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

巴菲特如何預言今年美國經濟走勢

華爾街日報 2011年 02月 28日

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簡稱:伯克希爾)公司的董事長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週六發佈的長達27頁的致股東信讀起來就像是一篇充滿激情的演講﹐或者說是在為對美國未來越來越悲觀的讀者加油打氣。在報告中﹐巴菲特這樣說:2011年﹐我們的資本支出將創下新的記錄﹐達到80億美元。其中增加的20億美元將全部花在美國境內。現在﹐就如同1776年﹐1861年 ﹐1932年或1941年﹐美國的好日子就在前頭。

(當然﹐巴菲特也披露了在2010年伯克希爾的業績連續第二年未能超越標普500指數的漲幅﹐這是該公司歷史上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

無論如何﹐信中也充滿了闡釋美國經濟各個行業的趣聞軼事。文風有點讓人想起美聯儲每六週發佈一次的“黃皮書”(Beige Book﹐因封面是黃褐色的﹐故有了這個名字)﹐後者同樣也是用講故事的手法描述經濟活動。所以﹐這封信或許可以叫做“巴菲特之書”(Buffett Book)。美聯儲最新一期的黃皮書本週晚些時候應該發佈。

2011年預測:

我們預測2011年保險業沒有重大災害發生。總體商業氣候比2010年略強﹐但不如2005年或2006年。

事實和數據:

2010年﹐伯克希爾在房地產和設備上花費了60億美元﹐這其中90%﹐即54億美元花在了美國境內。

2011年﹐我們的資本支出將創下新的記錄﹐達到80億美元。其中增加的20億美元將全部花在美國境內。

在汽車保險公司GEICO﹐去年為了贏得不能直接創造利潤的被保險人﹐我們在廣告上花費了9億美元。

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重大收購。我們準備好了。我們的獵象槍已再次上膛﹐我那準備扣動扳機的手指正在發痒。

在伯克希爾的全球總部﹐辦公室的年租金是270,212美元。另外﹐用於家具、藝術品、可樂機、午餐室以及高科技設備的投資總共是301,363美元。

我們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商TTI去年的銷售額比2008年(上一次歷史高位)高出了21%﹐稅前盈利比2008年高出了58%。三大洲的銷售出現了增長﹐其中北美洲增長了16%﹐歐洲增長了26%﹐亞洲增長了50%。

我們的農機公司CTB再一次創造了盈利記錄。

在金屬製造公司Iscar﹐2010年的利潤增長了15%。在2011年﹐我們可能會大大超過經濟衰退前的水平。全球範圍內的銷售額都在提高﹐特別是亞洲。

不過﹐我們的房屋建設相關業務依然處境艱難……利潤遠遠低於幾年之前的水平。2010年﹐這些公司(Johns Manville、MiTek、Shaw和Acme Brick)加在一起的稅前收入為3.62億美元﹐就業崗位減少了約9,400個﹐相比之下﹐2006年稅前收入為13億美元。

樓市可能會在大約一年內開始復蘇。無論如何﹐樓市早晚肯定會復蘇……這些企業在衰退襲來前實力很強﹐從衰退中走過來之後會更強。在伯克希爾﹐我們的投資期是沒有盡頭的。

Johns Manville目前正在俄亥俄州進行一個規模5,500萬美元的房頂隔熱建設項目﹐並將於明年完工。Shaw 2011年將在工廠和設備上投資兩億美元﹐所有的設施都位於美國國內。

在Clayton﹐我們建造了23,343套(預製)房屋﹐佔了行業總數50,046套的47%。這與最多年份1998年時的372,843套房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在2009年報告中曾談到的融資問題目前依然在加劇不景氣的程度。原因就在於我們政府的房屋融資政策﹐它青睞於現場建造的房屋﹐而否定預製房屋帶來的價格優勢。美國政府的房屋融資政策通過聯邦住房管理局(FHA)、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認為可以接受的貸款得以體現出來。

假如全國的買房人都像我們的買家那樣做﹐美國就不會遭遇這樣的危機了。Clayton的做法只是要求適當的首付﹐然後把每月固定的還款額改成收入的一個百分比。

……我迄今為止做出的第三大好投資是花31,500美元買下了我現在的房子﹐不過假如我租房住﹐把買房的錢投資於股市的話﹐我賺的錢會多得多。(我最棒的兩項投資是我們的結婚戒指。)

按噸英里計算﹐鐵路運輸佔了美國城際貨運的42%﹐而BNSF是鐵路運輸中運力最大的﹐約佔了總量的28%......鑒於美國人口向西部遷移的趨勢﹐我們的股票可能會隨之上漲。

在電力業務﹐MidAmerican擁有出色的業績。自1999年我們收購了愛荷華州的業務以來﹐那裡的電費費率一直沒有上調。同期﹐該州另外一家主要電力公司將價格上調了70%以上﹐目前的價格遠遠高於我們。在某些兩大電力公司業務相鄰的都市地區﹐據我所知﹐在這些城市中﹐位於我們服務區的房屋售價比其他地區同類房屋價格要高。

-2011年年底前﹐MidAmerican風力發電能力將達到290.9萬千瓦﹐是美國受監管的電力公司中最高的。MidAmerican在風力發電領域的總投資及撥款達令人吃驚的54億美元。我們可以進行這類投資﹐因為和其他電力公司不同的是﹐MidAmerican保留了全部的收益﹐而不是把大部分收益作為紅利派發給了股東。

不過﹐或許伯克希爾的年度股東大會是對目前美國的最佳總結。一點有趣的表演、一點音樂、一點“經濟刺激”:

在(去年)一段九小時的時間里﹐我們賣掉了1,053雙Justin靴子、12,416磅時思(See's)糖果、8,000個DQ冰淇淋、8,800把 Quikut刀具(相當於每分鐘16把)。不過﹐你們可以做得更好。記住:要是有人說金錢買不到幸福﹐那他只是還不知道該上哪兒買。

在Nebraska Furniture Mart……我們將再次推出“伯克希爾週末”折扣價。去年﹐該店在年度股東大會折扣促銷期間﹐實現了3,330萬美元的銷售額﹐據我所知﹐超過了全美任何一個零售店一週的銷售額。

週日﹐在Borsheims外的購物中心﹐曾兩獲全美象棋冠軍的沃爾夫(Patrick Wolff)將蒙住雙眼﹐接受任何睜大雙眼的挑戰者的挑戰﹐他將一次對戰六人。在附近﹐來自達拉斯的傑出魔術師貝克(Norman Beck)會令旁觀者眼花繚亂。此外﹐我們還會邀請到全球頂尖橋牌大師哈曼(Bob Hamman)和奧絲博格(Sharon Osberg)……

我要對我們的公司員工致以最誠摯的謝意﹐你們也該感謝他們。4月30日﹐來參加我們的年度股東大會﹐向他們表示感謝吧。

Kelly Evans

投資風險的真相

華爾街日報  2011年 02月 28日

詹姆斯•格拉斯曼(James K. Glassman)這次說對了嗎?

格拉斯曼是《道指36,000點》(Dow 36,000)一書的合著者之一﹐該書在1999年網路泡沫接近最高點的時候出版﹐認為當時的股市會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內上漲至原來的三倍。如今﹐他則推出了一本告誡投資者防範另一輪金融災難的新書。

在這本名為《安全網》(Safety Net)的新書中﹐格拉斯曼寫下了任何一個投資者或者權威金融專家都最難說出口的三個字:“我錯了。”就憑這一點﹐格拉斯曼就應該得到讚揚。

但奇怪的是﹐格拉斯曼也許並不真正清楚他到底錯在了哪裡。他努力讓自己早前的觀點與如今的現實相一致﹐從而引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投資“有風險”的說法究竟意味著什麼?

《道指36000點》出版於1999年10月1日﹐該書的另外一名合著者是經濟學家凱文•哈塞特(Kevin A. Hassett)。書中包含了一些很有道理的類似飲食健康的建議:多樣化投資﹐盡可能少地進行交易﹐努力降低成本以及青睞指數基金。

但是﹐該書的主要論點卻令人生疑。

就在《道指36000點》出版前三天﹐電腦設備供應公司Foundry Networks首次公開上市﹐其股價上市當天就暴漲了525%。在此前的五年間﹐美國股市的年均漲幅為25%。即便如此﹐格拉斯曼和哈塞特還是在書中寫道﹐“股價可能很快將成倍、三倍甚至是四倍地上漲﹐而估值仍然不算過高。”

他們遵循的是什麼樣的邏輯呢?“如果從長期來看﹐股票和債券存在的風險是一樣的﹐”因為股票從長期來看從未出現過虧損﹐而且時間的流逝使得股票的回報率幾乎保持穩定。此外﹐投資者已經開始“懂得”投資股票並沒有風險。

格拉斯曼堅持認為他的觀點並不偏激。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正確的:經濟學家們主張﹐資產的風險越大就必須帶來越多的回報﹐否則沒有人會對它們進行投資。

洛杉磯橡樹資本管理公司(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董事長霍華德•馬克思(Howard Marks)表示﹐這種說法並無道理。馬克思管理著800多億美元的資產﹐正在醞釀出版新書《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其中清晰地闡述了他對風險的看法。

