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基金部落客/投資不確定性 不可不知

基金部落客/投資不確定性 不可不知


【經濟日報╱Buffettism】  2011/10/28

你認為「風險」與「不確定性」這二個名詞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或是換個問法,「基金具有風險」以及「基金具有不確定性」,這兩者對你來說是一樣的嗎?

在中文的維基百科中寫著:「風險是指事件發生與否的不確定性」,如此看來,風險好像和不確定性是可以畫上等號的。但是如果有一個人需要開刀,醫生對他說:「這個手術有很高的風險!」大部分的人都會接著問:「那成功的機率有多少?」可是如果醫生的說法是「這個手術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人會直接不知所措,因為醫生都說不確定了,機率也不必問了。由此可見,這兩個名詞之間是有所差異的,而差異其實就在於能不能度量。

風險,是可以度量的;不確定性,當然就無從量起。

在學術或專業的投資領域,風險是以價格的標準差來衡量。標準差是一個統計術語,用來表示數據的分散程度,簡單來說,價格變化越劇烈,在數據上會顯示出越大的分散程度,算出來的標準差愈大,風險也就較大。

基金投資,當然同時會面臨「風險」和「不確定性」。只是真的能量化的風險,恐怕只是少數,除了價格的變化是可以量化的風險,你還能想到什麼可以量化的嗎?相反地,很多被認為是風險的事件,卻大多是無法量化的「不確定性」,例如:基金經理人表現,就是基金投資中最主要的不確定性因素。

基金的發明以及基金經理人的存在,其實是一種矛盾。投資共同基金一個最主要的好處是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但如果專家真的知道有什麼股票會在什麼時候大漲,那為什麼還要分散投資?正確的做法當然是集中所有的資金投資那些會漲的股票,然後在大跌之前趕快獲利了結!

當然,基金經理人不能過度集中投資,這是有法規的明文規範(如台灣的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基金法規均會要求共同基金要分散投資),但為什麼法律要禁止基金集中投資呢?

如果基金經理人真有高超的能力,為什麼要去限制他們發揮專長,為基金投資人謀求資產最大成長的可能性呢?這樣的限制是否意謂著基金的經理人可能做不到,或是我們無法判斷他們能不能做到?

只要基金運作,管理費收入就持續不斷。基金投資者卻得接受最不確定的報酬,就算在公開說明書裡面,投資人連當時持股都不知道,一切都是那麼不確定。

如果投資人想要排除基金經理人造成的不確定性,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使用追蹤指數的指數型基金或ETF,至少績效和大盤表現一樣,不但不確定性降低,成本也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