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的美股部落格,介紹全球投資市場的最新訊息、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
A Long-Term Investor shares his opinions about USA stock market, ETFs, asset allocation, value investing and Index Investing.
2012年4月24日
透過一個故事,來談券商對證所稅的反彈
有一家銀行,因為每天對資金的需求不同,有時候資金太多,有時候資金又太少,但是卻要給存款戶一樣的存款利率,反而無法透過利率來調節資金的量,因此決定改變存款的規則,讓每天的存款利率都不一樣,有時候很高,有時候很低,甚至還有機會變成負利率,也就是你把錢存在那邊,會越來越少。
這時候就會有很多人在存款利率很高的時候把錢存進去,而利率很低的時候把錢領出來,因此業務量激增,不得不聘請更多的櫃台人員來負責存款與提款的業務。原本只是想解決資金彈性的問題,但是沒想到資金彈性問題解決了,還帶來很多額外的好處,包括客戶在利率低的時候把錢領出來,會順便在銀行購買基金或保險、繳信用卡費或納稅,不但所有的業務量都大幅成長,銀行也賺得飽飽的。
這時候其他銀行看到有利可圖,因此也紛紛打算學習這樣的機制,但是主管機關卻不想看到這種情況,因為存款本來就是一種保守的理財工具,不能有這種大幅度的波動出現,否則長期下來會對經濟造成衝擊,因此決定立法管制。
然而這時候,嚐到甜頭的銀行當然不肯放掉已經品嚐過的美味牛肉,對外宣稱如果這種變動利率的存款受到管制,將會導致許多銀行的從業人員因為業務量的縮減而被資遣,會大幅提高國內的失業率,同時也會讓銀行的營利大幅下滑,受害的將不只有銀行,包括銀行的股東以及整個金融市場都將嚴重受創。
其實,投資股票,是有那麼一點像是把錢存在某一家公司,每天股價的波動,就像是上面那家銀行每天變動自己的存款利率一樣。股票是一家公司給股東的憑證,公司發行股票是為了籌措資金,投資人買股票,則是希望可以參與企業的成長而獲利。
然而因為公司的價值不容易判斷,所以股票的價格就會每天變化,有時候會出現價格遠高於價值的情況,但有時候則又相反,因此原本買股票是希望可以參與企業的成長,賺取自己股份在企業所代表的價值,以及每年企業獲利所分紅給股東的股息,但由於價格的波動頻繁,反而許多人就開始以賺取股票的價差為主了。這就像上面那家銀行,在改變存款利率的政策後,存款的客戶忘了自己存款的保本初衷,反而陷入跟隨利率的升降而不斷存款、提款。
因此當銀行可以藉由不同的管道賺到更多錢,就再也回不去只做最單純的存款與放款,透過兩者的利率差異來獲利。同樣的,當投資人不斷進行交易,想要賺到股價的價差而投機致富,那麼券商因為交易者的頻繁交易所付出的手續費而獲利豐碩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我們來看看兩則新聞的摘選。券商公會宣稱:「一旦開徵證所稅將引發證券業失業潮,估計大型券商將裁員三成,約一萬五千人到二萬人,小型券商將面臨倒閉危機。」並且提出三大訴求理由:「資本市場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課徵證所稅、期所稅將陷資本市場於萬劫不復」、「課徵證所稅、期所稅悖離輕稅簡政原則,不符國際潮流」。
證券商高層說:「財政部方案的實質內涵,是針對中實戶大戶課證所稅。這些中實戶大戶,只有1萬多人,但交易頻繁,是市場交易的領頭羊,實際成交量占市場成交量逾四成,比外資法人還多。目前中實戶大戶都對券商表示,將自市場退場,或請券商安排繞過課徵證所稅範圍的”特別方式”。台股近來成交量速萎縮五成,就是這原因。」
「資本市場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投機風氣的興盛或股市交易的熱絡能對經濟發展有任何的貢獻。「課徵證所稅、期所稅將陷資本市場於萬劫不復」這是一種沒有理論基礎的荒謬誤導,全世界發展最極致的美國股市,有因為課徵資本利得稅而萬劫不復嗎?「課徵證所稅、期所稅悖離輕稅簡政原則,不符國際潮流」,這句話更是睜眼說瞎話,我們不談國際潮流,若就國際上的常態來看,課徵資本利得稅才是與國際同步、接軌的舉動。