馬克思說﹐風險越大的資產並不一定會帶來更多的回報﹐它們只是看上去如此而已。他說﹐“道理非常簡單。如果有風險的投資就能獲取更多的回報﹐那麼就不算具有風險了。既然沒有風險了﹐那麼它們就會被認為不能帶來更高的回報。”

由於追逐風險較大的資產可能帶來的高回報﹐投資者們推動了價格的上漲。按照風險的傳統定義——回報率與市場平均回報之間的差距——僅此一點並不會使資產變得更具風險。但是﹐按照馬克思對風險做出的常識性的定義——“賠錢的可能性”——上漲的價格純粹就是投資的毒藥。價格漲得越高、越快﹐跌得就會更狠、更慘。

這並不是格拉斯曼在《道指36000點》中的觀點。他現在說道﹐我過去堅持的是我認為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非常理性的觀點。

然而﹐格拉斯曼的中心論點似乎在今天並未發生根本的變化。他說﹐“數據(仍然)顯示股市並不存在風險﹐但是當今的世界卻發生了變化。”

格拉斯曼將恐怖主義、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近期的“閃電崩盤”列為“世界上存在的風險已經發生了真正改變”的證據。因此﹐格拉斯曼認為投資者應該減少對股票的投資﹐轉而增持債券﹐購買外幣基金﹐並且持有當股票下跌時可能上漲的“反向”交易所交易基金。

現在的世界比1999年的時候還要危險嗎?那一年﹐“千年蟲”威脅電腦網路﹐多名學生在哥倫拜恩(Columbine)校園槍擊事件中慘遭殺害﹐科索沃、盧旺達和塞拉里昂爆發了戰爭。

誰知道呢?

格拉斯曼表示﹐投資者應該採取措施﹐防止他們的投資組合受到他稱為“突如其來的風險”的侵害﹐但是這樣的說法一直以來都是正確的。

不論你持有股票的時間有多久﹐你都不能消除它的風險。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埃羅伊•迪姆森(Elroy Dimson)、保羅•馬什(Paul Marsh)和邁克•斯湯頓(Mike Staunton)進行的研究表明﹐全球範圍內的股票在通貨膨脹後有時會在幾十年里一直出現虧損﹐正如1912年到1977年在法國發生的情形。我並不認為如此長時期的不景氣會在當下出現﹐但它並非沒有可能。

持有股票的確存在風險﹐而且隨著股價上漲﹐這種風險正在上升——而不是在下降。這並不是說你應該減少對股票的關注﹐而是說股票的價格上漲得越高﹐你就越應該對它們敬而遠之。

與此同時隨著價格的下跌﹐現金正在流出市政債券和新興市場股市。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的話﹐那麼這些市場的風險將會下降﹐而不是增加——會變得更具有吸引力﹐而不是相反。

Jason Zweig

2011年2月27日

巴菲特未來將會收購哪些公司?

華爾街日報  2011年 02月 27日

投資銀行家們﹐併購擂台已經擺下。

週六上午﹐巴菲特非常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意圖。去年伯克希爾公司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案──收購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的效果比預計的要好。現在巴菲特說﹐他渴望進行更多的收購。

在年報中巴菲特說﹐伯克希爾哈撒韋正準備進行更多的重大收購﹐並說“我們的獵象槍已經再次上膛﹐我扣動扳機的手指正在發痒”。

年報接著解釋了“重大”的含義﹐說巴菲特想要進行交易區間在50億美元至200億美元之間的收購。

巴菲特與合伙人芒格(Charlie Munger)在年報中說﹐公司越大﹐我們的興趣也就越大。

但僅僅規模大還不夠﹐對於潛在的收購目標﹐巴菲特和芒格列出了以下標準:

1)被收購的公司規模要大(稅前盈利至少有7,500萬美元﹐除非該公司恰好身處我們已有的行業)

2)表現出持續盈利能力(我們對未來業績預測不感興趣﹐對扭虧為盈的情況也不感興趣)

3)負債很少﹐或基本沒有負債﹐但企業仍能創造較好的產權回報率(ROE)

4)穩定的管理層(我們無法提供管理層)

5)業務簡單(如果涉及太多高科技﹐我們無法理解)

6)明確的要價(如果收購價格未知﹐我們不想浪費買賣雙方的時間﹐哪怕是進行初步商談)

被伯克希爾收購是一件好事嗎?在伯克希爾的股東、Lountzis Asset Management LLC的總裁郎齊茲(Paul Lountzis)看來﹐的確如此。

郎齊茲是這樣評論週六出爐的年報的:清楚的是﹐伯克希爾未來的成功越來越取決於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收購整家企業的能力。對於許多企業來說﹐伯克希爾是個完美的歸宿。相比接受私募股權投資、公開上市或將自己出售給戰略買家﹐被伯克希爾收購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Jamie Heller



伯克希爾大豐收 巴菲特欲增加收購
華爾街日報  2011年 02月 27日

巴菲特說﹐伯克希爾未來的投資將有“壓倒性的”部分會在美國。在2011年的80億美元資本開支計劃(巴菲特說這是一個創紀錄的水平)中﹐伯克希爾將把較去年增加的20億美元全部投資在美國。他說﹐美國有著大量的機會。

伯克希爾旗下的保險公司所募集的保費要到多年以後才會需要用於支付保險賠償﹐在那之前這些資金可供巴菲特用於投資。巴菲特說這些資金可自由流動﹐週六他還報告說﹐資金池的規模從上年的630億美元增加到了660億美元。保險業務的投資收入約為52億美元﹐2009年為55億美元。

在信中﹐巴菲特探討了未來一年的情況﹐他和伯克希爾副董事長芒格(Charlie Munger)認為將是“正常的一年”。 今年的商業大環境將好於去年﹐但比不上2005和2006年﹐也不會有可能導致保險業務大額支出的重大災難性事件。巴菲特說﹐在這樣的年頭﹐伯克希爾資產剔除資本收益或損失的稅前收益有望達到170億美元﹐稅後收益120億美元。

去年8月已屆80高齡的巴菲特還在信中提到接班計劃。除擔任伯克希爾的首席執行長和董事長外﹐巴菲特同時還是首席投資長﹐負責公司逾1,500億美元現金、股票、債券以及其他資產的投資組合。他曾說過﹐在他去世後 ﹐他執掌伯克希爾的職責將一分為三﹐設立單獨的董事長、首席執行長以及一位到多位首席投資長。

伯克希爾不久前聘任前對沖基金經理庫姆斯(Todd Combs)任投資經理﹐在此之前經歷了漫長的搜尋﹐想找到可能接替巴菲特任伯克希爾首席投資長的候選人。巴菲特寫到﹐許多投資經理近來的投資紀錄都不錯 ﹐但伯克希爾想要的是對風險有深刻認識、十分敏感的人﹐並能預期從未發生過的事件的影響。

巴菲特寫到﹐芒格和我見到庫姆斯時﹐我們就知道他符合我們的要求。他說﹐40歲的庫姆斯最開始將管理10億至30億美元的資金﹐這個額度可以每年調整。雖然庫姆斯專注的重點將會是股票﹐但並不僅限於這一種投資類型。

對於有能力的投資經理的搜尋尚未結束。巴菲特說﹐如果找到合適的人選﹐伯克希爾最終可能還會增加一到兩名投資經理﹐這些經理的薪資將與其業績掛鉤。

與此前的多年一樣﹐巴菲特信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稱讚伯克希爾各個運營機構的管理人員﹐其中一些人被關注該公司的人士認為有可能接替CEO一職。

巴菲特寫到﹐對於索科爾(David Sokol)所獲成就和重要性﹐他“怎麼說都不過分”。索科爾是公共事業公司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的董事長﹐並任飛機租賃公司NetJets Inc.的首席執行長﹐扭轉了後者的虧損局面。

他指出﹐掌管汽車保險商Geico的奈斯利(Tony Nicely)讓這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從1993年他加入公司時的2%增長到了8.8%﹐還說自己欠了奈斯利一個大人情。負責伯克希爾利潤豐厚的再保險業務的傑恩(Ajit Jain)則為伯克希爾的價值增加了數十億美元。巴菲特不無幽默地寫到﹐就連能克制超人的氪石對傑恩也絲毫無損。

巴菲特明確表示﹐他沒有放棄任何一項職責的計劃。提及投資組合時他寫到﹐只要我還是CEO﹐我就會繼續管理伯克希爾所持的絕大部分資產﹐包括債券和證券。

他說﹐等他和現年87歲的芒格都不在了﹐伯克希爾的各位投資經理將負責整個投資組合﹐屆時具體方式將由伯克希爾的CEO和董事會決定。他補充說﹐董事會將決定任何重大收購。

巴菲特在其備受關注的年度致股東信中說﹐他已經準備好“進行更多的重大收購”。週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佈2010年業績﹐盈利激增61%﹐現金儲備也有增加。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的年報里附帶的致股東信中說﹐我們準備好了﹐我們這把獵象槍已再次上膛﹐我那準備扣動扳機的手指正在發痒。

