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Websit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Websit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20日

公開資訊觀測站的新版介紹(下)


舊版的資訊觀測站比較像是一個資料庫,使用者必須要知道自己想要找什麼資料,然後一層一層進去挖掘。新版的資訊觀測站則除了把資料庫做出一個更人性的檢索和分類以外,也在首頁揭露了許多即時的訊息,對投資人來說,更能夠在時間上作到消除資訊不對稱,否則法人或是有足夠經費的投資人能夠透過一些看盤軟體而接收到即時資訊,而一般散戶投資人卻要在資料庫裡面翻找。


如上圖所示,首頁最中間就有一個很明顯的「公告區域」,分為四大類,包括公告、即時重大訊息、最新資訊以及TDR即時重大訊息。雖然首頁的空間有限,而且看來是為了平板電腦的顯示而只作成「一屏」的頁面,跟一般網站首頁都呈現長條形並且塞進大量資訊不同,不過投資人如果還要看更多資訊,依舊可以點選「今日總覽」按鈕看當日該項資訊的總列表,也可以切換到其他的日期。對於「即時訊息」的揭露,是對投資人相當重要的一項改版。

此外,首頁還有行事曆的功能,如果有除權息、股東會等資訊,就會顯示為粉紅色背景,點選進去會是一個完整的行事曆,可以看到該月份每一天有什麼公司、什麼事件。這對投資人來說也是很友善的新功能。

首頁的右下角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新功能:RSS訂閱。雖然會使用RSS的人不多,而且像是Google最近還關閉了Reader的服務,不過對於需要即時推播資訊的投資人來說,RSS訂閱是相當好用的服務,只要找到適合的閱讀器,就可以收到最新的訊息。這也顯示了公開資訊觀測站的新版的確力求縮短資訊揭露和投資人獲得資訊之間的時間落差。

首頁介紹完畢了,接下來介紹一下個股的資訊查詢功能。新版的網站要查詢個別公司的資訊,除了搜尋框以外,最主要可以從橫式導覽列的「基本資料」開始,而如果要查詢或比較個別類股的資訊,則可以從橫式導覽列的「彙總報表」開始。

查詢的時候請留意,代號查詢的按鈕是當你不確定代號的時候使用的,例如你不記得台積電的代號,那麼就可以輸入「台積電」,然後點選「代號查詢」按鈕。如果你已經取得或輸入了代號,就可以點選最右側的「搜尋」按鈕,查出需要的資訊。


查詢到資訊之後,公開資訊觀測站除了揭露資訊,也提供可以下載CSV檔案的服務,再自行分析。CSV格式的檔案有許多統計軟體可以讀取和利用,而最常使用的就是Excel了,除了可以進行各種運算以外,還可以製作出柱狀圖、曲線圖,將資料視覺化之後,更能清楚看出趨勢或差異。下面就以102年上市公司第二季資產負債表為例,示範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呈現、CSV檔案下載按鈕,以及使用Excel作成柱狀圖的結果。



目前公開資訊觀測站只有提供原始數據的資料表,投資人要自行作成圖表,像是美國聯準會的經濟數據資料庫(FRED,),就已經提供各種數據的視覺化呈現了。原始數據讓投資人有自行分析的彈性,不過對於部份資訊,視覺化的呈現更能夠清楚讓投資人迅速掌握趨勢變化與不同標的之間的差異,因此或許將來公開資訊觀測站也可以考慮進行相關的改版。

舊版的公開資訊觀測站對許多投資人來說就像是自己家裡一樣熟悉了,因此改版也許對一些投資人而言還要重新適應,或是重新調整自己取得資訊和進行分析的方式,不過隨著資訊越來越多,網路技術的發達,改版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同時也讓市場的資訊揭露更為公平,其實是一定要完成的任務,也希望將來能夠持續進步,提供投資人更好用的工具,像是將更多資訊以視覺化方式呈現,或是提供行動裝置的App。

本文為台灣證券交易所邀請撰寫。

2013年10月14日

公開資訊觀測站的新版介紹(上)

對於股票投資人來說,資訊的透明公開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讓所有投資人在相同的立足點上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然後據以進行合理價格估計和交易,如果有資訊落差,那麼比較快速掌握新資訊或是掌握比較完整資訊的投資人就有了優勢,而這樣的市場將會只剩下少數參與者,畢竟如果天生在資訊取得上處於劣勢,怎麼還會想進場交易呢?

