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浪網 (2009-12-07 01:08)
■嘉實視點
⊙嘉實基本面50指數基金
擬任基金經理 楊陽
每個投資者在剛剛進入股市的時候都想成為下一個巴菲特,甚至想超越巴菲特,特別是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很多股民都認為投資是非常容易的。我們看見很多諸如『巴菲特已經過時』的言論。
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洗禮後,更多投資者開始認識到投資應該理性,應該回歸公司的根本價值也就是其盈利能力,而同時認識到巴菲特的神話無法複製。
2006年,美國著名的財經雜誌評出了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30人,包括全球所有投資者的偶像『股神』巴菲特,以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中國廣大投資者所熟知的金融界重量級人物,其中還包括基本面指數投資策略的創始者羅伯特‧阿諾德(Robert Arnott)。
巴菲特的名言是『好的企業比好的價格重要』,也就是說用公司的財務指標衡量公司價值進行投資,而不受市場價格影響。同時巴菲特認為非專業投資者應該投資於簡單的指數基金。他有個原則就是從不推薦股票和基金,唯獨例外的就是指數基金。
從1993年到2008年,巴菲特先後八次推薦了指數基金,如1996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指出:『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的方法是購買管理費很低的指數基金。』
2004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再次強調:『通過投資指數基金可以輕鬆分享美國企業創造的優異業績。但絕大多數投資者很少投資指數基金,結果他們的投資業績大多平平甚至虧得慘不忍睹。』
指數基金以低廉的費用、整體市場參與、紀律化的投資過程,長期業績戰勝主動管理基金,所以自上世紀70年代推出後發展迅猛。
但是,如何把指數基金的優勢和巴菲特式的投資理念相結合一直是困擾金融理論和投資界的難題。
很多研究諸如等權指數、紅利權重指數都是為了在保留指數基金的優勢的同時,降低股票價格偏離價值給投資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都存在種種缺點:如等權指數因為權重相同而帶來更多的交易成本和流動性風險;紅利權重指數因為過于注重紅利而忽略了增長性,使得收益不盡如人意。
2002年,在經歷了互聯網泡沫之後,美國金融學術界和投資界開始反思如何克服傳統市值加權指數的局限。
美國學者羅伯特‧阿諾德在經過潛心的研究後于2005年4月在美國金融分析期刊(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發表了《基本面指數投資策略》一文,率先提出基本面指數投資策略,拋棄由股票價格定義的公司市值,以公司的賬面值、營業額、現金流和分紅等最能反映公司經營和盈利能力的指標,計算公司的基本面價值並構造指數進行投資,從而有效地降低股票價格偏離公司價值對投資收益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論文一經發表就受到金融理論界和投資界的廣泛關注,並引發巨大爭論。支援者認為基本面指數是指數化投資和主動管理的完美結合,而其反對者認為基本面指數投資不是真正的指數投資,不應叫做指數。
無論是支援者還是反對者都承認基本面指數策略基於噪音市場假說和長期股票價格回歸價值的現象,理念清晰,理論基礎雄厚,是金融投資的重大創新。
幾十年來,自從馬克維茨提出了資產組合理論以後,無論是金融理論界和投資界都認為市值加權指數是市場的代表,而忽略了股票價格偏離價值為市值加權指數帶來的負面影響,馬克維茨也因此理論被譽為現代金融理論之父並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看到,馬克維茨的理論在有效市場假說的前提下無懈可擊,引領了現代金融的發展,然而真實的市場是充滿噪音的,短期內股票價格會受各種因素如宏觀預期、資金流向、市場情緒等的影響而偏離價值。在噪音市場環境下,馬克維茨理論有其局限性。
羅伯特‧阿諾德提出的基本面指數投資理論認為,以公司基本面指標計算權重在噪音市場環境下要優於以股票價格決定市值權重,更加適合真實的市場情況,馬克維茨本人也認同基本面指數投資策略在真實噪音市場的有效性,並成為羅伯特‧阿諾德創建的基本面指數策略投資公司美國銳聯公司首席顧問,為基本面指數投資策略背書。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的神話無法複製,而羅伯特‧阿諾德提出的基本面指數投資策略,將其強大的理論基礎和清晰的投資理念以指數化形式表現出來,可以被投資者以投資基本面指數基金的形式輕易採用,所以基本面指數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青睞,是近年來發展最為迅猛的指數產品,並獲得眾多獎項。羅伯特‧阿諾德也因此重大創新被譽為與巴菲特齊名的在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30人之一。
現在,嘉實公司在經過認真研究和探索之後,和美國銳聯公司聯手把基本面指數投資策略引入中國內地市場,以推動中國指數化投資的創新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