億,該年度盈餘為一千萬,也就是說上面所述的投資人持有該公司10%的股權。而該公司的股價為100元,總股數為一百萬股,因此可以算得每股盈餘(EPS)為10元,所以一般計算本益比其實是以 股價除以美股盈餘,也就是100/10=10(倍)。

要注意的是本益比看的是企業本身的獲利情況,而非股東,因此如果股東想要知道自己的實際獲利,股息配息的部份要看的是殖利率,資本利得的部份則要看股價的報酬率,實際總獲利則是兩者相加。但這邊討論的是企業的價值,因此不考慮股東獲利的部份。


上面這張圖表是今年三月初的情況,或許跟現在已經有了一季的差距,不過沒關係,我只是拿來舉例而已。最中間那一行就是本益比,我們以經濟成長率最高的中國為例,中國股市的本益比為18.46倍,也就是投資一百塊錢到中國的企業可以賺得100/18.46=5.42元的盈餘。聽起來如何?夠吸引人嗎?


當我們來看中國的利率時(如上圖),就會發現中國利率高達6.56%,也就是說如果把錢拿去投資在中國的固定收益商品,以風險極低的情況就能夠獲得6.56%的收益,但投資在中國股市抱著相當大的波動風險,企業本身卻只能有5.42%的盈餘報酬率,這樣一比較之後,中國股市一點都不便宜了,講難聽一點投資中國的風險溢酬竟然是負值(-1.14%)!也就是冒更高的風險卻取得更低了報酬。

BRIC四國大致上都有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巴西利率高達12.25%,就算是只想取得相同的報酬,股市的本益比也要低到8.2倍以下才夠,更別談還想要獲取更高一點的風險溢酬。我之前在「從風險溢酬來看股市合理本益比」這篇文章已經談過,葛拉漢認為相對於債券的低風險,要投資人承受股市的高風險,報酬就應該至少是債券的三分之四,那麼以12.25%的三分之四,就是16.33%,倒數為6.1,巴西的股市本益比當然很難低到這種程度。

所以如果有一個大戶投資人,手上有個一億美元,他會怎麼投資?拿到巴西去買固定收益的證券至少就有12.25%的報酬(不計匯率),但投資巴西股市卻只有12.08倍的本益比,以倒數來看也就是8.3%的盈餘報酬率,冒風險的確反而報酬更低!此時我們也不計股價所產生的資本利得,把買股票當作定存來看,以高達80%的股息支付率(Dividend Payout Ratio)來看,殖利率也才只有6.64%,看起來相當好,但股息支付率很難這麼高,而且和利率一比更是難看。

所以以這個角度來看,大多數高成長、高利率的新興市場國家,其實股市的吸引力都不是來自於盈餘價值,該看的不是本益比,而是本夢比。如果投資人經過上述的判斷,就會發現唯一能期盼的只剩下股價上漲所產生的資本利得了。很遺憾的是,沒有盈餘為基礎的股市,只有泡沫才會推升股價,而大多數投資人在這種市場中,賺到的只有風險,沒有報酬。

我們再來看一下美國利率0.25%,計入風險溢酬後股市應該要有0.3333%的盈餘報酬率,其倒數也就是本益比,為300倍!當然,美國股市的本益比不太可能高到這種程度,不然S&P 500指數都要上萬點了。但如果一筆資金在美國要尋找投資標的,則股市明顯比固定收益市場還要吸引人。

2011年4月5日

個股合理價格評估

這篇文章會有引用三種不同的評估方法。

1. 怪老子理財的股票價值試算:這個網站是以股息折現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DDM)來計算出股票的價值,DDM在投資金律作者William Bernstein的幾本著作裡面都不斷提到過讀者應該不陌生才對,這種方法就是把你預期能從這家公司所取得的股息全部加起來,來評估你應該花多少錢來持有這家公司,例如這家公司每年配一元股息,你打算持有一百年,那麼你如果付超過一百元,也就太貴了。這當然是過度簡化了,因為還有兩個變因,一個是每年股息不會都一樣,正常來說股息應該是每年都會成長的,第二個變因則是過一段時間之後,你預期取得的股息的終值和現值會有所不同,時間越久差距越大。因此考量這兩個變因之後,就會獲得DDM的公式:


關於DDM的評估方法,請參考怪老子所寫的「如何評估股票價值」,而這裡主要只是便宜行事使用該網站的試算工具「股票價值試算表」,需要三個資料:今年股息、期望報酬率、預期成長率。試算表如下,我以JNJ公司資料為例:


 其中「今年股息」可以從許多管道取得,我這邊以http://www.dividendinvestor.com/的資料為來源,輸入JNJ之後按下Dividends Paid Since按鈕可取得歷史配息資料,我以2010年全年共配息$2.11作為數據。而「期望報酬率」則根據怪老子在「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書中認為至少要有20%的投資報酬率才算合理,因為投資股票承擔了不少風險。最後,「預期成長率」則同樣查詢http://www.dividendinvestor.com/網站中的資料,其實應該以十年股息成長率為最佳數據,但是該網站只有五年的免費數據,因此我就用「Dividend Growth Rate 5yr Avg」來作為數據,應為10.37%,我取整數為10%。因為JNJ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公司,所以並不分成長階段來區分成長率,統一都用10%。試算結果如下:


 大家可以看到,股息會因為成長率不斷增加,但是現值卻快速降低,到第35年已經降到0.1元以下,到第70年已經低於0.01元了。而如果最後累積到第一百年,則累計現值就會是23.21,這也就是這個估價方法所算出的合理價值。

2.  第二個方法是來自於「散戶大反擊」一書中的方法,其實也是DDM的應用,只是剛剛是以股息去做計算,這邊則是以EPS做計算,而且考量的比較多。該書作者Phil Town有成立一個網站,就是以該書的原文書名為名:http://www.paybacktime.com/。這網站可以免費註冊,就可以閱讀一些補充文章和作者所提供的工具,包括Excel檔案。不過遺憾的是讀者可能要兩者並用,因為有些東西書裡沒說清楚,有些東西又只有書裡有,只看網站會不知所以然。

這種評估方式要有四種資訊,包括EPS(每股盈餘)、成長率、PE(本益比)、MARR(最低可接受報酬率)。其中MARR其實就是跟怪老子的20%是一樣的,只是Phil Town訂為15%。所以這一項資訊最簡單,而且固定不變。再來就是EPS,這邊用的是TTM EPS,也就是過去一年的盈餘資料,而不是預估盈餘,其實這項資訊也算好找,Google Finance或Yahoo Finance也都有,但Phil Town偏愛用MSN Money,因此這邊就引用JNJ在MSN Money的資訊:


比較麻煩的部份是成長率,Phil Town認為重要的成長率總共有四種:
  1. BVPS淨值成長率:9.07%
  2. Sales營收成長率:6.04%
  3. Net Income盈餘成長率:8.09%
  4. Cash現金流成長率:2.83%
這些是怎麼算出來的呢?淨值成長率的部份,可以在FUNDAMENTALS、KEY RATIOS、10-YR SUMMARY、Book Value/Share找到:


其中2004年資料不知道為何消失了,所以這邊是從2001年到2011年的資料,也就是長達11年,這在計算的時候要特別小心。這11年間,每股淨值從$7.95成長到$20.66,年化報酬率為9.07%,算是相當不錯的。如果你不知道怎麼算年化報酬率的話,可以用Excel輸入:「=RATE(11,0,-7.95,20.66)」或到http://www.paybacktime.com/網站Calculators中的EPS Growth Rate計算器來算:


同理,也可以在MSN Money中找到Sales營收成長率、Net Income盈餘成長率的數據來源如下圖,而計算出兩個成長率分別為6.04%和8.09%,甚至還可以計算出EPS的年化成長率為9.07%。


最後只剩下「Cash現金流成長率」,不過可惜MSN Money沒有提供十年的資訊,只有五年,如果堅持要十年就要去找財報了。五年資料如下:


同樣進行年化成長率的計算,獲得2.83%的結果。依照Phil Town的說法,應該採用這四個成長率中最低的一個數值為準,才不會太過高估未來的表現,因此JNJ的成長率只有2.83%。但我個人認為JNJ從實際數據來看,成長率其實是相當穩定而優良的,尤其是其餘三個成長率都有6-9%的水準,因此以2.83%來看的確是有點太過保守了。所以Phil Town建議也可以看看分析師的成長率預測,結果是過去五年有6.6%的成長,而未來五年也有5.8%(如下圖),這樣看來2.83%的確是偏低了,所以我就用剩下三個成長率的最低值6%為JNJ未來的成長率。


另外,還可以用兩倍的本益比與成長率相比來看看,本益比為12.3(如上圖),兩倍為24.6,我所決定採用的6%成長率還遠低於兩倍本益比,因此並不會太過高估JNJ。至於本益比,可以採用當下的資料,也可以用過去十年的平均:


 可以看到JNJ的本益比逐年下降,現在的12.3其實是相當不錯的。而過去11年的平均為19.13,如果保守一點就用12.3,我這邊則選用平均值19.13。(有留意到的話,股價淨值比也是逐年下降)所以目前為止四個數字都確定了:
  1. EPS:4.78
  2. 成長率:6%
  3. PE:19.13
  4. MARR:15%
最後還要先查營運資本報酬率(ROIC):17.5%(作者認為至少要高於10%,以此來看JNJ表現也不差。)


