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

基金的費用對長期投資報酬的影響

我們假設有一個投資人準備了十萬台幣,也就是大約三千美元要投資,他有兩種可能的選擇,一種是海外券商買ETF,一種是國內銀行通路申購共同基金。因為交易程序、商品結構以及收費的不同,這個投資人會面臨完全不一樣的結果。而這種差異,可以很簡單透過網路的計算器幫投資人用數據來證實。

我用buyupside.com的Investment Fee Calculator進行計算,初期以3000美元進行單筆投資,ETF因為在券商交易,所以我以Sogotrade的每筆3美元作為計算,也就是0.1%的買、賣手續費(其實賣出手續費不會一樣,但為了方便計算假設相同),年度費用則用Ivy Portfolio的ETF平均0.15%做計算,預設年報酬為8%,共持有30年,可以得到以下的結果:

30年後,這3000美元會增長將近十倍,成為28800美元,而總共付出的費用有1387美元,在費用已經這麼低的投資工具,其實長期持有以後也花了原本本金46%的費用,而因為被收取年度費用所造成的機會成本損失高達824美元。最後,如果沒有費用的情況下,總資產應該是30188美元,因此費用所造成的損失為4.59%。不過要提醒一下,如果通膨率為2.4%,則經過30年,相同金額的購買力是減半的,所以30年後持有28800其實和剛開始持有14400的購買力是相同的,所以其實購買力的增長只有五倍不到,而考慮通膨後的實際年化報酬則為5.37%。

那麼,如果是共同基金如何呢?一般國內的共同基金手續費約3%,但通路大多有五折左右的折扣,所以我以申購與贖回都是1.5%的手續費來計算,而年度費用也只算一般股票型基金的1.5%,預設年報酬為8%,共持有30年,可以得到以下的結果:

因為都是3000美元投資30年,年報酬8%,所以不考慮費用的情況下都一樣會增長為30188美元,但是如果考慮到費用之後差距就很大了。以買、賣、管理三個費用都是1.5%的例子來說,最後只會剩下18612美元,投資人因為費用的損失高達38.35%!而18612美元在考慮通膨之後,其實購買力只有等同於一開始的9306美元而已,投資年報酬高達8%的資產長達30年,結果資產只有增加兩倍,這其實是很難看的成績,而考慮通膨後的實際年化報酬只有3.85%而已。

投資人在這30年中總共付出了11576美元的費用,是本金的四倍,其中有4048美元是年度費用,7245美元是因為費用所導致的機會成本損失,還有283美元的贖回費用。如果想追上低費用的投資工具,上述高費用的投資工具年報仇率得高到9.6%才行。

相比之下,投資人一筆3000美元的投資,只因為投資工具所收取的費用不同,最後的差異高達一萬美元,這是相當龐大的差異了。很多人都覺得:如果有比較高的報酬,費用收多一點沒關係。是不是真的沒關係,算了之後才知道。

如果不考慮交易費用,假設有一檔私募基金可以有15%的年報酬,收費則是每年5%,3000美元投資30年後,會變成42635美元。另外一檔指數型基金,有10%年報酬,收費每年0.5%,同樣3000美元投資30年,最後會變成45040美元。以年報酬來看,私募基金可說是大勝,以報酬與費用的差距來看,私募基金的差距也比較大,因此就算是高報酬收取高費用,在報酬扣除費用之後的數據,私募基金還佔了點便宜。但是結果告訴我們:費用高,報酬再高也會被啃光。以私募基金的例子來說,費用吞掉了78.54%的報酬!所以高報酬被收高費用,真的沒關係?

2 則留言:

  1. 因此就算是高報酬收取高費用,在報酬扣除費用之後的數據,私募基金還佔了點便宜=>Hi,Buffetism:何以私募基金占了便宜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