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

適當的資產分散配置

晨星亞洲研究部 2012/04/09

近年來,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基金出現。在過去的10年內,美國市場不僅有數千檔共同基金被推出,ETF以及封閉式基金亦大量增加,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特殊性或另類投資風格的基金。

不過,投資人卻也因琳瑯滿目的基金產品而感到困惑,為了適當的分散配置資產,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認為他們所需投資的資產類別,應比他們原先想像的來的多。除了股票、債券以及現金之外,許多財經專欄作家或財務顧問(尤其是極欲推銷新產品的基金公司)開始建議投資人,可以在投資組合中增加一些房地產或商品類投資的曝險部位。除此之外,他們亦持續建議投資人可將其股票型資產分散配置於大型股與小型股、美國股票以及全球股票(其中包括了新興市場股票),以及成長型與價值型股票。

因此,一些投資人所持有的基金檔數越來越多,導致投資組合中的基金檔數可能高達20至30 檔,也因此增加了管理的難度。然其他的投資人,尤其是那些有退休計劃的投資人,則採取了相反的方式:他們僅投資於一檔資產配置分散的目標期限或類似的基金,冀望藉此達到分散資產配置的目的。然而,僅持有一檔「全方位」的基金,有可能會是不錯的方式;但並非所有的基金產品都可以順利達到投資人的期許。而更重要的是,許多的投資人仍會想要自行選擇投資標的,並承擔其所帶來的風險。

事實上,持有少數幾檔的基金,並不會違反資產配置分散化的原則。但在這當中,真正最重要的關鍵,則是投資人必須對兩種資產配置分散化的思維有清楚的認知。

滿足投資目標 VS獲得超額報酬

一般來說,大部分投資人想要進行分散配置資產的原因有兩個。比較傳統的原因,是當某一類型的投資標的遭遇損失時,資產分散配置較能夠確保投資人所持有的其他類型資產能夠上漲,或至少不會下跌。第二個分散資產配置的原因,則是一個較新的概念:藉由分散投資,避免錯失明年或未來十年具有上漲潛力的資產類型。

後者便是造成投資人持有過多基金的原因。也許你已持有一檔不錯的全球型基金,但憂心不投資於全球小型股票型基金、新興市場基金,或甚至中國、印度等受到關注的市場,便無法參與未來成長潛力最高的資產類型之上漲行情。此外,投資人也可能聽聞,如果不投資於黃金基金,一旦黃金基金出現像過去10年一樣的強勢表現,你便可能會再度錯過其所可能帶來的報酬率。在這樣的思考邏輯下,投資人便會買進更多投資於金屬或商品類的ETF或共同基金。

雖然這些特定類型的基金當下也許會有相當亮麗的報酬表現,而其優異的表現也可能會持續的一段時間。不過,投資人仍需留意的是,長期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要滿足自身的投資目標,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投資人也必須能承擔自身投資組合的下跌風險。也就是說,投資人的投資目標並非是要賺取到最高的報酬率。傳統資產分散配置的思維是屬於較為保守的方式,而第二種資產分散配置的思維則較為積極,並企圖獲得最佳的報酬表現。

實務上的意義

明確的來說,堅持採用傳統資產分散配置方式,並不意味著你必須要放棄投資於新興市場或黃金基金,或者不能夠藉由較新型的投資標的,來賺取更高的報酬。事實上,只要你能夠適當地挑選基金,就算你所持有的基金檔數並不多,你還是可以具有上述類型資產的曝險部位。舉例來說,許多不錯的全球股票型基金雖主要投資於大型股票,但其地理區域的資產配置可能相當分散;有些基金甚至將新興市場納入投資組合當中,以獲取當地市場利基;有些基金經理人則是藉由布局於傳統價值型以及快速成長型等不同投資風格的股票來獲取投資收益。

此外,如果投資人作過相關的研究,並且認同其他市場人士的觀點:商品是一項單獨的資產類別,在其他的投資部位表現不佳時,商品這個資產類別可能會有較佳的防禦能力;那麼運用共同基金或ETF這些投資工具,來進行商品的投資便是相當合理的。相反的是,倘若買進許多檔特定商品類型的ETF,僅是因為預期其中一檔ETF在未來的一、兩年內,應會上漲兩倍或三倍的機會,而不想錯失其上漲行情,那麼這種分散的投資方式便可能與上述的投資目標背道而馳。

簡而言之,長期投資的目標與希望能夠贏得彩券的情況並不一樣。進行合理的資產分散配置,並且謹慎選擇合適的基金,長期而言仍能夠幫助投資人獲得不錯的報酬率。的確,這樣的方式並不能保證會有最高的報酬率,但卻能讓投資人在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提高達成投資目標的可能性。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