最後,使用作者在網站提供的Sticker Price and MOS計算器計算合理價格,共分成四步驟:

其中Sticker Price為計算所得的標價,但作者認為真正好的價格是以標價的一半買進,也就是所謂的安全邊際價格(Margin of Safety,MOS)。至於這個計算器是怎麼運算的,下回有空我再介紹,或是網友們可以先自行探索作者的網站。

因此目前的JNJ股價的確是低於標價,但是距離MOS價格還差得遠了,而且即使金融海嘯時也沒有跌到MOS價格,這樣看來MOS價格的確是相當難得。而這個評估方法是以EPS為資料,跟上一個以股息為資料相比,應該有相當的落差。過去幾年JNJ的股息配發率大約是40%左右,所以如果這兩種評估方法的結果相似,那麼應該也有這樣的比例,而63.13的40%為25.25,的確和23.21沒差多少了。或是反過來推論,23.21的股息應該可以反推出58.025的股價。這樣來看,兩種評估方法就沒有太大的差異了,但應該多找幾家公司來比較看看才說得準,我想應該會隨著公司型態而有很大的差異才是。

根據這兩個方法,則60左右的股價會是JNJ的合理價格,因此目前的股價是合理的。而值得買進的好價格則是25左右,但這樣的價格恐怕是可遇不可求了。最後,也感謝一位網友在去年以電子郵件討論JNJ這家公司時,以截圖的方式提供了JNJ在巴菲特班的評估方法中合理價格為何?這就是第三種方法,但我並不清楚怎麼計算獲得的:


 雖然資料時間和現在有些落差,但我想影響不大,而其中的「俗」價,也跟上述方法計算所得沒有太大的差異。這算是近期看完兩本書的一點小記錄,也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

2011年2月13日

全球型股市ETF的殖利率疑慮

本文只是最初步的以現在的數據去推論,並非最嚴謹的實際演算。

我自己有投資VT,但VT的殖利率低得有點讓我訝異,而最近又有VXUS上市,因此我就很好奇這種全球型的股市ETF殖利率到底和分區域投資比較來又是怎樣?以下數據都來自http://www.dividendinvestor.com/

先來看看VT好了,殖利率是1.9%。而如果分區域投資的話,則美國市場的VTI是1.7%、歐洲市場的VGK是4.4%、亞洲太平洋市場的VPL是3.8%、新興市場的VWO是1.8%,這是不是真的有點怪呢?如果以VT的持股來看,45.4%的北美市場有美國和加拿大,加拿大如果用EWC來看則是1.5%,因此和美國沒有差多少,就當成一體來看好了。另外還有25.2%的歐洲和13.7%的亞洲太平洋、15.7%的新興市場,以這樣的比例和上述的殖利率,VT應該獲得的殖利率應該是大約2.68%才對,剛好有三成的殖利率消失了。而另一檔ACWI殖利率為1.7%還更慘了一點,所以事情的確很奇怪。難道,VT海外投資的部份並未退稅,因此投資人只能取得70%的殖利率?

那麼我們來看看美國除外的那些全球投資的ETF吧!VEU為2.1%,ACWX為2.2%,CWI為2.3%,但以VEU的持股比例來算,7.1%的加拿大、42.9%的歐洲和23.3%的亞洲太平洋、26.7%的新興市場,則算出來的殖利率應該是3.36%才對,那麼中間消失的1.26%,高達37.5%的殖利率到底消失到哪理去了呢?這種純粹海外投資的ETF應該比較沒有退稅問題了吧?但怎麼消失的殖利率反而更多了呢?

新的VXUS這檔ETF源自於VGTSX這檔1996年就問世的指數型共同基金,但也有同樣的情況,甚至更慘,殖利率只有1.6%,而過去五年的平均殖利率為2.5%,這兩個數據幾乎跟VTI是一樣的,但過去五年VGK平均殖利率為4.7%、VPL為2.7%、VWO為2.4%。

所以要用一檔ETF完成全球股票配置的投資人,可能要先搞清楚為什麼這些全球型的股市ETF殖利率都這麼低?

2010年11月11日

【RSS】Dividends Value


這個網站我曾經介紹過,不過也值得我再介紹一次,並推薦大家訂閱這個Blog的RSS。顧名思義,這個Blog就是以高股息股票為主題,股息當然並不必然是成功投資的主要條件,但是有許多價值型投資人是相當注重股息的,一來是這才是真正的投資報酬,畢竟如果只想賺取資本利得(價差),其實很容易陷入追求股價的走火入魔,再來是股息的持續成長往往就意味著企業的體質維持健全,而股息再投入在經歷過長時間的複利效果之後也往往能帶給投資人相當好的投資報酬。

這個Blog的文章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一大類是整理出一些高股息個股的清單,例如這篇文章:「10 Dividend Stocks Delivering A Quick Payback」,而另一大類則是針對一些高股息個股進行分析,並給五星級評等,例如這篇文章:「AT&T Inc. (T) Dividend Stock Analysis」。以下則是今年度的一些個股分析文章,黃色部份則是我有在關注的個股,而大家也可以看到這個Blog所給的星級評等,例如AT&T就是5-Star。


接下來介紹一下怎麼閱讀這個Blog的分析報告:
作者會先簡介一下這家公司,然後用四個指標去判斷這家公司的股價是不是處於合理價位,包 括:
  1. 平均高殖利率股價:例如過去五年平均殖利率為2.5%,而目前每股配息$1.0,那麼算出來的合理股價就是$40。
  2. 20年貼現現金流股價:計算這個值需要年度EPS、年度美股配息以及本益比。
  3. 平均本益比:例如過去五年平均本益比為12倍,現在EPS為$3.8,那麼合理股價則是$45.6。
  4. 葛拉漢常數:葛拉漢認為合理的本益比為15倍,合理的股價淨值比為1.5,而兩者相乘等於22.5稱為葛拉漢常數。如果本益比10倍,但股價淨值比為2.0,兩者相乘等於20,還小於22.5,那麼這檔個股則低於合理股價。一般計算則以EPS和每股有形資產帳面價值(tangible book value)來計算,例如EPS為$6.8,每股有形資產帳面價值為$12.5,那麼合理股價的計算方是就是6.8 X 12.5 X 22.5再開根號,約等於$43.73。
而在股價是否合理的判斷中,AT&T在1.和3.兩項都低於合理股價,因此得到一顆星。

第二部份則有六個評判準則:
  1. 自由現金流配發率
  2. 資產負債比
  3. 關鍵指標
  4. 股息成長率
  5. 連續配息成長年數
  6. 最近四年股息滾動超過15%
AT&T因為自由現金流配發率少於60%而且過去十年沒有負的現金流而獲得一顆星。資產負債比維持在45%以下也又獲得一顆星,而四個關鍵指標中有兩個指標情況不錯,又讓AT&T獲得一顆星,因此第二部份就獲得了三顆星,累計有四顆星。而AT&T從1984年開始已經連續27年的配息成長。

而第三部份則是拿配息收入和貨幣市場帳戶的收入作比較,可以想像成殖利率與定存麗綠的比較,而持有AT&T的收益比貨幣市場還好,所以又拿到一顆星,累積起來總共五顆星,因此AT&T的評等為5-Star。

對這個Blog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考慮訂閱這個RSS:http://dividendsvalue.com/feed/

2010年11月2日

華爾街“瘋狂”何時休?

華爾街日報  2010年11月2日

如果你想知道眼下華爾街的瘋狂程度﹐只要看看沃爾瑪(Wal-Mart Stores)的情形就好了。

本週﹐投資者們購買債券的心情是如此迫切﹐他們將沃爾瑪新發行的收益率低得可憐的價值50億美元的債券搶購一空。

但他們對沃爾瑪的股票卻沒什麼興趣--其實沃爾瑪的股息收益率正在不斷提高。

這並不是一個孤立現象。美國普通投資者正在將大量資金投入債券基金﹐這些基金必須到市場上不計成本地買入債券。與此同時﹐他們又從股票基金中撤出投資--卻根本不考慮基本面如何。

投資者真的瞭解他們面臨的風險嗎﹖或者﹐瞭解他們錯過的機會嗎﹖

讓我們來看看沃爾瑪發行的債券。沃爾瑪發行了7.5億美元的3年期債券﹐年利率為0.75%﹔12.5億美元的5年期債券﹐年利率為1.5%﹔17.5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年利率為3.25%﹔還有12.5億美元的30年期債券﹐年利率為5%。

要記住﹐這些債券息票率受兩項隱形成本的影響。首先﹐債券利息和普通所得一樣需要納稅。這就意味著如果債券存放在應稅賬戶﹐那麼它就需要按照眼下高達35%的稅率來繳稅--如果明年布什政府時代的減稅政策按計劃到期﹐那麼稅率將升至39.6%。


其次﹐債券面臨著巨大的通脹風險。如果通脹率躍升至7%﹐有誰還想要一張年利率為5%的30年期債券﹖沒有人願意那麼做。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債券的價格將會暴跌。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沃爾瑪的股票。