所以各國大多有資訊公開的管道,以美國為例,稱為EDGAR(Electronic Data-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電子資訊收集分析與檢索系統),而台灣則稱之為公開資訊觀測站(M.O.P.S,Market Observation Post System),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讓投資人可以取得最新的各種公告,以及查詢每個公司的基本資訊和財報資料。

台灣證券交易所在91年起就建置了公開資訊觀測站,並且在99年進行了網站的改版,介面上比較符合當代網站的設計,此外也新增一些新的功能,因為新舊版的網站差異不小,所以特別做了一下比較,證交所打算在12月將舊版網站下架,因此投資人還是要去適應新的網站才是。以下是新舊版的網站首頁截圖,大家應該可以發現差距挺大的。


在首頁的介面上,最主要的差距就是搜尋,舊版是沒有搜尋列的,而新版則在最上方有一個相當明顯的搜尋功能,而且分成個股(可輸入公司代號或簡稱)、資訊項目(例如股東會、電子書、法說會、庫藏股)、精華版2.0(可輸入公司代號或簡稱)以及重大訊息(可輸入代號、簡稱或關鍵字,也可以選擇時間區間)。

因為個股和精華版都是輸入代號或簡稱,那麼這兩個搜尋的結果到底差在哪裡呢?其實個股所搜尋出來的結果就只是公司的基本資料,像是電話、地址、高層人士、成立時間、主要業務等,而精華版搜尋出來的結果,則分為九大類型的資訊,包含基本資料、重大訊息、財務報表、每月營收、股東會及股利、內部人股權異動、赴大陸投資、投資海外子公司以及即時股價量的資訊。


此外,舊版的導覽頁籤功能很特別,點選之後該頁籤會自動跑到最左下角,因此14個頁籤的位置換來換去,像是戰車履帶一般「轉動」。而新版網站的導覽功能就比較像是一般網站,在首頁顯示固定位置的橫式導覽列,共有11項選單,點選之後會展開該類的子選單。

在改版的過程中,資訊的架構也被全面的調整過了,新版的「基本資料」選單中,將大部分個別公司的基本資料及概況都放在一起,方便投資人使用,另一些有價證券以外的投資項目,則放置在「投資專區」的選單中。


如果對於舊版的使用已經相當熟悉,可能在轉換到新版網站的時候會突然「迷路」,因此公開資訊觀測站也整理了一份新舊網站的項目對應表(Excel檔案),投資人如果找不到所需要的功能,可以按表索驥。不過就我自己而言,並沒有去使用這個對應表,而是花點時間學習和適應新版網站的資訊架構,就可以發現資訊的分類和編排上的確比舊版好上不少,因此要找到想要的資訊並不難。

此外,新網站還有提供網站地圖(網頁左側導覽列)和網站使用說明(Word檔案),也都有助於快速找到需要的資訊。

本文為台灣證券交易所邀請撰寫。

2012年11月14日

訂閱Facebook的訊息

Facebook會透過一些運算規則來幫使用者過濾訊息,包括按讚次數、留言次數等資訊,因此如果很少按讚或留言,可能就會看不到粉絲專頁的訊息出現在自己的動態牆上。

現在Facebook提供了一個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針對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粉絲專頁定型訂閱,叫做「接收通知」(Get Notification),如下圖:


1. 請先到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SA.STOCK
2. 將滑鼠移到「讚」的按鈕
3. 點選接收通知

如果大家覺得USA STOCK的粉絲專頁訊息有所幫助,可以透過這個方式訂閱,比較不會遺漏訊息。

2012年2月27日

Yahoo奇摩智慧選股功能與新書

平常我主要是用Google Finance,而有些ETF比較功能則是用Yahoo Finance,因此對於Yahoo奇摩股市不是那麼熟,也就不知道有推出一個選股的新功能,而是等到我看到「法意教你Y!選股獲利秘技」這本新書之後才發現的,這倒是有趣的經驗,因為以往都是看網站發現新書,這是卻是從新書看到網站的新功能。


其實這本書很像是Yahoo奇摩股市的選股功能「說明書」,而主要的選股功能則分成四大部份,分別是基本面、市場面、籌碼面和技術面四大類,如下圖:


其實使用上很簡單,如上圖的本益比是基本面的其中一個指標,預設是篩選7-15倍,使用者可以自己拉下面的拉桿控制要篩選的本益比區間,而這個設計和Google Finance很像:

這樣的篩選工具其實我很喜歡,因為可以看出某一個指標的分佈是怎樣的情況,有的是常態分佈,有的會有雙峰分佈的現象,而也可以大致上看出最大值與最小值的範圍,以及大多數的公司大多處於哪個範圍。不過Yahoo奇摩的分組比較大,不像是Google Finance那麼細,而好處是這是針對台股所設計的工具,而且,中文化對很多使用者來說很重要。

