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2日

投資做功課 時間成本也要算

投資做功課 時間成本也要算


【經濟日報╱Buffettism】

相信已有很多人認知到申購基金時要付出不少手續費,持有基金時還有一些固定支出要負擔。這些成本有的會出現在對帳單上,所以投資人一清二楚;有的則要投資人主動花心思去查才能找到,但至少也還是白紙黑字紀錄下來的費用。

然而,有很多基金投資者購買了基金,花了管理費、聘請基金經理人以及發行基金的投信公司研究團隊來選股,自己還會負起選擇買賣時機的工作。

也有很多人每天花心思在基金的績效數據,或是報酬與風險評比指標上面,研究那些基金表現比較好、風險比較小,然後試圖找出將來也可以為自己創造高報酬的優質基金。只是這些勤勞好學的投資人,很可能並沒有察覺,自己其實已經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成本」。

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在投資基金時,投資人在手續費或是管理費上面所付出的交易成本,若以100萬元資金,每年各1.5%來計算的話,也不過就是3萬元。但如果一位月薪相同於國人平均收入4.5萬元的投資人,換算成時薪約為250元,則每天只要研究投資半小時,一年下來,花掉的時間成本也已有4.5萬元,跟月薪一樣多。

很多人沒有察覺這種時間成本的支出,是因為並不覺得自己的時間是有「價值」的。但在投資上,這種時間的投資能否換來報酬,就是很重要的考量。

很多認真的投資人每天花了一個小時看財經節目、半個小時閱讀報章雜誌的財經新聞,卻沒有評估這些行為能帶來多少「額外」的報酬。這些努力到底有沒有換來更好的報酬?

100萬元的資金,如果有3萬元花在基金的交易和運作成本,而投資人又花上4.5萬元的時間成本,則投資人一開始績效就已輸給指數7.5%。如果投資人的資金只有4.5萬元,那時間成本的影響將更大,但投資人所花的時間,到底能帶來多少額外的報酬,卻沒有多少人衡量過。

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投資人把每天研究投資的時間成本花在自己的本業上,讓自己在職場上有更強的競爭力,獲取更高的薪資,這種「投資」的報酬不但比較踏實,成功的機率也比較高。

本業不是投資的人,每天花很多時間在相關的電視節目或新聞資訊上,反而很容易受到市場情緒與耳語的影響,變得過度恐慌或興奮,結果在高點忍不住買進,低點又受不了而賣出,結果還是賠了錢,不如別去理會市場還比較好。

我相當鼓勵投資人自己做功課,努力看懂了自己要投資的股票或基金再去買,千萬不要碰自己不懂的投資工具。但是做功課也不能走錯方向,如果走火入魔,每天只想到投資卻荒廢了家庭與本業,那是本末倒置了。

而時間真的不夠的投資人,可以考慮用以下三招:(1)資產配置和定期再平衡(2)定期定額(3)指數型基金。這樣所獲得的績效可能反而贏過許多「認真錯方向」的投資人呢!

2012年1月3日

EPFR報告顯示全球股基去年 失血 1700億美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 2012-01-04

美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12月30日披露的數據顯示,全球股基2011年被監測到累計1715.52億美元的資金凈贖回,其中新興市場股基資金凈贖回規模為477.12億美元,發達市場股基資金凈贖回規模則達1238.40億美元

在債基方面,全球債基2011年累計吸引了1106.65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其中,新興市場和美國債基分別吸引172.92億和623.42億美元,“吸金”規模均低於2009年。

美股資金流入兩頭高

在2011年的最後一周,全球金融市場平淡收尾,資金流向也延續著最近數月來的配置特征,即美國股基和債基吸引大量資金凈流入,而歐洲市場和新興市場的風險資產類別則繼續保持著失血狀態

EPFR表示,美國股基的資金流向呈現出典型的兩頭高中間低的特征,美股基在2011年第一季度累計吸引了資金凈流入,是自2008年3季度以來的最佳表現,隨后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中出現了較大規模的資金凈贖回。而到了2011年的第四季度,由於機構投資者開始建倉美股藍籌股,EPFR追蹤的美國股基累計吸引了36.88億美元,但是由於個人投資者仍對美國經濟復甦表現出信心不足,機構投資者建倉力度也有所保留,這使得美股基四季度的吸金規模較小,而該股基2011年全年則被監測到759.48億美元的資金凈贖回。