沃爾瑪股價為54美元﹐過去10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動。然而﹐就在這段時期內﹐沃爾瑪的年銷售額和淨利潤翻了一倍還要多。經營性現金流淨值幾乎翻了三倍﹐股息翻了四倍﹐從24美分漲到了1.09美元。

沒錯﹐這麼看沃爾瑪的股價在10年前是高估的。現在﹐該股的市盈率為13.5倍﹐股息收益率為2.2%。

這樣的收益率雖然不是很高﹐但要好於買入3年期或5年期的債券﹐而且它與10年期債券的收益率相比也差不了太多。

過去10年來﹐沃爾瑪平均每年的股息增長率達16%。如果未來每年的增長率僅為10%﹐它的股票收益在大約5年內將會超過10年期債券的收益﹐而在10年內將會超過30年期債券的收益。

如果願意﹐沃爾瑪還可以更快地提高股息。公司的盈利和現金流很容易就能抵得上股息的支出﹐而且沃爾瑪目前正在追加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用來回購股票﹐以提高投資者的回報率。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來﹐股息與債券相比具有兩方面的優勢。

它們的稅率比較低﹐至多為15%。如果布什政府的減稅政策完全終止的話﹐這一優勢會隨之消失。但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減稅政策對於年收入低於25萬美元的家庭仍將適用。因此﹐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股息將會繼續保持其稅率優勢。

而且﹐股息還能抵御通脹。如果通脹大幅升高﹐那麼股票就算不上是很好的投資﹐但比債券還是要好很多。各類企業遲早都會通過提高產品價格把上漲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這樣﹐股息也會增加。

沒有人知道未來的通貨膨脹情況會怎樣。但是﹐大多數投資者不瞭解的是﹐國債市場中暗含著對未來的預測﹐而且這是我們所能瞭解到的最好的預測。現在﹐通過比較普通國債和通脹保值國債的收益率﹐我們就能發現國債市場預期未來10年的通脹率為2%﹐未來30年的通脹率約為2.5%。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對沃爾瑪新發行的債券息票的預測。

經歷通脹之後﹐買入10年期債券的投資者每年“真正的”的收益率可能將只有1.2%﹐30年期的可能是2.5%﹐這還是稅前收益率。一些投資者極有可能已經鎖定了負的實際收益率﹐而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換句話說﹐他們做出了一筆稅後無疑將出現損失的投資。

我們看到的只是這種極愚蠢投資方式中的個例﹐眼下很多普通百姓都在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投資。但問題是﹐他們和他們的投資顧問傾向於把資產配置和投資行為分離開來--換句話說﹐他們首先決定投資債券﹐然後再把錢投入債券基金。接著﹐倒霉的債券基金經理人就只好到處讓這筆錢轉起來﹐哪怕是投入一個估值過高的市場。

所以﹐現在投資者喜歡“安全”債券和新興市場股票﹐他們不喜歡美國股票。按照TrimTabs Investment Research投資研究公司的說法就是﹐儘管美國股票共同基金今年有540億美元的資金被贖回﹐但卻有620億美元流向了全球股票共同基金。新興市場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流入。同時﹐資金大潮也湧入了債券基金--過去幾個月以來﹐資金流入升至約每月300億美元。

然而﹐投資沃爾瑪的股票肯定比投資沃爾瑪債券勝算更大。該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良好﹐去年的經營性現金流為260億美元﹐投資回報率為19%。截至今年7月底﹐沃爾瑪手中握有的現金超過了100億美元。

沃爾瑪股票也是人們投資新興市場的機會﹐目前該公司有四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海外﹐增長最快的市場是中國和巴西。沃爾瑪在中國的第300家分店剛剛開門營業。

但是美國投資者沒興趣瞭解沃爾瑪股票的消息。他們正在尋找“安全”債券和令人振奮的投資中國市場的方式。三思啊。

Brett Arends

2010年10月21日

巴菲特:買黃金不如買股票



2010-10-21 工商時報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投資走向動見觀瞻的柏克夏海瑟威公司掌門人巴菲特,近日接受美國「財富」雜誌專訪時,對漲勢欲罷不能的黃金潑了冷水,他建議為退休生活做準備的美國人,應該投資股票而非黃金。

     為「財富」雜誌撰稿的經濟學者史坦(Ben Stein),專訪投資大師巴菲特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看待黃金熱潮,「那是典型的泡沫或者是...?」

     巴菲特的回應是,「你把歷來開採所得的黃金集結起來,可填滿邊長67英尺的立方空間,若以目前的金價計算,足以買下全美所有農地;你也可以買下10家艾克森美孚公司,外加1兆美元資金入袋;抑或著你甘願坐擁一大堆黃金。你會如何選擇?哪一個能創造更大價值?」

     顯然黃金對巴菲特不具投資吸引力,史坦就中上階層美國人應做何投資來為退休做準備,徵詢巴菲特的意見,他斬釘截鐵回答:「股票。」

     高齡80依然耳聰目明的巴菲特提到,「看在股利可望提高的份上,不妨選擇高配息股票,或是把目標放在標普500指數中前100大的高配息股。也不一定非這些不可,只要是股票都行。」

     史坦再問到經濟是否確實復甦,巴菲特毫不遲疑地回答:「沒錯,儘管速度慢了點,但的確是復甦。」巴菲特透露他所收購的伯靈頓北方聖大菲(BNSF)鐵路公司正召回部份員工,但其他事業體仍有小規模裁員。

     被問及何時才會開始大舉招聘,巴菲特的回應是,「當需求增加之時。我們不會因獲得減稅優惠或是政府官員喊話就增聘員工。」

     至於對美國房市的看法,巴菲特表示,房市離復甦還有一大段路要走,這個市場已經動盪失衡,須花上漫長的時間才能穩定下來。

     關於富人加稅議題巴菲特也提出一番見解,他主張年賺500萬美元的富人應被列為加稅對象,尤其鎖定年收入10億美元的富豪,主要是基於社會正義而非財政政策。




巴菲特:買股吧 別瘋黃金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財星雜誌(Fortune)19日刊出投資大師巴菲特的專訪,股神一語道破黃金泡沫背後的虛幻,強力建議買股票。訪談內容如下:

記者問:當前的黃金市場如何?是典型的泡沫嗎?

巴菲特答:「如果把歷來開採的所有黃金收集起來,可以裝滿67呎立方的空間,以目前的金價來算,這些黃金能讓你買下全美國的所有農地,再加上十家埃克森美孚公司,最後還有1兆美元的現金零用。不然你就是有一整屋的金屬,你要選哪樣?哪一種能創造更多價值呢?」

問:對一個典型的美國中上階層人士來說,應該如何投資來為退休預做準備呢?

答:「股票。」

問:先鋒完全股票市場ETF如何?(VTI

答:「這也不錯。也許可以買即將調高股利的高配息股,也許可以選擇標準普爾500指數中配息最多的100支股票。也許不用,就是買股票。」

問:經濟復甦了嗎?

答:「的確在復甦,只是很慢。我們的北方伯林頓鐵路公司(BNSF)已開始聘回一些員工,但也有些事業仍在小幅裁員。但美國運通卡的高用量用戶業務及BNSF的貨運量開始有起色,全面性地,經濟正緩慢復甦。」

問:企業何時才會大量增聘員工?

答:「當需求升高時。減稅或官方的呼籲不會讓我們決定增聘人手,只有產品需求增加時,才會加人。問題就是這麼單純。」

問:如果連像你的公司那麼大的事業體都還小心翼翼,需求究竟從何而來?

答:「需求已經開始回升,會逐漸加速。2008年秋季時,我們急需大規模的刺激措施,,但最後規模不足。美國銀行用每股29美元收購美林可說是奇蹟,因為再撐幾天,美林股價可能只剩29美分。如果不是這類的事情,整個市場早就崩潰了。整個商業本票市場會停止運作,每張骨牌都會倒下來。波克夏將是最後倒下來的一張,但還是一樣會倒。(美銀執行長)路易士讓整個體系多撐了一會兒,好讓TARP(問題資產救助計畫)來得及搶救。但現在因為大家還餘悸猶存,復甦會很緩慢,然而經濟已肯定地步上復甦。」

問:房市的情形如何?

答:「房市復甦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市場已經失去供需平衡,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解決問題。」

巴菲特主張對年賺500萬美元以上的真正富翁增加課稅,特別是不能放過每年賺10億美元的巨富。巴菲特並表示,對富豪加稅主要是基於社會正義的理由,而非填補財政缺口。「如果任何人有兒子或孫子在阿富汗服役,我願意豁免他們的較高稅率。我接觸過很多富人,但沒有任何富豪有家人參與作戰。」

訪談結束後,巴菲特開著他心愛的凱迪拉克送記者回飯店,他說:「我買這輛車是因為兩年前我看到國會對(通用汽車前執行長)華格納嚴刑拷問,我想我該買輛凱迪拉克來幫他。」

【2010/10/21 經濟日報】

Comments:關於VTI那段,原文如下:

"The VTI?" I ask.


