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3日

跟風投資的生物學解釋

2010年06月23日 華爾街日報

從2月到5月﹐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幾乎是不間斷地上漲﹐累計漲幅超過1,000點。然後在5月6日遇到了“閃電崩盤”﹐整個5月份就一天天地節節下跌。現在到了6月中旬﹐過去七天市場有六天都在上漲。

這種潮起潮落原因何在?投資者為什麼如此經常地表現得像一群魚一樣﹐全都一窩蜂地改變方向?

對金融市場疑問的最有趣回答﹐有時候還是來自於科學實驗室。《當代生物學》雜志(Current Biology)上週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當別人說某個東西比你原來想的更有價值時﹐你就有可能越是看重這件東西﹐當別人說這個東西沒有你原來想的那樣有價值時﹐你眼中這個東西的價值就下降了。更令人注意的是﹐如果你對這件東西價值的評估和其他人所說的一致﹐那麼你大腦中一個專門處理獎勵的部分就立馬高速運轉起來。

也就是說﹐投資者常常隨群而動的原因﹐從最基本的生物學層面來講﹐在於隨大流感覺很好。從眾不僅讓投資者有一種“人多勢眾”的安全感﹐而且還能感受到快樂。

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市場情緒可以如此快速地轉換﹐為什麼真正的反向操作者如此難以找到﹐為什麼投資者對華爾街的“共同觀點”如此在意。

在這個實驗里﹐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讓28人各自提交一份名單﹐名單上列出哪些歌曲是他們希望在網上購買的﹐然後讓他們確定最想買哪些。然後﹐參與者們看到了兩名音樂專家對同一批歌曲的打分。與此同時﹐一部磁共振成像儀記錄了他們大腦的活動方式。最後﹐作為測量專家觀點影響力的一種方式﹐參與者有機會變更他們最想買哪些歌曲。

腦部掃描結果顯示﹐當人們知道自己選擇了和專家一樣的歌曲時﹐腹側紋狀體的細胞變得極度興奮。腹側紋狀體是一個負責獎勵的中心﹐連接著響應糖和性等愉悅感的多巴胺神經元。

研究人員之一、倫敦大學學院的費里思(Chris Frith)說﹐如果有人同意你的選擇﹐給你的獎勵在實質上相當於食品或金錢帶來的獎勵。

為什麼其他人對某種東西的評價有可能導致你改變自己的評價呢?這是因為﹐他們的評價有可能讓你不確定自己對不對﹔當你和其他人意見一致時﹐你可能會變得更受歡迎﹔或者是因為﹐和專家意見一致有可能讓你覺得自己也是專家。費里思說﹐我們是非常社會化的生物﹐我們渴望成為群體的一員。

牽頭研究人員、奧胡斯大學的坎貝爾-米克爾約翰(Daniel Campbell-Meiklejohn)說﹐當有人影響你的時候﹐速度是非常快的﹐不到一秒鐘﹔這種機制可以在一個人群里非常迅速地傳播。

實驗還顯示﹐當某人知道專家們的意見相互一致時﹐不管自己是否同意專家的觀點﹐大腦的島葉部分就活躍起來﹐而這個區域跟疼痛和身體知覺加強有關。這說明﹐其他人達成的一致意見可能有一種抓住我們精神注意力的特殊能力。難怪很多投資者幾乎不可能忽略某個共同觀點。

價值投資宗師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寫道﹐市場並不是一個稱重器﹐不是每件東西的價值都以一種精準、客觀的機制根據它的具體素質記錄下來。相反﹐市場是一個表決器﹐由無數個人提交他們的選擇﹐這些選擇一部分是理智的結果﹐一部分是情感的結果。格雷厄姆明白﹐從眾是人類侷限性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你買個股﹐你應該注意到大流是什麼﹐然後反向而行。你應該在投資者蜂擁逃出、把一只股票的價值踩扁的時候注意到它。52週新低名單是一個粗略的指引﹐告訴你這個表決器最近是在拋棄哪些股票。然後啟動你自己的稱重器﹐研究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產品和競爭對手﹐來確定其業務的價值──同時忽略該公司股票的當前價格。然後從頭到尾地記下你做此投資的推理過程並永久保存。通過這樣做﹐在人群開始要把你裹挾而去之前﹐你自己就已經站穩了腳跟。

Jason Zweig

(編者按:本文作者Jason Zweig是《華爾街日報》的個人理財專家﹐他在這裡向不知如何打理投資的讀者介紹一些理財小竅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