基本面選股的指標有毛利率、EPS、本益比、股價淨值比、ROE、營益率,例如設定本益比5-10倍、股價淨值比0.5-1.5倍、ROE設定10%以上,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可以看到這樣的條件在全部1403支股票裡面,只選到一家公司。所以條件設得很理想,也未必可以選到公司,因為可能根本沒有符合條件的公司,而就算有,也還要去看被篩選出來的公司到底是怎樣的一家企業。

此外,還有市場面選股,以成交價站上、跌破幾日均線或連續幾日上漲來選股,以及技術面以短均線與長均線交叉的條件來選股。最後,則是籌碼面選股,包括三大法人連續買超等條件。當然,投資人也可以把所有指標都用來篩選,例如:

當然,上面這個例子其實沒有什麼邏輯可言,而我也不認為同時用基本面、市場面、技術面和籌碼面條件來選股,是可以找出邏輯的,或許真的有強者可以用自己的邏輯把這四大領域的指標串成合理的投資策略,但應該也是很難的大挑戰。而「法意教你Y!選股獲利秘技」這本書介紹了四大領域的指標,雖然不全,但是對新手來說是不錯的入門,尤其是在市場面和籌碼面的指標目前的書比較少介紹。

2012年2月20日

基金的費用對長期投資報酬的影響

我們假設有一個投資人準備了十萬台幣,也就是大約三千美元要投資,他有兩種可能的選擇,一種是海外券商買ETF,一種是國內銀行通路申購共同基金。因為交易程序、商品結構以及收費的不同,這個投資人會面臨完全不一樣的結果。而這種差異,可以很簡單透過網路的計算器幫投資人用數據來證實。

我用buyupside.com的Investment Fee Calculator進行計算,初期以3000美元進行單筆投資,ETF因為在券商交易,所以我以Sogotrade的每筆3美元作為計算,也就是0.1%的買、賣手續費(其實賣出手續費不會一樣,但為了方便計算假設相同),年度費用則用Ivy Portfolio的ETF平均0.15%做計算,預設年報酬為8%,共持有30年,可以得到以下的結果:

30年後,這3000美元會增長將近十倍,成為28800美元,而總共付出的費用有1387美元,在費用已經這麼低的投資工具,其實長期持有以後也花了原本本金46%的費用,而因為被收取年度費用所造成的機會成本損失高達824美元。最後,如果沒有費用的情況下,總資產應該是30188美元,因此費用所造成的損失為4.59%。不過要提醒一下,如果通膨率為2.4%,則經過30年,相同金額的購買力是減半的,所以30年後持有28800其實和剛開始持有14400的購買力是相同的,所以其實購買力的增長只有五倍不到,而考慮通膨後的實際年化報酬則為5.37%。

那麼,如果是共同基金如何呢?一般國內的共同基金手續費約3%,但通路大多有五折左右的折扣,所以我以申購與贖回都是1.5%的手續費來計算,而年度費用也只算一般股票型基金的1.5%,預設年報酬為8%,共持有30年,可以得到以下的結果:

因為都是3000美元投資30年,年報酬8%,所以不考慮費用的情況下都一樣會增長為30188美元,但是如果考慮到費用之後差距就很大了。以買、賣、管理三個費用都是1.5%的例子來說,最後只會剩下18612美元,投資人因為費用的損失高達38.35%!而18612美元在考慮通膨之後,其實購買力只有等同於一開始的9306美元而已,投資年報酬高達8%的資產長達30年,結果資產只有增加兩倍,這其實是很難看的成績,而考慮通膨後的實際年化報酬只有3.85%而已。

投資人在這30年中總共付出了11576美元的費用,是本金的四倍,其中有4048美元是年度費用,7245美元是因為費用所導致的機會成本損失,還有283美元的贖回費用。如果想追上低費用的投資工具,上述高費用的投資工具年報仇率得高到9.6%才行。

相比之下,投資人一筆3000美元的投資,只因為投資工具所收取的費用不同,最後的差異高達一萬美元,這是相當龐大的差異了。很多人都覺得:如果有比較高的報酬,費用收多一點沒關係。是不是真的沒關係,算了之後才知道。

如果不考慮交易費用,假設有一檔私募基金可以有15%的年報酬,收費則是每年5%,3000美元投資30年後,會變成42635美元。另外一檔指數型基金,有10%年報酬,收費每年0.5%,同樣3000美元投資30年,最後會變成45040美元。以年報酬來看,私募基金可說是大勝,以報酬與費用的差距來看,私募基金的差距也比較大,因此就算是高報酬收取高費用,在報酬扣除費用之後的數據,私募基金還佔了點便宜。但是結果告訴我們:費用高,報酬再高也會被啃光。以私募基金的例子來說,費用吞掉了78.54%的報酬!所以高報酬被收高費用,真的沒關係?