"That's good enough. Maybe a selection of high-dividend-paying stocks that are likely to raise their dividends. Maybe the top 100 dividend payers of the S&P 500."


所以巴菲特本人可能比較傾向於SDY這種ETF,不過SDY追蹤的S&P High Yield Dividend Aristocrats Index成份股只有50支股票,還不到100。

2010年9月6日

避免陷入「配息」陷阱-ETF篇

避免陷入”配息”陷阱-在選擇高收益或配息型基金時,需留意基金本身

相較於非配息型的股票,配息型股票通常被視為高素質且較為穩定的股票。因此,配息型股票常被視為是一種介於低風險的債券與高風險股票間的投資標的,同時具有可被用來調整資產組合風險/報酬的功能;然實際上,配息型股票的風險性仍有可能比一般股票來的高。今年夏季,英國石油公司(BP)過去 12個月的配息率高達9%,不過當時市場也正確預測了該公司將降低其配息率。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的次級房貸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則是另外一個例子,在房地產泡沫經濟高峰期,其配息率高達18%,但這樣的高配息率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在經濟泡沫化後,該公司便申請破產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檢視配息型ETF,並提供投資人避開”配息”陷阱的幾個方法。

在股票的投資中,股利通常占總報酬的40%,而與傳統理論相反的是,高配息率的公司通常獲利成長也會相當強勁。因此,投資於具有股利發放政策的公司是相當合理的。同理可證,配息型基金若要達到高收益率,就應按照各股的配息率來分配投資比重,所以高配息率的股票就會占投資組合較大的比重。因為股息發放是好事,所以配息率就應該越高越好? 這樣的邏輯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僅藉由”配息”這個方法,並沒有辦法分辨出低素質、風險性高的公司,這些公司卻很有可能會大幅降低股利或甚至申請破產。

挑選股利持續增加的公司

脫離股息陷阱的方法之一,就是挑選股利持續增加的公司。例如先鋒高配息股票 ETF(VIG)和PowerShares 股利指數基金(PowerShares Dividend Achievers (PFM))就選擇投資於股利連續成長10年以上的公司。SPDR S&P 股息指數基金(SDY)的標準更加嚴格,它要求公司股息必需連續25年成長。結果是該基金僅能持有50檔股票標的,這對一個股票型基金來說可能有投資部位太過集中的疑慮。雖然,PowerShares高配息指數基金(PowerShares HighYield Dividend Achievers(PEY))要求連續10年的股息成長,但是它與SDY都按照配息率來分配投資比重,而VIG和PFM則是採用改良式市值加權法來分配比重。前者的方法會得到較高的報酬率,但波動率也較高,因為擁有最高配息率的股票其風險性也較高。VIG和PFM著重於高品質的股票,且採用市值加權法,所以這兩檔基金中,具寬廣經濟護城河的績優股票就占投資組合較高的比重(約60%)。而相較之下,此類資產僅占SDY投資組合的23%,而PEY則是9%。而所謂的經濟護城河,晨星分析師將之定義為具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

而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基金傾向於加碼必需性消費類股,並持有具強大品牌知名度的公司股票。這三檔基金都持有可口可樂(KO)、百事可樂(PEP)和麥當勞(MCD)的股票,而品牌知名度高的公司通常會有穩定的業務,公司股息也較有可能持續成長。


依總配息金額來分配投資權重

避免股息陷阱的第二種方法,就是按照總配息金額而非配息率來分配投資部位的比重。然這個方法會造成基金的投資佈局相對集中於高市值的公司,因為以絕對金額而非百分比的角度來看,這些公司所支付的股利金額往往都會最高。WisdomTree大型股股利指數基金(DLN)所採用的就是這個方法,而它最大的投資部位為AT&T公司(T)以及艾克森美孚(XOM)。此外,iShares道瓊股息指數基金(DVY)也按照股息金額來分配投資權重,但也採用其它的篩選標準,如股息5年連續增長以及平均配息率低於60%。

多樣化

先鋒高收益股利指數 ETF(Vanguard High Dividend Yield Index ETF/VYM)採用資產配置多樣化以及市值加權法,將投資組合中少數低素質股票所可能帶來的衝擊降至最低。該基金先按照股息收益率的高低將股票加以排名,然後累積加總各股票的市值直到總合占所有股票總市值的50%,然後再將這些股票挑出。按照公司市值分配權重,代表較穩定的大型公司會在投資組合中占支配地位,不過投資組合中亦包含了數百支具高配息率的小型股,總計共持有563檔股票。WisdomTree總體股息基金(DTD)則將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並滿足其流動性條件的股票挑出,依照股息金額分配投資比重,該基金持有的股票高達757檔。

其它方法

First Trust 價值線股利基金(FVD)則是選擇投資於配息率高於平均水準的股票,不過它也根據股價穩定性及公司資產負債表體質將股票風險分成五級,並且挑出位於前兩級的安全性股票,各股票的投資比重則都相同。

為了方便比較,我們也將標準普爾 500指數以及iShares iBoxx 投資等級公司債基金(LQD)以及iShares iBoxx 高收益公司債指數基金(HYG),這兩檔債券型ETF列於表中。不幸的是,許多配息型ETF在2008年金融風暴時,持有過重的金融類股投資部位,也因此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相比,它們過去3年的表現相對較差。而兩檔債券型ETF則因資本結構的關係,表現較好且風險較低,不過未來它們資本增值的可能性也較低。此外,正如名稱所示,固定收益證券所支付的是“固定”的債息,股票的股息則有成長的空間,而且凡是超過固定收益證券契約規定範疇的公司利益也都歸於公司股東所有。

結論

對於想要將小部分資產投資於優質股票的以獲取固定收益投資人,我們推薦先鋒高配息股票 ETF(VIG)。該基金不僅在過去三年有優於平均水準的報酬表現,而且在本文所提及的9檔基金中,它的波動率也最低。另一方面,對於想要擁有較高收益率且願意接受較高風險的投資人,我們則推薦SPDR S&P 股息指數基金(SDY)。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翻譯整理。)

2010年8月30日

S&P 500 vs S&P 500 Total Return


Bloomberg最長只提供五年的資料,S&P 500的代號是SPX:IND,Total Return的代號則是SPXT:IND,也就是所謂的總報酬指數。

SPX這五年來的變化為1220.33-1064.59,報酬為-12.76%,而SPXT這五年來的變化為1834.476-1777.6,報酬為-3.1%。

2010年8月25日

美企現金充裕該怎麼花?

2010年08月25日  華爾街日報

近期一系列企業併購活動上週激發了投資者的想像力﹐令他們重新關注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大量現金。

根據研究公司FactSet數據﹐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中的非金融企業資產負債表上共有2萬億美元現金﹐創下紀錄高位。儘管沒人預計將出現新的併購熱潮﹐但許多人希望企業把一些錢用到其他地方:比如派發股息和回購股票。

企業可能拿出一部分現金﹐這個前景令股市投資者心神向往。今年以來投資者都在無助地觀望﹐因為儘管企業獲利豐厚﹐屢屢高於預估﹐但股價一直舉步維艱。今年迄今道瓊工業指數累計跌近2%。投資者推斷﹐即使企業拿出少量資金用於併購、股票回購或派發股息﹐就算不能產生更大的效應﹐至少也會對股市提供支撐。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估計﹐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的現金餘額在資產中所佔比例﹐假如從目前的11%降至約7%的正常水平﹐將使企業支出4,280億美元﹐這幾乎是2008和2009年企業進行股票回購資金數量的總和。

股票回購越來越流行﹐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佈﹐今年迄今股票回購規模是去年低點的三倍多﹐已升至1,427億美元﹐不過總量尚未回升到金融危機前的高位。

根據標準普爾數據﹐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中三分之一的企業今年增派了股息﹐額外增加127億美元股息﹐而去年同期為減少410億美元股息。

當然現金的另一用途是購買其他企業。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對Saskatchewan旗下化肥公司Potash Corp.價值39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要約﹐以及英特爾(Intel)決定購買軟件生產企業McAfee﹐都是企業高管信心增加的信號。但一些投資者仍注意到﹐迄今看到的併購交易還沒有預示著一場新的併購熱潮即將來臨。許多企業高管採取保守策略﹐定下容易實現的目標﹐通過併購來增強自身企業。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美國股票策略師克里葛(Douglas Cliggott)說﹐由於企業資產負債表上有這麼多現金﹐他預計將出現更多股票回購和增派股息。

他說﹐我認為股票回購和提高派息都是有道理的﹐如果提高股息﹐股票就能與固定收益工具媲美﹐這也頗具吸引力。

股票回購將使公司推高他們的股價﹐在公司實際上沒有增加獲利的情況下提升每股收益。支持者說﹐如果經濟不能增加動力﹐這一方法是帶動許多股票上漲的重要方式。

一些分析師說﹐由於債券收益率目前處於紀錄低位﹐派息公司開始看起來像是合理的另類投資。

瑞士信貸在最近給客戶的報告中﹐基於高於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股息率﹐列出了24只它認為“優於債券”的股票。這些股票的平均股息率為4.2%﹐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略高於2.5%。

