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

資金衝擊對行情的影響程度

閱讀本文建議選在有足夠的思考時間與能力的時候。

我們先想像一個很封閉的股票市場,只有一檔股票XYZ,股價為100元,總市值為一百萬元(也就是整個市場上總共有一萬股),有A和B兩個投資人進行交易,A想賣一股,B想買一股,情投意合、供需穩定,所以就以當時的股價100元成交了,這是最理想而且最單純的情況。

接下來複雜一點,如果供需不平呢?假設這時候多了一個C投資人也想買一股,想買的比想賣的多,這時候最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就可以派上用場了,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價格就會上漲。所以A就提高想要賣的價格為101元,但事情並沒有解決,因為B和C也都認為101元是可以接受的價格,於是A再度提高價格,直到股價漲到了105元的時候,C終於認為這個價格太貴了,不肯買了,而B還是能夠接受,於是最後以股價105元成交了。

這個時候,總市值變成105元X一萬股=105萬元。也就是在市場上的交易其實買賣只有一股,總值105元的情況下,但是市值卻增加了五萬元。成交金額為市值變化的476倍之高。而投資人A在這一天的資產則從原本的100元(假設只有一股)變成105元,成長了5%,但賺到的錢更是只有市值增加的1/10000。

用這個例子來解釋一下常見的誤解吧!

1. 為什麼市值會「蒸發」?假設有一天台股大跌5%,市值從20兆下跌為19兆,就是蒸發掉了一兆的市值,而這一天的成交量卻不太可能達到一兆之多,而可能只有一千億左右而已,這其實是常見的情況,然後新聞就會說台股的市值蒸發了一兆,為什麼呢?錢怎麼會無緣無故消失、蒸發了呢?

今天我們假設極端一點的情況,因為市場太過恐慌,想買的不敢買,要等股票更便宜一點,想賣的也不肯賣,希望可以賣高價一點,結果整個股市失去了流動性,到收盤的時候只有一筆交易完成,因為有一個投資人D急著要現金,所以什麼價格都肯賣,結果他肯用90元的價格賣掉昨天收盤價為100元的XYZ股票,但這一筆成交卻重新定義了股票的「市價」,所以投資人D是實際損失了10%的資產,卻也連累了其他投資人也損失了10%的帳上資產(因為這些人並未交易),這些損失沒有人賺走(在此不討論放空的部份),因此所有損失的市值就真的是憑空消失,蒸發了。所以有人說股市是零合賭局,有人賺就一定有人賠,你損失的錢一定有某個人賺走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有趣的是,你可能很少看到會有新聞寫台股的市值莫名其妙增加了好幾兆,但是卻很容易看到新聞寫台股的市值「蒸發」了好幾兆,為什麼呢?因為賺到錢是自己厲害,賠錢就是別人害的?自己的資產「蒸發」了,聽起來好像自己就變成一個受害者的樣子。

2. 股市是某些人的「提款機」? 股市如果是一台提款機,那也是一台很有趣的提款機,因為要從這台提款機領走錢,只能透過交易把股份轉成現金,而交易的執行要有兩方人馬和共識,也就是買方、賣方以及雙方都認可的價位。如果有人想從股市提款,卻找不到賣方,沒有任何一筆交易被執行的情況下,一塊錢都領不走。那麼要怎樣才能成交呢?不就是買的和賣的都覺得當時的價位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才會成交嗎?股市的每一筆交易都沒有人拿槍在後面抵著投資人阿!

當一個投資人從股市把資金移走,他的確是有可能賺錢的,但也是有可能賠錢的,遺憾的是,你有看過新聞報導說過股市是吃錢的販賣機嗎?為什麼股市都只會是提款機,而不會是吃錢的販賣機,放一百塊錢進去肯定會領出多於一百塊錢,有這麼好康嗎?

同樣的,宣稱股市是提款機的潛意識想法還是一種被害者心態,因為某些人賣股票然後把錢領走了,結果股價下跌害我賠錢,我賠的都是被那些人賺走的,而那些賣股票的人就是專門用股市來吸血和坑殺散戶的壞蛋,把股市當提款機用,而領走的都是散戶的血汗錢!?