2011年4月5日

個股合理價格評估

這篇文章會有引用三種不同的評估方法。

1. 怪老子理財的股票價值試算:這個網站是以股息折現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DDM)來計算出股票的價值,DDM在投資金律作者William Bernstein的幾本著作裡面都不斷提到過讀者應該不陌生才對,這種方法就是把你預期能從這家公司所取得的股息全部加起來,來評估你應該花多少錢來持有這家公司,例如這家公司每年配一元股息,你打算持有一百年,那麼你如果付超過一百元,也就太貴了。這當然是過度簡化了,因為還有兩個變因,一個是每年股息不會都一樣,正常來說股息應該是每年都會成長的,第二個變因則是過一段時間之後,你預期取得的股息的終值和現值會有所不同,時間越久差距越大。因此考量這兩個變因之後,就會獲得DDM的公式:


關於DDM的評估方法,請參考怪老子所寫的「如何評估股票價值」,而這裡主要只是便宜行事使用該網站的試算工具「股票價值試算表」,需要三個資料:今年股息、期望報酬率、預期成長率。試算表如下,我以JNJ公司資料為例:


 其中「今年股息」可以從許多管道取得,我這邊以http://www.dividendinvestor.com/的資料為來源,輸入JNJ之後按下Dividends Paid Since按鈕可取得歷史配息資料,我以2010年全年共配息$2.11作為數據。而「期望報酬率」則根據怪老子在「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書中認為至少要有20%的投資報酬率才算合理,因為投資股票承擔了不少風險。最後,「預期成長率」則同樣查詢http://www.dividendinvestor.com/網站中的資料,其實應該以十年股息成長率為最佳數據,但是該網站只有五年的免費數據,因此我就用「Dividend Growth Rate 5yr Avg」來作為數據,應為10.37%,我取整數為10%。因為JNJ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公司,所以並不分成長階段來區分成長率,統一都用10%。試算結果如下:


 大家可以看到,股息會因為成長率不斷增加,但是現值卻快速降低,到第35年已經降到0.1元以下,到第70年已經低於0.01元了。而如果最後累積到第一百年,則累計現值就會是23.21,這也就是這個估價方法所算出的合理價值。

2.  第二個方法是來自於「散戶大反擊」一書中的方法,其實也是DDM的應用,只是剛剛是以股息去做計算,這邊則是以EPS做計算,而且考量的比較多。該書作者Phil Town有成立一個網站,就是以該書的原文書名為名:http://www.paybacktime.com/。這網站可以免費註冊,就可以閱讀一些補充文章和作者所提供的工具,包括Excel檔案。不過遺憾的是讀者可能要兩者並用,因為有些東西書裡沒說清楚,有些東西又只有書裡有,只看網站會不知所以然。

這種評估方式要有四種資訊,包括EPS(每股盈餘)、成長率、PE(本益比)、MARR(最低可接受報酬率)。其中MARR其實就是跟怪老子的20%是一樣的,只是Phil Town訂為15%。所以這一項資訊最簡單,而且固定不變。再來就是EPS,這邊用的是TTM EPS,也就是過去一年的盈餘資料,而不是預估盈餘,其實這項資訊也算好找,Google Finance或Yahoo Finance也都有,但Phil Town偏愛用MSN Money,因此這邊就引用JNJ在MSN Money的資訊:


比較麻煩的部份是成長率,Phil Town認為重要的成長率總共有四種:
  1. BVPS淨值成長率:9.07%
  2. Sales營收成長率:6.04%
  3. Net Income盈餘成長率:8.09%
  4. Cash現金流成長率:2.83%
這些是怎麼算出來的呢?淨值成長率的部份,可以在FUNDAMENTALS、KEY RATIOS、10-YR SUMMARY、Book Value/Share找到:


其中2004年資料不知道為何消失了,所以這邊是從2001年到2011年的資料,也就是長達11年,這在計算的時候要特別小心。這11年間,每股淨值從$7.95成長到$20.66,年化報酬率為9.07%,算是相當不錯的。如果你不知道怎麼算年化報酬率的話,可以用Excel輸入:「=RATE(11,0,-7.95,20.66)」或到http://www.paybacktime.com/網站Calculators中的EPS Growth Rate計算器來算:


