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經濟學人》封面文章:無處藏身


2011年10月14日21:54   新浪財經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10月15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無處藏身》。文章分析了現在的市場環境,指出不斷增加的風險讓投資變得異常困難,西方國家必須盡快處理所面臨的問題,才能促使儲蓄者增加投資。

各國儲蓄者的處境都很尷尬。經濟學家指責他們不願意花錢,進而刺激經濟增長,可與此同時養老保險計劃卻變得越來越吝嗇,如果人們還想安度晚年,現在就必須攢更多的錢。指著私人養老金的英國人,現在退休得到的收入就比三年前少了30%。儲蓄者希望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投資,可是每天報紙的頭條都是這樣的消息,銀行援助、主權債務危機或者是另一場衰退。

考慮到風險的程度,投資者不會獲得很高的回報率。在絕大部分發達國家,存款利率都低於1.5%,而流動性最強的政府債券收益率也都低於2.5%,當然這些都是各國政府有意實行的經濟政策,因為他們希望那些能創造就業機會的公司開始重新借款。美國股市的股息率是2.1%,歷史經驗表明,這樣低的回報率會持續多年。

低回報率還不是最糟的,最可怕的是血本無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發行金邊債券和今天的情況非常類似,如果扣除物價因素,到1974年持有這些債券的人損失了四分之三的本金。而1989年在最高點上購買日本購票的人,現在的名義損失已經接近80%。

擦亮水晶球

投資者如何決策取決於對危機發展的預期。政府能夠應付過去那就最好,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趨於穩定,發達國家可以從新獲得2-3%的經濟增長率,並且還能想出辦法減少中期的政府債務。如果這些美好的遠景無法實現(基本無法實現),那麼世界經濟會出現三種可能性:

第一個可能性是,發達國家使用史上最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利用通貨膨脹來擺脫債務危機,所有G7國家和除印度以外的金磚國家2010年到2011年初的物價上漲已經使通貨膨脹比一年高出很多。高通貨膨脹一般意味著投資者應該購買黃金,可是現在金價太高,而且很多經濟學家預測通貨膨脹率將隨著全球經濟放緩而下降,因此投資黃金並不明智。

第二個可能性是,歐元區將犯一個致命的錯誤,在沒有為該地區銀行提供強有力保障,以及沒有保護意大利和西班牙這樣的大經濟體免受傷害之前,倉促准許希臘違約,後果將是歐洲的GDP大幅度縮水,並對其他西方國家造成巨大衝擊。如果這樣購買美國債券更保險。

《經濟學人》堅信,歐洲的政治家不會笨到讓歐元崩潰,但是他們也和美國的同行一樣,不會對西方經濟增長做出太多貢獻。因此我們懷疑西方國家將不得不面對第三種可能,日本式的停滯。經濟衰退很可能比80年代和90年代更頻繁,西方各國的經濟都會出現停滯,這樣他們就無法解決債務問題,很有可能一起陷入日本曾經出現的“債務陷阱”。

各取所需

乍一看,在糟糕的經濟預期下應該購買國債。經濟衰退的時候,國債表現總是很好,可以獲得10.%的平均回報率,而股票卻是-15.3%。可這是在忽​​略通貨膨脹情況下計算出來的,考慮到現在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是3.8%,而1900年來平均水平僅為3.1%,投資者將承擔更大的風險。就是通貨膨脹才使得二戰以後持有英國金邊債券的人損失慘重。

股票可以抵禦通貨膨脹,但是美國的股價仍然太高。週期性市盈率調節法後,美國現在的市盈率是19.4,而歷史平均水平是16.4。歐洲的情況要好些,調節後的市盈率為11,但是人們持有現金是因為相信,事態在改善之前會變得更糟。

如果市場繼續下行,也許明年買股票不錯,很多國際知名的大公司股息率已經超過5%,這些公司資金充裕並從亞洲不斷的增長中獲益。也可以乾脆就購買中國和印度的股票,但是亞洲也會受全球經濟拖累,同時這些國家的市場仍然不透明。也許這種時候應該購買企業債券,歐洲的高利債券利率比政府債券還高10%,並且違約率極低,截至到今年九月份,違約率只有1.9%。可是一旦經濟停滯,企業債券同樣​​會貶值。

如果儲蓄者現在就購買股票和企業債券而不是觀望,對全球經濟當然是好消息,但是在這麼動蕩的環境下,投資者的謹慎也可以理解。現在歐洲必須解決希臘債務危機,而華盛頓則要出台合適的政策,即能短期刺激經濟又能長期削減赤字,只有這樣儲蓄者才能把錢拿出來投資。(鹿城/編譯)

Comments:看了這一期的封面文章,感慨頗深。已經快要連續五年,整個投資市場風險不斷,報酬低落,我很難說這是一個New Normal,但卻可以肯定說在長期歷史上這是Abnormal。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猜未來會怎樣,因此就能放空什麼,作多什麼,有些賭對的人賺了點錢,但整體來說市況很明顯並不好。其實,有人能很肯定的說,在金融海嘯的衰退之後已經復甦了嗎?我想不多。那麼在現在能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持續買進,接下來就等真正的復甦到來了!除非....你不認為會復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