受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業績提振﹐伯克希爾2010年的淨收入高達130億美元。伯克希爾去年2月以2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在致股東信中﹐巴菲特將這筆交易稱作“2010年的亮點”﹐並說效果比他預計的更好。去年﹐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的營業收益為45億美元﹐淨收益為25億美元﹐比2009年上漲約40%。

儘管近年來伯克希爾在鐵路和公用事業機構等資本密集型企業上花費了數百億美元﹐但保險等其它業務仍然為巴菲特創造了大量現金﹐使其能夠投資金融資產﹐收購更多的企業。截至2010年底﹐伯克希爾的現金以及現金等價物的總額為380億美元﹐是自2007年以來最高的年終數額。巴菲特說﹐現在伯克希爾一個月的收益約為10億美元。

由於伯克希爾試圖在一個不斷擴張的業務基礎上保持增長﹐巴菲特必須找到更多的渠道進行投資﹐以實現他反復強調的增長目標:伯克希爾的價值增長速度要快於標普500指數的上漲速度。

2010 年﹐伯克希爾的賬面價值增加了13%﹐至美股95,453美元﹐而去年標普500指數的收益率為15.1%。這是連續第二年﹐也是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46 年來第八次公司的賬面價值增長率低於標普500指數的漲幅﹐標普500指數的收益包括紅利。賬面價值等於資產減去負債﹐是對公司實際價值或“內在價值”的粗略估計。

巴菲特總是重復過去幾年說的話﹐說伯克希爾的未來業績是不可能復製它過去的輝煌了。近年來相對於標普500指數﹐伯克希爾的業績只能算是令人滿意。對此巴菲特說﹐我們要強調的是﹐豐年是一去不復還了。我們目前管理的巨額資本消除了業績超出預期的可能。

巴菲特說﹐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伯克希爾的業績能夠強於市場表現(就像股東們所期望的那樣)﹐那麼這很可能是在股市行情較差的年份伯克希爾能創造出相對較好的業績﹐而在行情較好的年份忍受較差的業績。

去年股東們沒有失望。伯克希爾的A類股票上漲了21%﹐截至年底時伯克希爾的市值約2,000億美元。今年以來這支股票累計上漲了近6%﹐週五收盤時報127,550美元。

伯克希爾的巨額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持續復蘇﹐受此提振﹐伯克希爾的賬面價值在2010年增加了262億美元。伯克希爾持倉量最大的兩支股票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Co.)和可口可樂(Coca-Cola Co.)去年均上漲了15%﹐伯克希爾持有這兩支股票的賬面價值已經超過110億美元。

股票和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並非投資組合中惟一創造收益的組成部分。

在衰退中遭受銷售額下滑和利潤縮水的伯克希爾所持有的一批企業現在似乎開始復蘇。巴菲特透露﹐包括Fruit of the Loom、位於以色列的工具製造商Iscar以及電子元器件分銷商TTI在內的企業業績均有改善。

由於借力經濟復蘇﹐同去年相比﹐2010年伯克希爾旗下的製造業、服務業和零售業的淨收益翻了不止一番﹐增至25億美元。伯克希爾的年報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儘管不均﹐但仍預計總體經濟形勢將繼續逐步改善。

SERENA NG / ERIK HOLM



哪些公司可能讓巴菲特出手收購?

華爾街日報  2011年 03月 02日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給自己的“獵象槍”上了子彈﹐他說自己對於大宗併購活動“心痒難耐”。

華爾街日報的Dennis Berman為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的收購提出了几點建議。
是時候開始併購狩獵了。正如巴菲特在剛公佈的2010年致股東信中所略述的﹐他對收購目標有嚴格的衡量標準:幾乎處於壟斷地位且銷售額穩定增長的大型工業企業﹔稅前收入至少7,500萬美元﹔市值約在50億至200億美元之間。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優勢在於﹐它不必和其它公司收購者一樣遵循相同的遊戲規則:其旗下各保險公司擁有約660億美元的“零錢”儲備﹐讓巴菲特可以獲得超大規模的低成本資金。另外﹐巴菲特還可以將自己的個人聲望轉化為財務價值。有太多董事會和企業擁有者都希望把公司賣給伯克希爾﹐根本就無需巴菲特參與競購。這在一定程度上壓低了收購價格。巴菲特收購模式的基礎就是利用巴菲特這個身份。

記住以上這些﹐下面要談的是收購建議﹐而這些建議在一定程度上是基於有關巴菲特真正關注點的報道以及他在致股東信里列出的篩選標準。具體來說﹐包括出色但並不過高的衡量標準:經研究機構CapitalIQ的調查﹐股本回報率介於10%至30%之間﹐未來每股收益增長預計為7%至20%。

美國ITW伊利諾集團(Illinois Tool Works Inc.)(市值268億美元、股本回報率17%、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率18%):據瞭解巴菲特興趣所在的人表示﹐該公司一直深得巴菲特賞識﹐ 幾年前就有傳聞說他們有可能達成一項交易。儘管該公司市值略高﹐但依然完全符合巴菲特的標準。從家具板材到電弧焊接設備等等與住房相關的業務在經濟長期上行過程中應該會有所擴張。若收購這家企業顯得過於多樣化﹐別忘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曾在2008年初以45億美元收購了普利茲克(Pritzker)家族旗下的工業控股公司Marmon Holdings Inc.。

人力資源服務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簡稱ADP)(市值248億美元、毛利率51%、企業價值倍數為11.25倍):這是一家服務型企業﹐利潤高﹐客戶基礎深厚﹐客戶轉換成本很高 ﹐無庫存擔憂﹐沒有負債。最近有大量關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ADP達成交易的傳言。把這樣一個公司收至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囊中﹐其一個好處是﹐所有對於競爭對手來說如此有用的盈利信息可不必對外公佈。

金屬加工公司Kennametal Inc.(市值32億美元、毛利率36%、2006年以來收入增長為負):巴菲特在最新的致股東信里﹐難以掩蓋自己收購以色列金屬切削刀具生產商伊斯卡 (Iscar Cutting Tools)的自得之情。巴菲特說﹐伊斯卡的銷售收入有望很快超過經濟衰退前的水平。伊斯卡2008年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一個類似於 Kennametal的公司﹐名為泰珂洛集團(Tungaloy Corp.)。Kennametal的股票價格目前仍低於經濟衰退前的高位﹐但企業價值倍數仍接近10倍﹐比巴菲特通常在5到9倍之間的倍數範圍還要高。發言人說﹐沒有跟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進行過有關討論。

Expeditors International of Washington Inc.(市值101億美元、無負債、平均五年股本回報率21.3%):該公司位於美國西海岸﹐是全球航運和物流業務中一個名不見經傳卻至關重要的物流公司。該公司利潤可觀﹐負債為零﹐首席執行長羅斯(Peter Rose)自1988年上任以來一直執掌該公司。鑒於北美和亞洲之間的全球貿易必然繼續攀升﹐該公司對於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來說是個有益補充﹐可將貨物從船上運至軌道車輛上。正如巴菲特所說﹐如果文化也被考慮在內﹐那麼Expeditors恰好合適。該公司不召開收入會議﹐而是在定期證券備案文件中回答投資者疑問。

Schindler Holding Corp.(市值125億美元、股本回報率26.6%、無負債):這家瑞士電梯和自動扶梯公司押寶中國、印度和其它亞洲國家的城市化。該公司有傑出的品牌知名度和137年的歷史﹐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組合來說是難得的珍寶。然而﹐收購的關鍵是要勸說掌握實權的辛德勒(Schindler)家族來做這筆交易。該公司的首席執行長辛德勒(Alfred N. Schindler)自1985年以來就執掌這家公司至今﹐現在或許是公司轉變的良機。巴菲特可許諾﹐讓擔憂的辛德勒家庭成員保留大量的自主權。

W.W. Grainger Inc.(市值92億美元﹐企業價值倍數9.2倍﹐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率14.1%):有趣的是﹐股票投資者和投資銀行都十分關注這家位於芝加哥的工業經銷公司。該公司的客戶數量高達令人驚羨的180萬﹐遍佈全球153個國家。這家公司以其同名產品目錄而廣為人知﹐去年該公司股票大漲了30%左右﹐現在若對其收購﹐條件並不理想。但被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收購﹐對於現今82歲的前CEO格蘭傑(David W. Grainger)來說﹐或許是不錯的告別演出。格蘭傑持有Grainger公司7%的股權﹐他的父親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

Dennis K. Berman

2011年2月26日

巴菲特:今年景氣好 將大舉併購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6日電

波克夏公司董事長巴菲特26日在給股東的26頁信件中說,他預期今年景氣比去年更好,打算大舉併購,以追求更高報酬率。對於外界期待的交棒計畫,股神說目前有多位執行長人選,他還會再找一兩名投資經理人,但主要操盤手仍是他。

巴菲特開宗明義就向股東報告成績,波克夏在他領導下,A 股和B股去年每股帳面價值增加13%;過去46年來,帳面價值從19美元成長到95,453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20.2%。

