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JEEV MANTRI
如果風險資本的投資趨勢可以被用作預測未來的羅盤﹐那麼有關全球化死亡的報導就是被極大地夸張了。根據美國風險投資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6月10日公佈的一項調查﹐半數的風投人士表示﹐未來三年他們會增加對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投資﹐而4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增加對印度的投資。
只有17%的受訪者表示﹐風險資本會更多地投資北美。數量眾多的風投人士還預計﹐會有更多的海外投資者支持風險基金(通常是金融機構和富有的個人)。整體的風投趨勢明顯是朝向全球投資。
此次調查設置了有趣的選項結構﹐或許反映了世界其他地區對亞洲的看法:調查給了印度一個單獨的選項﹐而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則合在一個選項。這本來可以是相反的設置﹐但卻沒有這樣。除了歷史和文化方面的明顯原因﹐這種差別還反映出亞洲兩種不同的經濟增長模式﹐一種以印度為代表﹐另一種則是亞洲老虎國家和中國。
自從鄧小平推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後﹐中國這條龍逐漸成為了全球製造業的中心﹐其高效的工廠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的崛起和主宰得到了公認﹐而中國並沒有真正主宰公共話語。中國的轉型是由政府﹐而不是公民﹐由巨大的公共投資推動而實現的。
印度的發展則更為內在化﹐印度的企業家發展業務需要克服政府的阻礙﹐而不會得到政府的援助。印度一家主要電力設備製造商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曾經對我說過﹐政府是如何阻礙他的生意﹐強勢的官僚又是如何在每個環節搜刮利潤﹐從產品離開公司裝上卡車運輸到在碼頭上被裝進集裝箱的每個環節都難以倖免。他說﹐這個過程使得業務管理者像是一個能夠解決任何突發情況的強壯摔跤手。他補充稱﹐中國政府則會扶持而不是阻礙企業。
印度企業家不得不一邊迎戰競爭對手﹐一邊還要對付對企業不太友善的政府。印度會以一種幾乎哈耶克(譯者注:佛里德里希•哈耶克為英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方式﹐通過一些自發的經營壁壘促使企業家變得更為堅韌和有競爭力﹐這反映出了印度人民的強烈進取心。
除了提供人數龐大的說英語的勞動力和一個民主制度外﹐印度的資本效率也遠遠超過中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印度將大約25%的GDP用於投資﹐獲得了大約6%的平均GDP增速。而中國同期則將超過半數的GDP用於投資﹐才獲得了9%的經濟增速。
印度在資本配置方面做的更好﹐4個單位資本生成1個單位產出﹐而中國要消耗5個單位資本才能生產1個單位的產出。正如經濟學家Niranjan Rajadhyaksha所說的﹐資本效率正是印度沒有多少高質量道路卻擁有眾多世界級公司的原因。
對投資者而言﹐投資資本的回報率是一個需要關注的指標。在這個方面﹐印度普遍超過了中國。為了成為一個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印度已經開始採取舉措改革高等教育﹐這是通過科技和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要素。
過去三十年﹐中國一直在不懈地投資於教育﹐鄧小平親自播下了改革的種子﹐他在1977年恢復了毛澤東中斷的高考。自2002年以來﹐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數增長了將近50%﹐大學數量增加了一倍。與此同時﹐印度卻創造了特殊利益團體﹐他們靠身份而不是成績來進入頂級院校﹐導致印度的海外留學生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
印度教育部長西鮑爾(Kapil Sibal)多次談及了重組各個層次高等教育的機構架構﹐減少政府對教育的控制。聽起來他就像在討論生意一樣。
從單純的發展角度來看﹐印度比中國需要更多的外商投資﹐包括外商直接投資以及風險投資。全球投資者則更為殷切﹐印度企業家已經顯示了他們更勝一籌。現在印度政府應該出面確保他們不會辜負印度企業家的成績。
印度這只臥虎可能會帶來驚喜。
(編者按:本文作者Rajeev Mantri是印度加爾各答風險資本投資公司Navam Capital的執行董事。)
Comments:印度是嗎?最近很難過MJ走了,然後看到這個印度影片卻也忍不住笑了。沒什麼評論,輕鬆一下!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