資金撤出歐洲市場

歐債無疑是2011年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影響全球經濟的最大不確定性。EPFR追蹤的西歐股基在2011年被監測到158.67億美元的資金凈贖回,規模略小於2010年的228.37億美元。

受此影響,衡量歐洲績優股表現的FTSEurofirst 300指數2011年整體跌幅達10.7%,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差表現,其中,歐元區銀行股累計跌幅達37.6%。

數據顯示,大型新興經濟體股票基金2011年都被監測到資金凈贖回,其中印度和巴西股基資金累計凈流出規模分別為40.88億和23.40億美元。由於在四季度受外圍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俄羅斯2011年被監測到4.33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終結了今年前三季度的資金連續凈申購的態勢。

Comments:

1. 成熟市場的贖回規模比新興市場高,這和ETF的情況差不多,只是ETF出現了資金從貴的EEM轉移到便宜的VWO,所以資金流出最高的是新興市場的EEM,但是流入最高也是新興市場的VWO。


2. 股市流出的資金大約只有三分之二流入債市,而美國債市的資金流入還是遠大於新興市場債市。

2011年各主要資產的相關性變化

上一篇是以矩陣和多種資產的相關性,這篇則要一對一對的資產來分析時間軸上的相關性變化。資料來源是一樣的。

先來比較美國以外的國際股市(VXUS,因發行時間,所以不是真正一整年的比較)和國際債市(BWX)相關性。除了第一季以外,剩下三季的相關性都超過0.5,算是中度正相關了,因此如果藉由持有國際股票和國際債券而想分散風險,很可能會發現效果不怎麼好,因為相關性並不低,這或許是因為國際熱錢在流動的時候並不太留意資產的區分,有什麼可以持有就持有,遇到問題就集體撤退所導致的。

但是如果只持有美國的債券(BND)和股票(VTI)的話,兩者的相關性就是很明顯的負相關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做最基本的股債各半配置,效果就會很理想,可以降低整體資產的波動性,這在下一篇文章中會有證明。

若只持有美國綜合債券,但是股市則是以VT投資全世界的話,則同樣也有不錯的負相關,這樣搭配是不錯的。

美國的房地產(VNQ)和美國以外的國際房地產(VNQI)相關性挺高的,但是要注意去年兩者的報酬差很多(+5%和-18%)。

一般來說,如果升息對債券和房市都會有不利的影響,而降息則有利,因此這兩種同時受到利率影響的資產,相關性也是相當值得觀察的。不過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調整利率了,加上兩種資產的特性差異很大,因此以2011年來看,兩者的負相關也很明顯,而這對資產配置來說其實是好事。

房地產和股市的相關性就非常高了,而且相關性幾乎沒有太大的波動。

商品和股市的相關性中等,而且相關性有波動,這對資產配置也是有利的。

商品和債券負相關。

商品和房地產的相關性中等,而且相關性有波動,這其實也顯示了2011年股市和房地產的相關性真的很高,連和其他資產的相關性波動情況都很像。

黃金(GLD)是2011年相當熱門的投資標的,但是在資產配置中不應該有太大的比重。如果把黃金和全部商品資產來比,則大約是中度相關,但相關性的波動幅度很大,這也顯示了黃金並無法取代商品資產,尤其商品資產有相當大的比例是能源商品,而在行情不好的時候,能源商品通常會下跌,但黃金卻可能因為避險而上漲。這種負相關的現象在2011年七八月就很明顯。


比較石油和黃金,其實跟商品與黃金差不多,這也顯示了商品資產中,能源佔了相當關鍵的權重。

抗通膨債券(TIP)和綜合債券的相關性算中高程度。

美元和美股的相關性非常的低,也就是美股跌,美元反而升值,這的確說明了2011年下半年,美元逐漸取代黃金而成為避險資產的過程。而對台灣投資人來說,美股跌美元漲,損失看起來就不會那麼大了。