接著他用將近一整頁的篇幅,說明去年收購伯靈頓北方聖大菲鐵路公司(BNSF)的收獲豐厚,連他自己都很意外,他形容這樁砸下260億美元的收購案,是「2010年的亮點」。

股神說,會進行「更多重大收購案」,助公司拓展。到去年底為止,波克夏的現金部位已超過382億美元。他說,未來的投資重心會在美國;今年8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有20億美元會投入美國。

去年8月就滿80歲的巴菲特,也觸及各界關注的接班計畫。他除了是波克夏的執行長兼董事長外,也是投資長,負責公司超過1,5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他曾說過,他過世後,他的工作將一分為三。

巴菲特在信中說,如果找到對的人,公司也許會再增聘一或兩位投資經理人,經理人的薪水將視績效表現而定。

但他仍無意減少他現在的工作量,他說「只要我還是執行長,就會繼續管理波克夏絕大部分的資產。」

巴菲特再對股東做心理建設,強調波克夏未來的獲利不會再像過往那麼輝煌,他說公司近幾年的表現,跟標普500指數比起來只是「差強人意」,現在管理的資本龐大,很難再有突出的表現。

在他掌舵這46年中,波克夏僅八年的表現不如標普500指數。

他對美國前景抱持一貫的信心,鼓勵大家儘管世局充滿不確定性,但這一路多少凶險,美國人還不是都走過來了;政客和所謂權威們不斷恫嚇,美國面臨多可怕的問題,但他們都忽視一個最重要的確定因素:人類潛力無窮,而美國的制度正能開發這些無盡的可能,「美國的好日子還在前方。」

巴菲特預估,美國房市大概會在一年左右開始復甦,波克夏也因此加快在房市相關的支出和收購。但他比較不看升利率,表示利率雖然終究會升到足以為公司投資收益貢獻正常的成長,但這個情況恐怕不會太快出現。


股神釋財報利多 仍避談接班人

〔中央社〕股神巴菲特今天發布眾所期待的年度信函,向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股東報喜,表示公司第4季獲利激增43%,至於各界關注的接班問題,他仍多所保留,未提明確人選。

巴菲特(Warren Buffett)表示,併購柏林頓北方聖塔菲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的交易,使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去年的獲利表現亮眼。

他說,加上愆生性商品等方面的投資獲得14億美元帳面收益,使得第4季淨利達43.8億美元,比前一年同期的31億美元成長近5成,每股獲利由前一年的1969美元增至2656美元。同時期波克夏公司的營收成長近20%,由前一年的302億美元增至362億美元。

巴菲特在這封26頁的年度信函中也談及敏感的接班問題,但沒有透露太多新訊息。他已經80高齡,但至今沒有明顯接班人選,投資人都期待這個問題能趕快獲得答案。

他只表示,原先提出的交班計畫並無重大改變,去年秋天延攬的投資經理人柯姆茲(Todd Combs)將先負責10億到30億美元間的投資金額,公司以後也許會再網羅1或2位經理人。

他又說,他還擔任執行長時,將繼續管理公司的大部分資金。波克夏公司的資產總額達1580億美元。

巴菲特在信中未提及誰可能接任執行長,但表示有些很好的人選。其中最常獲提及的是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的董事長索科爾(David Sokol),巴菲特在信中也對他頗為稱道。

一如往常,巴菲特也發表對經濟的看法,認為美國最好的時光還在後頭,希望美國人樂觀以待,他並預估美國房市可能在大約1年時間內開始復甦。而由於波克夏公司坐擁多達380億美元現金,將找尋併購的機會。

2011年2月23日

如何投資才能跑贏CPI?

華爾街日報  2011年 02月 23日

通脹這個沉睡多時的巨人終於蘇醒過來了。對於投資者而言﹐通脹會帶來諸多問題──隨之而來的也有機會。

乍看之下﹐美國通脹數據也許沒什麼可擔心的。去年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僅僅上漲了1.5%﹐不僅低於3%的歷史平均水平﹐也低於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認為理想的大約2%的水平﹐後一點有些令人不安。

不過在海外﹐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情況就大有不同了。韓國1月份的CPI比去年同期上漲了4.1%﹐高於預期的3.8%。在巴西﹐分析家預計本年度的物價將上漲5.6%﹐超出了央行設定的目標水平4.5%。中國則一直在加息以及提高銀行資本金要求以控制通脹﹐其12月通脹率已漲至4.6%。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駐紐約的北美首席經濟學家茱莉亞•科羅納多(Julia Coronado)說﹐新興市場經濟發展過熱﹐他們需要減緩增長的步伐﹐否則通脹將會影響其社會穩定。

部分發達經濟體也經歷了物價上漲。英國通脹率在12月猛漲至3.7%﹐歐元區的通脹率在1月份達到了2.4%﹐是2008年以來上漲最快的一次。

這其中﹐大宗商品價格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過去六個月以來﹐油價上漲了9%﹐銅價上漲36%﹐銀價則急劇飆升56%。農產品價格也是突飛猛進:棉花、小麥和大豆的價格分別上漲了100%、24%和42%。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十國集團(G-10)外匯策略全球主管亞倫•拉斯金(Alan Ruskin)說﹐這是個大問題﹐因為輸入價格的增長會通過食物鏈作用最終影響到CPI。

當然了﹐最主要的通脹驅動因素通常都是薪酬──不過目前在美國可不是﹐高失業率已經導致美國的薪酬支出連續三年在低位徘徊。

不過﹐目前還看不到以往的通脹場景會重復上演的跡象。一方面是因為自上世紀70年代發生了最為嚴重的通脹之後﹐全球經濟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另一方面﹐不久前的債務危機會有怎樣的後遺症目前還是未知數。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意味著房產、黃金等傳統的抗通脹法寶也許無法起到預期效果﹐倒是其他一些投資策略可能會有更佳表現。

那麼該如何確定自己的投資組合呢?金融顧問認為﹐最佳的策略不是徹底改變現有的資產配置﹐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加以調整﹐就是說﹐在現有投資的基礎上﹐拋售某些類別的債券、股票和大宗商品﹐增持其他一些類別的債券、股票和大宗商品。

以下為具體操作指南:

哪些該拋

債券。債券價格與其收益率是成反比的。通脹加劇時﹐通常利率會走高﹐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即便是長期持有投資者也會遭殃﹐因為高通脹率會導致你的利息收益以及債券到期時拿回的本金貶值。

長期債券收益貶值尤甚﹐因為低收益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金融咨詢師表示﹐恐懼通脹的投資者應當縮短持有債券的期限。

硬資產。傳統上﹐房地產是對沖通脹的好投資﹐不過這一次似乎它也要讓投資者失望了。資產管理公司Lord Abbett的資深經濟學家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說﹐儘管高通脹率會導致房價高企﹐在創歷史新高的房產止贖率和消費者意欲減低負債率的普遍心理的雙重作用之下﹐房價的上漲趨勢會減緩。這同上世紀70年代的狀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當時美國的房產中間價飆升了43%。

熱門大宗商品﹕小麥
黃金是另外一個效果會打折扣的傳統對沖通脹法寶。過去九年來﹐黃金價格已經上漲了三倍多﹐很多策略師認為﹐其現有價格已經體現了通脹的影響。

歷史上﹐金價同貨幣供給是息息相關的。據FactSet公司的數據﹐過去三十年來﹐金價同美元供給之間的關聯度保持在69%左右。(100%的關聯度意味著兩個指數一直並駕齊驅﹐-100%的關聯度則意味著兩者完全背道而行。)貝萊德公司(BlackRock Inc.)旗下安碩基金(iShares)的首席投資策略師拉斯•克斯特里奇(Russ Koesterich)說﹐僅僅考慮貨幣供給的因素﹐金價已經被高估了25%。

股票。投資股票是對沖高通脹的很好的手段﹐因為企業比較容易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承擔。不過﹐當產品的投入成本驟然上漲時﹐企業的利潤率將遭受重創。

熱門大宗商品﹕銀
與此同時﹐高利率尾隨通脹而至﹐投資者對自己投入的每一塊錢都要求有更高的收益。而結果卻是﹐通脹期間市盈率往往是下挫的。克斯特里奇表示﹐自1955年以來﹐最普遍的通脹率為1%至3%﹐此間標準普爾500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stock index)一支股票的平均歷史市盈率為19.24﹐而在通脹率為3%至5%的時期﹐其平均歷史市盈率跌至16.95。

金融咨詢師表示﹐金融、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品等對利率敏感的行業尤其容易受到影響。

哪些該買入

熱門大宗商品﹕棉花
現金及銀行產品。通脹大環境下﹐更應該關注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因為這類基金投資的是30到40天即到期的短期證券﹐可以抵御利率增高的風險。追蹤此類基金的公司Crane Data的彼得•克雷恩(Pete Crane)說﹐有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在通脹肆虐的70年代和80年代初﹐貨幣基金的收益率超過了15%。

