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日

Demographic Dividend,人口紅利

一般而言,勞動年齡的定義是15-65歲,這長達50年的人生歲月可以提供國家經濟成長所需要的勞動力。當然,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其實實際勞動年齡應該是25-65歲,但在這邊暫時不討論教育導致延遲就業的現象,而以最普通的定義來看各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並從這些變化來判斷該國的經濟是否能夠有足夠的勞動人口來支持成長。首先先來看號稱成長最快的金磚四國:

中國的勞動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在2010年達到最高峰71.9%,而2015年也還有71.5%,但是到了2020年已經下降到69.6了,2035年會降到65%,差不多是1985年的水準,而當時除了政策改革以外,不斷升高的勞動人口比例也支持中國往後25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但這樣的人口紅利已經逐漸下滑了,因此2015-2020年以後,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恐怕無法再維持現在的情況,而2035年以後,勞動人口的減少以及老年化的現象,將會造成中國經濟的壓力。

巴西的人口結構比中國理想,預計在2020-2025年才達到巔峰,同時也超過70%的勞動人口,而且一直維持到2045年都還在65%以上,因此巴西35年內並沒有人口紅利衰退的隱憂,而且經濟還有15年左右的高成長潛力。

印度雖然目前已經成為經濟高度成長的國家,但是勞動人口所佔的比例其實才64.3%而已,往後將會一直成長,預計到2040年為最高點,但即使2050年,也都還有68%的勞動人口比例,因此印度在人口結構上甚至比巴西更佔有優勢,到2050年以前幾乎不需要擔心人口結構的問題,並且還有40年的高度成長潛力。

俄羅斯跟中國比較類似,都在2010年達到勞動人口比例的最高峰,而且高達72.1%,但之後就開始下降。不過目前俄羅斯的經濟,能源出產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勞動人口對俄羅斯的經濟成長會有什麼影響,可能變數較多。

印尼跟巴西的情況較為類似,勞動人口比例將在2025-2030達到最高點,而且到2045年都還有65%以上,因此印尼的經濟雖然目前並沒有太顯著的高度成長,但從人口紅利的角度來看,相當具有潛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原本的BRIC金磚四國,後來才會加上印尼成為金磚五國,但中國與俄羅斯在人口結構上較為弱勢,因此最被看好的為巴西、印度、印尼三個國家。

接下來看一下人口紅利造成經濟不振的最佳典範:日本。日本的勞動人口高峰在1995年達到了69.6%,之後就一路下滑,目前已經低於65%了,而到2050年將會降到50%,而相反的,老年人口則不斷上升,到2050年將有38%的老年人口,因此日本的經濟想要有所改變,勢必要想辦法改變人口結構,否則未來40年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美國是個很特殊的國家,或許是社會福利夠好、外來移民很多,所以人口結構並沒有什麼太特殊的變化,勞動人口比例在1950-2050這一百年內,都維持在60-67%,最高峰出現在2005-2010的66.8%,但到了2050年也還有61.4%,因此美國的經濟不會有什麼爆炸性的成長,但也不會有太嚴重的蕭條,而從人口結構來看,未來40年大概就是維持現狀而已。

因為歐盟的關係,因此將歐洲視為整體來看,那麼其實情況也跟美國有點類似,最高峰也出現在2005-2010的68.3%,但比美國較為劣勢的地方在於美國往後都還能維持在60%以上,而且老年化不明顯,出生率也還維持得不錯,歐洲卻開始有明顯的老年化現象,並且出生率不斷下降,因此整個歐洲的勞動人口其實是有隱憂的。

其實未開發國家的人口紅利是最大的優勢,但目前這些國家並沒有經濟成長的能力,因為他們的勞動人口比例只有58%而已,因此反而是拖垮經濟的原因,而這些國家15歲以下的人口比例又相當高,因此扶養的負擔也重。未開發國家預計要到2045年,勞動人口比例才會升高到65%,而當時預計15歲以下的人口則剩下28.5%,這時候才有辦法真正進入經濟高度成長的狀態。

相對來說,開發中國家的勞動人口比例在2010-2050都維持在65-67.3%左右,呈現高原的情況,因此對開發中國家來說,這就是經濟成長的動力與優勢,並且可以維持到2050年左右。

而已開發國家則已經過了勞動人口的高峰(2005年,67.5%),並且在2020年就會下降到65%以下,因此已開發國家的人口結構已經無法支持這些國家在經濟上有高度的成長,甚至勞動人口的減少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加,會造成這些國家的經濟衰退。

最後,來看一下全球的情況,這也是我為什麼認為應該投資全世界的原因。以全球的勞動人口來看,從2010年開始一直到2040年,都維持在65.0-65.8%的高原階段,雖然並不是超過70%的高比例勞動人口結構,但也足以支撐經濟持續成長,但是到了2045-2050,則將會下降到64.1,到時候經濟還能否維持成長,則是個疑問,但至少未來30年,全球的經濟成長都可以維持不錯的情況,只是未開發國家還沒辦法有所貢獻,而已開發國家則自身難保,因此經濟成長的貢獻恐怕大多也都來自於開發中國家。以上資料來自聯合國人口資料庫


目前勞動人口的前五大分別是中國(八億人)、印度(五億人)、美國、印尼、巴西。

3 則留言:

  1. 很多國家在努力調整人口結構,或者是用其他方法暫且彌補。

    對日本來說,在民眾普遍排斥外來移民的情形下,日本政府正試著用各種方法提振生育率(例如強化在職女性懷孕時的工作保障),並且讓一些原本較被歧視的族群(如婦女)有更強的工作意願。

    而歐洲則是有一些企業(例如BMW)採用反向做法。也就是,既然預計未來會有勞動力問題,我乾脆先考量到時候工作環境該如何設計,才能達到現在的生產水準。目前他們的高齡實驗生產線表現良好,生產效率比一般生產線還高,而且改良成本低廉。

    只希望台灣政府也多考量一下這方面的問題,畢竟發放一次性的育嬰津貼等等是治標不治本。

    回覆刪除
  2. 生產效率並不是經濟成長的唯一關鍵,勞動人口多代表的不只有生產力強盛,而同時也代表了消費力道強勁,或許透過設計或科技能夠讓五個人做過去要五十個人做的事情,但這並未解決問題,因為生產量不變,消費量卻只有一成。除非原本一個人買一台BMW,將來一個人買十台。

    鼓勵生育,我個人並不認為只是經濟問題,對目前教育制度的不滿恐怕也是許多夫妻不願生小孩的原因,至少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朋友,除了薪資不高以外,對教育的失望也是讓他們不願一生小孩的重要因素。

    回覆刪除
  3. 這種分析拿來看台灣 結果大概會非常恐怖吧....

    回覆刪除