Sterne Agee負責資產管理的總裁哈里斯(Jerry Harris)說﹐股息對人們來說有意義。他補充說﹐處於紀錄高位的股市回報率一直是由股息推動的。

但這也發出了一個負面信號﹐一些投資者說﹐企業不願將剩餘資金用於公司增長和擴張﹐無論是進行戰略收購還是僱傭更多雇員﹐暗示謹慎氣氛仍是主流。

這還反應為﹐拜技術改進和提高雇員效率所賜﹐企業現有大量未充分利用的產能可供支配。

Jonathan Cheng



A roster of dividend-paying stocks to consider


At the top of Cliggott's list:
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 (VZ, dividend yield 6.5%)

The next two are a couple of tobacco giants:
Reynolds American Inc. (RAI, dividend yield 6.4%)
Altria Group (MO, dividend yield 6.2%)

Those offering yields in the 5% range:
Eli Lilly & Co. (LLY)
Duke Energy (DUK)
Southern Co. (SO)

The rest of the list is a who's who of Dow 30:
Johnson & Johnson (JNJ)
Kellogg Co (K)
Lockheed Martin (LMT)
Colgate-Palmolive Co. (CL)

The rest:
Bristol-Myers Squibb (BMY)
American Electric Power (AEP)
Dominion Resources (D)
Kimberly-Clark (KMB)
PG&E Corp. (PCG)
Kraft Foods (KFT)
NextEra Energy (NEE)
Abbott Labs (ABT)
Sysco Corp. (SYY)
Procter & Gamble (PG)
General Mills (GIS)
Coca-Cola (KO)
McDonald's (MCD)
PepsiCo (PEP)

The yields range from Verizon's 6.5% to Colgate-Palmolive's 2.8%, averaging more than 4%.

2010年8月23日

10 Largest Dividend Payers in the U.S.

Jeremy Siegel和Jeremy Schwartz在投稿於WSJ的這篇文章中「The Great American Bond Bubble」提到了債券泡沫化,其中有一段是談到十家給付最多股利的公司,這是部份的原文:
Today, the 10 largest dividend payers in the U.S. are AT&T, Exxon Mobil, Chevron, Procter & Gamble, Johnson & Johnson, Verizon Communications, Phillip Morris International, Pfizer, General Electric and Merck. They sport an average dividend yield of 4%, approximately three percentage points above the current yield on 10-year TIPS and over one percentage point ahead of the yield on standard 10-year Treasury bonds. Their average price-earnings ratio, based on 2010 estimated earnings, is 11.7, versus 13 for the S&P 500 Index. Furthermore, their earnings this year (a year that hardly could be considered booming economically) are projected to cover their dividend by more than 2 to 1.
所以我就用Google的Stock screener設定股息配發超過三十億美元的公司,有以下40支股票:

Company name Symbol Div from cash flow Market cap Div yield (%)
BP plc (ADR) BP 10.90B 113.99B 8.75
Time Warner Cable Inc. TWC 10.86B 19.12B 2.93
Royal Dutch Shell plc (ADR) RDS.A 10.53B 167.93B 6.06
AT&T Inc. T 9.67B 156.29B 6.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 8.99B 160.69B 3.1
Exxon Mobil Corporation XOM 8.02B 299.86B 2.94
Petroleo Brasileiro SA (ADR) PBR 7.71B 151.00B 0.42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ADR) PTR 7.38B 202.97B 3.43
China Mobile Ltd. (ADR) CHL 7.16B 213.38B 3.46
TOTAL SA (ADR) TOT 6.55B 107.53B 5.57
Vodafone Group Plc (ADR) VOD 6.45B 124.22B 7.22
Telefonica SA (ADR) TEF 6.23B 98.79B 7.32
Eni SpA (ADR) E 5.81B 79.65B 5.97
Banco Santander, SA (ADR) STD 5.65B 96.36B 5.85
Pfizer Inc. PFE 5.55B 128.41B 4.4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G 5.46B 170.25B 3.22
Johnson & Johnson JNJ 5.33B 161.80B 3.72
Chevron Corporation CVX 5.30B 150.90B 3.71
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 VZ 5.27B 83.02B 6.34
Ecopetrol SA (ADR) EC 4.93B 74.49B 3.28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BAC 4.86B 129.14B 0.3
GlaxoSmithKline plc (ADR) GSK 4.68B 97.47B 4.81
Microsoft Corporation MSFT 4.58B 209.68B 2.12
BHP Billiton plc (ADR) BBL 4.56B 157.64B 2.74
BHP Billiton Limited (ADR) BHP 4.56B 187.66B 2.34
HSBC Holdings plc (ADR) HBC 4.53B 172.65B 3.13
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 Inc. PM 4.33B 95.27B 4.46
Wells Fargo & Company WFC 4.30B 128.74B 0.78
Wal-Mart Stores, Inc. WMT 4.22B 186.30B 2.4
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 FMCC 4.10B 215.50M 0
France Telecom SA (ADR) FTE 4.04B 54.44B 7.5
Novartis AG (ADR) NVS 3.94B 116.09B 3.85
The Coca-Cola Company KO 3.80B 127.71B 3.15
Statoil ASA(ADR) STO 3.76B 62.47B 4.59
Sanofi-Aventis SA (ADR) SNY 3.70B 75.13B 5.1
JPMorgan Chase & Co. JPM 3.42B 147.27B 0.53
Unilever plc (ADR) UL 3.38B 75.20B 4.1
Citigroup Inc. C 3.24B 108.65B 0
Merck & Co., Inc. MRK 3.22B 107.39B 4.35
Intel Corporation INTC 3.11B 105.29B 3.24
※Sorted by Div from cash flow


過去半年,十年公債殖利率從最高的4.01%跌到最低的2.55%,而假設十年公債的duration為八年,那麼這十年公債的價格就上漲了11.68%,而以IEF這檔ETF來看的確是差不多。如果債券泡沫破了,那麼持有高股息的股票可能更有助於抗通膨。

不過如果要挑選定存股,那個就應該以追求股利收入為主,並且選擇波動比較小的公司,因此同樣在Stock Screener設定殖利率超過2.5%、市值超過50億、Beta值小於1.0以及股息配發超過30億的股票,這是結果,共九家公司:






Company name Symbol Market cap Div yield (%) Beta Div from cash flow Consecutive Div. Increases Dividend Yield 5yr Avg (%)
Exxon Mobil Corporation XOM 299.86B 2.94 0.48 8.02B 27 years 2.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G 170.25B 3.22 0.54 5.46B 56 years 2.5
Johnson & Johnson JNJ 161.80B 3.72 0.56 5.33B 47 years 2.7
The Coca-Cola Company KO 127.71B 3.15 0.62 3.80B 47 years 2.8
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 VZ 83.02B 6.34 0.62 5.27B 5 years 5.1
AT&T Inc. T 156.29B 6.3 0.71 9.67B 19 years 5.1
Chevron Corporation CVX 150.90B 3.71 0.71 5.30B 19 years 3.2
Pfizer Inc. PFE 128.41B 4.49 0.71 5.55B 0 years 5
Merck & Co., Inc. MRK 107.39B 4.35 0.85 3.22B 0 years 4.1









※Sorted by Beta

2010年8月20日

Yield of Stock vs Bond


Source

上圖為道瓊工業指數的殖利率與十年公債殖利率比較,其實大部分時間股市的殖利率都不如十年公債,而股市殖利率並不太容易有太大的躍進,所以如果股市殖利率要高於十年公債殖利率,那麼就是只有債券殖利率下降了,而現在也的確是債券的殖利率下降,但價格卻攀高,因此市場上開始越來越擔心債券市場的泡沫化。

那麼2008年為什麼股市殖利率會高於債券那麼多呢?因為當時的股價跌太快太多,所以殖利率就飆高,而又因為避險需求導致債券上漲,債券的殖利率下降,因此才會有這種比較特別的現象。

Source

上圖則是S&P 500的股價與殖利率歷史趨勢圖,其實投資人要接受的是,1871-1982平均股市殖利率高達4.98%已經是歷史了,近27年來的平均是2.53%,而且趨勢是往下的。以目前的股價來看,殖利率只有2.1%。而殖利率的歷史低點出現於2000年的網路泡沫高點,只有1.1%。

