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

Volume by Price,從成交量推估股價支撐點

Volume by Price是StockCharts.com最近主推的一個功能,有興趣的請先看他們的教學,或是直接看下面這個影片:



這個功能在Overlays裡面,簡單說就是把某一個某一個價位的成交量加起來,其中灰色代表上漲期間,紅色代表下跌期間。如果在某一個價位的成交量很大,那麼就表示市場上的投資人有很多人的持股成本就在那個價位附近,而照理來說會形成一個支撐區或壓力區,但其實這只是一個心理臨界點,並不是真的有什麼力量可以讓股價維持在支撐區之上或壓力區之下,這一點是要特別說明的。

重點在於突破。假設支撐區在股價95-100之間,那麼就表示市場上有很多投資人的持股成本也在這個價位附近,而如果下跌超過支撐區,當股價可能來到85-90的時候,可能開始有很多人就會開始停損而拋售股票,這時候股價就會進一步下跌。或是假設壓力區在股價145-150之間,表示市場上有很多投資人的持股成本再這個價位附近,當股價上漲超過壓力區而來到155-160的時候,可能就會開始有人獲利了結而賣出持股。


上圖就是以2009年三月谷底開始到現在的圖,可以發現當S&P 500在725-775的時候幾乎沒有成交量,一直要到900-950成交量才開始大起來,當然,這有一部分原因是2009年的五月到七月有一段時間指數在盤整,所以累加起來的成交量也會比較大,不過這時候也是許多投資人真正開始進場買股票的時候,所以900-950會是S&P 500的一個支撐區。

而當2009年七月,S&P 500突破了950點之後,迅速漲過1000點,但成交量反而大幅減少,一來是急漲投資人來不及反應,二來是當時指數若從666.79算起也漲了50%了,市場上正在擔心是不是漲太多了。但突破1000點之後,趨勢投資人就開始出現了,當時許多技術指標紛紛確認了漲勢,包括圖中很明顯可以看到50MA和200MA的黃金交叉,於是累積的成交量也逐漸增加。

但要注意的是,2009年九月到2010年九月這段期間,其實S&P 500在1000到1200盤整,所以累積出來的成交量也就會看起來特別的多,但如果把成交量除以交易日,恐怕就未必真的很多了。不過這邊看的是市場上投資人的平均持股成本,所以無所謂,有趨勢出來就可以了。看上圖可以得知,股價在1080-1125之間累積有相當高的成交量,也就是有許多投資人的持股成本在這個價位上。

但市場太多樣了,所以有一些注意事項。舉例來說,當股價漲超過了壓力區,的確會有停利的賣壓,但是也會有追漲的投資人,所以接近壓力區就一定會壓回嗎?不一定,突破壓力區就一定會繼續上漲嗎?也不一定。只能說,在接近壓力區或支撐區的時候,投資人會比較有各式各樣主觀的理由而進行交易,而多與空的力量會在這個區域進行角力而形成盤整,但至於行情會怎麼走,則是無法這麼單純就從這裡看得出來的(或者說,根本也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看得出來)。

而上漲的時候的確有比較大的機會是買單多於賣單,下跌的時候則相反,但別忘記了要成交一定是有人買也有人賣,所以其實光看某個價位的成交量其實無法斷定那是買進還是賣出的壓力或支撐。而通常同一個價位的上漲期間與下跌期間也會非常接近,所以可以看到灰色與紅色大多都是佔一半左右,因此也很難觀察出價位與買賣力到的關係。

而從上圖來看,如果有二次衰退,那麼股價下殺最有可能會是停留在900-950左右盤整,至於低點會不會就是這裡,那就很難說了。最後,分享一下過去二十幾年的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