同理,也可以在MSN Money中找到Sales營收成長率、Net Income盈餘成長率的數據來源如下圖,而計算出兩個成長率分別為6.04%和8.09%,甚至還可以計算出EPS的年化成長率為9.07%。


最後只剩下「Cash現金流成長率」,不過可惜MSN Money沒有提供十年的資訊,只有五年,如果堅持要十年就要去找財報了。五年資料如下:


同樣進行年化成長率的計算,獲得2.83%的結果。依照Phil Town的說法,應該採用這四個成長率中最低的一個數值為準,才不會太過高估未來的表現,因此JNJ的成長率只有2.83%。但我個人認為JNJ從實際數據來看,成長率其實是相當穩定而優良的,尤其是其餘三個成長率都有6-9%的水準,因此以2.83%來看的確是有點太過保守了。所以Phil Town建議也可以看看分析師的成長率預測,結果是過去五年有6.6%的成長,而未來五年也有5.8%(如下圖),這樣看來2.83%的確是偏低了,所以我就用剩下三個成長率的最低值6%為JNJ未來的成長率。


另外,還可以用兩倍的本益比與成長率相比來看看,本益比為12.3(如上圖),兩倍為24.6,我所決定採用的6%成長率還遠低於兩倍本益比,因此並不會太過高估JNJ。至於本益比,可以採用當下的資料,也可以用過去十年的平均:


 可以看到JNJ的本益比逐年下降,現在的12.3其實是相當不錯的。而過去11年的平均為19.13,如果保守一點就用12.3,我這邊則選用平均值19.13。(有留意到的話,股價淨值比也是逐年下降)所以目前為止四個數字都確定了:
  1. EPS:4.78
  2. 成長率:6%
  3. PE:19.13
  4. MARR:15%
最後還要先查營運資本報酬率(ROIC):17.5%(作者認為至少要高於10%,以此來看JNJ表現也不差。)


最後,使用作者在網站提供的Sticker Price and MOS計算器計算合理價格,共分成四步驟:

其中Sticker Price為計算所得的標價,但作者認為真正好的價格是以標價的一半買進,也就是所謂的安全邊際價格(Margin of Safety,MOS)。至於這個計算器是怎麼運算的,下回有空我再介紹,或是網友們可以先自行探索作者的網站。

因此目前的JNJ股價的確是低於標價,但是距離MOS價格還差得遠了,而且即使金融海嘯時也沒有跌到MOS價格,這樣看來MOS價格的確是相當難得。而這個評估方法是以EPS為資料,跟上一個以股息為資料相比,應該有相當的落差。過去幾年JNJ的股息配發率大約是40%左右,所以如果這兩種評估方法的結果相似,那麼應該也有這樣的比例,而63.13的40%為25.25,的確和23.21沒差多少了。或是反過來推論,23.21的股息應該可以反推出58.025的股價。這樣來看,兩種評估方法就沒有太大的差異了,但應該多找幾家公司來比較看看才說得準,我想應該會隨著公司型態而有很大的差異才是。

根據這兩個方法,則60左右的股價會是JNJ的合理價格,因此目前的股價是合理的。而值得買進的好價格則是25左右,但這樣的價格恐怕是可遇不可求了。最後,也感謝一位網友在去年以電子郵件討論JNJ這家公司時,以截圖的方式提供了JNJ在巴菲特班的評估方法中合理價格為何?這就是第三種方法,但我並不清楚怎麼計算獲得的:


 雖然資料時間和現在有些落差,但我想影響不大,而其中的「俗」價,也跟上述方法計算所得沒有太大的差異。這算是近期看完兩本書的一點小記錄,也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

2010年12月16日

【RSS】Morningstar Articles


Morningstar的RSS跟Vangaurd一樣,都是一定要訂閱的:http://feeds.feedburner.com/morningstar/glkd

不過有一些重要的文章,晨星的亞洲研究部都會翻譯成中文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所以就可以看到中文的版本,不過會有一週左右的時間落差就是了。但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會有翻譯,所以還是建議訂閱RSS以獲取比較完整的資訊。不過其實晨星的RSS文章量還不少,而且可能一貼就連續有十篇文章,所以要消化完也是要花費不少功夫的,所以我都以標題來判斷,沒興趣的文章就略過,新聞性的都稍微喵一下,真正重要的標記起來,有空的時候慢慢看。而晨星跟Vanguard一樣,也有Youtube的頻道:

2010年12月11日

【RSS】Vanguard Insights


Vanguard的RSS其實不太需要我多做什麼介紹了,一定要訂來看的:http://rss.vanguard.com/rss/recentstories.xml

其實Vanguard的RSS通常不見得可以讓讀者獲得Vanguard的ETF或Mutual Fund最新資訊,例如Vanguard要發行新的ETF我大多是從ETF Trends或IndexUniverse得知,而稍後Vanguard自己才會有文章,但看起來也只是把新聞稿貼上去而已。不過Vanguard的RSS有許多理財、退休規劃、資產配置以及基金常識的文章,是很不錯的投資教育資訊。而且,Vanguard還有Youtube的頻道:


其實Vanguard的RSS或Youtube不太像是宣傳或是廣告管道,反而比較像是教育中心的角色,所以對於自學投資的人來說,應該要好好利用這些資訊的,不過文章深淺的差距有點大,這可能讀者自己要想辦法克服,例如一般性的文章其實都很容易懂,但是也會有很多Vanguard自己的研究報告,就是比較長的文章和比較深的內容了,但也沒有深到要有相關科系的基礎才能看得懂就是了,還是以一般大眾作為讀者,只是可能比較偏給理財規劃顧問參考用,所以稍微深入一點,但花點時間還是可以看得懂的。

2010年12月6日

【RSS】IndexUniverse


IndexUniverse其實是推行指數型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網站,但也是以ETF為最主要的投資工具,所以有許多ETF相關的訊息,而且固定會整理ETF的資產規模、折溢價情況以及創造、贖回交易量等資訊,是相當不錯的網站,非常推薦大家經常拜訪。

IndexUniverse比起其他財經Blog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是還有學術研究的成份,Journal of Indexes就是他們所發行的,大家都可以直接在IndexUniverse看到Journal of Indexes的文章,如果真的有心想知道最新的指數投資研究,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管道。

IndexUniverse有四位主要的作者,所以文章量其實也不少,每週約20篇左右,比不上ETF Trends的氾濫,但資訊也算多了,如果覺得ETF Trends太雜太煩又沒有深度,那麼IndexUniverse是很不錯的替代選擇,尤其是IndexUniverse除了報導新訊息以外,大多會再額外補充一些資訊讓讀者更能瞭解主題的背景,甚至還會做深入的剖析,這可是ETF Trends所沒有的。

對這個Blog有興趣的人,可以訂閱RSS:http://www.indexuniverse.com/component/content/frontpage.feed

2010年12月1日

【RSS】THE ETF CORNER


這個網站其實重點只要看上面的圖就知道了:用技術分析來預測ETF未來的走勢。不過基本上我都是拿來當笑話看的,大家可以自己觀察一下作者做的預測準不準。

對這個Blog有興趣的可以訂閱RSS:http://etfstocks.typepad.com/markets/atom.xml

2010年11月26日

【RSS】ETF Expert


比起ETF Trends,ETF Expert每週大約十篇的文章量就少多了,而文章的品質比較高,內容比較充實,但也有許多文章是以話題性為主的。雖然更新速度與頻率沒有ETF Trends那麼快,而談論的話題也沒有那麼多,但真的寫的內容都比較紮實一點。

對這個Blog有興趣的人,可以訂閱RSS:http://feeds.feedburner.com/EtfExpert

2010年11月21日

【RSS】ETF Trends


這個網站算是相當知名的ETF部落格,但其實我個人並不是太欣賞。創辦人為Tom Lyndon,時常可以看到他在CNBC或是CNN Money講ETF的資訊,已經變成名嘴了,但其實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都很淺顯,而且老實說,並沒有很讓人有所收穫的資訊,例如三不五時就寫一篇文章談ETF的幾大好處,然後過一兩個月又寫一次類似的文章這樣,或是分享一些新聞性或流行性話題的ETF,例如哪些ETF可以抗通膨、哪些ETF可以投資黃金,對於找主題性投資的人來說或許是很方便的資訊管道,但是如果採用「主題性投資」,很容易就會變成追逐流行,而買高、賣低,不斷賠錢了。

不過Tom Lyndon其實是很用心經營的,所以ETF相關的新資訊其實都可以透過這個Blog以最即時的速度取得,這是我到現在還訂閱這個Blog的主要原因,不然其實大多數的文章對我而言並沒有什麼參考性,其實ETF的初學者大概訂閱這個Blog的RSS一季左右,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我這麼說了,因為有很多話題是不斷重複的,而且寫得非常的淺,內容其實並沒有什麼幫助,大概就是讓你知道有這件事情,但是完全無法跟投資決策扯上關係,所以就把這個Blog當成ETF的新聞資訊站吧!每週大約50篇左右的文章量,其實是很多的。

不過如果不談文章,這個站的一些ETF的工具其實還挺好用的,例如我之前介紹過的ETF RESUMÉ @ ETF Trends

有興趣的人可以訂閱這個RSS:http://feeds.feedburner.com/etftrends-feed

2010年11月16日

【RSS】The Stock Wizards

這個Blog主要針對的是小型股,包括Penny stock、粉紅單市場、OTC市場、OTCBB市場等。以上面截圖的文章為例,就是提供目前最熱門的十檔panny stock的資訊,以技術分析為主,例如:

BLOKA — Blockbuster, Inc.