2010年8月8日

S&P 500過去半世紀的股息配發情況

Year S&P 500 Earnings Yield Earnings Dividend Yield Dividends Payout ratio
1960 58.11 5.34% 3.1 3.41% 1.98 63.87%
1961 71.55 4.71% 3.37 2.85% 2.04 60.53%
1962 63.1 5.81% 3.67 3.40% 2.15 58.58%
1963 75.02 5.51% 4.13 3.13% 2.35 56.90%
1964 84.75 5.62% 4.76 3.05% 2.58 54.20%
1965 92.43 5.73% 5.3 3.06% 2.83 53.40%
1966 80.33 6.74% 5.41 3.59% 2.88 53.23%
1967 96.47 5.66% 5.46 3.09% 2.98 54.58%
1968 103.86 5.51% 5.72 2.93% 3.04 53.15%
1969 92.06 6.63% 6.1 3.52% 3.24 53.11%
1970 92.15 5.98% 5.51 3.46% 3.19 57.89%
1971 102.09 5.46% 5.57 3.10% 3.16 56.73%
1972 118.05 5.23% 6.17 2.70% 3.19 51.70%
1973 97.55 8.16% 7.96 3.70% 3.61 45.35%
1974 68.56 13.64% 9.35 5.43% 3.72 39.79%
1975 90.19 8.55% 7.71 4.14% 3.73 48.38%
1976 107.46 9.07% 9.75 3.93% 4.22 43.28%
1977 95.1 11.43% 10.87 5.11% 4.86 44.71%
1978 96.11 12.11% 11.64 5.39% 5.18 44.50%
1979 107.94 13.48% 14.55 5.53% 5.97 41.03%
1980 135.76 11.04% 14.99 4.74% 6.44 42.96%
1981 122.55 12.39% 15.18 5.57% 6.83 44.99%
1982 140.64 9.83% 13.82 4.93% 6.93 50.14%
1983 164.93 8.06% 13.29 4.32% 7.12 53.57%
1984 167.24 10.07% 16.84 4.68% 7.83 46.50%
1985 211.28 7.42% 15.68 3.88% 8.2 52.30%
1986 242.17 5.96% 14.43 3.38% 8.19 56.76%
1987 247.08 6.49% 16.04 3.71% 9.17 57.17%
1988 277.72 8.69% 24.12 3.68% 10.22 42.37%
1989 353.4 6.88% 24.32 3.32% 11.73 48.23%
1990 330.22 6.86% 22.65 3.74% 12.35 54.53%
1991 417.09 4.63% 19.3 3.11% 12.97 67.20%
1992 435.71 4.79% 20.87 2.90% 12.64 60.57%
1993 466.45 5.77% 26.9 2.72% 12.69 47.17%
1994 459.27 6.91% 31.75 2.91% 13.36 42.08%
1995 615.93 6.12% 37.7 2.30% 14.17 37.59%
1996 740.74 5.49% 40.63 2.01% 14.89 36.65%
1997 970.43 4.54% 44.09 1.60% 15.52 35.20%
1998 1229.23 3.60% 44.27 1.32% 16.2 36.59%
1999 1469.25 3.52% 51.68 1.14% 16.71 32.33%
2000 1320.28 4.25% 56.13 1.23% 16.27 28.99%
2001 1148.09 3.38% 38.85 1.37% 15.74 40.51%
2002 879.82 5.23% 46.04 1.83% 16.08 34.93%
2003 1111.91 4.92% 54.69 1.61% 17.88 32.69%
2004 1211.92 5.58% 67.68 1.60% 19.407 28.67%
2005 1248.29 6.12% 76.45 1.79% 22.38 29.27%
2006 1418.3 6.18% 87.72 1.77% 25.05 28.56%
2007 1468.36 5.62% 82.54 1.89% 27.73 33.60%
2008 903.25 7.24% 65.39 3.11% 28.05 42.90%
2009 1115.1 5.35% 59.65 2.00% 22.31 37.40%


Data source

過去半世紀S&P 500的盈餘報酬率(Earnings Yield)平均值為6.87%,但近十年平均則只有5.39%,所以也難怪有不少經濟學者認為其實美股的價位並不便宜,因為從股價淨值比或是盈餘報酬率來看,跟歷史數據一比都會顯得目前股市的投資價值並不吸引人。不過這並非投資人能夠左右的,當市場都認為這是新常態,那投資人也只能認清並接受了。

而股息殖利率也有相同的現象,過去半世紀平均值為3.17%,但近十年平均則只有1.82%,這樣的殖利率其實一點都不吸引人。美股市場其實已經盤整了將近二十年,過去一世紀的長期向上趨勢已經消失,因此投資人無法再期待投資股市有很好的資本利得,那麼就只能靠殖利率以及再投資來提供投資人報酬,可是1.82%的殖利率與股市的高風險比起來,其實真的很難吸引投資人,而債券也就會比股市還有吸引投資人了。

而另外一個重點則是配發率(Payout ratio=Dividends/Earnings),過去半世紀平均值為46.25%,近十年則為33.75%,所以最近十年,不但上市公司賺得少,股息配發率也不如以往。
PS:黑線為十年平均線。

2010年6月30日

道瓊工業指數成份股的殖利率


這是WSJ的整理,不知道會不會固定時間更新。總之,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把個股的權重考慮進去,以昨晚的收盤價算一次),以DIA投資道瓊工業指數的話,殖利率算起來應該是2.95%,而昨晚的十年美國公債殖利率也差不多是這樣,所以在相同收益的情況下,風險不同,哪一種會受到投資人青睞呢?

2010年6月22日

MLP ETF(業主有限合夥固定收益信託基金)

Van Eck Global最近打算發行MLP ETF,追蹤的是Market Vectors MLP Index,以能源儲存和運輸裝置的出租收益為主,MLP是Master Limited Partnerships的縮寫,關於MLP的介紹,可以看下面這一則新聞:
MLP與收益信託 固定收益新選擇

過去一年來,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引發了理財的新一波熱潮,投資人藉由REITs可以輕鬆投資於全球房地產市場,REITs其實只是眾多「收益信託」(Income Trust)中的一種,透過投資各式各樣的收益信託,你甚至可以擁有一座油田,和阿拉伯石油富豪一同坐享油價飆漲時的獲利契機。

如果你擔心能源開採的風險過高,也可以考慮透過投資「業主有限合夥」(Master Limited Partnership, 以下簡稱MLP)擔任輸油管線的主人,向石油鉅子們收取高額的租金利潤。

多元化投資的新商品

「收益信託」亦可稱做「收益基金」(Income Fund),主要依據加拿大法律規範而成立並且在加拿大證券市場掛牌上市,就像一般REITs一樣,投資人必須透過集中市場買入收益信託,而收益信託公司則將盈利做為股息每月或每季定期配發予投資人。

收益信託所包括的產業範圍相當廣,一般而言,收益信託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一)商業信託(Business Trust)

為所有收益信託中涵蓋產業最為多元化的類型,行業範圍除了能源開採、天然氣輸送之外,甚至包括了垃圾處理場的設計與建製、汙水處理場或發電廠的經營,金融、媒體與林木開採等行業亦可透過商業信託方式上市。

(二)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

這是國人最為熟悉的一種收益信託方式,投資於各式各樣的不動產,包括公寓、飯店、辦公大樓等,主要獲利來源為租金收益。台灣在2003年7月29日通過了不動產證券化條例後,也開啟了國內REITs發展的紀元,目前市場上已有富邦一號及國泰一號兩檔REITs上市流通。

(三)天然資源信託(Resource Trust)

此類型信託之經營領域包括石油、天然氣或天然資源開採等,又稱為能源開採信託(Oil & Gas Income Trust或Royalty Trust,以下簡稱RT),其藉由持有天然資源生產企業的股份或債權而擁有天然資源開採權,相較於一般的資源生產企業,RT的探勘風險雖然較低,但仍須藉由購併來改善資源耗盡的問題,但也同樣面臨商品價格波動、生產及營運風險,因此在所有收益信託中,RT在近年擁有較高的資本利得,但也伴隨著較大的波動風險。

(四)公用事業信託(Utility Trust)

又稱為「管線設備信託」(Power and Pipeline Trust),投資於輸油管、輸水、輸電及輸送天然氣等相關事業,通常採出租管線的方式獲取收益,與接下來要介紹的MLP相當類似,其現金流量較為穩定,風險也相對較小。

雖然每種收益信託在法律架構上略有不同,但共通點是加拿大企業採用收益信託方式上市將毋須再行支付公司稅,由於收益信託將絕大多數的所得以股利型態發放給投資人,因此加拿大政府僅針對投資人的股利收入進行課稅,而透過收益信託上市的企業將不須再繳交任何稅負。

由於採用收益信託的架構相對一般公司來得有利,目前採用收益信託模式運作的加拿大企業已與日俱增,截至2005年第三季為止,多倫多證交所(Toronto Stock Exchange)及旗下創業版(TSX Venture Exchange)掛牌交易之收益信託已超過了220檔,市值逾1650億美元,其中又以商業信託(Business Trust)達146檔最多。

高現金股息及潛在資本增值吸引大型機構法人投入

投資於收益信託的主要獲利來源和一般固定收益商品或REITs相同,可分為現金股利與資本利得兩類:

(一)現金股利:收益信託的股利率極高,每年介於6%至20%間不等,而且多數採取月配息方式,對於具有固定配息需求的投資人而言,不啻是一項相當好的選擇。

(二)資本利得:收益信託與股票一樣,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因此其價格會受市場因素影響而有所變動,例如過去一年來受能源價格飆漲所牽動,投資於能源產業相關的收益信託股價也出現大漲的行情。

惟收益信託並非全然無風險的投資,受益信託和所有公開交易的證券一樣,都會受到市場因素影響而出現波動,而其所支付的股利也將因所投資企業營運良窳而有所變動,投資人必須了解收益信託所提供的股利率是預期股利率而非保證的股利率。