正常來說,原油價格和股市會負相關,因為石油上漲會造成企業成本升高,獲利下降。但是2011年並無法用這個角度解釋,而要換另一種說法:原油價格和美元負相關,如此一來產油國才不會因為美元貶值而減少獲利,而美元和美股又是負相關,所以原油價格當然和美股是正相關。

美股和黃金的相關性波動程度相當高,一下子負相關一下子正相關,但如果不看時間軸上的變化,就會看到美股和黃金的走勢是完全的不相關,這對資產配置也是很不錯的,只是相關性的波動程度這麼高,有時候投資人在正相關的時候看到一起漲、一起跌,會有情緒上的影響。

黃金若作為避險資產,和美元相較之下,為了維持購買力的恆定,則美元貶值黃金就會上漲,因此會成現負相關,不過從2011年的情況來看,負相關只在年末出現,而且相關性的波動程度很大。有不少人分析黃金會參考美元走勢,但是從相關性來看,這樣的參考可能反而只會看到很多沒有意義的雜訊。

黃金和白銀的相關性很高,這沒有什麼特別的。

許多人會因為商品持有太多能源,因此會特別再持有農產品來調整比例,不過從相關性來看,農產品和整體商品的相關性還算挺高的。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五百指數的相關性,幾乎可說完全正相關。

相較之下,那斯達克指數和標普五百指數的相關性就沒那麼高了,但還是非常高度正相關。

上一篇文章有提到,股市和房地產的相關性未必都像是2011年這麼高,但以過去五年來看,其實相關性還挺高的。因此是否要在資產配置中將房地產獨立出來,就看投資人自己的想法了。

最後,過去五年的股債相關性變化,平均值為-0.4,這對資產配置來說已經夠理想了。

2011年各主要資產的相關性矩陣

如同以往,本文根據的是Asset Corelations的分析結果來做討論。該網站和我一開始使用已經有了不少的改進,喜歡自己動手研究的網友可以親自去免費註冊來試試。

首先要討論的是該網站所列出來的主要資產類別相關性矩陣,以標準差(StdDev)代表波動性風險,石油(USO)和新興市場股市(EEM)的波動最大,美國以外成熟市場股市(EFA)與美國小型股(VB)也不小,而美國房地產(VNQ)排名第三,接下來則是美國以外的房地產(RWX)和美國中型股(VO)。波動最小的還是美國綜合債券指數(AGG)。

報酬則是新興市場股市-20.3%最差,美國除外的成熟市場股市-14%也不怎麼好。表現最好的是美國抗通膨債券(TIP),高達13%,居次的是黃金(GLD)的10.1%,接下來則是美國綜合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EMB)、美國房地產。剩下的石油、商品(GSG)、國際房地產和所有股票資產都是負報酬。

所有股市資產的相關性都很高,雖然報酬差異可能很大,但是相關性都超過0.80以上。此外,房地產和股市資產的相關性也都很高,這倒是很特別。要注意的是從這個矩陣來看,可以看出三群相關性不高的資產類別,分別是股市和房市為一群,商品為一群,債券為一群。如果要讓資產配置的多樣化達到最大,則其實將資產分成這三群,各找一檔具有代表性的ETF就夠了。在這種情況下,VT、BND和DBC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我會建議把房市(VNQ)加進去,因為在過去的資料中,房市和股市並非總是這麼高度相關。

最後,如果平均持有這13檔ETF的話,在2011可以獲得的報酬也並不差(-2.1%,在13檔ETF中排名第七),這就是標準的資產配置,以取得低風險、中等報酬。而幾乎不賺不賠的成績,在2011年的市場中,已經打敗許多大師了。

若只看債券資產的話,則可以再細分11類,但是跟股市不一樣的是,這11類債券彼此的相關性都不高,甚至可以說都很低,所以債券的配置其實會比股票更有挑戰性,也更有多樣性。不過整體來說,債券的波動性都很低,而波動性最高的是TLT美國長期公債,SHV短公債則幾乎沒有波動,也沒有報酬,可以當成現金或定存看待。不過TLT雖然波動最高,但是報酬也最高,高達33.6%,應該很少人在年初能想像長期公債的報酬率會這麼高。