警告:如果通脹減緩﹐利率回落﹐投資者可能就會遭受損失﹐因為基金發行者可以操作信用違約掉期﹐那麼基金到期時投資者就需要承擔高利率導致的損失。

債券。降低高通脹對債券投資影響的一個策略是“債券階梯”──

熱門大宗商品﹕銅
比如買入兩年、四年、六年、八年及十年期的債券。短期債券到期後﹐投資者可以將收益以高利率繼續投入長期債券當中。

紐約州羅切斯特市的金融咨詢師傑夫•菲爾德曼(Jeff Feldman)說﹐“債券階梯對於那些不介意持有債券長達十年的人來說最為合適。”

銀行貸款基金。利用通脹獲利的另外一個方法是投資那些買入可調利率貸款的共同基金﹐很多此類基金都是為了給企業槓桿收購融資。所謂的浮動利率基金都是結構化基金﹐在利率上漲時可以融得更多資金。在利率上漲期間﹐浮動利率基金的表現通常會優於其他的債券基金。比如2003年﹐投資者普遍預期利率上漲、經濟強勢發展﹐銀行貸款基金收益為10.4%﹐而短期債券收益僅為2.5%。

大宗商品。金融咨詢師指出﹐同工業或食品製造業緊密相關的原材料如今比黃金更值得投資。關鍵在於找到最優的投資工具。

小投資者投資多數大宗商品的最便捷方式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很多ETF都是操作期貨的。不過此類基金風險係數很高﹐因為經常會有“期貨溢價”──在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時。結果便是:即便商品價格在上漲﹐ETF在購入新的期貨合約時還是在虧錢。

股票。物價突然上漲時﹐股市的一個角落表現會很好:小企業股和價值股。康涅狄格州伊斯特福德的投資顧問公司Efficient Frontier Advisors LLC的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說﹐“因為價值股和小企業股通常都是負債比較高的公司﹐通貨膨脹正好減輕了它們的負債。

Ben Levisohn / Jane J. Kim

2011年2月18日

全球首檔東協ETF掛牌

【時報-外電報導】全球第1檔鎖定東協(ASEAN)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問世!紐約基金業者Global X針對東協前5大經濟體大企業推出的ETF於周四紐約證交所正式掛牌交易,凸顯國際投資人已視新興亞洲為一新的投資資產級別。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之前已推出追蹤北歐與南美等地區ETF的Global X表示,推出全球首檔東協ETF是反映法人機構對東協國家愈來愈濃厚的投資興趣,高速成長的東協10國正在快速邁向更大的經濟整合。

這檔東協ETF名為Global X富時東協40ETF,就是以富時東協40種股價指數為基準,追蹤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以及菲律賓等5大東協經濟體40大上市企業的股價表現。

儘管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與汶萊也是高速成長的經濟體,但東協的經濟與股市活動仍以前5大經濟體占大宗。

Global X執行長艾瑪指出,該公司推出這檔ETF主要是為了滿足美國機構法人方便投資東協地區的需求,過去東協投資光環始終被東南亞前幾大經濟體所掩蓋。

Global X富時東協40ETF的國家權重配置方面以新加坡最高占41.2%,馬來西亞占32.8%,印尼14.8%,泰國10.6%,菲律賓則僅0.5%,以產業別作區分則以金融權重最高達43.6%,電訊產業則為15.6%。

但全球首檔東協ETF上市的時機似乎不太好,東協地區股市經過去年大漲後,今年以來不是持平就是下跌。

富時東協40種股價指數去年全年大漲28.22%,但今年1月份跌了1.64%。

由於通膨問題與地緣政治不穩等利空,過去幾周來全球出現資金大舉從新興市場撤出的現象。

亞洲開發銀行表示,東協地區去年經濟成長率達7.5%,今年預估將擴張5.4%。

根據世界交易所協會的資料,東協地區總人口雖僅5.9億人,但經濟與股市總規模都大於印度,其中股市總市值約1.75兆美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2011/02/18)

2011年2月13日

全球型股市ETF的殖利率疑慮

本文只是最初步的以現在的數據去推論,並非最嚴謹的實際演算。

我自己有投資VT,但VT的殖利率低得有點讓我訝異,而最近又有VXUS上市,因此我就很好奇這種全球型的股市ETF殖利率到底和分區域投資比較來又是怎樣?以下數據都來自http://www.dividendinvestor.com/

先來看看VT好了,殖利率是1.9%。而如果分區域投資的話,則美國市場的VTI是1.7%、歐洲市場的VGK是4.4%、亞洲太平洋市場的VPL是3.8%、新興市場的VWO是1.8%,這是不是真的有點怪呢?如果以VT的持股來看,45.4%的北美市場有美國和加拿大,加拿大如果用EWC來看則是1.5%,因此和美國沒有差多少,就當成一體來看好了。另外還有25.2%的歐洲和13.7%的亞洲太平洋、15.7%的新興市場,以這樣的比例和上述的殖利率,VT應該獲得的殖利率應該是大約2.68%才對,剛好有三成的殖利率消失了。而另一檔ACWI殖利率為1.7%還更慘了一點,所以事情的確很奇怪。難道,VT海外投資的部份並未退稅,因此投資人只能取得70%的殖利率?

那麼我們來看看美國除外的那些全球投資的ETF吧!VEU為2.1%,ACWX為2.2%,CWI為2.3%,但以VEU的持股比例來算,7.1%的加拿大、42.9%的歐洲和23.3%的亞洲太平洋、26.7%的新興市場,則算出來的殖利率應該是3.36%才對,那麼中間消失的1.26%,高達37.5%的殖利率到底消失到哪理去了呢?這種純粹海外投資的ETF應該比較沒有退稅問題了吧?但怎麼消失的殖利率反而更多了呢?

新的VXUS這檔ETF源自於VGTSX這檔1996年就問世的指數型共同基金,但也有同樣的情況,甚至更慘,殖利率只有1.6%,而過去五年的平均殖利率為2.5%,這兩個數據幾乎跟VTI是一樣的,但過去五年VGK平均殖利率為4.7%、VPL為2.7%、VWO為2.4%。

所以要用一檔ETF完成全球股票配置的投資人,可能要先搞清楚為什麼這些全球型的股市ETF殖利率都這麼低?

2011年2月12日

兩大交易所醞釀合併 將成全球最大

2011年 02月 10日  華爾街日報

作為美國資本主義大本營已有219年曆史的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即將被德意志交易所(Deutsche Boerse AG)收購﹐一旦交易成功﹐將締造出全球最大的金融交易所。

若交易達成並得到監管者的批准﹐合併後的新公司其股票和期貨交易量將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交易所﹐期權交易量也將成為美國各交易所之最。如果併購成功﹐長達十年的全球交易所合作將達到巔峰狀態﹐這些交易所渴望尋找新的增長點並迎頭趕上那些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後者在接受新型和有利可圖的交易種類方面動作較快。

對紐約來說﹐這樁併購表明紐約在世界舞台上的主導地位日漸衰落﹐因其它國家把投資者直接吸引到本國市場。此外﹐這筆交易還說明﹐如今的證券交易在全球各地隨時進行﹐美國華爾街傳統金融機構的重要性因此大不如前。

位於紐約證交所一樓的家族式企業LaBranche & Co的首席執行長拉布朗奇(Michael LaBranche)說﹐紐約的地位將很重要﹐但不再是金融中心﹐資本市場現在遍佈世界各地。該公司2010年將做了87年之久的交易大廳業務賣給了英國的投資銀行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

反壟斷專家提醒說﹐這筆擬議交易可能會面臨歐洲嚴格的監管審查﹐因為併購後的新公司將左右歐盟(EU)以及美國的股票和金融衍生品交易﹐而美國監管機構則可能因有美國經濟王冠上明珠之譽的紐約證交所落入外人手裡而大為不滿。

合併後的公司將實際由德意志交易所接管﹐從而給該公司首席執行長法蘭西奧尼(Reto Francioni)尋找轉型性交易的漫長探索劃上句號。德意志交易所的股東將持有新實體約60%的股權。

法蘭西奧尼將擔任公司董事長﹐而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長尼德奧爾(Duncan Niederauer)將留任原職﹐董事會席位將由雙方平分。新的實體將由德意志交易所位於法蘭克福和紐約附近的新總部聯合領導﹐並在荷蘭註冊。

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司的全球衍生品業務將由法蘭克福總部領導﹐公司的技術部門和歐洲現金交易業務將設在巴黎﹐全球上市業務和美國現金交易業務將由紐約負責。

此前在2008年和2009年德意志交易所曾兩次嘗試與紐約證券交易所合併﹐但均以失敗告終﹐部分原因是德意志交易所的管理層存在內部分歧﹐以及對合併後公司的總部設在哪裡意見不一致。在那兩次嘗試之前﹐2006年紐約證券交易所擊敗德國合作伙伴德意志交易所的敵意競購﹐成功收購了位於巴黎的泛歐交易所。

不過﹐黑池(dark pool)和其他替代性交易平台的崛起損害了交易所的利潤率﹐迫使它們從提供技術服務等其他領域尋求收入來源﹐並重新審視行業整合。

就在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和德意志交易所有關雙方準備合併的聲明發出前幾個小時﹐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 PLC)和位於多倫多的TMX Group Inc.就“對等式合併”達成一致﹐此舉將創建一個跨大西洋的、著重於資源和清潔能源類公司上市業務的集團﹐並促進交易技術方面的合作。