儘管收益信託有其風險,但高配息率及租稅優惠仍使加拿人趨之若鶩,目前已有超過100萬的加拿大人投資於收益信託,而透過共同基金的方式間接持有收益信託者亦高達數百萬人,大型投資機構諸如加拿大退休金計畫(Canada Pension Plan)及安大略省教師退休金計畫(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等也將收益信託納入投資組合之內。

除了作為投資人投資組合中的必備項目之外,收益信託目前也已成為加拿大企業籌措資金的重要管道之一,在2004年即有高達77億加幣的募資活動採取收益信託方式。

高配息產品的另一選擇-MLP

除了收益信託之外,「業主有限合夥」(MLP)也為喜好領取固定配息的投資人提供了另一項選擇;以租金為主要收益來源的MLP不僅獲利穩定,而且近十年來的平均股利率超過了8%,明顯高於許多高收益商品。如果投資人看好能源產業,但又對能源價格經常出現的大幅波動有所疑慮,那麼MLP將是個不錯的投資標的。

MLP其實是一種企業組織架構,主要建立在有限合夥(Limited Partnership)的基礎之上,有限合夥和傳統合夥的主要差別在於以往傳統合夥的合夥人須對所投資的企業負無限責任,也因此阻絕了許多投資人投資合夥企業的意願,有限合夥便應運而生並針對此缺失做出改良。


有限合夥由至少一名的普通合夥人(General Partner)和至少一名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所組成,普通合夥人具有公司經營及控制權並負擔無限責任,有限合夥人則提供了企業大部分的資金並享有收益分配權,雖然並無企業的經營權,但僅就其出資額負有限責任卻大大降低了投資合夥企業的風險。

台灣法令將企業的組織單純侷限在公司、合夥及獨資,導致有限合夥的概念對國人來說仍相當陌生,但有限合夥在美國其實早已行之有年並已成為重要的企業組織種類之一。鑑於有限合夥制的眾多優點,經濟部目前亦計畫將有限合夥制度引進國內,並已著手進行「有限合夥法」草案的擬定。

在解決了傳統合夥企業須負擔無限責任的缺點後,美國於80年代推出了MLP,除了擁有奠基於有限合夥的組織架構及稅負優惠外,並額外提供了投資人所持權益的流動性。MLP交易方式與前述提及的收益信託相同,在公開市場上掛牌上市的模式使投資人買賣MLP就像交易股票一樣簡單輕鬆,大幅改進了以往有限合夥企業流通不易的問題。

投資收益信託(IT)與MLP如何獲利?

和收益信託相同,投資人買入MLP的獲利來源可分為股利及資本利得兩部分,以能源MLP來說,其主要的收益為透過出租輸油(氣)管、儲油槽、鑽油平台、能源提煉設備而獲取穩定的租金收入,獲利方式和收益信託中的管線設備信託十分類似,故股利發放也十分穩定,股價較不易因為能源價格回落而大跌。當然,在能源價格揚升時,其股價的上漲潛力也將低於收益信託中的RT,較適合穩健型的投資人。

投資報酬更勝一籌

就長期走勢看來,不論是MLP或是收益信託的投資報酬率皆遠優於大盤;截至2004年止,Smith Barney MLP綜合指數十年平均年報酬率高達21.1%,而史坦普500指數則為11.9%,若以長期累績報酬來看,自1993年至2004年止,Smith Barney MLP綜合指數累積報酬率更高達775%。

收益信託也有著相同的表現;多倫多證交所收益信託指數在過去五年的平均年報酬率為16.58%,明顯高於標準普爾/多倫多證交所綜合指數的 7.46%,若再細看收益信託中所謂的能源信託(RT)走勢更可發現,多倫多證交所RT指數過去五年平均年報酬率高達19.19%,漲幅更甚於MSCI能源類股指數同期間表現,從中也可看出RT所補捉的「能源多頭行情」較收益信託更顯著。

或許投資人感到納悶的地方在於,為何同為能源相關投資商品,而MLP與IT的報酬竟然遠優於其它商品?主要是因為它們讓投資人直接分享公司經營成果,而且提供的收益率優高於其他固定收益型商品。

MLP與收益信託料將成為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要角

近年來,全球人口壽命增加以及生育率減少,使得人口老年化趨勢愈趨明顯,人口結構的改變也影響了投資與理財的趨勢,高齡人口與退休金機構追求收益穩定的投資標的,更使得固定收益型商品的需求逐漸增加。同為固定收益型商品的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成功地在台灣打響名號且受到投資人熱烈回響,相信 MLP與收益信託在投資人認知趨深後也會感興趣。

【2006/02/19 經濟日報】
不過早了幾天才申請的Alerian MLP ETF其實才是市場上的第一檔MLP ETF,追蹤的是Alerian MLP Infrastructure Index(A group of 25 MLPs that earn the majority of their income from the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of energy commodities.),年收亦有7%左右,算是相當不錯的固定收益ETF。這樣的商品過去都只有ETN,而現在有ETF上市了,投資人又多了一些選擇,不過還是建議大家觀察個一兩年看看。這是比較廣為人知的MLP ETN:JPMorgan Alerian MLP Index ETN(AMJ)




這是Well Fargo MLP Index和S&P 500的比較,前身是Wachovia MLP Index。

要留意的是MLP的固定收益所得是要被美國政府課稅的。而這些MLP目前還是以能源儲存和運輸設備出租為主,包括天然氣槽、輸油管等,因此影響MLP價格的因素不是油價或天然氣價格,而是這些能源的使用量和開採量,這也是要搞清楚的地方。

2010年3月14日

TIPS的短期收益是負值


Data from WSJ.com

短於三年的TIPS,Yield都是負值,而即使30年的長期TIPS也僅稍微高於2%,目前為止,TIPS恐怕在收益上一點都不吸引人,而以目前這麼低的Yeild來看,恐怕至少要兩年後才有機會回正了。



TIPS的principle(本金)受CPI影響,但是因為美國在2008年12月1日改變了TIPS的Yield計算方式,所以以往可以從債券和TIPS的Yield利差去評估未來通膨的情況,但是改變算法之後就增加很多難度了。因此目前雖然CPI快速恢復,從通縮的情況一下子變成輕微通膨,但是以往可以評估通膨的工具失效,就變成市場要自己解讀,而目前市場也的確分成兩大派,一派說經濟復甦緩慢,通縮會持續甚至加重,一派說經濟復甦所帶來的能源需求會讓通膨快速浮現。從TIPS來看,Yield是-2.64%,而最近美國才宣佈的+2.7%的CPI年增率,TIPS和CPI利差高達5%到底是什麼原因?

TIPS運作邏輯是這樣的。TIPS的principle會隨著CPI作調整,CPI增高principle就會增加,而相反地,通縮時principle就會下降。過去兩年處於通縮狀態,principle下降。舉例來說,TIPS發行時priciple定為1000,當CPI為+2.7%時,priciple就變成1027,而一般來說,principle上升,Yield就會下降。假設原本principle為1000,預定yield為3%的TIPS,投資人預期一年後本利和為1030,但是因為CPI增長了2.7%,所以yield只要0.3%就達成這個目標,這時候發行TIPS的政府就節省很多舉債成本。那麼為什麼會是負值?假設發行TIPS設定的yield為1%(符合最近的低利情況),而CPI又高於預定的yield,那麼yield就會變成負值。例如預定yield為1%,一年期的TIPS,持有一年後應該是本利和為1010,但是因為CPI高達2.7%,所以一年後principle就達到1027了,比原本預期的本利和還多17元(1.7%),所以yield其實是-1.7%,而這種情況下,發行的政府舉債反而還賺了17元(並不是獲得,而是少支出了17元)。

所以簡單來說,目前短期TIPS的yield是負值,就是發行的TIPS預定yield低於CPI所導致的。而TIPS預定yield一般都是以預期CPI加上利率,但現在利率趨近於零,而當CPI高於預期時,yield就會變成負值。因此投資人的確因為持有TIPS而抵銷了通膨的影響,例如原本1000元本金,在2.7%的CPI增長後,要1027才有原本的購買力,而TIPS剛好給你1027。但是當yield小於或等於零的時候,其實也表示了這個時候持有TIPS只能抗通膨,卻完全沒有固定收益的報酬!

那麼政府為什麼要發行TIPS呢?我來引用一篇文章的一段話「假設市場預期每年通貨膨脹率為3﹪,國庫可考慮發行實質利率3﹪之通膨指數連動債券,或名目利率為6﹪之傳統債券,若選擇發行通膨指數連動債券,當實際通貨膨脹率為2﹪,則實現之名目利率政府舉債成本只有5﹪,亦即事後可節省1﹪成本」此外,發行傳統債券,投資人還會對未來通貨膨脹率不確定性要求溢酬,所以發行TIPS其實有助於降低政府的舉債成本。當然,如果政府的通膨預測錯得很離譜,可能反而就增加舉債成本了。

總之,短期來看,TIPS在收益方面來看的話,並不適合持有,尤其是短期的TIPS債券。如果要持有,可能保護了通膨之後的購買力,但是其實在收益上是損失的,而這一好一壞之間,投資人要自己衡量。

2010年3月7日

百歲人瑞180美元買股 滾出700萬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10.03.06 03:01 pm

 美國百歲人瑞葛麗絲.葛洛納今年1月辭世,遺贈700萬美元給伊利諾州母校森林湖學院。終身未婚的她,靠43年秘書生涯的薪水,究竟如何存下這筆巨款,引發美國媒體好奇。

葛洛納住在芝加哥以北的森林湖市,她一向生活簡樸,但不吝嗇,生前已為母校設立獎學金,陸續捐贈了大約18萬美元。但她覺得還不夠,兩年前成立基金會,準備把財產捐給母校。她的律師和多年老友馬拉特把這筆遺贈通知校長時,700萬美元的龐大金額把校長嚇了一大跳。

葛洛納無私的奉獻傳為佳話,但美國媒體更好奇的是,究竟她是如何存下700萬美元?