最後,如果平均持有這11類債券,則報酬大約跟持有中期公債差不多,但是很特別的是,整個債券資產在2011年的報酬都是正的。

接下來看美國股市各類股的相關性矩陣。表現最好的類股是公用事業類股(17.7%),而且波動性不高(1.1%),僅略高於必需性消費類股,而表現最差的金融類股和原物料類股波動性則都是最高的。幾乎所有類股的相關性都高於0.8,只有公用事業類股和金融、原物料兩個類股的相關性剛好都為0.74,相關性還是不低,但報酬則差很多。

如果平均持有各類股,則可以獲得比SPY略高的報酬。

以各國股市的相關性矩陣來看,則2011年波動性高的幾乎都是歐洲國家,包括瑞典、土耳其、德國、法國,而波動性最低的則是美國和日本。美國股市和各國相關性都高於0.8,顯示美國股市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大的,而台灣和其他國家相關性也不低,和韓國0.88是最高的,但是低於0.8的竟然有日本,這倒是挺出乎意料之外的。其餘就不一一詳細分析了,不過這個矩陣中缺了很重要的中國股市。

聚焦2011年ETF的現金流量

‧晨星亞洲研究部 2012/01/03

過去一年,美國ETF市場總計有1,020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今年以來(截至12月中旬為止)美國ETF市場的淨資產增加約5%。而截至今年11月底止,美國ETF的總資產達到1.06兆美元;但在2011年ETF市場中,並不是每個月都呈現資金淨流入的狀態。此外,在進一步檢視各類型ETF的資金流量之後,我們發現各類型ETF今年以來的資金流向狀況也不盡相同。

接下來我們則是要進一步檢視,這些資金到底是在追逐過去的報酬,亦或是在追求未來報酬的投資特性。究竟資金是流向哪類型的ETF呢?又是甚麼因素導致資金轉向呢?

美國股票型ETF資金流量波動劇烈

今年資金流量波動最大的ETF類型,便是美國股票型ETF。從美國股票型ETF今年前11個月的資金流量當中,可找到7個轉折點,在這些轉折點資金流量由正值轉為負值,或者是由負值轉為正值,而在整段期間內,流入該類型ETF的資金的確似有追逐市場報酬的傾向。

2010年下半年,整體美國股市表現相當強勁,股市上漲幅度約達20%。在2011年1 月份,就有高達113億美元的資金流入美國股票型ETF,這些資金具有明顯追求報酬的傾向。

今年2月份,美國股市持續向上攀升時,美國股票型ETF的資金淨流入金額亦相當強勁。3 月份美國股市開始震盪走低,在追逐報酬的市場氣氛下,當月份美國股票型ETF則是轉為資金淨流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份當中,也都出現類似的資金流向狀況,也就是在市場下跌時期,會呈現負的資金流量,在市場上漲時期,則明顯出現正的資金流量。

整體而言,今年以來美國股票型ETF總計有315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因此在今年採取追逐報酬的投資方式並不是一定會出現負報酬。以11月份的股市走勢來看,採取簡單多空策略的投資人之報酬率可達到12%,而今年以來,持續持有美國股票型ETF的投資人的報酬率則是持平。

全球股票型基金: 從兩檔基金看績效表現

2011年,在Vanguard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 (VWO) 以及 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 (EEM)的費用成本愈加競爭的情況下,這兩檔ETF的資金流量持續呈現一面倒的狀況。今年以來VWO總計有74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而EEM則總計有71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這兩檔ETF所追蹤的標的指數相同,皆為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它們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費用成本,EEM每年收取0.69%的費用,VWO則收取0.22%的費用。截至12月中旬為止,這兩檔ETF年初迄今皆下跌約16.5%。

儘管VWO與EEM這兩檔ETF之間的資金流量呈現相互抵銷的情況,不過今年以來整體全球股票型ETF總計有135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資金淨流入排名在VWO之後的分別為iShares MSCI EAFE (EFA)、 iShares MSCI Japan (EWJ),以及 Vanguard MSCI EAFE ETF (VEA)這三檔ETF,淨流入金額分別為43億、22億以及19億美元。這三檔基金的報酬表現皆優於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其中又以EFA表現較為抗跌,今年以來的報酬率僅下跌10.6%。