這裡面有好幾個誤解。首先,股市有賺有賠,把錢撤走不一定是在賺錢狀態,但肯定是在不看好未來市場的情況下或是極缺現金的情況,如果是賠錢狀態下把資金撤走,那對這些人來說股市其實應該是會吃錢的販賣機比較恰當。再來,剛剛有提過了,股市不是零合,你賠的錢不一定都是被某人賺走了的,昨天股價100今天只剩下95,所有持股人都賠5%,沒有人賺阿!在市場上賠錢就是賠錢了,別硬要隨便找一個加害者說他都把錢領走了,然後妄想自己是受害者說自己的錢都被別人領走了。最後,為什麼老是說誰從股市撤資就是把股市當提款機,但是如果你自己撤資的時候呢?

以台股二十兆左右的市場,每天平均的交易量約在一千億左右,也就是資產每天的流動率大約有0.5%或兩百分之一。這算是常態,也就是想買的人和想賣的人差不多,因此股價也就隨機變動,不太會有固定的趨勢。但是如果這時候有一筆一千億左右的資金要進或出台灣股市,那麼就會帶動很大的改變,有一筆一千億的資金要出場,想賣股票的人會比原本還要多出至少一倍,甚至這個決策會傳染給其他的投資人,而導致整個市場的賣壓非常的沈重,股市也就大跌了,而假設一千億的資金可以造成10%的市值變化,那麼整個股市的市值就會變成18兆或22兆。

所以資金的流動和市值的變化其實是相當重要的資訊。如果有一個市場,沒有明顯的資金流入,但是股市的市值卻不斷成長,或是沒有明顯的資金流出,但股市的市值卻不斷減少,這種情況下所看到的市值改變以及股價漲跌,會比較是純粹的價值評估所造成的,而這可以由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等簡單的指標看得出來大概。這種行情比較是純粹的投資決策,屬於健康而可以預測與理解的範圍。

但是如果有一個市場價值評估的結果並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市值的變化幅度卻和資金流動的幅度呈現很明顯的正相關,那麼就可以確定這時候看到的行情是來自於資金的進出。這種行情則大多是明顯的炒作目的所產生的投機決策,難以預測與理解,並且隨時都有可能轉向。

EPFR本身就有全球資金流動的資料,如果長期觀察的人其實就可以看出大概的行情轉折點,從而想辦法利用這些資訊去預估未來的市場變化的可能性。不過完整的資料是相當昂貴的,而我們一般投資者所能拿到的大概就只有新聞片段性的資訊,這也是一種資訊的不對等。如果有充足的資料,就可以估算出每個市場在不同程度下的資金進出情況會對行情造成多大的影響。

然而如果只局限於台股的話,那麼外資的進出對行情的影響其實就是相當明確的一個指標,而且資料取得也不是那麼困難,所以就可以先分析兩個部份:外資進出資金的量和市值變化的幅度有什麼關係?每一次的長期趨勢中,有多少比例的行情來自於資金衝擊,又有多少比例的行情來自於價值評估?

這是最近已經初步完成的研究,把思考過程提供給大家參考。但是最終我想解答的還是全球市場的規模,而非只有台股市場而已。也歡迎大家一起思考和討論。

4 則留言:

  1. 「然後新聞就會說台股的市值蒸發了一億」應該是「一兆」?

    回覆刪除
  2. 我還以為叫零和遊戲是因為
    賺到90漲到100的人賺錢了
    當同一檔100跌到90的人賠錢了
    歷經90>100>90的人沒賺沒賠
    總差額=0(不含稅與手續費)
    (可以叫做大水庫理論嗎@@)

    不過我可以理解上面流動性的例子

    回覆刪除
  3. 小弟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想轉貼到PTT論壇
    會註明出處..請問版主是否同意?

    回覆刪除
  4. OK! 可以的話告訴我板名,我好追蹤後續推文和討論。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