去年10月﹐新加坡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 Ltd.)宣佈出價83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ustralian Securities Exchange)的運營商ASX Ltd.的全部股權。

德意志交易所和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說﹐二者合併會產生3億美元的年化協同效應﹐約佔成本基數的10%﹐公司有可能從結算業務和交叉銷售產品方面獲得收入增長。

這一尚未命名的合併後實體將會擴大紐約證券交易所作為世界最大股票交易場所的領先地位﹐讓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除旗下的四家歐洲交易所以及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外﹐又添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這支新軍。

同時﹐該實體還將取代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控股公司(CME Group Inc.)﹐成為世界交易量最大的期貨交易所﹐成為美國期權市場無可爭議的領導者。

將德意志交易所的德國債券期貨業務與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旗下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的英國債券期貨業務相結合﹐將會大大增強合併後的交易所對歐洲地區大量交易的利率期貨合約的控制力﹐為芝加哥交易所製造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七年前﹐德意志交易所旗下從事衍生品交易的子公司歐洲期權與期貨交易所(Eurex)曾試圖憑一己之力打破芝加哥交易所的壟斷﹐但以失敗告終。

合併還能增強兩公司在美國股票-期權交易市場上的地位。上個月﹐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的兩大期權交易平台與德意志交易所旗下國際證券交易所(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Exchange)的市場份額相加起來約相當於美國期權市場交易量的40.5%。

紐約證券交易商協會(Security Traders Association)主席坎吉姆(Joseph Cangemi)說﹐交易員們將會關注此事﹐以確信合併後的實體不會利用其影響力抬高費用。他說﹐大魚不能因為小魚的消失就利用其規模佔便宜﹐我們需要對此予以密切關注。

坎吉姆說﹐現在﹐他們在大西洋兩岸都設立了大型分銷網絡﹐這些接入點很結實、很大﹐植入很深。

這項交易還將市場的注意力轉向了歐洲﹐在那裡﹐BATS全球市場公司(BATS Global Markets)和Chi-X Europe這兩大電子交易平台運營商正在就合併的可能性進行商討。

坎吉姆說﹐你必須重新思考這一合併交易在泛歐洲交易平台方面的市場影響﹔合併將大大增加歐洲在這方面的市場整合度﹔你還可以從對比的角度來看Bats和Chi-X Euro正就併購事宜展開獨家談判這一事實﹐看一看紐交所和德意志交易所合併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將如何幫助它們與Bats 和Chi-X Euro合併後的公司相競爭。

紐約泛歐交易所的股票恢復交易後﹐其股價一度飆升了20%。在紐約市場週三後市的交易中﹐紐約泛歐交易所的股價上漲14%﹐德意志交易所股價上漲約10%。

其他交易所的股票也有所上漲。CBOE Holdings Inc.多年來一直被視為收購對象﹐其股價上漲7%左右﹐Nasdaq OMX Group Inc.的股價上漲約5.4%﹐達到27.24美元。芝加哥交易所集團的股價漲1.4%。洲際交易所公司(IntercontinentalExchange Inc.)的股價漲幅約4%﹐該公司此前曾宣佈其第四季度利潤實現增長。

JACOB BUNGE / WILLIAM LAUNDER / AARON LUCCHETTI

傳SEC調查藉ETF內線交易

(中央社2011年2月10日電)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Commission,SEC)正在調查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是否被用來掩飾內線交易。

通常追蹤指數,並以股票方式交易的指數股票型基金能讓買家無需交易期貨,就能對股價變動下注。

這名消息人士表示,擁有企業未公開資訊的投資人可能藉交易包含這檔股票的基金來掩飾不合法下單,代替直接買賣這檔股票。

自1993年指數股票型基金創造以來,其數量即不斷攀升,擴展投資人進出包括商品等不同資產的途徑。

美國證管會已表示,正利用數據驅動技術(data-driven technique)來發現內線交易和市場操縱的模式。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之前已對這項調查做過報導。(譯者:中央社徐睿承)




美證交會調查ETF內幕交易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國際金融報) 2011-02-11

據媒體報導,美國證交會(SEC)正就華爾街交易員是否利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掩蓋內幕交易展開調查。

ETF指的是追蹤一籃子股票的基金。知情人士稱,交易員可能已經開始利用ETF,在最大化某一只股票收益的同時,掩蓋交易模式。

比如,了解某家公司信息的交易員可能會買進一只包括該公司股票的ETF,然后賣空這只ETF中的其他股票。這種操作方法被稱作ETF-stripping,可以讓交易員在不直接買賣某公司股票的情況下,從該公司的股價波動中獲益。

當下,美國當局正加大對內幕交易的調查。監察機構與聯邦調查局(FBI)和美國證交會合作,已宣布對幾名前對沖基金交易員、公司內部人士以及一家專業網絡公司的咨詢顧問提起刑事指控。24人認罪,多人正與調查機構合作。

華盛頓檢方的證據來自手機竊聽、合作證人以及交易數據。執法官員表示,他們之所以需要采用非傳統手段,是因為交易員已變得十分老練。為了掩蓋交易,他們會進行大量交易,并收集研究報告,來掩蓋購買某只股票的原因。


市場預測到底準不準

每年一月份﹐成群的高薪專家都試圖預測本年的經濟前景和市場走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所有的預測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我們在這裡想提供一點與眾不同的東西:即一個如何有效利用這些預測結果的藍圖式方法﹐即使你懷疑預測不準確也沒關係。從整體來看﹐這些預測有助於指出本年你能合理預期的最好結果和最壞結果——並告訴你是否應該對未來抱有信心。

市場預測與市場本身一樣古老。根據歷史學家愛麗絲•斯羅特斯基(Alice Louise Slotsky)的研究﹐古代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文字記錄中有很多都是關於預測商品價格徵兆的資料﹐如“烏鴉代表市場價格穩定”等。

事實上﹐從那時起﹐權威人士就一直在做出各種預測——並屢屢失手。回顧2010年﹐被稱為“興登堡凶兆”(Hindenburg Omen)和“死亡交叉”(death cross)的技術指標預示股市即將崩盤﹐很多市場專家預測中國股市將繼續走高﹐美國經濟可能遭遇“二次探底”。而至少到現在為止﹐所有這些預測都未能成為現實。

如果專家能準確預測2011年﹐則根據他們的說法﹐美國股市將上漲10%左右﹐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約為3%﹐通貨膨脹率略低於2%﹐經濟增長率將在3%左右。不過﹐如果靠這些預測來押注市場走向﹐那你就太天真了。

為什麼擁有多年從業經驗、專業知識豐富、能隨意接觸海量資料的人﹐會如此頻繁地錯誤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勢呢?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未來充滿著意外。無論有多專業﹐一個人不可能準確預見到未來發生的事情﹐以及人們將如何做出反應。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 於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獲獎演說《似乎有知識》(The Pretence of Knowledge)中說過這麼一句話:市場作為一種複雜的現象﹐其走勢取決於許多個體的行為﹐其結果取決於所有因素的綜合作用……對市場的研究很難揭示全部的面目﹐難以做出準確的度量。

預測失誤的原因還在於﹐它們要麼流於平庸﹐要麼過於極端。對預測者來說﹐做出與主流意見相差不大的預測毫無意義。他們既不會因為跟大部隊站在一起而遭到解雇﹐也不會因為比同行稍微好一點而名利雙收。因此﹐如果預測者想脫穎而出﹐可能就得走向極端。

因此﹐大多數專家都傾向於圍繞一個安全的共識意見抱成一團﹐而一小撮專家從事風險大但潛在收益高的買賣﹐做出極端看多或極端看空的預測。如果他們的預測正確﹐則奇跡般的準確性將令其一夜成名﹔而如果預測錯誤﹐人們大多很快就會忘記。

另一個問題在於:專家分析複雜資料的方式並不始終如一。給同一專家多次提供類似資訊時﹐他們會得出迥然不同的預測。有一個結論至少從1954年以來就為人所知﹐但幾乎從未在華爾街公開發表過——即根據專家預測方式建立的簡單電腦模型比專家本身的預測更準確。這是因為專家知道模型中的哪些變數比較重要﹐於是過於頻繁地對各種變數做出主觀調整。

就像廚師瞎折騰一個成熟的烹飪配方容易搞砸一樣﹐預測者太多的微調也會導致自己預測失敗。一項研究發現﹐一個股票分析師用於預測未來收益的固定電腦模型在72%的情況下比分析師本身更準確。在2011年1月末的一份報告中﹐滙豐銀行(HSBC)在倫敦的外匯策略師大衛•布魯姆(David Bloom)批評專家的預測前後不一﹐僅僅因為近期歐元上漲﹐就紛紛改變觀點看好歐元。

因此﹐市場權威人士不僅會錯過沒人能夠預見到的大意外﹐也很容易會因為一些小意外而做出過度調整。美國北方信託公司(Northern Trust)的首席經濟學家保羅•卡斯瑞爾(Paul Kasriel)說﹐市場預測者往往陷於一種我稱之為“顧此失彼 (currentitis) ”的狀態﹐他們看到一些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數字﹐於是想彌補自己的失誤﹐根據最新的資料做出調整﹐結果反而再次預測錯誤﹐就這樣來回折騰。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現在有一點都是顯而易見的:你應該進一步端正態度﹐以更謹慎的態度對待各種市場預測。