其實可以看得出來,證所稅的確是股市交易低迷的主因之一,有人說是因為證所稅增加了交易的成本,或者是剝奪了交易索取得的報酬。但交易者在乎的是獲利,在比較過成本與風險之後,如果認為有利可圖,那麼交易者還是會進場交易。
對交易者來說,如果能獲得50%的報酬率,難道20%的稅賦會阻止他交易?其實我們可以從市場上的例子來判斷。主動管理的基金,交易成本比指數型基金高很多,會因此就不受投資人青睞嗎?不會,投資人想的是如果我可以獲得比大盤好10%的績效,那麼我多付1%的經理費並不算什麼。
從券商高層的說法,其實可以感受到目前的交易量低迷,是來自於中實戶的撤退,而這種撤退其實是一種透過停止交易來對證所稅課徵的一種反對的表態。中實戶當然會因為證所稅的課徵而受到影響,畢竟他們在股市炒作、投機所賺到的錢,會因為證所稅而減少,而且很有可能是直接打八折。但真正受災最嚴重的並不是中實戶,而是沒有交易就沒有收入的券商,這也就是為什麼券商反彈最大聲。
所以,證所稅真的會讓券商不得不裁員三成嗎?雖然我認為券商誇大其詞,但或許真的會吧!那麼我們換個角度想,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人力,在這其實對整體經濟沒什麼貢獻的交易服務人員嗎?回到一開始那個銀行的例子,其實這些因為頻繁交易而存在的職缺,可能少一點反而對社會是比較正面的。
請別誤會,我並不認為股市應該完全呈現窒息狀態。有人提到交易者或投機者的功能,是讓市場上有流動性,市場不能缺少流動性,所以不能沒有投機者,因此必須要維持一個讓投機者願意交易的環境。流動性當然要有,但是只要維持在股票可以透過交易而有「價格發現」就可以了。但目前的許多交易,其實都是炒作和投機,這些交易量,對券商有幫助,但是對整體股市或是經濟成長並沒有幫助。
所以目前的情況其實是中實戶不爽被課稅,所以停止交易,反正他們去度個假也不會怎樣,在目前的市況下進行交易也不見得賺錢,不如休息一下,順便讓交易量幫他們發聲。而券商則反而深受其害,因此不得不站出來大聲喊話,結果代言人反而變成了受害者和主角。
其實如果券商真的裁員,代表的是股市的交易回歸投資面,而非投機功能,雖然會造成許多失業問題,但對整體的股市其實是健康的。股市的大量交易其實只是帶給券商豐厚的獲利而已,但是對股市其實是有害的,因為原本可以投入股市的許多資金,因為頻繁的交易,而以手續費的形式變成了券商的收入。
當然,我其實並不認為券商真的會大幅裁員,或中實戶真的會因此而全面退場。如果台灣的股市有利可圖,則就算有證所稅,還是會有人進場,如果台灣的股市看不到獲利的希望,那麼就算沒有證交稅、證所稅,也沒有人會想投資。
當然,想辦法對政策表態是所有人的自由,但這些表態所宣稱的,是真話還是假話,或許等證所稅定案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了。
標籤:
My Opinion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相信你提出這樣的看法 , 又會被很多人炮轟 , 但是我還是給你鼓鼓掌 , 畢竟你說的是事實 , 現在的社會是講話大聲 , 有版面的才受重視 , 一般沉默的大眾 , 無公眾\發言空間的 , 往往聲音就被淹沒 (或者也不願意發聲...)
回覆刪除以目前的行政院版本,其實廣大的散戶大多不會被課徵到,甚至到立法院的最終版本,可能影響的人更少,證券交易之綜所稅課徵,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回覆刪除最好是直接算入財產交易所得合併個人綜合所得稅,拆掉這個停徵證券交易所得的違章建築,依現行稅率級距申報繳納,更符合量能課稅。
回覆刪除交易稅費若不降低的話,乾脆將交易所民營化IPO上市,收了那麼多的交易費肯定是檔績優股,有感覺被交易稅費坑錢的股民們可以多買幾張,反正隔年配息等同於交易稅退稅……
雖然我是證券業從業人員,但內心實在非常贊成復徵證所稅,早日讓台灣股市可以更很正常的市場發展,從業人員會感到痛有過半的因素也是自己造成的,每天都在幻想著20年前的風光場面。殊不知這20年的時間早已讓大部份從業人員的競爭力退到海邊去了!
請教我怎麼賺到50%的報酬好嗎? 我願意交30%的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