全球股票型ETF的資金流量的波動程度約與美國股票型ETF相當。今年以來,全球股票型ETF的資金流量一共有6個轉折點(資金流量由正值轉為負值,或者是由負值轉為正值)。從今年3 月底開始,海外與新興市場便有相當近似的報酬表現,但今年以來VWO與EFA僅有兩個月份有不一致的資金流向。在2011年的前5個月,資金流量反映了前一個月份的報酬表現;但從5月份開始,雖然該類型ETF出現了不佳的報酬表現,但流入全球股票型ETF的資金仍相當強勁,而資金流量與報酬出現分歧,可能是因為投資人欲在市場低點進場買進,並建立對全球市場的曝險部位。

除了EEM之外,今年以來另一檔同樣出現大量的資金淨流出的全球股票型ETF則為iShare S&P Latin America 40 Index(ILF),該檔ETF總計有12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而今年以來該檔ETF的基準指數下跌約16.3%。

債券市場前景促使資金流向應稅式債券型ETF

相較於股票型ETF的資金流量波動劇烈,且資金顯然會追逐市場行情的情況來看,市場中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則使應稅式債券型ETF持續有穩定的資金淨流入

在2011年前4個月內,應稅式債券型ETF雖然大多出現下滑走勢,而最終的報酬表現則是持平,但在這段期間內,該類型ETF的淨資產規模增加約100億美元。在4月份之後,隨著該類型ETF的報酬率轉正,其資金流量亦維持相當穩健的淨流入。年初以來,應稅式債券型ETF總計有370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為資金淨流入金額最高的ETF類型

應稅式債券型ETF會出現強勁的資金淨流入,可能是因為市場預期該類型ETF將有不錯的報酬率,而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是促使投資人將資金轉向應稅式債券型ETF的原因,因為該類型ETF則碰巧有不錯的報酬率。不管是基於何種原因,堅持持有該類型基金的投資人都能從中獲取報酬,自年初以來應稅式債券型ETF平均上漲9.3%。

在資金轉向確定性較高的投資標的之情況下,應稅式債券型ETF當中,今年以來又以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ETF(BND)的資金流量最高,總計有44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在這段期間內,其資金流入金額僅次於VWO。而資金流量緊追在BND之後的應稅式債券型ETF則分別為iShares iBoxx $ High Yield Corporate Bond(HYG)及iShares iBoxx $ Invest Grade Corporate Bond (LQD),這兩檔ETF今年以來的資金淨流入金額合計約達29億美元。

另一方面,iShares Barclays Short Treasury Bond(SHV)今年以來總計僅有11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為應稅式債券型ETF中資金淨流出金額最高的ETF,而這或許能加強市場不確定性趨使資金流向應稅式債券型基金這個論點。資金流出金額緊追在後的則是iShares Barclays 20+ Year Treasury Bond (TLT),今年以來該檔ETF總計有3.81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文中所述基金組別係晨星美國基金組別分類)

Comments:即使新興市場下跌不少,但是看來資金並沒有明顯流出,只是從貴的EEM轉移到便宜的VWO而已,而EWJ有這麼多資金流入挺有趣的,值得觀察。至於VEA則可能是投資人已經對新興市場的題材感到懷疑,所以把資金擺放在成熟市場上。拉丁美洲看來有退燒的跡象了。


債券方面,BND不但表現好,資金流入量也高,但是後面兩名都是高收益類別的HYG和LQD,這似乎是比較投機動作,而非投資布局。而向來避險需求的公債,短債SHV和長債TLT則都分別淨流出,可見債券目前比較接近炒作資產,而非避險資產。

2012年1月2日

2011年全球股市分析


2011年,S&P 500很巧的以1257.60收在平盤。一月三日1257.62開盤,整年最高點在五月二日盤中的1370.58,最低點在十月四日盤中的1074.77,高低差距295.81點,以年初開盤價來算的話,震盪幅度為+8.98%和-14.54%。而另外兩個指數,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漲5.53%,來到12217.56,那斯達克指數則跌了1.8%,來到2605.15。

