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2日

慎看金磚四國股市

2010年01月12日 華爾街日報

短短10年時間﹐“金磚四國”(BRIC)就從一個營銷術語變成一個投資熱門﹐然後又變為一個政治集團。

2001年前後﹐高盛(Goldman Sachs)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國名首字母連綴起來﹐組成了這樣一個概念。這幾個國家的共同點在於經濟產出增長迅速。

投資者蜂擁而入﹐股價飆升﹐打包產品接踵而至。2005年12月﹐一項金磚四國指數推出﹐於是各種低價、消極型投資基金應運而生。五年來﹐該指數年回報率達20%﹐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世界指數(MSCI World Index)回報率為零。

基本沒有什麼理由去質疑金磚四國的增長潛力。它們的人口加起來佔了世界人口總數的40%﹐其經濟產出總量佔世界的15%。不過在目前﹐投資者應當審慎看待這個群體。理由至少有四條:

經濟增長與股市回報不匹配。兩者的匹配程度部分地取決於股票的供給。中國經濟的規模讓其他三國相形見絀﹐但巴西在多數金磚四國指數中比重最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擁有大量流通股。

太受追捧﹐水漲船高。美國的股價顯得很高﹐2009年的市盈率約為20倍﹐股息收益率只有2%。而金磚四國的市盈率接近25倍﹐股息收益率不足1%。在過去﹐投資於新興市場股票的投資者往往要求大幅折扣﹐用以抵消政治風險和制度風險。而現在他們支付著高昂的溢價。

金磚四國存在風險。中國人為壓低本幣匯率﹐並因此而蘊藏著通脹風險。俄羅斯嚴重依賴能源出口。印度政府機構臃腫、種族沖突不斷、與鄰國劍拔弩張﹐並對外來投資施加控制。巴西本幣不斷升值﹐這固然是對其成就的稱頌﹐但也對出口構成了威脅。

金磚四國的股價可能急劇下跌。如果是在2007年11月投資於iShares/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金磚四國指數基金(iShares MSCI BRIC Index fund)﹐一年時間里這筆投資的價值就折損了三分之二。現在它已經實現了快速反彈。

但在2010年年初﹐全世界的股票都被高估﹐整體上現在買進股票似乎都充滿了風險﹐買進金磚四國股票風險更大。

JACK HOUG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