Is Blockbuster ready to make another surge higher?  The stock has traded above the 20-day moving average for the last five trading days, and now it could be ready to breakout and make new short-term highs.

TSW will be watching the .21 cent resistance area but more importantly will be looking for Blockbuster to challenge the 50-day moving average at .24 cents this coming week. The breakout above the 50-day moving average can produce some big momentum runs. TSW will be monitoring this event very closely.

對這些Penny Stock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考慮訂閱這個Blog的RSS:http://thestockwizards.net/feed/

2010年11月11日

【RSS】Dividends Value


這個網站我曾經介紹過,不過也值得我再介紹一次,並推薦大家訂閱這個Blog的RSS。顧名思義,這個Blog就是以高股息股票為主題,股息當然並不必然是成功投資的主要條件,但是有許多價值型投資人是相當注重股息的,一來是這才是真正的投資報酬,畢竟如果只想賺取資本利得(價差),其實很容易陷入追求股價的走火入魔,再來是股息的持續成長往往就意味著企業的體質維持健全,而股息再投入在經歷過長時間的複利效果之後也往往能帶給投資人相當好的投資報酬。

這個Blog的文章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一大類是整理出一些高股息個股的清單,例如這篇文章:「10 Dividend Stocks Delivering A Quick Payback」,而另一大類則是針對一些高股息個股進行分析,並給五星級評等,例如這篇文章:「AT&T Inc. (T) Dividend Stock Analysis」。以下則是今年度的一些個股分析文章,黃色部份則是我有在關注的個股,而大家也可以看到這個Blog所給的星級評等,例如AT&T就是5-Star。


接下來介紹一下怎麼閱讀這個Blog的分析報告:
作者會先簡介一下這家公司,然後用四個指標去判斷這家公司的股價是不是處於合理價位,包 括:
  1. 平均高殖利率股價:例如過去五年平均殖利率為2.5%,而目前每股配息$1.0,那麼算出來的合理股價就是$40。
  2. 20年貼現現金流股價:計算這個值需要年度EPS、年度美股配息以及本益比。
  3. 平均本益比:例如過去五年平均本益比為12倍,現在EPS為$3.8,那麼合理股價則是$45.6。
  4. 葛拉漢常數:葛拉漢認為合理的本益比為15倍,合理的股價淨值比為1.5,而兩者相乘等於22.5稱為葛拉漢常數。如果本益比10倍,但股價淨值比為2.0,兩者相乘等於20,還小於22.5,那麼這檔個股則低於合理股價。一般計算則以EPS和每股有形資產帳面價值(tangible book value)來計算,例如EPS為$6.8,每股有形資產帳面價值為$12.5,那麼合理股價的計算方是就是6.8 X 12.5 X 22.5再開根號,約等於$43.73。
而在股價是否合理的判斷中,AT&T在1.和3.兩項都低於合理股價,因此得到一顆星。

第二部份則有六個評判準則:
  1. 自由現金流配發率
  2. 資產負債比
  3. 關鍵指標
  4. 股息成長率
  5. 連續配息成長年數
  6. 最近四年股息滾動超過15%
AT&T因為自由現金流配發率少於60%而且過去十年沒有負的現金流而獲得一顆星。資產負債比維持在45%以下也又獲得一顆星,而四個關鍵指標中有兩個指標情況不錯,又讓AT&T獲得一顆星,因此第二部份就獲得了三顆星,累計有四顆星。而AT&T從1984年開始已經連續27年的配息成長。

而第三部份則是拿配息收入和貨幣市場帳戶的收入作比較,可以想像成殖利率與定存麗綠的比較,而持有AT&T的收益比貨幣市場還好,所以又拿到一顆星,累積起來總共五顆星,因此AT&T的評等為5-Star。

對這個Blog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考慮訂閱這個RSS:http://dividendsvalue.com/feed/

2010年11月6日

【RSS】Closing Bell

前面介紹的是開盤前看的資訊,現在則介紹一下收盤看看的資訊:

Wall Street Breakfast是Seeking Alpha的成員之一,而Closing Bell則是BloggingStocks的成員之一,這兩個剛好就是美國股市主要的部落格群組。其實如果只是要看收盤的指數情況,大可不必這麼麻煩還訂閱一個RSS,但這個Blog當然有比較特別的地方,尤其是當你不知道某支個股為什麼漲或為什麼跌的時候,有時候可以從這裡獲得一些推測的原因。

這就是這個部落格的文章,最上面會先整理一下三大指數當天的行情,然後會附上一些重要資訊的連結,這邊顯示的是下個禮拜道瓊成份股要公佈財報的細節,可以點選連過去看分析師對這些個股的財報預期是如何,此外,第二個連結則是一些分析師對個股調整評等的整理。

接下來就是一些重量級個股的資訊了,像是BAC在財報公佈後短暫上揚,但是因為對銀行的管控將會更嚴格,所以盤中開始下跌,到收盤反而跌了將近一成。而BP則是因為短期投資人獲利了結再加上擔心防漏油措施會失效,因此而下跌了4%。C也是財報公佈比預期還要好,但是因為金融改革法案可能會對銀行有更嚴格的控管而影響獲利,所以跟BAC一樣也大跌。

所以如果早上一醒來發現自己的持股莫名其妙跌了,或是怎麼財報那麼好,卻跌得那麼慘,就可以來看看這個Blog,但要注意,有許多看法都只是推測,或是預期市場是怎麼反應,而並不見得真的是Blog所說的那樣。有時候行情的走向,會完全不知道為什麼,這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然後就會看到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解讀。

這個Blog發表文章大約是在五點左右,也就是收盤後一個小時,而台灣的投資人此時還在睡覺,但訂閱這個Blog的RSS有個好處就是可以一早起來,看RSS就可以大概瞭解昨晚睡覺的時候美股市場發生了哪些事情。

對這個收盤後資訊的RSS有興趣的人,可以用這個網址訂閱:http://www.bloggingstocks.com/bloggers/jon-ogg/rss.xml

2010年11月1日

【RSS】Wall Street Breakfast: Must-Know News

這是我要介紹的第一個RSS訂閱,這個Blog是著名的Seeking Alpha的其中一個Blog,有開盤的交易日,每天的美國東岸早上七點半(也就是台灣的晚上七點半)會準時發布當天的重要新聞,上圖中的第一篇新聞就是七月16日,最大的新聞是高盛和SEC和解。而因為這個Blog的文章都是盤前就發布的,所以還會在每一則新聞後面附上相關個股的盤前交易價格變化,所以在上圖第一篇新聞最後面就可以看到有GS綠色的+5.4%,可見得高盛雖然要付出不少罰款,但與SEC和解對市場來說就是一個好消息,所以盤前交易已經上漲5.4%。

除了重要新聞,也會提到一些重要的個股昨天的表現以及昨天表現所帶來的影響,並會附上相關的新聞連結,這都是很不錯的整理,但如果逐條細看,其實資訊真的是多到來不及消化的,所以需要一點訓練和篩選,其實看久了就知道有哪些新聞或訊息是真的重要的,有哪些是大概有印象就好,有哪些是連看都不需要看的。

除了新聞以外,還會整理重要的公司發布財報的情況:
這些財報資訊只有在財報季才會有,而且並不是所有公司都會列,不然訊息就太多了,只會列出比較被投資人注意的公司。而這部份會分成昨天收盤後公佈的財報情況如何,beats就是財報結果比分析師預期好,missed就是比預期差,同樣也會用顏色區隔,而因為有盤後交易,所以也會附上盤後交易受到財報的影響程度,如圖中最後一行的Shares -10.2% AH,AH就是After Hours,指的是盤後交易,每股價格跌了-10.2%(這也是一個好例子,尤其是財報是優於預期的,但股價反而大跌,所以財報與股價未必相關。)

而像是最前面的BAC,就是盤前公佈財報,所以影響的價格是盤前交易的,顯示的就是premarket。除了資訊的整理,也會提供財報公佈的新聞稿或記者會的逐字稿,像是PR或是earnings call transcipt,可以直接看到財報的詳細內容,這些整理都非常的棒。

此外,也會整理當天重要歐洲與亞洲國家股市的情況,以及期貨盤交易的情況,還有當天的重要經濟資訊公佈時間,這些資訊的整理對每天看盤的投資人都是有很幫助的資訊,但如果不是每天看盤或是根本消化不了這些資訊,那麼也未必要訂閱這麼龐雜的資訊。

如果對這個RSS有興趣的,可以使用這個網址訂閱: http://seekingalpha.com/tag/wall-street-breakfast.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