上圖為2011年全球股市表現最好的十大指數,美國三大指數都排上前十名了,可見美國的股市雖然維持平盤而已,但也已經算是表現最好的。(上下兩圖來源

上圖則是2011年全球股市表現最差的十大指數,歐洲國家佔了不小的比例,而最差的為希臘股市,這應該是不難想像的,第二差的埃及則有著政治動盪的問題存在。比較要留意的是第九差的印度股市,可是「金磚四國」的成員之一,經濟成長率大約8%,但是印度不僅股市下跌了快要25%,連貨幣(盧比)兌美元也貶值了16%,所以如果持有美元計價的印度指數,報酬會是下跌了將近四成

其實金磚四國的股市表現都不好,巴西-18.11%、俄羅斯-21.94%、印度-26.64%、中國以上証指數來說為-21.68%,都達到了下跌兩成、進入熊市的程度了。而貨幣方面(兌美元為標準),巴西貶值12%、俄羅斯貶值5%、印度貶值16%、只有中國人民幣升值4%。

談到匯率,美元指數本身上半年下跌,下半年上漲,一年下來也差不多剛好維持平盤,又回到80左右,而歐元因為債務危機,兌美元是貶值的,尤其下半年貶值大約10%左右,不過一整年來看的話,也只貶值3%而已。整體來說,除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還能強勢升值的也就只有日幣了,一整年下來升值了超過5%。

回到美股市場,如果以VTI(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作為美國股市總體市場的標準的話,2011年為下跌0.97%,也的確是接近平盤。而上圖則是要觀察大、中、小市值的差異,以VV這檔ETF代表大市值公司(MSCI US Prime Market 750 Index)、VO代表中市值公司(MSCI US Mid Cap 450 Index)、VB代表小市值公司(MSCI US Small Cap 1750 Index),而大型公司表現最佳(這也從道瓊工業指數可以觀察得到),越小型公司表現越差,但VB也只下跌4.08%而已。

比完市值接下來比較風格,如上圖所顯示,若以VTI代表整體股市,VTV代表價值型類股,VUG代表成長型類股,則成長型類股上漲0.55%略勝價值型類股的下跌1.58%,不過差距依舊很小。對價值型投資人來說,便宜貨能更便宜一點或許會更好。

若以指數的加權方式來區分,以SPY代表市值加權指數,PRF代表基本面加權指數,RSP代表等權重指數,SDY代表高股利指數,則差異也不大,不過還是以高股利指數表現最佳,而等權重指數因為2011年大型股表現好、小型股表現不佳,所以最後表現反而不如市值加權指數。至於基本面加權指數,-2.45%的報酬拿到最後一名,2011年的基本面選股和價值分析並不是很管用。

不過若以類股(來源)來看,差異就很明顯了,表現最好的公用事業類股上漲了20%,次佳的必需性消費類股上漲了15%,而表現最差的金融類股卻下跌了18%,次差的原物料類股也下跌了10%。一般認知類股具有輪動和隨著景氣循環階段的不同而改變的特性,而如果和整體股市本身相比則會有「均值回歸」的特性,所以去年表現差的類股,膽子大的投機者可能就會趁機逢低布局。

以VT代表全球股市來看的話,去年一整年下跌9.67%(以美元計價),但是如果排除沒有漲跌的美國市場,以VXUS來看的話,則是下跌17.08%,也就是美國以外的全球股市幾乎都陷入熊市了。其中VWO代表的新興市場下跌20.64%為最多,VPL代表的亞洲太平洋市場下跌16.57%,VGK雖然有歐債事件,但是因為權重大的英國股市表現還不算差,整體下跌「只」有15.59%。

主要國家的ETF比較部份,我以G20的名單為主,但是因為沙烏地阿拉伯沒有相對應的ETF,而G20中也沒有台灣,因此我就用台灣取代了沙烏地阿拉伯,還是維持20個國家,但如果放在一起比較會太複雜,所以我拆成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而且把台灣歸在成熟市場裡面,就剛好兩組,每組各十個國家來比較。上圖為十大成熟市場股市的走勢,國家清單和代表的ETF與2011年績效按照表現好壞排序如下:
  • EUS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21%)
  • EWU:United Kingdom(-6.96%)
  • EWC:Canada(-14.18%)
  • EWA:Australia(-15.72%)
  • EWJ:Japan(-16.5%)
  • EWG:Germany(-19.71%)
  • EWQ:France(-19.92%)
  • EZU:European Union(-20.89%)
  • EWT:Taiwan(-25.03%)
  • EWI:Italy(-26.8%)