不過﹐你也可以利用好這些預測﹐方法如下:

1、不要相信專家對一年後情況的預測。

專家的短期預測比長期預測更準確一些。費城聯儲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數十年來一直在進行一項“專業預測者調查”(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收集幾十位專家對於經濟前景以及各種金融變數的個人預測和整體中位值﹐從而形成一個資料庫。

與預測最新市場趨勢相比﹐該調查在預測通貨膨脹、失業率和經濟增長(以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來衡量)等變數方面要準確得多——但只限於最近一兩個季度。管理費城聯儲銀行這個資料庫的湯姆•斯塔克(Tom Stark)和其他研究人員表示﹐在此後的幾個月﹐大多數預測的準確性將直線下降。

在預測未來一年的情況時﹐專家幾乎沒有任何優勢﹐而只是對近期趨勢的簡單推測而已。

2、坦然面對預測失誤。

斯塔克說﹐沒有經濟學博士頭銜的大眾往往認為專家預測十分準確﹐就好像能直接拿去銀行兌現的支票一樣。人們不懂得這些預測背後隱藏著大量的不確定性。

舉例而言﹐市場預測2011年美國的新屋開工數量為70萬﹐比2010年預測的554,000有所上升。然而﹐根據費城聯儲銀行收集的歷史預測準確性資料﹐你可以有80%左右的把握認為﹐最終結果將在40萬到100萬之間。也就是說﹐你將明智地預計到會有意外資料出現﹐無論或高還是或低。

這並不意味著預測結果毫無價值﹐恰恰相反:通過觀察預測失誤的潛在區間﹐你可以調整自己的預期﹐避免做出過分自信的決策。與此同時﹐喜歡對沖風險的投資者可以更準確地估算自己所需要的保障。

在根據任何經濟變數預測做出決策前﹐先流覽一下費城聯儲銀行網站上的“預測失誤資料”(forecast error statistic)頁面﹐看看以往的相關預測有多准。

3、聽聽市場的聲音。

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教授、《預測原理》(Principles of Forecasting)一書的作者斯考特•阿姆斯壯(J. Scott Armstrong)說﹐如果一個市場里頭有許多交易者﹐那就不要試圖去猜透市場。

股市似乎不像一個能夠預測未來的風向標﹐但與其它替代方式相比﹐還是要好上一些。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往往能相當準確地預測到未來短期內出現的經濟衰退和復蘇﹐比如該指數在2007年末開始下跌﹐而2009年出現大幅上揚。過去幾週來﹐股價走勢暗示經濟將在2011年持續復蘇。

4、取不同的預測結果的平均值。

提高預測品質的最有效工具也許就是把從各個獨立管道取得的預測結果簡單地整合起來。不要只看“專業預測者調查”的結果以及華爾街經濟學家或策略師對於市場的共識﹐你應該撒一張更大的網。

一般而言﹐來自不同管道的預測者所獲取的資訊以及使用的預測方法都不盡相同﹐因此其失誤往往可以相互抵消。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管理學教授理查•拉瑞克(Richard Larrick)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假設有兩個預測﹐一個說股市會上漲20%﹐一個說會上漲4%﹐結果股市漲了12%。第一個假設過於樂觀了八個百分點﹐第二個假設過於悲觀了八個百分點﹐而兩者的平均值剛好是12%﹐雖然兩個預測都很不準確﹐但其平均值卻剛好說得分毫不差。

Jason Zweig

指數基金降低費用

世界新聞網(記者周振宇)February 11, 2011

問﹕聽說指數基金的費用最近有所下降,這對投資者會有什麼幫助嗎?

答﹕近期追蹤指數變化的共同基金以及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都展開了新一輪削減成本的價格大戰,當然這對於投資者而言就是一個好消息。

華爾街日報表示,長期以來指數基金一直是關注成本投資者的最佳選擇之一。現在指數型ETF則是市場中成本最低的指數投資品種。包括先鋒投資(Vanguard)、黑岩(BlackRock )、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及道富公司(State Street)等大公司,都在降價,吸引更多對成本敏感的個人投資者。

已經大幅削減費用的先鋒投資,預計短期內還會進一步削減投資費用,其中一個可能的目標就是先鋒新興市場ETF(代碼VWO)。

隨著投資回報的減少,指數基金面臨更大的削減成本壓力。目前整個行業的價格進入了「基本點」的爭奪,也就是只有0.01%的落差。單看數字或許並不顯眼,但在收益減少時期,成本下降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差異。

投資者到底節省多少呢?對於先鋒500指數基金(VFINX)的投資者,可以見到成本降至0.07%,也就是說每100元投資只需七分成本,之前的投資費用是0.18%。

比這個基金成本更低的則是ETF。先鋒的S&P 500ETF(VOO),成本低於0.06%。類似的ETF,包括黑岩的iShares S&P 500(IVV)以及道富的SPDR S&P500(SPY)成本均為0.09%。

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統計,積極管理型多元美國股票基金的平均成本比是1.38%,所有多元化美國股票指數基金的平均費用是0.62%。

不過市場的競爭很激烈,低收費基金自然吸引投資人。例如iShares Gold Trust(IAU)以及SPDR Gold Trust(GLD)原本都有0.40%收費。不過在去年6月底,IAU將費用降至0.25%,之後五個月吸引了8億7500萬元新資金,而SPDR產品則淨流出12億元資產。

2011年2月9日

為何不能相信通脹數字

華爾街日報  2011年 02月 09日

數量驚人的華爾街人士會告訴你﹐不要過於擔心通貨膨脹。

他們會說﹐不管怎樣﹐看看數字就知道﹐通貨膨脹情況出人意料地溫和。在過去12個月中﹐消費者物價指數只上升了1.5%——這個速度非常低。他們還說﹐去掉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該指數的上升幅度甚至更低——只有區區0.8%。

當油價又回到每桶90美元附近的時候﹐請準備為更高的油價買單吧。還不止於此。許多經濟學家會指出﹐工資的年增長率也不足2%。由於許多人仍然失業﹐勞動力成本也將長期保持低水平。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顯然﹐許多投資者同意這一說法。通貨膨脹保值政府債券是一種人們擔心通貨膨脹時會購買以保護自身免受通貨膨脹影響的債券。在過去幾個月中﹐這種債券的價格有所下跌。另一種通貨膨脹套期保值工具——黃金——的價格也下跌了。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3.3%——比艾森豪總統(President Eisenhower)卸任時還低。

這太瘋狂了。實際上有許多值得擔心的問題。當你為管好家庭財務而努力時﹐請記住有三個需要提防通貨膨脹的理由。

首先﹐看待官方通貨膨脹數字時應該加點“佐料”。

過去30年中﹐美國聯邦政府對通貨膨脹計算方法做出了許多變更。兩黨總統任內都有過這種變更。每次方法變更背後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就像是施了魔法一般﹐每次變更都會讓通貨膨脹數字變得更漂亮。這真有意思。

據鬼才經濟學家、“影子政府統計”(Shadow Government Statistics)網站的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稱﹐如果我們仍然用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當總統時的方法計算通貨膨脹﹐官方通貨膨脹數字看上去就會和……吉米•特當總統時的情況一樣差。根據威廉姆斯的計算﹐如果我們用老方法計算通貨膨脹﹐官方通貨膨脹率就不會是1.5%﹐而是接近10%。

威廉姆斯代表的只是一種聲音。但用懷疑的眼光看待官方數字這一觀點是有道理的。

根據官方計算方法﹐如果牛排價格上漲﹐政府會假設你轉而購買更便宜的漢堡包。咻——通貨膨脹沒了!

再以蘋果(Apple)電腦為例。我們都知道蘋果電腦很貴。我們也知道蘋果電腦不打折。現在﹐最便宜的蘋果筆記型電腦的價格為999美元。幾年前﹐它的價格還是999美元。所以價格沒變﹐對嗎?

