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4日

重新認識債券基金

【經濟日報╱朱岳中】
近來國內投信突然有志一同的推出各類債券型基金,這是以往少有的情形。基金公司不喜歡推債券型基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管理費、手續費收入較股票型少,更重要的是,國內投資人普遍也對債券相關商品沒太大興趣。

國內某投信公司先前調查,有四成投資人完全不買債券型基金。不買債券基金的主要原因,是不瞭解以及覺得債券基金不好賺;而會買債券型基金的主要考量,是認為債券風險低,其次是獲利穩定。

關於債券的種種,當然不是三言兩語談得完的;不過,大致上投資人可從風險及收益兩方面來看。

投資人會認為債券不好賺,多是因為只看到債息的部分。其實債券的收益來源,包括債息、價差及匯兌收益三方面,有些債券的價格變動可不輸股票。像2009年時有的高收益債券基金報酬率就高達100%以上,完全不輸股票型基金的表現。

若以全球指數來看,過去三年、兩年及一年MSCI世界指數的累積報酬率分別為負23.29%,負13.45%及7.21%,但同期的巴克萊全球債券指數報酬率則分別為25.3%、17.7%及10.21%,通通贏過股票指數。

買海外債券基金也跟股票型基金一樣,可能因為匯兌而有額外收益,尤其是新興市場債券有時會有本地貨幣計價與強勢貨幣(通常是美元或歐元)計價之分,本地貨幣計價的債券基金受匯率影響更大。像去年一些新興國家貨幣對美元動輒升值20%以上(例如巴西幣),這時買本地貨幣計價或美元計價的債券,報酬率就會差很多。

債券的風險,則來自於違約、利率變動、流動性及匯率風險。投資人會認為債券的風險較小,其實只能說是平均而言,但某些類型的債券風險一樣大得嚇人。有的高收益債券基金今年績效亮眼,隔一年卻又大幅下跌。

違約的問題其實可大可小,重點在於回復率(recovery rate)的高低。所謂「回復率」,是指當債券違約發生時,債權可獲得保障的比率。

由於法律上債權人的求償順位高於股東,萬一某企業真的發生破產,在清算後債權人可優先拿回剩餘資產,因此債券持有人通常可多少拿回一部分資金,但股東的股票往往就變成壁紙了。

就損失風險上來看,債券反而比股票小一些。

至於利率問題,所有財經教科書或關於投資的書刊都告訴投資人,說利率與債券價格成反向關係。但真的是這樣嗎?我統計從2000年以來歷次美國聯準會調整利率時,對MSCI世界指數及花旗全球債券指數的影響。很明顯的可以看出,MSCI指數變動大致都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一致,但花旗全球債券指數卻似乎完全不受利率影響,一路持續上揚。難道教科書寫錯了嗎?


單只看利率與債券價格的關係當然沒錯,但投資人卻往往忽略了利率調整的原因。像近來宣布升息的國家,多是因為市場風險降低了,而市場風險降低,對信用評等較低的債券卻是相對有利的,因此整體來看,利率調升反而使債券上漲。

長時間以來,國內投資人對債券基金多半不瞭解甚至誤解,以致過度「迷戀」股票型基金,但自己真的適合買股票型基金嗎?投資人是該重新認識債券基金了。


(作者是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曾與夏韻芬合寫《基金私房學-換個腦袋買基金》一書,除擁有專業學術背景外,也有20年以上的實戰投資經驗)

【2010/08/2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