出門走路 穿廉價的衣服

馬拉特是少數知道葛洛納財產狀況的人,他表示,森林湖是富人社區,當地豪宅林立、名車滿街跑,葛洛納也可以享受富裕的生活,但她選擇住在只有一個房間的小屋,也不買汽車,出門都是走路。她身上穿的是廉價衣服或二手衣、電視機是笨重的淘汰機型。但她可不小氣,退休後四處旅行,並透過馬拉特匿名捐贈禮物給當地居民。

葛洛羅納12歲時成為孤兒,和雙胞胎姊妹一起被收養,養父母供她接受大學教育。1931年大學畢業後,她進入亞培(Abbott)藥廠擔任秘書,一做就是43年。

第一筆財富來自股票投資

和許多經歷過經濟「大蕭條」的人一樣,葛洛納對金錢支出十分謹慎,除了省吃儉用,她的財富起源於1935年開始的第一筆180美元股票投資。

買亞培股票 配股→再買

她以60美元價格認購三股亞培股票,經過多次配股,又把股利再投入買股票。加上亞培股價節節高升,葛洛納去世時,當初180美元的投資已滾到700萬美元。

葛洛納的遺產讓森林湖學院每年可有30萬美元收入,讓該校1300名學生可拿獎學金實習和出國進修。葛洛納也把她的小房子捐給母校,讓領取獎學金的女學生當宿舍,這間宿舍就定名為「葛麗絲小屋」。

芝加哥媒體報導葛洛納的故事時,不約而同把她愛心稱為「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她的名字Grace也有恩典的意思)。

【2010/03/06 聯合晚報】



Comments:這是一個很棒的例子,過去美國有非常多這樣的長期持有股票而致富的故事。我們來看看怎麼作到的。國內的新聞其實讓讀者越讀越困惑,並沒有真的說出細節。

我們先來看看她的本金是多少。以美國勞工統計局的CPI資料來計算的話,剛經過大蕭條的1935年的18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37957.7美元,也就是121萬4646元新台幣。所以當時候她花的本金並不算小錢了,可以想像成是一般人一年的收入。這筆錢則是Grace從1931年開始在亞培工作之後存下來的,所以大約存了四年。當時的道瓊指數大概是100點左右,很可惜當時沒有指數型投資工具,不然就可以作比較了。

Grace Groner買進之後,有股利收入再投資和亞培的股票分割兩部份變動,我們先來看股票分割的部份。在1935年持有一股亞培股票的話,75年後的現在會變成6451股,大概五六年會分割一次,總共經過13次分割,而大多數分割都是2:1(2的13次方等於8192)。而以目前ABT(Abbott Laboratories)股價54.32來算,6451*3 =19623股,大約是1,065,921.36的價值。也就是實質上成長59.21倍,算成年複利大約是12.3%。而有趣的是,1935年Grace買ABT時股價是$60,現在的$54.32也沒差多少,但是三股已經變成快要兩萬股了。

One woman, three Abbott shares equals $7 million

然而因為Grace沒賣出這些股票,除了不斷分割以外,所拿到的股息也會再投入,換句話說,除了一開始的$180,Grace並未再多花錢,但是光是分割就可以從三股變成19353-19623股,而如果含股息再投入,其實最後是變成129,000股。如果把這部份算進去,那麼年複利則是達到15.1%。所以75年前的180美元,相當於現在價值的38000美元左右,因為股票分割而變成一百萬美元,而又加上股息再投入而變成七百萬美元。如果去調查一下,不知道有多少基金經理人能夠有這種長期而又強大的好績效?

新聞裡面提到,如果是投資S&P 500的話,年報酬大約是8-11%,但是如果不計算股息再投入,則只有4-5%。然而投資單一公司風險很大,一般不建議這樣作。

ABT也是一家很著名的高股息公司,雖然美國市場的高股息與台灣的高股息殖利率相差很大,大約是3%和6%的差距,但是美國股票的分割則是比台灣常見。而新聞中也有提到,ABT從1924年起就一直都有配息,目前已經連續38年的股息成長(Consecutive Dividned Increases),目前殖利率約3.2%。

而捐出了七百萬美元給Lake Forest College,該校則認為大約每年可以有三十萬美元可以給學生當獎學金,這大概是4.3%左右的年報酬率,如果Grace活更久一點,說不定可以捐更多。

2010年1月8日

不同網站的線圖不一樣?





上面兩張圖都是JNJ的線圖,一個是StockCharts.com,一個是BigCharts.marketwatch.com,兩個都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線圖網站,但是如果仔細看Bigcharts的圖,可以發現在2000年一月初,JNJ的股價是在44-46之間,可是如果是StockCharts的圖,卻是在36-39之間,所以發生了什麼事情?

Stockcharts.com and dividends

Will the Real QQQQ Chart Please Stand Up

根據上面兩篇文章,其實早就有人發現這個現象了,原來就是StockCharts.com的線圖會把股利扣掉,所以像是JNJ這種高股息的公司,十年就會有將近25%的差異(以36和45的股價來算),差很大。

不過如果看指數或是看波克夏這種不發股息的公司,那其實就沒有太大的差異了。只是似乎不少投資人都不滿StockCharts.com的這種作法,因為會塑造出「長期向上」的趨勢,我也不太認同這種畫線圖的方式,因為股利應該另外考量,或是直接用Total return的線圖,把股息再投資也考慮進去。

Anyway, 大家看圖的時候注意一下吧!

2009年12月28日

美國市場長期投資下,各種股債比資產配置的結果



上圖是過去34年,各種時間尺度和各種資產配置比例的比較圖,可以發現在15年以內,股票資產較多的配置,可能處於賠錢的狀態,但是超過15年的長期投資,不管資產配置怎麼調整,報酬都是正的。而如果持有超過25年,則股票比例越高,平均報酬也越高,報酬和股票佔資產比例成正比。而如果股票佔60%或以下,則不論持有多久,報酬都是正的(當然,如果是去年就不是如此)。

第二個圖則是長期投資34年的情況下的比較,可以發現雖然股票持有越多報酬越高,但是風險也越高。股市的最壞情況可以一年的報酬為-41.85%,而債券僅有-2.92%,股市最好可以一年有42.8%的正報酬,債券的正報酬也可以高達32.6%。而如果以標準差來看變動,則債券只有6.51%,股市卻有18.82%。因此可以看得出來,適當的股債配置還是可以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2010年S&P Dividend Aristocrats高股息個股清單




TICKER COMPANY SECTOR (12/31/2009)
MMM 3M Co Industrials
ABT Abbott Laboratories Health Care
AFL AFLAC Inc Financials
APD Air Products & Chemicals Materials
ADM Archer-Daniels-Midland Consumer Staples
ADP Automatic Data Pro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CR Bard (C.R.) Health Care
BDX Becton, Dickinson Health Care
BMS Bemis Materials
BF.B Brown-Forman'B' Consumer Staples
CTL CenturyTel Inc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CB Chubb Corp Financials
CINF Cincinnati Financial Financials
CTAS Cintas Industrials
CLX Clorox Co Consumer Staples
KO Coca-Cola Co Consumer Staples
ED Consolidated Edison Utilities
DOV Dover Corp Industrials
EMR Emerson Electric Industrials
XOM Exxon Mobil Energy
FDO Family Dollar Stores Consumer Discretionary
GWW Grainger (W.W.) Industrials
TEG Integrys Energy Group Utilities
JNJ Johnson & Johnson Health Care
KMB Kimberly-Clark Consumer Staples
LEG Leggett & Platt Consumer Discretionary
LLY Lilly (Eli) Health Care
LOW Lowe's Cos Consumer Discretionary
MCD McDonald's Corp Consumer Discretionary
MHP McGraw-Hill Companies Consumer Discretionary
PEP PepsiCo Inc Consumer Staples
PBI Pitney Bowes Industrials
PPG PPG Indus Materials
PG Procter & Gamble Consumer Staples
STR Questar Corp Utilities
SHW Sherwin-Williams Consumer Discretionary
SIAL Sigma-Aldrich Materials
SWK Stanley Works Consumer Discretionary
SVU Supervalu Inc Consumer Staples
TGT Target Corp Consumer Discretionary
VFC VF Corp Consumer Discretionary
WMT Wal-Mart Stores Consumer Staples
WAG Walgreen Co Consumer Staples

有意投資高股息指數的投資人,可參考SDY這檔ETF。不過要注意的是,SDY的持股並非按照上面的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