哈 ﹐山姆大叔的說法可不是這樣。山姆大叔耍了一種叫“快感學”的騙術﹐管這叫降價。它的理由?你用相同的錢買到了更多東西。今天價格999美元的蘋果筆記型電腦比去年價格999美元的蘋果筆記型電腦更輕、更時尚、速度更快。因此按照政府的計算方法﹐“實際”價格其實下降了。

這在實際生活中行得通嗎?不妨試試看。你可以到本地的蘋果專賣店﹐要求根據“快感學”降價50%。(如果你真的做了﹐請一定要把交易過程拍下來放到YouTube上。這樣我們都會開懷大笑的。)

相反﹐政府擔心的是通貨緊縮﹐這部分是由於所有那些“便宜”的蘋果電腦。

帶著懷疑的眼光看待官方通貨膨脹數字的第二個原因是﹐這些數字是回顧性的。它們顯示的是剛剛發生的事﹐而不是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

好吧﹐這樣就算許多商品的價格還沒有上漲。但如果經濟學定律還管用﹐它們就必將上漲。為什麼?因為成本在上漲。

經濟學家不應再只盯著勞動力成本了。全世界有許多富餘勞動力。但看看原材料市場吧﹐全世界的原材料價格都在飛漲﹐從銅到可可都是如此。聯合國食品價格指數剛剛創下歷史新高。原油價格重新回到接近90美元一桶的水平。去年夏天以來﹐小麥的價格幾乎翻了一番。

飛漲的食品價格引發了突尼斯的革命。據倫敦麥格理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的大宗商品分析師阿列克斯•波斯(Alex Bos)稱﹐其他國家——尤其是北非國家——也因此產生了恐慌性搶購食品的浪潮。

他說﹐本月僅阿爾及利亞就採購了約150萬噸小麥——可能是通常採購量的三倍。沙烏地阿拉伯也急於增加穀物儲備。糧食供應就像20世紀70年代通貨膨脹時那樣緊張。

遲早﹐物價升高的現象會出現在你家附近的超市或購物中心裡。

去問問麥當勞(McDonald's)、油漆與塑膠業巨頭杜邦(paints and plastics)、紙巾與紙尿褲生產商金佰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3M或蔻馳(Coach)吧。近日﹐這些公司和其他許多公司都警告說﹐由於成本提高﹐它們的利潤空間正被壓縮。它們要麼自己消化掉成本(這會對股價形成打擊)﹐要麼將成本轉嫁出去。這怎麼能不是通貨膨脹呢?

第三個對通貨膨脹情況表示懷疑的原因是什麼?很簡單﹐經濟。

我們向全世界投入了太多美元。美聯儲(Fed)只是隨心所欲地大筆投資。過去幾年中﹐為了保持經濟不失控﹐美聯儲將所謂的基礎貨幣規模增加了一倍多。

一張美元鈔票是沒有內在價值的。美元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你可以用它們來支付理髮費、買鞋子、或從亞馬遜網站(Amazon.com)上買書。因此﹐如果美元數量顯著增加﹐而商品和服務的數量沒有相應增加﹐那麼很顯然﹐美元的價值必定會下降。這就是描述通貨膨脹的另一種方式。

迄今為止﹐ 這場通貨膨脹似乎已經出現在了最不可能出現的地方。這就像是打地鼠。據Liv-Ex名酒50指數(Liv-ex Fine Wine 50 Index)顯示﹐去年年份葡萄酒的價格飆升了57%。中國各地的房地產價格也充滿泡沫。只要人民幣盯住美元﹐中國就會進口美國的通貨膨脹。但是﹐我們再次懷疑:這種通貨膨脹怎麼能稱為溫和?

通貨膨脹肯定會來嗎?我對於做出任何預測都很謹慎。凱西•史丹格爾(Casey Stengel)曾經說過﹐永遠不要做出預測﹐尤其是關於未來的預測。史丹格爾做華爾街分析師的話可能只能堅持三天。但他連贏了五屆美國職棒聯盟大賽﹐而且他是有點見識的。

或許通貨膨脹真的會保持溫和。但我不會指望出現這種情況。我不買普遍看法的賬﹐你也不該買。

Brett Arends

2011年2月8日

投資大亨鮑爾森怎樣年賺5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  2011年 02月 08日

話說約翰•鮑爾森(John Paulson) 2010年個人賺了50億美元。很多讀者聯繫我們﹐希望詳細瞭解他是如何賺了這麼多錢的。此外﹐還有更多的讀者想知道﹐這種借黃金的漲勢而實現的佳績能繼續嗎?

首先﹐我要更全面地解釋一下鮑爾森50億美元的個人收益。約有10億美元來自其名下資產36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公司鮑爾森基金(Paulson & Co.)﹐2010年該公司為客戶帶來了約50億美元的收益﹐公司收取20%的業績費﹐還有向客戶收取的管理費。

剩下的40億美元來自何方?鮑爾森的投資者說﹐請記住﹐2010年開始時﹐鮑爾森在自己的對沖基金中有100億美元的個人投資。他的投資者說﹐這些資產增值約40%﹐也就是40億美元。

不過﹐鑒於鮑爾森的基金2010年並沒有太多的出色表現﹐這些收益就更加讓人奇怪了。鮑爾森的一支重要基金僅漲了11%。在花旗集團(Citigroup)股票飆升等因素的作用下﹐另外一支基金漲了17%。

鮑爾森巨額收益的關鍵在於﹐他通過構建自己公司五支基金的“黃金版”而擴大了回報。他利用投資者投入各類基金的資金作為擔保申請貸款﹐然後利用貸款買進黃金期貨和交易所買賣基金。

換句話說﹐鮑爾森拿出投資者投入他基金中的1美元﹐用這1美元作為擔保貸款約0.20美元﹐然後用這借來的0.20美元買進1美元的黃金期貨或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結果就是﹐給了鮑爾森1美元﹐投資於他的併購基金或信貸基金中的黃金股票類別的投資者﹐也將間接持有1美元的各類黃金投資。

由於這種在黃金上的投資﹐他現有基金的“黃金版”去年獲得了基金表現加黃金表現帶來的雙重回報。由於金價去年上升了約30%﹐鮑爾森基金的“黃金版”漲了約45%。

鮑爾森曾對這些投資者說﹐他把約80%的個人資金投入了名下公司的黃金基金﹐以及另外一支專注於黃金的基金﹐該基金去年漲了35%。

結果是:鮑爾森在基金中的個人資產去年增長了約40億美元。他的客戶被告知說﹐目前該公司360億美元資金中約有150億美元為公司員工的資本。投資者說﹐ 其中大部分資金出自鮑爾森個人腰包。結果就是﹐根據去年福布斯(Forbes)的排行榜﹐對沖基金經理鮑爾森目前很可能是全球40大超級富豪之一﹐比微軟 (Microsoft Corp.)創始人之一艾倫(Paul Allen)和戴爾(Dell Inc.)創始人戴爾(Michael Dell)還要富有。

至於鮑爾森是否能夠保持這樣的佳績﹐今年的早期證據並不特別看好。1月份﹐鮑爾森公司專注於黃金的基金跌了12%﹐ 比黃金期貨約6%的跌幅還要大。其他基金﹐比如他的大型Advantage基金﹐跌幅不到1%﹐不過一支信貸基金漲了4%以上。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月漲了2.2%。

他的基金中的黃金股票類別﹐也就是鮑爾森大部分個人資金所在的基金﹐跌了至多5.3%。

對這位去年個人收益50億美元的人來說﹐生活就是這樣。在絕對數目很大的情況下﹐很小的百分比損失仍意味著巨大的損失:鮑爾森的資本淨值今年截至目前已經縮水至多七億美元。

去年開局對鮑爾森來說也很艱難﹐不過他在年底前後實現了逆轉。時間將告訴我們2011年他是否能再現去年的輝煌表現。

Gregory Zuckerman

2011年2月7日

Vanguard的新全球股市ETF:VXUS

之前在「Vanguard的全球指數型基金變更追蹤指數並推出全球性ETF」一文中就有提到Vanguard會推出美國除外的全球股市ETF,而也的確在一月26日發行了,代號為VXUS,意思為Vanguard美國除外的國際股市ETF。

VXUS追蹤的是MSCI All Country World ex USA Investable Market Index,涵蓋美國除外的全球股市高達98%,成份股有超過六千家公司,分佈於44個國家。而費用率只有0.20%。以下是前幾大的持股:


下圖則是按照地理區域和發展情況來分,大約有一半是歐洲市場,四分之一的太平洋亞洲市場以及四分之一的新興市場,另外比較特別的是有7.6%的北美市場,其實就是加拿大。

VXUS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應該是Vanguard原本就很熱門的VEU,下圖是VEU的區域配置,可以看得出來差異並不是太大,所以如果原本就習慣使用VEU的人也不一定要馬上轉換到VXUS。VEU追蹤的指數是FTSE All-World ex US Index,費用率0.25%比VXUS稍微高了一些。全部的持股有2269家,大約只有VXUS持股6531家的三分之一而已,但國家則多了兩個。


現階段因為有了新的ETF,我會比較傾向於推薦VXUS而不是VT了,因為VT雖然一檔ETF就包含了全球股市,但在稅上面的問題則比較麻煩,因為同時包含美國境內和境外收益,持有VT所獲得的股利可能會全部被認定為美國境內收益而課徵30%的股利稅,因此建議以VTI投資美國股市全市場,以VEU或VXUS投資美國以外的全球市場,這麼一來VEU或VXUS的股利就很單純都是美國境外收益,要申請退稅就簡單多了,甚至券商還可以直接退稅而不用再申請。此外,VT的費用率也比較高,0.30%是VXUS的1.5倍。下圖則是VT的區域配置:


而目前在MSCI指數中,美國股市市值佔大約四成,所以如果要用VTI和VXUS建構全球股市投資組合,可以以4:6的比例,或是再自行調整。當然,如果資金少的投資人,對於交易手續費的支出可能會高於損失的ETF費用率以及股利稅,那麼VT還是有其功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