可以看得出來美國和英國股市在2011年並沒有什麼受創,但是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因為歐債危機均有相當大幅度的下跌,有趣的是,台灣跌幅竟然也逼近了義大利的水準。在此要留意兩點,一個是這些ETF大多是iShares的MSCI國家指數ETF,所以和該國基準指數會有差距,而且都以美元計價,所以這裡的績效和該國基準指數的績效可能會有不小的落差。接下來看新興市場的十個國家表現,不過為了避免太複雜,我又分成兩組,也就是金磚五國(四國家上印尼)和其他,金磚五國中,只有新進榜的印尼股市表現不錯:
  • EIDO:Indonesia(+0.72%) 
  • GXC:China(-18.28%,因MCHI四月才發行,以最接近的GXC代替)
  • ERUS:Russia(-21.12%)
  • EWZ:Brazil(-25.85%)
  • INDY:India(-37%)

  • EWW:Mexico(-13.17%)
  • EWY:South Korea(-14.58%)
  • EZA:South Africa(-18.21%)
  • ARGT:Argentina(-30.83%)
  • TUR:Turkey(-37.85%)
值得一提的是,和台灣競爭激烈的南韓,只下跌不到15%,但是台灣下跌了超過25%。

若以全球的十大類股來看,則績效排序如下,健康照護和必需性消費類股表現最好,金融類股和原物料類股表現最慘,這和美國股市其實是相當類似的:

代碼 類股 績效
IXJ iShares標普全球健康照護類股指數ETF 10.74
KXI iShares標普全球必需性消費類股指數ETF 9.44
IXP iShares標普全球電信類股指數ETF 1.68
IXC iShares標普全球能源類股指數ETF 0.53
JXI iShares標普全球公用事業類股指數ETF -2.87
IXN iShares標普全球科技類股指數ETF -3.55
RXI iShares標普全球非必需消費類股指數ETF -4.84
EXI iShares標普全球工業類股指數ETF -8.19
IXG iShares標普全球金融類股指數ETF -19.67
MXI iShares標普全球原物料類股指數ETF -20.08

最後補上聯合報整理的表格:

2012年1月1日

我在MoneyDJ理財網的專欄「理專話題」

2011年的最後一個月,我接下一個挑戰,每天要寫一篇文章,內容是以理專會有興趣的議題為主,讓理專能快速瞭解目前財經新聞的重點。雖然我並不認同理專的部份作為,例如以業績為導向推銷客戶不瞭解或不適合的商品,但是或許我能透過文章傳達一些我所認同的價值觀和看法,進而讓一些理專更懂得怎麼協助客戶妥善管理好資產。我本來還擔心沒辦法有這麼大量的文章產出,不過經過一個月的適應,目前是已經算是上手了。

因為是和MoneyDJ的合作,所以文章是刊載在MoneyDJ的「iQuote」行情報價網站上:

目前無法以RSS或其他方式訂閱,不過我會每天轉載到FaceBook的專頁上,或是也可以直接點選這個網址,瀏覽文章清單:http://www.moneydj.com/iquote/iQuoteCommentList.djhtm?a=1

以下則是過去一個月的22篇文章:

2011/12/30 年末回顧
2011/12/29 今年各國指數表現
2011/12/28 散戶走了
2011/12/27 聖誕節財經學
2011/12/26 巴菲特對明年的看法
2011/12/23 LTRO是什麼?
2011/12/22 上漲並不是國安基金的功勞
2011/12/21 國安基金解除封印
2011/12/20 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創新低
2011/12/19 進場時機的掌握
2011/12/16 買進抗通膨債券的考量
2011/12/15 避險資產的大風險
2011/12/14 中國股市有投資價值嗎?
2011/12/13 中國的兩難
2011/12/12 當基金經理人想賣卻不能賣
2011/12/09 歐元區小國與大國間的矛盾
2011/12/08 投資如果顧名思義,通常會是錯的
2011/12/07 護盤的邏輯
2011/12/06 在高度成長的地方找價值
2011/12/05 大師的認錯
2011/12/02 這不是QE3
2011/12/01 各國央行搶救世界貨幣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